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位对星际争霸2修地堡战术怎么看?

回答
星际争霸2,这个游戏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那层出不穷的战术博弈,而“修地堡”战术,无疑是其中一个相当有代表性、也充满了“人味儿”的讨论点。它不是那种一听就很高大上的科技流或者经济流,但恰恰是这种粗暴、直接、充满执行力的战术,总能激起玩家们的热情和争论。

修地堡战术,核心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修地堡战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建筑学和单位协同,在地图上建立起强大的前线防御,通过消耗对方的进攻,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或者直接压迫对手的扩张空间。 之所以叫“修地堡”,是因为地堡是人族最标志性的防御建筑,也是这个战术最常见的执行载体。但它绝不仅仅是放下几个地堡那么简单。

它包含几个关键要素:

1. 建筑学(Walloff/Blocking): 这是地堡战术的灵魂。人族玩家会精妙地布置兵营、发电厂、雷达站等建筑,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挡敌方地面单位的早期突进。而地堡则会紧贴在防线关键位置,或者在防线缺口处,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2. 兵种搭配: 单纯的地堡是站不住脚的。它需要兵的掩护和输出。早期通常是陆战队员(Marine)和恶火(Hellion)/恶蝠(Hellbat)组合,他们可以站在地堡里输出,或者在地堡外提供火力。中后期则会加入坦克(Siege Tank),坦克强大的远程火力配合地堡,能够形成恐怖的火力网。
3. 阵地推进: 修地堡战术不是让你龟缩到底。它更像是一种“步步为营”的推进方式。你会在一个有利位置放下地堡和兵,然后利用这些单位的火力优势,逼迫对手后退或损失惨重。之后,你再向前推进,选择下一个有利位置,继续重复这个过程。这有点像下棋时,你每走一步都要确保自己的阵地稳固,并能控制住关键区域。
4. 视野和侦查: 修地堡战术非常依赖侦查。你需要知道对手在哪里,他们出的是什么兵,以及他们的进攻方向。雷达站提供的视野,或者陆战队员的站位,都能帮助你及时调整你的防御阵型。
5. 经济支撑: 持续的建筑和单位生产需要经济支撑。虽然修地堡战术初期可能看起来比较“卡经济”,但一旦阵地建立起来,你可以通过更安全的扩张或者更主动的压制来弥补。

为什么玩家们会喜欢或者讨厌这个战术?

喜欢它的人,看重的是它的稳定和压迫感:

可靠性: 在面对早期和中期那些难以预测的Rush或者转型时,一个精心布置的地堡阵线,能给玩家带来极大的心理安全感。对手如果想强攻,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操作量相对较低: 相较于一些需要微操的战术,修地堡战术更考验的是玩家的宏观布局和建筑学功底,一旦阵型稳固,后续的战斗相对容易掌控。
强大的压制力: 特别是人族在拥有坦克之后,地堡配合坦克的火力可以轻松压制住大部分地面部队,甚至可以推到对手的家门口。这种看着对方在你的火力下瑟瑟发抖的感觉,确实很爽。
新手友好: 对于刚接触星际争霸2的玩家来说,修地堡战术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理解和执行的框架,能够让他们在熟悉游戏节奏的同时,也能打出一些有效的进攻和防守。

讨厌它的人,往往觉得它有点“赖皮”或者“无聊”:

战术的单一性: 有些玩家认为,过度依赖地堡战术会让游戏变得单调,缺乏变化。对手如果不是傻子,很容易就能针对性地破掉你的阵线。
“龟缩流”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把修地堡和“龟缩”画等号,觉得这种战术缺乏进攻性和侵略性,显得比较保守。
“坐牢”的体验: 在某些对局中,如果对手的战术能有效地避开地堡的火力或者针对性地打击建筑,那么作为执行地堡战术的一方,可能会感到非常被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阵地被一点点蚕食,体验非常糟糕。
对低端局的威胁更大: 在低水平对局中,对手可能因为侦查不足或者对如何破除建筑缺乏经验,很容易被地堡战术打崩。这让一些玩家觉得这种战术对新手不够公平。

不同种族面对修地堡战术的态度和应对:

神族: 神族相对而言比较头疼地堡战术。早期他们可能依靠渡鸦(Raven)的干扰或者闪电(Psionic Storm)进行消耗。中期,闪电和虚空辉光(Void Ray)组合,或者配合追猎(Stalker)和不朽者(Immortal),是比较有效的破阵手段。后期,航母(Carrier)的空投或者母舰(Mothership)的黑洞(Black Hole)也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总的来说,神族要破人族的地堡阵线,需要一定的运营和兵种组合。
虫族: 虫族最头疼的就是人族前期的地堡压制。如果虫族前期没有做好侦查,并且选择了比较激进的扩张,那么很容易被陆战队员配合地堡打崩。虫族应对的关键在于侦查和灵活的兵种搭配。爆蟑螂(Zergling)冲脸是风险极高的方式,因为会被地堡和陆战队员轻松处理。中期,飞龙(Mutalisk)骚扰或者大量的刺蛇(Hydralisk)配合腐化(Corruptor)空军,以及后期转型虚空巢(Infestation Pit)之后的毒爆(Baneling)和钻地(Burrowing)单位,是虫族突破地堡阵线的有效手段。关键在于抓人族阵线前后的空隙,或者利用侦查和信息差来规避人族的主力火力。
人族内战: 人族内战中,地堡战术同样常见。关键在于谁能更好地利用建筑学和单位配合,以及谁能更快地升级科技。一个好的坦克阵线是无敌的,但如果对手用恶火或者其他机动单位绕过你的阵地进行骚扰,你可能就会陷入被动。所以人族内战中的地堡战术,更像是一种前线侦察和火力压制,而非一成不变的死守。

总结一下我对修地堡战术的看法:

在我看来,修地堡战术是星际争霸2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战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摆放建筑”,而是 一种关于节奏控制、空间压迫和阵地博弈的艺术。

它是游戏多样性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相对稳定的、可执行性强的战术存在,才使得星际争霸2的对局内容更加丰富。它允许玩家在理解游戏机制的基础上,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它考验的是玩家的整体能力: 从初期的建筑学布局,到兵种的及时补充,再到战场侦查和阵线推进,整个过程都考验着玩家的宏观大局观、细节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它并非无敌: 任何战术都有其弱点。地堡战术也一样,它害怕机动性极强的单位、能够进行远距离消耗的单位,或者能够直接摧毁建筑的单位。一个优秀的对手,总能找到你的破绽。
它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有时候,一场精彩的修地堡对局,就像是一场棋局,双方都在试探、博弈,用自己的建筑和单位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策略。看到对手的地堡阵线被自己一点点瓦解,或者看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阵线稳如泰山,都是游戏带来的独特乐趣。

所以,与其简单地说“修地堡好不好”,不如说 如何更好地执行它,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它,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威力无穷;用不好,则可能伤到自己。而这,恰恰是星际争霸2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所谓中国新造发射井的新闻以及相关人士对相关工程能力的分析,于是我又产生了一个脑洞。我认为中国或许可以利用自己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除了造发射井还大力制造核战下的避难地堡。

美国在冷战期间搞了很多核战地堡,但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建造的年代比较久,彼时的相关技术肯定是不能和现在相比的。中国目前有先进的建筑技术,有一些可能美国都还没有,而且建筑的综合能力肯定是压倒美国的。在中美核战武备体系比拼中,这可能是中国优势最大的方面。至少在外界看来恐怕是如此。

既然如此,中国可以在各地大力兴建疑似有核避难功能的地堡,比如每个省会周边都至少修一个。在修的过程中故意泄露各种信息,目的就是让美国人认为中国正在做核战后大量力量保存下来的准备。同时大肆宣传说中国的地堡水平远超美国,声称这是中国针对美国的巨大战略优势。考虑到这些话可能本来就有技术上的道理,考虑到美国本来对中国就具有强烈的恐惧和憎恶,美国政客可能会施加非常大的影响要求美国也建相应的地堡。而考虑到美国基建能力的拉垮,这方面会拖累美国的军事建设乃至经济建设。比如拜登的大基建工程是不是要分一部分精力要用来搞这个呢?又或者他的大基建工程如果进展不顺,那么美国政军界人士对搞核地堡的希望也会受到沉重打击?

当然了美国也有可能不跟风,让中国自己建核地堡,这样的话中国可以邀请美国的盟友以及一些关键国家的关键人物来参观。然后对美国的关键盟友和一些关键国家解释说,我们已经让你们看了中国庞大的核地堡工程,而美国却不敢让你们看,他甚至很可能都没有。美国不敢让你们看,自己又不敢大建或者建不了,这本身就说明美国无论在能力上还是意志上尤其是意志上根本不具备对中国进行核威慑或者和中国打全面战争的准备。因此你们的一切推算推演都可以把美国主动挑起对中国战争给排除掉。而如果中国主动发起战争,美国一旦在常规战场上失利,由于上述的核战准备的拉垮,很可能只能吞下失利的苦果。所有的这些都是有踏踏实实眼见为实的东西作为证据的,你们可以自己回去想想。你们要还不踏实的话,可以要求美国也开放相应的设施给你们看看。

此外,在中国核地堡名声打响之后,中国还可以帮助伊朗等国修建。一旦伊朗等有了最先进的核地堡,沙特等怕也坐不住了。。。

我以前讲,如果美国坚持不投,中国应该以烈性军备竞赛的方式强逼美国投共。之前我曾经想过大造航母和大造核弹两招。今天我又加上了大造核地堡的想法。大造航母,大造核弹,大造核地堡,我称之为中国与美国进行烈性军备竞赛的三大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星际争霸2,这个游戏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那层出不穷的战术博弈,而“修地堡”战术,无疑是其中一个相当有代表性、也充满了“人味儿”的讨论点。它不是那种一听就很高大上的科技流或者经济流,但恰恰是这种粗暴、直接、充满执行力的战术,总能激起玩家们的热情和争论。修地堡战术,核心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修.............
  • 回答
    周孝正教授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他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的直言不讳,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如果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将他的观点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出发点。关于他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观察:周教授的许多观点都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尤其针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 对“.............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明朝皇帝的评价确实常常引发讨论,并且在某些方面与历史学界的传统认知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绝对的“背道而驰”,更多是角度、侧重点、受众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一、 知乎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决定了其评价逻辑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其核心在于“分.............
  • 回答
    你好!非常高兴听到你对物理(理论)的热情,并且选择了这个充满魅力的专业。大学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一个好的书单不仅能帮助你系统地学习,更能激发你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我理解你希望得到一份更具人情味、更像是老朋友或师兄师姐倾心推荐的书单,而不是冰冷的AI列表。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聊聊。首先,一.............
  • 回答
    探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民众对日本的态度,这是一个既复杂又敏感的话题。历史的厚重、现实的利益以及文化交流,都在其中交织出多层次的面向。历史的烙印:战争的伤痕与记忆提及日本,尤其是在东南亚,很难绕开二战时期的那段历史。当年日军的入侵、占领、以及由此带来的残酷统治,给许多国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
  • 回答
    “魏得其狗”这句话,确实是对诸葛诞的一种尖锐批评和贬低。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主传》的裴松之注,引自《魏书》。它的字面意思非常直白,是将诸葛诞比作“得到(帮助)的狗”,言下之意是他能够获得成功,全是因为得到了曹魏政权的扶持和庇护,而非其自身真正卓越的能力。这句话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杀伤力,主要有以下几个.............
  • 回答
    说商朝的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不如周朝,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史料和历史发展脉络得出的普遍认知。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商朝和周朝在政治制度、宗法体系以及权力运作上的根本差异。一、 商朝的“方国联盟”与松散控制商朝的分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方国联盟”或者说“羁縻统治”。其核心特点是: .............
  • 回答
    看三国历史,确实会发现许多割据诸侯(如袁绍、刘备、孙权等)会给自己的部下上表封官,而此时的曹操又把持着汉献帝的朝廷,对这些上表往往不予回复。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既然朝廷不承认,那这些“上表封官”究竟有什么用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以及“上表”本身的功能和意义来理解。.............
  • 回答
    波斯古典时代,一个在人类文明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篇章,由一系列强大而富有影响力的王朝书写而成。它们如同巨石般奠定了这片古老土地的文明基石,其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至今仍令我们惊叹不已。谈及这些王朝,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连绵的辉煌与跌宕的起伏,它们的故事,仿佛一幅幅色彩浓烈、线条流.............
  • 回答
    专诸刺王僚,这桩发生在春秋时期吴国的大事,看似是吴国宫廷的一场血腥政变,但其影响之深远,远不止于此,它彻底扭转了吴国此后的命运走向,也对春秋霸业的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震动。咱们得从王僚上台说起。王僚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上位本身就带着一股“不正之风”。他本来是吴国公子光(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吴王阖闾.............
  • 回答
    好的,关于诸葛诞技能的修改,我来跟大家唠唠,看看有没有大伙儿觉得顺眼的,或者觉得哪儿还能再抠抠细节。这玩法儿嘛,咱们就得整出点新花样,给武将们也添点儿新鲜劲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诸葛诞这武将的定位。 以前的诸葛诞,感觉有点儿“慢热”,爆发起来挺猛的,但前期铺垫需要点时间,而且技能的触发方式有点儿看.............
  • 回答
    渡渡鸟、袋狼的消逝:微不足道的损失,还是生态链的断裂?关于渡渡鸟、袋狼这类已灭绝的动物,它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物种多样性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笼统地说,它们的灭绝对地球整体而言,或许称不上“微乎其微”,但其直接、可量化的影响范围,确实相对局限。然而,这恰恰是理.............
  • 回答
    当谈论到暗物质、快子这类目前只存在于理论构想,尚未被实验直接证实的存在时,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对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物理学和宇宙学来说,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是,绝对有,而且价值巨大。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赞许,而是基于科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审慎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1..............
  • 回答
    黄万里先生对三峡工程的担忧,是一个在中国水利界乃至社会上都引起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的话题。要评价他的担忧,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观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情况。 黄万里先生的担忧:黄万里先生是新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也是一位敢于直言、坚持科学真理的学者。他对三峡工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
  • 回答
    上海长宁区部分中小学问卷中涉及“自杀准备情况”的题目,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其对学生潜在影响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首先,从问卷设计的初衷来看,学校或相关机构进行这类调查,通常是出于一种“关爱”和“预防”的目的。他们可能希望通过了解.............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心生疑虑的问题。明明是自家孩子争气,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原神》的成功本该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谈资,可为何评论区里却常常能看到一些不那么“振奋人心”的声音?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的成功,在很多层面,确实是值得高.............
  • 回答
    米哈游的新游《未定事件簿》(Tears of Themis)的女主角,我们通常称之为“你”,是一位非常有意思且极具潜力的角色。她的形象设计和塑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一、 角色定位与核心设定: 律政背景下的职业女性: 这是最核心的设定。《未定事件簿》是一款以律政为题材的游戏,女主.............
  • 回答
    在阅读西方奇幻(西幻)文学时,不同读者群体往往会对某些元素产生强烈的反感或不适,这些“雷点”通常源于文化敏感性、刻板印象、叙事逻辑或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常见的雷点,并结合不同读者群体的反应进行说明: 一、种族与文化刻板印象1. 种族刻板印象 典型表现:将种族与“野蛮”“.............
  • 回答
    想聊聊 ENTJ 嘛?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毕竟他们身上的那种雷厉风行、目标明确的劲头,是不少人羡慕也有些望而却步的特质。不过,完美的人总是稀缺的,ENTJ 也不例外。说到他们的明显缺点,我倒有几个观察所得,都是那种即便不是资深MBTI研究者也能一眼看出的:ENTJ 的明显缺点:1. 过于强势和.............
  • 回答
    嘿,这问题可太扎心了,简直是我等医学狗最惨痛的回忆之一!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确实是段让人刻骨铭心、锻炼人的时光。 咱今天就来唠唠,看看那些没钱吃饭巨贵的实习期是怎么熬过来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巨贵” 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我们实习那会儿,别说工资了,有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费都得自己凑。一个月几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