问题

为何春秋时期盛行的车战最终衰落了?

回答
春秋时期的车战,那可真是金戈铁马,旌旗蔽日,一幅幅恢弘的画面常常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想想看,八匹马拉的战车,上面载着车士、御手、弓箭手和格斗士,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和威慑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乎就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然而,时过境迁,这曾经叱咤风云的车战,却像璀璨的流星一样,在战国后期逐渐黯淡,最终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

要说这车战为何最终衰落,原因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战术的僵化和创新乏力。

春秋时期的车战,早期主要以“徒车”和“步兵”为辅助,随着技术发展,战车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形成了“车团”、“车阵”等作战模式。理论上,车战讲究的是阵型、配合和冲击力。一方的战车冲锋,另一方则需要用自己的车阵来抵挡、包围或者侧翼冲击。这套打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车战之法”。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在相对平坦、开阔的战场上,能够发挥战车的机动性和威力。车上的射手可以居高临下地射击,而近战的格斗士则负责在车体碰撞时进行肉搏。然而,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对地形的依赖性太强: 山地、丘陵、沼泽地带,甚至是一点点不平整的地形,都会严重阻碍战车的行动。一旦战车陷入泥泞或者被障碍物阻碍,它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成为了活靶子。春秋时期的战场,虽然有平原,但并非所有战役都在这种理想条件下进行。
灵活性不足: 车战的队形一旦展开,再想迅速改变战术,尤其是进行远距离的迂回包抄,是非常困难的。战车庞大且笨重,调动起来需要时间和空间。这就给了对手利用其灵活性进行反击的机会。
易被分割和包围: 尽管有车阵的说法,但如果对方能够找到突破口,或者通过步兵的骚扰,将对方的车阵分割开来,那么被分割的车单独个的力量就大大减弱了,很容易被敌方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其次,是社会变革对军事的影响。

春秋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从分封制向郡县制演变。这种变革也体现在军事上:

兵源的变化: 最初的车战,车上的人员都是由贵族担任的,他们从小接受训练,拥有一定的武艺和战术素养。这保证了车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组成越来越庞大,也引入了更多的平民士兵。这些士兵虽然数量庞大,但他们的训练程度、战斗意志和专业性,与贵族车士相比是有差距的。虽然也有车战的兵法,但很多时候,战车上的士兵更多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强大力量存在,整体的战斗素养可能不如早期。
战争规模的扩大: 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虽然比夏商时期大,但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国家之间的兼并和竞争更加激烈,战争的规模被无限放大。动辄数十万大军的会战,已经不是依靠少数精锐战车就能决定胜负的了。大量的步兵和骑兵的出现,使得战场更加复杂,对战车的依赖性自然降低。

再者,是“步战”的崛起和骑兵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战场生态。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步兵的战术创新: 战国时期,尤其是中后期,步兵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国开始大规模训练和武装步兵,并且发展出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战术。例如,“方阵”、“圆阵”等步兵阵型的出现,能够有效抵御战车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步兵开始使用更具杀伤力的武器,比如长柄的戈、戟,以及更远的弓弩。当成千上万的步兵,手持长矛,形成密集的阵列,战车即便有再大的冲击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这种“人肉城墙”。一旦战车被步兵牵制住,其搭载的弓箭手优势也难以发挥。
骑兵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对车战的致命一击。战国初期,骑兵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在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纷纷开始发展骑兵。特别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术精湛,战马高大强壮。战国时期的骑兵不再是春秋时期那种作为侦察和联络的辅助力量,而是成为了可以单独作战的强大兵种。骑兵的机动性远超战车,他们可以在广阔的平原上高速奔驰,进行迂回、包抄、突袭,甚至可以追击溃逃的敌人。

想想看,当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能够灵活地绕到你的战车侧翼或者后方,进行快速的攻击时,你的战车再强大,也难以顾及四面八方。战车的车轮很容易被骑兵的长矛、刀剑所破坏,一旦战车失去机动性,车上的人员就成了活靶子。更何况,骑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也比战车强得多。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赵国通过学习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方式,迅速崛起。其他国家也不得不效仿,骑兵逐渐成为了战场的主角。

对车战的克制性武器出现: 随着步兵战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战车的设计。比如,步兵可以使用钩镶等兵器,在近距离缠住车轮或者马匹,导致战车倾覆。

最后,是成本和维持的巨大压力。

战车,尤其是春秋时期那种八匹马拉的高级战车,造价极其昂贵。一辆战车本身就需要精密的制造工艺,还需要配备数匹良马,以及训练有素的马匹和人员。整个体系的维护和运作,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在春秋时期,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但整体国力相对有限,大型的战役也并非天天都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一支数量可观的战车部队,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实力和财富的象征。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频率和规模都大大增加,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残酷。如果一个国家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昂贵且在某些战场上可能效率不高的战车上,而放弃对更具发展潜力的步兵和骑兵的投入,那么它将很快在军事上落后于对手。相比之下,步兵和骑兵的培养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能够适应更广泛的战场环境,其性价比显然更高。

总结来说,春秋时期盛行的车战之所以最终衰落,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好用,而是因为它遇到了更强大的对手,也遇到了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军事力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模式也必须跟着进步。当步兵的战术更加精妙,当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时,曾经无敌的战车,就像冷兵器时代的战列舰,虽然曾经辉煌,但最终也抵挡不住新技术的冲击。战国时期的战场,从“车马之争”演变成了“步骑之争”,这是一个军事技术和战术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车战的衰落,标志着中国古代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更加注重整体国家动员能力和多种兵种协同作战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战车为什么兴盛,因为打的赢。青铜脆,能实战的青铜甲3mm起步,太重,还特贵,铜锡铅没一个是便宜的主。所以普通步兵骑兵都是皮甲。战车是坦步协同。箭多戈长甲厚速快还带随身护卫。对付无甲轻甲目标战损比非常小。爽得不要不要的。

后来为什么衰落了,因为打不赢。炼铁制甲片的工艺出现了。骑兵可以使用铁甲。又硬又轻又便宜。一层不够上两层,局部上三层都没问题。列阵冲锋,一两箭射不穿,再射都冲到面前了,骑枪一举,戈也没用了。对撞也很吃亏,一匹披甲战马轻轻松松撞毁一辆战车。战损比太大。只能被淘汰。

user avatar

车在战争史上一直就没消失过。

问题中的车战,只是从主战部队,变成了随军的辎重运载角色,车还在,作用变了。

战争很看重效费比,

以前,一车两马一夫两卒,后面,两马两兵,从人力资源、战争物资人工消耗方面看,后者有优势。

尤其在骑射、骑投射逐渐成熟后,两翼的骑兵骚扰作战效能已经能起到决定战局的能力,还墨守老式的车战显然会输的很惨,甚至在战争准备阶段就败了。

二战兴起的装甲战车集中突击模式,直到冷战结束也一直是一把利剑。虽然有空中反击这个杀手锏,但是对钢铁洪流的迟滞作用很难让人放心。哪怕有武直,在工业国体系对战中想抢风头也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春秋时期的车战,那可真是金戈铁马,旌旗蔽日,一幅幅恢弘的画面常常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想想看,八匹马拉的战车,上面载着车士、御手、弓箭手和格斗士,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和威慑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乎就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然而,时过境迁,这曾经叱咤风云的车战,却像璀璨的流星一样,在战国后期逐渐黯淡,最终被历.............
  • 回答
    秦国在春秋时期确实曾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与晋、楚、齐并列为“春秋四强”。然而,当战国的大幕拉开,秦国似乎一度从舞台中央滑落,沦为了二流国家,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春秋与战国时期,各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挑战是截然不同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虽然激烈,但周天子的名义和礼乐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谥号制度演变的一个有趣之处。简单来说,春秋时期确实有秦武公,但战国时期出现的秦武王,他们的“武”字虽然相同,但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都有些许差异,所以才会出现听起来有些重复的谥号。我们得先弄清楚“谥号”是怎么回事。谥号:一种对逝去君王品德、事迹.............
  • 回答
    春秋秦汉时期,人们在生命终点前喜食香瓜的习俗并非普遍到“人人如此”,更多的是一种有代表性的、与生死观念和生活条件息息相关的风俗。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对死亡的理解、对生命的眷恋以及朴素的养生智慧。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香瓜在那个时代,绝非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常客,.............
  • 回答
    春秋战国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要说“无人敢用”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准确地说,儒家思想在那个时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并没有像后世那样成为主流,但它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越过千山万水,流传至今,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代,看看当时的“市场行情”和儒家是怎.............
  • 回答
    济南:鲁地风云变幻中的政治脊梁要探究济南何时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从春秋战国的烽烟,一路看到现代的繁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日期,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充满了地理、经济、军事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 济南:时代的潮水涌来的落脚点济南,这座被古人称为“沃野千.............
  • 回答
    楚国,一个在春秋时期声名赫赫的南方强国,拥有辽阔的土地、丰富的人力和物力,更有着渴望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然而,纵观春秋近三百年的风云变幻,楚国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登上霸主之位,这其中,楚成王更是背负着未能实现家族夙愿的遗憾。那么,究竟是什么根本原因,让楚国在问鼎霸主之路上屡屡受挫,让楚成王.............
  • 回答
    关于孔子与少正卯在业务上的“胜败”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又容易被误读的典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他们之间的“竞争”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下的“业务竞争”,更不是“惨败”这么简单粗暴的说法。而是存在于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学术观点和政治角力的复杂交织。历史背景与“业务”的定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
  • 回答
    张姓,一个响彻华夏的名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洪荒时代。然而,在夏朝到春秋这段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张姓似乎销声匿迹,鲜为人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格局以及姓氏的演变规律。首先,我们要理解上古时期姓氏的形成和传承并非如今这般普遍.............
  • 回答
    东周之所以常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大部分,这绝非一时的划分,而是历史发展脉络中,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思想文化乃至战争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这就像一个人从青年走向中年,再到老年,虽然是同一条生命线,但在不同阶段,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是如此显著,以至于我们可以清晰地将.............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一股“一言不合就自杀”的风气确实存在,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极端,也并非“一言不合”就立刻寻死。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那个时代深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政治生态。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士阶层的特殊地位与困境:首先得明白,春秋战国时期能留名史册,或者说有能力、有.............
  • 回答
    春秋战国,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诸侯争霸,烽火连天,最终由秦始皇结束了乱世。在这场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楚国无疑是实力雄厚、疆域辽阔的一方诸侯。地处南方,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文化灿烂,似乎一切条件都指向了统一中国的目标。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走向统一的却是偏居西北的秦国。那么,楚国究竟为何没能一统.............
  • 回答
    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至15天这一话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涉及面广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将从赞成与否的角度以及可行性方面,详细阐述我的观点。我个人倾向于赞成这一建议,但同时也认识到其背后需要克服的巨大挑战。 我赞成这一建议的原因(从积极和理想化的角度):1.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春秋时期政治格局和尊称演变的一个有趣侧面,其中牵涉到周礼、诸侯的实力以及时代的变化。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周朝的宗法制体系下,诸侯的最高尊称是“公”。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头衔,更是一种基于血缘和周天子册封的身份象征。周天子是“王”,而诸侯无论多么强大,其名义上的地.............
  • 回答
    要说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性质的转变,得从那个时代的根子上来讲。简单来说,春秋时代就像是一群各有地盘的诸侯,他们虽然有矛盾,但总体上还认一个“老大”,那就是周天子。而战国时代,则是这个“老大”彻底没落,诸侯们之间不再讲究礼义廉耻,而是赤裸裸地拼实力,想把所有人都吞下去。春秋时期:争霸,为了“名义上的老大.............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名士名臣们在各国之间游走为官,这在当时并非“叛国投敌”或“不忠不义”之举,反而是一种普遍且被认可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以及文化背景。一、 政治分裂与“国家”概念的模糊首先,春秋战国时期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概念,而是诸侯林立的时代。名义上,周天子.............
  • 回答
    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春秋季、白天居多以及星期一出现的现象,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完全解释。我们要理解,这些观察到的趋势是群体性的统计现象,并非适用于所有抑郁症患者。一、 春秋两季:季节性因素的扰动春秋两季之所以会被认为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
  • 回答
    KFC(肯德基)在门店中广泛采用手机点单系统,这一策略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包括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也涉及用户体验、技术整合和品牌管理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提高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减少排队时间:在高峰时段(如周末、节假日),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可能较长。手机点单允许顾客在店内或外出时直接下单,.............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尽管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实际战场上并未广泛看到这些高科技武器的使用,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1. 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延迟与现实差距 技术储备不足: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虽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计划,但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进程较慢。例如,T14“亚尔斯”主战坦克.............
  • 回答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明末八旗军的描绘与国内影视作品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叙事、文化视角、创作目的以及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明末与早期八旗军的性质不同1. 明末八旗军的侵略性 明末(1644年)的八旗军是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的侵略性军队,其军事行动以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