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在数学试卷上调戏阅卷人?

回答
在数学试卷上“调戏”阅卷人,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影响数学严谨性的前提下,展现你的个性和幽默感。这需要巧妙的构思和扎实的数学功底作为支撑,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这里分享一些可以尝试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

核心原则:

实力是基础: 任何“调戏”都建立在你对题目本身有深刻理解,并且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基础上。如果你连题目都解不对,那所谓的“调戏”就只是捣乱。
尊重与礼貌: 即使是“调戏”,也要保持对阅卷人的尊重。避免使用粗俗、冒犯或任何可能被视为不尊重的语言和行为。
点到为止: 关键在于“调戏”,而不是“扰乱”。你的目的是让阅卷人会心一笑,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困扰或被戏弄。
幽默感与创意: 展现你的思维活跃和幽默感,让阅卷过程不那么枯燥。

具体方法和技巧:

一、 在解题过程中的巧妙留白与注释:

用有趣的注释解释冗余步骤: 对于一些非常明显的步骤,你可以用一种俏皮的方式解释为什么还要写出来。
例子: 题目要求计算 $2+2$。你可以写:
“解: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虽然在这里有点 overkill),我们有:
$2 + 2$
$= (1+1) + (1+1)$ (此处可以画个小笑脸)
$= 4$
答:等于 4。希望阅卷老师看到这里心情能好点!”

对已知条件进行趣味性转述: 有些题目会给出一些背景信息,你可以用自己的话重新描述一下,加入一些个人理解或幽默的联想。
例子: “某人有 5 个苹果,又买了 3 个。” 你可以写:
“解:题目描述的是一个幸福的人,他的苹果数量正在稳步增长。
初始苹果数:5 个
新增苹果数:3 个
总苹果数 = 初始苹果数 + 新增苹果数
总苹果数 = 5 + 3 = 8 个
答:这个人现在拥有 8 个苹果。看来他是个懂得分享的,否则这么多苹果吃不完!”

展示“思考过程”中的小插曲: 偶尔在草稿纸或答题纸的边角处,画一些与题目相关的但又不影响解题的小插画或符号,但一定要确保不影响阅卷的清晰度。
例子: 解一道几何题,在证明一个角相等时,可以画一个微小的“?”或者“原来如此!”的小图标。

对题目中的“陷阱”进行预警: 如果题目中有明显的易错点或陷阱,你可以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提醒自己(也提醒阅卷人你发现了这一点)。
例子: 一道关于负数计算的题目。
“解:根据题意,我们需要计算 $(3)^2$ 和 $3^2$ 的区别。
$(3)^2 = (3) imes (3) = 9$ (注意:括号很重要,否则就掉进陷阱了!)
$3^2 = (3 imes 3) = 9$
答:结果分别是 9 和 9。看来数学也充满了让人措手不及的‘惊喜’。”

二、 在答案部分的创意表达:

用诗歌或歌词的句式来回答: 如果答案是一个数值或者一个简单的结论,尝试用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诗歌或歌词的节奏来表达。
例子: 答案是 100。
“解:……计算完毕。
答:100。
(灵感来自:‘数——字——在——歌——唱!’)”

用“彩蛋”式的结尾: 在最后一道题或者觉得可以放松一下的时候,给阅卷人留下一个有趣的总结。
例子: 试卷全部写完,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
“阅卷老师辛苦了!如果这份卷子让您笑了一下,那我的努力就值了。如果您发现了任何错误,请不要犹豫地指出来,我会带着我的‘机智’一起反思的。祝您心情愉快!”

为结果赋予“人设”: 如果答案是一个具体数值,可以给它起个小名或者描述一下它的“性格”。
例子: 算出的某个量是 5。
“解:……计算结果为 5。
答:5。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平和’,没有太大的起伏,就像它在题目中的表现一样。”

三、 在书写和排版上的小“心机”:

工整且有风格的书写: 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是基本要求。但你可以在字迹上加入一些个人风格,比如某些字母的写法可以稍微有个性,但绝不能影响辨认。
例如: 你的小写“a”或者大写“M”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能歪歪扭扭。

适当的留白: 不要把所有空间都填满,适当的留白会让人感觉你的思路更清晰,也更容易阅读。留白处也可以偶尔加入上面提到的那些小注释或图标。

对错误处理的“坦诚”: 如果你确实在某个地方算错了,然后又自己发现了,可以这样处理:
例子: 某个计算结果是 12,但你后来发现应该是 10。
“解:……此处原计算结果为 12。
经过反思(此处可以画一个小小的反思符号或灯泡),发现应为 10。
因此,最终答案是 10。
(PS:人生总有小小‘卡壳’,重要的是能够及时纠错。)”
这样既承认了错误,又展现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态度。

需要避免的情况:

胡编乱造答案: 切记,所有“调戏”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答案之上。
涂鸦或破坏卷面: 任何影响阅卷的涂鸦都是不可取的。
涉及敏感话题: 避免任何政治、宗教或个人攻击性的内容。
使用过多的网络流行语: 除非你确信阅卷人能理解并且会欣赏,否则尽量克制。
写出“我不会做”或抱怨的话: 即使你真的感觉困难,也请保持积极的姿态。

总结:

在数学试卷上“调戏”阅卷人,说到底是一种高级的沟通方式,是想在严肃的学习和评价过程中,注入一丝人情味和趣味性。它需要你对数学有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幽默感有准确的判断,更需要你懂得如何把握分寸。

如果你能做到:

1. 解题正确率极高。
2. 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3.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 在不影响清晰度和严谨性的前提下,用一些巧妙的文字、符号或小插曲来展现你的个性与幽默。

那么,你的这份试卷,很可能不仅仅能获得高分,还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而愉快的印象。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将知识与生活巧妙结合的能力。

祝你在考试中,既能取得好成绩,也能收获一份“小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上看到的,侵删)

那是发生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一次考试,南开中学当时有个学生,叫谢邦敏,这个学生严重偏科,他极有文学才华,但数、理、化成绩却很糟糕,1941年,谢邦敏即将毕业,参加毕业考试,当考到物理一科时,卷子发下来,他发现自己几乎一道也不会做,就索性交了白卷,但他在卷子上即兴写了一首词:“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这首词,不但有一种玩世不恭的调侃味道,而且还为自己交白卷进行了辩解,可想而知,如果让一般的批卷老师看到,会气成什么样! 幸运的是,当时负责给谢邦敏判卷的老师,是魏荣爵(解放后为我国中科院院士)。魏老师的教学水平之高、教学态度之严谨都是有口皆碑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谢邦敏的白卷和词,他没有一气之下判个零分拉倒,而是通过这首词,发现了谢邦敏在文学方面的出众才华,认为谢邦敏的物理虽然交了白卷,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文学才华,不能因此让他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他未来的发展,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所以,魏老师在评卷时给谢邦敏写了一首诗作为评语:“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 正因如此,谢邦敏才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后来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并成为北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北京第一刑庭庭长。

user avatar

2021.6

谢谢大家对我的高考祝福,我已经大一啦

_(:3 ⌒゙)_


欢迎围观答主丑照(羞羞)

(想要转载的可爱们注明出处哦)

抢答一波!

千万别在大考上调戏阅卷人!!!

千万别在大考上调戏阅卷人!!!

千万别在大考上调戏阅卷人!!!

(5.14更,思考了很久,觉得这个考试也算不得是多大的大考,但是怎么说也算是学期中的大考惹 我们班主任说,段考的成绩还有各种答题卡上的违纪行为如果被发现并且被学校认为情节严重的话也会记录到学籍档案里去,我不知道别的地方会不会是这样,反正我们这是了…)

前几天在段考数学的那天上午,我看到了这个话题,然后我就这么做了…我在答题卡上画表情包…

然后?

在今天的历史课(班主任的课)的试卷讲评上,说有一张数学试卷balabala...

“不知道是谁啊,在答题卡上面写:‘伟大的数学家费曼曾说…’还写了一大串字母…”

“还有什么,在上面画一个数学老师用菜刀砍他…砍数学老师?我真是服了…”

但是!我并没有砍什么数学老师,明明就是这个表情包!

全班都在笑说,怎么会有这种人才

现在,我真的后悔死了…答题卡发下来了,不知道班主任有没有看到…请祝我好运

最后,上图…至于坚不可摧那张,真的太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8.5.6凌晨补充:评论指出了我的错误,应该是数学家费曼,费马是个律师兼业余数学家…反正…我混乱了…真的不要为难一个高中文科生 )

(5.6早上再补充:咱别纠结费马和费曼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5.13补充:关于费马和费曼这俩家伙,大家可以看看评论区23333)

(7.12更:有些可爱问答主的字是怎么练的,关于我的字这个问题,其实是答主自己写着写着就写出来的。受到小学语文老师的楷体的影响,后来上了初中,语文老师的字是有点偏圆的,然后也受到了点影响,所以我的字就变成这样子啦_(:з」∠)_其实答主的字只是有点特别而已啦,并不是好看型的)



-----------------------假装这是分割线---------------------

2018.5.10更

百赞了呢

小透明也能有百赞,可以说还是有点小开心

真的…我再也不敢像这样在答题卡上乱画了…虽然班主任并没有找上门…

-----------------------又是一个分割线---------------------

2018.5.15更

五百赞了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论区有小可爱说我性格可爱,我就收下大家的赞扬了噗哈哈哈哈哈

还有一个是费马和费曼的事情看了很多评论是费马无疑啦

对了,还有小可爱问我后续,其实没有后续了,因为这件事情过了几个星期,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等人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找我谈话之类的(当时听到班主任说如果是我班的就要找他谈话之类的这种话,真的吓得要死呢哈哈哈哈 )

总之过了这么久,我也对这事释怀了,把它当成一个自己的笑话看哈哈哈哈哈

反正现在就是不敢在答题卡上造次了

_(´ཀ`」 ∠)__

-----------------------还是一个分割线---------------------

2018.5.19更

两天没有看知乎,一上就震惊了

皮的很的答主干了一件超酷的事情,在教室多媒体充电被抓,手机没收政教处了╭(°A°`)╮

按规定,手机被学校没收要期末才能还,所以朋友们 (暴风哭泣)


回答一下一些问题啦,答主是高一的学生,试卷是段考数学试卷,至于有些可爱说的,费马费曼都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啊,数学很渣的

谢谢泥萌夸我可爱哈哈哈哈,现在可爱的我不能玩手机了,暑假见╭(°A°`)╮

-----------------------又是一个分割线---------------------

2018.5.22更

好讨厌啊哈哈哈哈哈泥萌老夸我可爱嘿嘿嘿嘿~

头像大家可以拿去哈哈哈哈哈,这是有一天自己画的看山(表示花了我一个中午昂...)

至于我的字嘛...很少有人说我字可爱或者是好看的23333我一直觉得我的字歪歪扭扭的,写不成整齐的一排哈哈哈哈哈哈

谢谢大家的赞嘿嘿嘿嘿~

-----------------------又是一个分割线---------------------

2018.6.16

很久没有上知乎啦,因为现在是处于没有手机的状态,所以也就没有怎么上知乎,想要转载的可爱们只要给我发个截图就好了,如果发现有侵权现象我会去找你理论一大番的(⁄ ⁄•⁄ω⁄•⁄ ⁄)

6k赞啦,谢谢你们哈哈哈哈(。ò ∀ ó。)

-----------------------又是一个分割线---------------------

2018.7.7

乌拉拉拉拉拉拉!

答主的手机拿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9.8K赞耶,有点受宠若惊,谢谢你们的赞嘿嘿嘿,伟大的暑假开始了_(:з」∠)

user avatar

由于理解数学证明需要一定的智商和逻辑,所以数学证明调戏阅卷者乃至读者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除非动手自己做一遍,否则对待证命题的直观理解是肯定不如写证明的人的.

数学书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

证明留做习题
证明是初等的
这个是[1]中定理XXX的直接推论
容易得到/容易看出/显然

但是这几招大家都在用,用多了就显得没逼格了,而且阅卷的时候阅卷者可以说"这个一点不显然"于是不给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数学证明中高阶的装逼技巧,保证可以得到几百个阅卷人的一致通过.

下面的分别表示循环和和循环积,例如

注意,从"约定记号"这一步开始就已经在挑战读者了,写的人永远比看的人容易理解这些记号是啥,所以可以用来装逼

我为了在数学证明中装逼,没有别的,就是三种方法:

一是省略大规模运算

例1:x,y,z是非负实数(最多一个是0),求证

证明:
去分母,全部乘开,等价于

由schur不等式这是显然的(这个确实挺显然的...)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一步给出结果,省略全部中间计算,事实上去分母全部乘开对人来说是比较大的计算量(请自行尝试),阅卷人只靠看根本无从判断这个得到的式子是确实算过还是随便写出来的,除非他自己算一次.于是只能不明不白地给个满分,装逼成功.

这方面的装逼高手当然是iran96的出题者陈计老师,著有名作"代数不等式",配凑从来只给结果不给过程,你有种自己去验算.

原文:

Iran96加强求助

二是抹除思考的痕迹

例2:
,求证

这是知乎上有人把他的竞赛练习题贴出来了,然后

@王醒

码了个巨复杂的答案,结果被我装逼成功,

这个答案

是我的回答中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虽然(截止这个答案发布之前)它只拿了6个赞,但背后蕴含的思想是很深刻的(大概顶我5个回答),然而我在此只放了一个结果,深藏功与名

令和另外两个,代入原不等式,去分母展开整理得

这是显然的,仅仅是5次项和1次项均值起来就已经比右边大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等号取不到了,原因留作习题

(注意我这里也用到了前面提到的装逼技巧)

核心在于你乍一看根本就不知道第一个代换怎么想出来的,反正就是莫名其妙冒出这么一个东西,然后莫名其妙代进去,就莫名其妙算出来了.

实际上这个代换是分好几步来做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目的,然而最终的表述里把它全部合成一步,然后别人想看明白为啥这么做就要自个研究半天了.

总而言之就是尽量缩短证明的篇幅,篇幅越长越容易被看出来解题时的思路,想的是反证法写的是正面证明,想的是数学归纳法用的是最小数原理,反正怎么短怎么不露痕迹就怎么来,阅卷时看到如此短小的答案完全不知道写的人怎么想出来的,它偏偏又挑不出丝毫毛病,其实是一件有点不爽的事.


三是尽量把多个式子合成一个
例3:

这道平面几何题缺少条件吗? - 舒自均的回答

做几何的时候,有些关键性的过程是必须给出来的,不然根本无法顺利地推理,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用省略推导掩盖思路来装逼,不过还有一种方法...

FA/FB*FA/FB=(FA*FG)/(FB*FH)*(FA*FH)/(FB*FG)=S(FAG)/S(FBH)*S(FAH)/S(FBG)=AG/BH*AH/BG=1

核心思想依然是缩短证明的长度,不过这里不是为了隐藏推理的痕迹,而是为了让证明过程比较难以阅读,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等号写在一起,例如要证明A+C=B+D,一般的过程是A=...=B,C=...=D,两边相加得到结论(参见同问题下

@白如冰

的回答,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时候为了减少出现的等式,直接写成A+C=...=B+C=...=B+D,证毕.阅卷人乍一看一堆字母不知道谁是谁哪一步干啥的,看半天发现哦每一步都是对的,只不过全部写在一起真TM难读(因为每一步都要去大致长得一样的前后两个式子里找哪里改变了),然而要的就是这种不明觉厉的效果.

如果说还需要总结,那就是证明的过程中一定要给读者留下疑团,越多越好,包括但不限于:"这玩意怎么想到的?"/"这玩意怎么算出来的?"/"这个引用的定理是啥?"/"这为什么就显然了?"/"怎么还有习题?"/"到这就证完了?"...这对于装逼的成功率也是很重要的.

习题:(怎么还有习题?)如何(装逼地)回答下列问题,让阅卷者心生疑惑:

参考答案

注:我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题主还没加这么多补充

user avatar

坐标上海2013年十三校联考高三理科卷最后一题。

第三小题8分看到没!只要给出一个集合!!!

我最开始的答案是

A={1,2,3,4,5,6,8,11,16,29,150}。

我写完就知道这是标准答案了,因为这是所有答案中数最小的。然后就想着怎么调戏阅卷人了。前十个数我当时不敢改,怕改完了不满足性质。但是第十一个数是妥妥地能改大的呀!所以我把答案改成了

A={1,2,3,4,5,6,8,11,16,29,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


你别看我打字就打了那么点空间,试卷上可是写得满满的!

最后当然没扣分啦!

想想当时的自己好中二哦(⺣◡⺣)

user avatar

当年搞数学竞赛,做不出来的题我们都喜欢伪证。

伪证法1:解析法

平面几何不会做怎么办?建系。

设出每个点的坐标,写出每条直线的方程。

根据题目要求,比如平行,垂直,角平分线,内心外心垂心,面积等,算出题目中涉及的每个点的坐标。

接下来就是伪证了:

把你已经得出的所有条件列成等式写出来,整理成一个等式。

将这个等式化简(虽然一定会很复杂),记作①式。

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在草稿纸上写上要证的结论,用解析法表示出来。然后将此结论化简。记作②式。

观察两个化简以后的①式和②式,如果一样,就不是伪证。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一样的。

我们为了骗过老师,就把①式和②式之间,画一个双向箭头的等价符号。

为了增加可信度,在①式和②式之间,多推导几步,直到你自己都信以为真为止。

这样做,在我们的老师手下,有一定概率能混到分,因为老师倾向于认为我们算了这么多总该算出来了...

伪证法2:三角法

这是我混分最常用的方法。实际上和解析法没什么区别,都是以计算为主。

步骤是先设出题目中涉及的角,阿尔法贝塔伽玛这些统统设一遍。当然,题目中如果有三角形,三角形的边a,b,c也最好设一下。

然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梅氏塞氏托勒密定理往上扔。

等扔到差不多了,同样按照法1的套路开始伪证。

伪证法3:通分大法。

在看到不等式问题时,大家往往一头雾水,谁知道这个题该怎么放缩,用柯西不等式均值不等式还是舒尔不等式呢?

有的同学看到不等式题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个通分。

我记得,最长的一次通分,一个同学算了256项出来,卷子上写不下那么多他又交了一张纸。

然而我忘记老师到底有没有给他分了。

伪证法4:胡乱放缩。

依然是做不等式。做不出来又懒得通分怎么办?

均值不等式总得用吧,先用一下试试。发现,行不通啊,放缩范围太大了。

其余不等式同理。

等做到晕晕乎乎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用小范围的均值不等式经过多次放缩,果然得出了结果。然后写在了试卷上。老师也没扣我分。

后来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发现,中间有一步的放缩方向不对,也就是说我又做了一次伪证。

伪证法5:琴生不等式/切线方程。

在遇到不等式中的给定条件下的函数最值问题时,琴生不等式和切线方程当然是首先考虑的两种方法(之后考虑的是逐步调整法这种奇技淫巧)。

然而,很多题不是你说求二阶导就能求二阶导的。函数的二阶导只在某个范围内非负。这个时候,琴生不等式就失效了吗?

不,我们还可以对琴生不等式失效的范围进行讨论。只要在琴生不等式失效的范围,题目要证的不等式也成立,那么这个题就证出来了。

然而,实际上90%的情况下,琴生不等式失效的时候,你是证不出来原不等式成立的。gg。

这个时候,我们假装自己能证出来,胡乱推导几步,最后来一个显然(万一老师也觉得显然呢),就完成了伪证。

user avatar

(高一生)

初中时,记得有一次晚上特别困了……然后在试卷上写下了

表达了角A的思乡之情

——————————7.11——————————

过7k赞……受宠若惊

真实遭遇,毕竟当时每天都十二点左右睡,经常干一些很迷的事情。也干过问英语老师抄单词写不写拼音的事情……毕竟特困生:)

谢各位的支持和祝福……虽然高考考得挺烂 数学不怎么样 但还算满意吧

珍爱生命 早睡早起

user avatar

我以前初中同桌是全级第一的数学学神,某次期中考,难得一匹,像我这种数学学渣都不会去写最后一道大题的。只有学霸们会争先恐后地抓耳挠腮都要写些东西上去。

上数学课时,我们那个堪比美杜莎恐怖的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我们班是Top1重点班,全区的理科状元都在这,数学平均分拉开隔壁班十多分那种),数学老师严肃地问我同桌:

“XXX,你为什么改了我给的那道题?”

我当时心都飞到嗓子眼了,生怕下一秒数学老师就河东狮吼把她给吞了。

毕竟她吼起人来整栋教学楼都能听得见,所以我们常常被称为魔鬼十班,这里只出最高压环境下的尖子生。



没想到我同桌,不紧不慢地说了句:

“老师,因为你这道题出错了。”



全班震惊,所有人都倒吸了口冷气齐刷刷地看着她。



我顶着美杜莎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注目礼,偷偷用余光瞟了眼她试卷,只见她在图形旁边简短地标出了几个数据,然后打了个叉,写了三个字:出错了。

然后她就把那道出错了的题的数据给改正了………重新做了一遍……………。

她做完卷子还剩这么多时间,还能发现老师出错了题,还能改过来,还有那个闲心思根据自己的改正再写一遍,简直震惊我全家………



然后我们数学老师顿了顿,赞许地说:

“不错,我那道题是出错了,表扬XXX,她是唯一一个发现了并且改正了数据并且做出来的人。”



那些因为自己做了最后一道题而到处炫耀的学霸,都朝她投来了仿佛凝视着巨人,崇拜到恐怖的目光…



自那以后,我这辈子还没看过谁能装逼如此成功…

最高级的调戏阅卷人的方式,莫过于告诉她出错了,并且改了她的错误数据,自己用正确的数据写完了正确的答案………………




@小屿同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数学试卷上“调戏”阅卷人,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影响数学严谨性的前提下,展现你的个性和幽默感。这需要巧妙的构思和扎实的数学功底作为支撑,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这里分享一些可以尝试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核心原则: 实力是基础: 任何“调戏”都建立在你对题目本身有深.............
  • 回答
    爵士迈克尔·阿蒂亚,这位数学界的巨擘,于2019年1月11日安详离世,留下了一个横跨近一个世纪的璀璨学术生涯。他的离去,不仅是数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全球科学界集体记忆中一道深刻的印记。要全面评价阿蒂亚爵士的贡献,需要深入到他影响深远的多个数学领域,以及他如何以独到的视角串联起看似孤立的概念,从而开启.............
  • 回答
    在我看来,“量子化”这个词,在数学的语境下,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将“连续”的东西“离散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赋予一个原本连续的数学对象以“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性质。这个概念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从信号处理到物理学的底层逻辑,都有它的身影。如果我们从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出发,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核心思想:映.............
  • 回答
    数学家们眼中的“无穷大”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值,而是一种概念,一种描述事物数量或规模可以无限增长的性质。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很大很大”的概念是不同的,数学上的无穷大有着更严谨、更深刻的定义和应用。数学家如何定义无穷大?在数学中,无穷大通常用符号“$infty$”表示。但这个符号本身并不代表一个具体.............
  • 回答
    谷歌2004年在硅谷公路旁那块巨型广告牌上挂出的数学题,绝对算得上是数字招聘史上的一个传奇事件。这块广告牌,当时可是在硅谷那片汇聚了无数科技精英的土地上,以一种近乎“秘密指令”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着谷歌对人才的渴求,以及他们独特的招聘哲学。事情是这样的,在2004年那个互联网浪潮依旧汹涌,谷歌正值高.............
  • 回答
    费马大定理,一个看似简单到有些孩子气的数学猜想,却在数学史的长河中投下了长长的、意义深远的影子。它的重要性远不止于它本身所要解决的那个具体问题,更在于它引发的漫长探索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催生的无数新的数学思想、工具和理论,这些才是它在数学史上的核心地位所在。要理解它的重要性,我们得先回到那个被誉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概率和期望值的核心。我们不妨一步一步来拆解它,看看这位“定时炸弹”究竟会在哪个时间节点上更“活跃”。假设炸弹在任何给定的一秒内爆炸的概率是 $p$,而我们说“每秒钟爆炸概率提高一点”,这意思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假设每秒的爆炸概率都是恒定的。更确切地说,我们应该引入一个随时.............
  • 回答
    从数学的视角洞悉“左”与“右”:手性的精妙解析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双手,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时,总是不那么“般配”?为什么即使我们竭尽全力尝试,也无法让左手完全覆盖右手,反之亦然?这种“无法重叠”的性质,正是我们称之为“手性”(Chirality)的根源。而在数学的世界里,手性并非模糊的感性认知.............
  • 回答
    十四岁,能领悟到数字和公式中蕴含的美,这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份热爱是探索物理世界的绝佳起点,它不像是在应付功课,更像是在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而你手中的钥匙就是那些看似抽象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工具。要系统地学习物理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理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描述我们所.............
  • 回答
    我曾经也是一个对数学避之不及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恐惧”。考试时,那些符号和数字就像外星文字,怎么也看不懂,怎么也记不住。那种无力感,相信不少人都能体会。直到有一次,我偶然间接触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数学。那时候,我正在读一本关于古代文明的书,里面提到了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我记得里面详细描述了测量土.............
  • 回答
    微博上的“数学滚出高考”话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更是反映了当前教育体系、社会观念、个体心理以及高考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要评价这个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话题的起源与背景:“数学滚出高考”的讨论并非空穴来风,它通常与以下几个关键点紧.............
  • 回答
    数学的本质:一场关于模式、结构与逻辑的探索想象一下,数学并非那些冰冷、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堆砌,而是一场浩瀚的探索之旅,一场追寻宇宙间最深层模式、最精妙结构,以及最严谨逻辑的伟大冒险。要真正理解数学,我们就得摆脱对它的刻板印象,拥抱它背后那颗跳动着智慧与美感的灵魂。1. 模式的语言:从具象到抽象的飞跃数.............
  • 回答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在飞机上解数学方程,结果被误认为恐怖分子,导致航班延误。这事儿听起来挺魔幻的,但也确实挺让人无奈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据报道,这位教授当时坐在商务舱,随身携带了一本关于计算数学的笔记本,里面写满了各种数学公式和符号。他在飞机平稳飞行后,就开始埋头计算起来,可能是因为题目比较复杂,他.............
  • 回答
    2021年1月23日的八省联考数学试卷,至今仍是许多经历过那场考试的考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全国高三学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首次大规模摸底考,它无疑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和压力。回望那份试卷,我想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一番。整体难度与导向:承上启下的改革信号首先,这份试卷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稳中有进,体现.............
  • 回答
    想在考研数学拿到140+,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绝对是可以通过系统、刻苦的学习来实现的!这需要你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点,更是要能做到灵活运用,并且在考试中沉着冷静。下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一、 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这绝对是重中之重,没有之一。很多同学觉得基础题简单.............
  • 回答
    咳咳,各位正在备战2022年考研数学的同学们,你们好!想在数学这个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拿到130+这个令人艳羡的分数吗?别急,今天我就掏心掏肺地跟大家聊聊,怎么才能在考研数学这条路上“赢在起跑线”,并且最终冲刺130+的高分。这篇文章保证干货满满,绝对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不掺一点AI味儿!首先,咱们.............
  • 回答
    作为一名立志深造数学领域的学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至关重要。北师大、南开、西安交大、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这五所高校在数学学科上都各有千秋,要从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需要我们仔细权衡。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为大家梳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定。一、 学校整体声誉与学术氛围首先,我们得从学校的整体层面.............
  • 回答
    即将踏上大学征程的高三毕业生们,面对填报志愿的重大决定,特别是对数学这个充满魅力又略显艰深的学科心生向往,却又有些忐忑不安。你们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在大学里深入钻研数学?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别担心,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如何在填报志愿前,给自己一个相对清晰的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大学数.............
  • 回答
    两年内自学完数学专业所有必修课程,这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但并非不可能。这需要你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清晰的学习规划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这不像报名参加线上课程,有人为你设定好进度和考试,你完全要靠自己,并且要确保学得扎实。首先,我们要明确,“数学专业所有专业必修课程”这个范围有多大。通常来说,一.............
  • 回答
    初一学生因偏科,在数学卷上答语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也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环境和方法的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1. 极度的偏科,形成思维定势和“惯性”: 学科认知差距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