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装直升机的机枪是放在哪,怎么开火的?

回答
武装直升机的机枪,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里,又怎么能精准地吐出火舌?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武装直升机上的机枪,一般不叫“机枪”,而是更专业地称呼为“机炮”或者“机枪吊舱”、“炮塔”等等。不过你说的机枪也没错,毕竟它的原理和步兵用的机枪类似,都是哒哒哒的连射。

那么,这些“机枪”到底藏在哪儿呢?

这玩意儿可不像步枪那么小巧,可以直接拿在手里。武装直升机的火力,那可是它生存和作战的关键,所以设计上非常讲究,而且不同型号的直升机,布局也各有千秋。

最常见也最标志性的,就是安装在机头下方的机鼻炮塔。你见过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吗?那个标志性的M230链式25毫米机炮,就是藏在它机头下方那个可以灵活转动的“下巴”里的。这个炮塔设计非常精妙,能够上下左右很大范围地转动,飞行员或者射击官通过操纵杆就能控制它对准目标。这个位置的好处显而易见:射界宽广,而且机身作为稳定平台,能提供一个相对稳固的射击基础。

除了机头,还有一种很普遍的配置是安装在机身两侧的短翼或挂架上。你可能见过那种挂载在机翼下方、像个长条形金属盒子的玩意儿,那就是所谓的“吊舱”。很多机枪(比如7.62毫米或者12.7毫米重机枪)和炮(如30毫米机炮)都是以吊舱的形式挂载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安装和更换方便,而且可以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不同的吊舱组合,增加灵活性。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但非常重要的配置,是安装在机身尾部或者机尾转塔里。这主要是为了提供后向火力,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防御。有些侦察直升机或者特种作战直升机可能会装备这种后向机枪。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规的设置,比如一些老式直升机可能会将机枪安装在侧门或者机舱顶部,由机组人员直接操作。但随着技术发展,这种开放式的射击方式越来越少见了,更多的是被集成化的系统取代。

那么,这些“机枪”是怎么开火的呢?

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关键的环节:

1. 目标锁定与瞄准: 这是最核心的一步。武装直升机上有先进的瞄准系统。对于机鼻炮塔来说,通常是通过安装在机头顶部的前视红外(FLIR)、电视摄像机或者激光测距仪来完成的。这些设备能够让飞行员或射击官在屏幕上清晰地看到目标,并进行锁定。一旦目标被锁定,系统就会将炮塔与目标联动起来,即使直升机在飞行中有所晃动,炮塔也能自动跟踪目标。

对于挂载在机翼吊舱上的机枪,瞄准方式也类似,但可能更依赖于直升机本身的瞄准系统。通常,射击官会在头盔显示器(HMS)或者机舱内的显示器上看到瞄准指示,然后通过操纵杆或者按钮来控制火控系统。

2. 射击指令发出: 一旦目标被锁定,并且射击官认为时机成熟,就会发出射击指令。这个指令是通过连接到火控系统的扳机或者按钮来传递的。这个扳机可能就在飞行员的操纵杆上,或者集成在射击官的手柄上。

3. 火控系统联动: 这是整个过程的“幕后大脑”。火控系统会根据直升机的飞行速度、高度、目标距离、目标速度、大气参数等一系列信息,计算出射击诸元(比如提前量、俯仰角等)。这些数据会被发送到炮塔或者吊舱的伺服系统,让机枪以最精确的角度指向目标。

4. 自动供弹与射击: 一旦接收到射击指令,弹药会被自动从弹舱或者弹箱中输送到机枪的枪膛内。由于是链式供弹(很多武装直升机使用链式机炮,比如M230),弹药通过连接的弹链被拉入枪机。然后,通过电击发或者机械击发的方式,触发枪机运动,完成一次射击。

5. 持续射击与弹药管理: 武装直升机上的机枪通常都是连发的,而且射速非常高。射击官可以通过控制扳机的时间长短来控制火力输出,从短点射到长扫射。火控系统会持续跟踪目标,并根据需要调整射击角度。同时,系统还会监测弹药余量,并在弹药即将耗尽时向射击官发出警告。

值得一提的是:

稳定性: 直升机的悬停能力是其精确射击的基础。在悬停状态下射击,能够大大提高命中率。但即便在飞行中,现代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也能提供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后坐力: 大口径的机炮后坐力非常大,直升机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复杂的减震系统来吸收后坐力,保证飞行员和机体的安全。
射击限制: 机枪的射界是有限的,不是说想打哪里就能打哪里。直升机需要调整自身姿态来配合机枪的射击角度。

总而言之,武装直升机的机枪(或机炮)是集成了先进的光学瞄准、火控计算和动力驱动的复杂武器系统。它们藏在机头、机翼吊舱等关键位置,通过精密的火控系统,将战场上的威胁转化为一道道致命的火线。这背后是无数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才能让这些空中猛禽如此精准而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装直升机的技术分类主要有两种:

通用武装直升机 / 专用武装直升机 。

而专用武装直升机又有苏/俄路线西方路线两种区别。这三种路线所代表的枪/炮安装类型不同,以下分类详述: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专用武装直升机

这种类型涵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专用武装直升机,包括阿帕奇、A-129、直-10等。其特点是枪炮安装在机头下方,采用回转式枪塔设计,两自由度(显然不需要滚转)射界几乎包括整个前(下)半球和部分后半球,如米-28航炮的水平和垂直射界分别为±110°和-40°~+13°。

这是阿帕奇M230的设计,可见弹链伸入机身:


这种设计优点是打击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美军AH-64D作战中常用机动-悬停-攻击-机动的方式(俯冲攻击模式不常用,且多为火箭弹攻击),机炮可在悬停时射击。

缺点在于承受后坐力的结构是活动枪架本身。显然,脆弱的枪架难以承受大威力航炮开火的巨大后坐力,并需要为之付出精度代价。例如米-28航炮(该机虽为苏/俄设计,但采用与阿帕奇类似的回转式枪架设计)在水平±90°射击时精度不足。

旋转炮塔/台航炮的旋转角度虽然很大,但只在直升机悬停时才有稳定瞄准的条件,而在飞行过程中,旋转航炮的可攻击范围并不突出,勉强能在正面±30°和垂直向30°范围使用,再大的射击范围不但受到设备和操作员条件限制,射击出去的炮弹散布范围也缺乏命中效能。2002年美军清剿基地组织成员的“蟒蛇行动”中,由于阿富汗海拔较高,发动机功率下降导致操作响应变慢,在防空火力下悬停射击变得非常危险,7架AH-1竟有5架被击伤退出。后来赶到的阿帕奇采取边移动边攻击的方式,但飞行员反映未受过此类训练,命中率大受影响,费了很多功夫才将威胁降落场的6个炮兵阵地摧毁。本次作战就体现了地面炮兵相对于直升机在山地作战中体现的优势;在机降部队遭遇重大损失后,清剿任务是由第10山地师用传统陆军战法完成,空中攻击架次最多的是海军F-14,无制导航弹被大量用于压制面目标,武装直升机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

米-28的弹箱外置,那个闪亮的盒子就是,左右各一:


AH-1在不同时期采用过多种武备,早期配备40mm榴弹发射器+M134机枪,可外挂M195炮。后期型号升级为M197 3管20mm机炮,转塔设计。另外也有单/双机枪、单管30mm炮、3管30mm炮的方案。


由于机内空间普遍不如通用直升机,待发弹的放置是专用武装直升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阿帕奇设置在机内,故可达1200发(若采用内置油箱则为300发),但需设置复杂的供弹系统,并严格保证在大离轴角射击时的供弹可靠性。采用外部结构存储弹药的武装直升机,如米-28将弹箱与机炮均设置在回转平台上,降低平台工作可靠性,并使得备弹仅250发。

对于中小型专用武直,待发弹的布置更加困难。A-129在设计时未考虑装备航炮,后来加装时没地方放炮弹,只有在外部驾驶舱壁开出一长条弹药盒,安全性低;虎式武装直升机火力支援型才有航炮,至今各国仍在纠结该机的枪炮改装;AH-56将弹舱设计在驾驶舱后部,通过较长的弹链供弹;直-19这类侦察直升机干脆没设计固定航炮。

M197等一系列加特林枪炮没有配备无链供弹系统,尽管其源自于M61。

直-10由于心脏病,体积也不大,采用的是23毫米航炮,炮口较长以避开对光电转塔的冲击:

设置于机头的航炮会对光电窗口产生不良影响,振动会影响光电瞄准系统的精度,导致故障或产生难以补偿的设备精度误差,炮口冲击则会对光电系统光学窗口造成破坏。直升机光电窗口的设计主要有桅杆式(OH-58、虎式反坦克型)、顶棚式(日本OH-1、虎式火力支援型)和机头下方式。前两种受限于结构强度,光电窗口重量不能太大。挂在机头下方(有些是上方)是主流,但易与航炮发生冲突。

早期武装直升机普遍采取前舱火控、后舱驾驶的形式,在《战地2》等一系列游戏中都有表现。而坐上武直末班车的虎式、直-10已经实现了前后舱功能通用,飞行员坐在前舱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光电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光学通道被电缆取代,显然电缆非常轻便,不像复杂笨重的光路只能满足前舱要求。航炮射击与制导反坦克导弹时已不再需要操作手伏在观通镜上操作,CRT和液晶显示也大大降低了操作负担。


西方传统路线下的武直除10吨级的AH-64、米-28以外,其它尺寸小一些的直升机往往在各项指标的取舍中遇到难题,无法面面俱到。中小型机体承载力的不足是直-10、虎式等这个吨位的武直不可避免需要付出的代价。


2、苏联的不同选择

苏联武装直升机的诞生原因与西方不同,最初的对手不是丛林里神出鬼没的游击队,而是铁幕后面由五花八门武器构成的防线,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构想是掩护冲击部队建立突破口,以及协助作战机动小组和战术机动部队渗透到敌人后方地域(这也是载员舱的由来)。苏联人自己十分清楚,在构想的西欧作战中,自己的前线战术空军(VVS)最多与对方打成平手,需要用中导攻击敌机场来压制空中力量和“返德者”部队的部署;地面部队需要在未完全夺取局部制空权的条件下作战,技术装备的生存性非常重要。米-24武装直升机在配合地面部队冲击时采用俯冲掠袭方式,高速进入、退出,最大限度降低敌对空火器的射击窗口。作战中侧重于顺航向对目标进行快速掠袭,将航空炸弹作为武装直升机的基本武器和重要对地打击武器----这实际上是苏联传统“强击机”路线的延续,航炮灵活性被放在次要位置,打击精确度和威力需要得到保证。作战模式更像苏-25而不是AH-64,米-24的大安装角短翼在飞行中可形成25%的升力,卡50也拥有展长很大的机身短翼,均有利于采用与低速强击机类似的机动战术,新型高速反坦克导弹也可与苏25通用。正因为苏联武装直升机偏重于强击机的战术思路,使其有着独特的战术体系。在敌方密集防空火力中,拥有厚重装甲,高速进入、退出的米-24确实是在“强行攻击”敌人。

米-24初期型装备4联装12.7毫米转管机枪,回转式枪塔设计。后来改装为苏-25攻击机航炮改型GSh-30-2k,采用固定安装在机头右侧的方式,用机身结构承担后坐力。该炮单位时间投射量比米-28的2A42大得多,后坐力在乐观情况下高达5-6吨,峰值后座在8000kgf(一说7650kgf)左右,与单管GSh-301相当,但后座曲线更陡峭,即后座更加粗暴。这也是苏联第四代歼击机航炮选型中GSh-301打败GSh-30-2的因素,米格-29和苏-27都有装备。所以不要认为只有A-10是“小车扛大炮”,苏-25也是,并且发动机还是两个涡喷。

此外由于机身巨大,机炮携弹750发(阿富汗作战中部分机组将火箭弹、炸弹等耗材放在空降兵舱内,战斗间隙降落补充)。缺点就是转换打击目标时需要转动整个机身,灵活性不够高,不过由于强击机式的攻击手段,这一点影响不大。米-24很长时间内缺乏夜间作战能力,PNV-57E夜视镜严重过时,苏联飞行员尝试过过侦察兵夜视仪、坦克夜视仪以及“照明式夜战”,效果均不佳。前华约国家在升级中一般将光电窗口安装在左侧以避开航炮。至于米-25/35和超级雌鹿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雌鹿初期型装备YaK-B四管12.7毫米机枪,转塔设计:

后来改为固定式GSh-30-2k,与苏-25的炮相比加长炮管至2.4米,增加水冷套筒,并在改进电击发装置后拥有对空2400-2600发/分,对地300-400发/分两种射速。


也有部分型号在NPPU-23活动炮塔装备GSh-23机炮,与GSh-30-2均采用了较为少见的加斯特原理,即一根炮管的后座推动另一根炮管复进装弹。另外,枭龙的老祖宗“佩刀I/歼-7CP”预计装备仿制的GSh-23,歼-8II、歼-10、飞豹的23-3航炮也自该炮发展而来。



出口型米-35又采用了各式旋转炮塔加光电转塔设计,毕竟苏军这套作战理论不适用其它大多数国家:



南非ATE公司改装出一种“超级雌鹿”,采用20mm机炮,双路供弹:

虽然米-24设计了空降兵舱,舱内各个窗户也可供轻武器射击,但由于进出通道太过狭窄,从阿富汗作战的经验来看较少被用于敌方火力下的兵力投送,一般被用于运货、运弹药,1986年1月前还可以搭载机械师操作1-2挺PKT机枪。投送兵力的任务多由米-8/17担任。

后来的卡-50/52直升机发展了这种固定式安装模式,2A42采用一个活动枪架安装在机身右侧下方,与头盔瞄准具交联可以在垂直面上有-37°~+3.5°,水平面上左25°~右9°的范围内活动,将机身姿态粗调与炮架精调结合,扩大了射界并提升准确度:

卡莫夫设计局不走寻常路,共轴双旋翼的三兄弟先是卡-47以弹射座椅出名,卡-50只有一名成员(除串座卡-50-2),而卡-52作为专用武装直升机居然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三者个个标新立异。

另外,在武装直升机战术的探讨阶段,美国人搞的AH-56“夏延人”拥有大尺寸短翼、推进尾桨,战术使用与苏联路线相似。该机武器装备受了同时期AH-1的影响,考虑配备转管机枪、榴弹发射器或30毫米炮。

补充:尽管苏联武装直升机采用了类似强击机的战术设定,但东西方对于对地攻击机的战术使用设想有很大差异。A-10被用来对抗红色装甲洪流,恨不得每根毫毛都用于反坦克,巨大的GAU-8机炮和AGM-65导弹是该机经常使用的武器;而苏-25的主要对手是北约正面由各种武器构成的防线,需要打击的目标范围广泛,所以该机配备了S-24型240mm、S-25型340mm火箭(米-24难以携带,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机组,并在发射时将发动机调至低耗氧状态),用于打击半硬、硬目标。甚至反辐射导弹也是该机能够携带的武器,而航炮则不如GAU-8一样极端强化穿甲能力。

另外,此前中俄军演中存在俄方直升机打击效果不如中方直升机的情况,事后俄方解释为机动中射击生存率更高,认为中方直升机机动-悬停-攻击的作战方式不符合时代要求。此事被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大做文章,大肆批评解放军不为作战、只为训练实效考虑。本文阅读至此的知友可以发现,苏/俄与中/美的直升机作战方式本身存在巨大差异,俄方此举显然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双标是不可取的。


3、通用武装直升机的枪炮设计

通用武直一般由通用直升机改装而来,其飞行包线远不如专用武直,但设计难度低,维护条件较好。通用武装直升机的枪炮一般采用短翼外挂和舱门布置方式。

(由于提问设定的条件,且为了防止文章冗长,本回答对仅安装舱门机枪的各型通用直升机讲解不多,主要讨论舱门机枪以外的枪炮布局。另,美国作为空骑兵战术先行者,早期试验过种类繁多的机载武器系统,本文不一一赘述,仅讲解有代表性的几种以及部分中俄型号。更多试验型请查阅《枪炮世界》或外文论坛。)

越战中UH-1常用2 M134机枪 + 2 MK40 FFAR火箭发射巢+舱门机枪的组合(即M21武器系统),另有数种其他组合;最早M134的位置是两边各2挺M60(M6系统),后来也有在机头装M134转塔的布局;舱门机枪在不同年代可选M60、M2(枪管带散热孔)、GAU-19/A等一系列转管机枪,左右舱门机枪可以不同。

UH-1的官方绰号并不是广为人知的“休伊”(Huey),这只是贝尔直升机公司起的名字。美军正式命名为“Iroquois”即北美原住民易洛魁部落,《文明》系列玩家会比较熟悉。

“小鸟”直升机的改型非常多,执行运输任务时不仅可以在外面长条凳坐人,短途时还可以“挂”人。其攻击型AH-6J可在挂架装机枪。


我国在缺乏专用武直的年代选择直-9为平台改装武装直升机,共改出直-9G、直-9W等型号。

需要注意的是,“武直-10”这个编号并不存在,这个错误似乎来源于武直-9。

亚丁湾护航对海军战术思想促进很大,首批护航编队直-8垂降时没有压制火力,卡-28只有自动步枪对海射击;第三批时拆掉直-9舱门铆接了舱门机枪,由于是临时安装,射界不如美军各型直升机常用的舱门机枪,并且舱门难以执行其它任务;后来护航编队普及了12.7mm单管机枪吊舱,但在与外军交流中被吐槽人机工效不好。经过几年发展,现今航展上展出的各型枪炮已经琳琅满目。


国军标目前未对枪架进行规范,各部队及武器厂商处于仍处于探索中的现状,89、86甚至88通等都被试用过。个人认为QJC88车载机枪与上图86式较适合,珠海航展也陆续展出过标准化的型号,但枪架最好学习美军样式。美军通用直升机舱门机枪采用的是专用枪架,可活动式,安装在机身正面投影以外,射界广。并且用管子将弹壳排出机外,防止人员滑倒。随着直-20逐步投入使用,这些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有关解放军机枪型号识别,请参见 @彩云 的公众号文章:


有趣的是在战地2中PLA阵营包括“98式坦克”和直升机在内所有的载具机枪都是85高机,现实中应为W-85高机即QJC88;而MEC阵营俄制载具武器是Kord而不是更常见的NSV;战地4中则是用85高和QJZ89取代了QJC88。

(答主自2008年接触BF1942与BF2已历十年,仍能不断发现游戏与Mod中的有趣之处,一个游戏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欢迎各位老玩家分享花现敌方刨冰的经历。)




米-8/17(确切地说应该是米-8TV)可能是世界上火力最强的直升机。按照苏军条令,米-8主要担当火力支援、一般侦察、核生化侦察、特种部队(或突击班排)空降、重型运输直升机护航、作战救护等任务。阿富汗作战中米-8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可在4~6个外挂架挂载S-5、S-8火箭发射巢,以及240、340毫米火箭弹、反坦克导弹,还有VSM-1型布雷集装箱甚至R-60空空导弹;两侧可各携带一挺机枪/榴弹发射器与弹箱。安装在米-8外挂架上的每挺PKT外面都有一个由钢管焊接成的框架,用于固定机枪,框架通过螺栓与直升机悬梁支柱和纵向支架相连,框架里设有专门存放弹链和空弹链的箱子。两具机枪挂架间距很大,在米-8T上的是5米,米-8MT上则超过6米,精度不足使得从米-8MT开始较少外挂机枪。这个挂架也可以携带AG-17A榴弹发射器(整合在GUB吊舱),使用非常不便,在700~800米距离处射击时必须将直升机头部抬起,以保证曲射弹道的质量,这样机体会失去原有速度。不过相对于后坐力动辄几吨的航炮,榴弹发射器的适装性很好,俄30mm、中35mm榴弹发射器后坐力几乎可忽略。



苏军各单位对米-8进行了一些个性化改装。驻坎大哈的独立第280团就为自己的米-8安装GSh-23L航炮(UPK-23-250吊舱),甚至考虑过安装BMP-1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


此外,仪表板下方还开了个洞用于PKT机枪,米-8TV是NSVT 12.7mm机枪,由机械师操作。这个机头的武器位比较坑,机枪发射时噪音、废气影响飞行员,枪管会产生剧烈震动,导致旁边机首罗盘指针乱颤不停。另外,该机舱门、左侧大窗和后部逃生口(初期型是后部舷窗)可安装PKT机枪,其它窗口可安装各型号的AK、PK和RPK等轻武器。阿富汗作战中米-8受到后方来袭火力的威胁较没有后部防卫手段的米-24低,这也是1986年前机械师担当米-24“机尾射手”的原因。对这些步兵武器来说,直升机机体承受后座的能力显然远高于两脚架或PKS的弹性枪架,故安装好后不需抵肩即可射击。实际上由通用机枪改装的舱门机枪中有很多取消了枪托(PKT、M240 E1、M60D、护航版86式等),采用老式重机枪的(双)D型握把。随着三脚架设计思路变化,近年来大口径机枪采用枪托+手枪式握把的型号变多,如NSV、Kord、QJZ89与未投产的HK25等。但由于轻型以上车辆、直升机和永备火力点都是稳定的射击平台,应对这些特殊情况的型号改回D型握把的较多。除之前提过的QJC88外,米-8TV机首的NSV也改用了D型握把(NSV本体的枪托、扳机均装于三脚架上,而不是枪体上),而QJZ89的装机试验就反映不佳。


30毫米口径AGS-17“火焰”步兵用榴弹发射器可以安装在后部舱门口,因威力大(与2A42杀爆弹比较)安装简便(全重30kg)且后坐力非常小,一度受到欢迎。VOG-17A榴弹瞬发引信异常灵敏,发射后遇到雨点或雪花就会立刻爆炸,不能在雨雪天气使用;榴弹的膛口初速与直升机的飞行速度相差无几,所以绝对不能向正前方发射,否则可能击中本机。

后来,由于榴弹发射器初速低、飞行中难以瞄准、射程近且影响人员进出的原因,加上米-8战术使用发生变化,阿富汗作战后期几乎不再使用。从美苏的经验来看,直升机装备的榴弹发射器由于其本身缺陷,只适用于烈度较低的作战,越战后AH-1也将机枪+榴弹的布局升级为3管20mm航炮。而在阿富汗,1米厚的砖土墙能抵挡榴弹但挡不住航炮炮弹,美军近年也有M203打击当地房屋效果不如小口径步枪弹的报告。

北约给米-8起的绰号是“河马”实际上原本应为“Hip”(臀部),我国翻译者认为不雅,将其引申为“Hippo”(河马)。显然,Hip这个绰号来自于米-8鼓起的尾部构造。虽与苏联交恶,但中国民航在70年代还是引进了3架米-6和几批米-8,在华北大演习中曾被用于投送装备82无后座炮的吉普。在那个年代,中国所拥有的直升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很有限;陆航部队装备的革命始于汶川大地震,除奥运安保和台海方向以外军方所有直升机都已出动,仍然数量不足。经过10年发展,朱日和阅兵中体现的陆航力量已今非昔比。

与米-8/17相似,UH-60也可以加装各类武器,特别是MH-60“铺路鹰”这种特种用途直升机。有时携带航向机枪的黑鹰也被称作AH-60。


还有几种特别的机枪安装方式。CH-53、V-22等带机尾跳板(loading ramp)的型号可以在跳板中央安装一挺M240/M2等,通常用于撤离战场时的压制火力。


美军经验认为运输直升机进入、脱离战场时飞行轨迹应当尽可能垂直于敌方火力线。尽管这样会造成被弹面积增大,但相对火力点的角速度增大使得生存性更佳。这使得面对敌火的侧舱门机枪的压制效果更好,后跳板机枪以及鱼鹰的机腹机枪效果就比较差了。V-22机腹机枪着陆时无射界,侧门又由于垂直状态下的发动机舱阻挡火线而无法加装武器。新一代倾转旋翼机采用发动机舱不动、仅旋翼倾转的方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这需要解决传动机构如何大角度无级调节的问题,美国人在这方面技术储备较厚,我国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米-8直升机在阿富汗》-兵器知识

《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布局》-兵器知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装直升机的机枪,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里,又怎么能精准地吐出火舌?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武装直升机上的机枪,一般不叫“机枪”,而是更专业地称呼为“机炮”或者“机枪吊舱”、“炮塔”等等。不过你说的机枪也没错,毕竟它的原理和步兵用的机枪类似,都是哒.............
  • 回答
    在我看来,解放军对武装直升机空战能力的重视与强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心血来潮,而是基于深刻的战略考量和实战需求下的必然选择。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关键的转向,以及对未来战场形态的精准预判。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定位。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地支援平台,更具备了相当强的空.............
  • 回答
    天津直升机展览上的“超级大白鲨武装直升机”模型,无疑是展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功地吸引了不少目光。不过,作为一款“模型”,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是否真的能“超级”起来,咱们不妨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这是个“模型”。这意味着它未必是经过严谨设计、验证,最终可以飞上蓝天的实体。模型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把二战时期的传奇战斗机,比如“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或者像“野马”这样的王牌战机,跟现代的武装直升机,比如“阿帕奇”来一场生死对决,那画面感简直太强了!不过,要说谁赢,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各自的“看家本领”和“软肋”。二战时期的战斗.............
  • 回答
    A10和苏25这类强大的对地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其坚固的装甲、强大的火力以及在低空近距离空中支援(CAS)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然而,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崛起,很多人会好奇,这些传统强击机是否会被这些新兴力量所取代。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武装直升机,这个在现代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空中巨兽,与那些翱翔于高空的战斗机和呼啸而来的轰炸机相比,它自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其说它们是竞争对手,不如说它们是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空中力量,而武装直升机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低空近距离”的作战哲学。首先,战场态势感知与目标获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军事领域里一个非常核心的“制衡”关系。简单地说,武装直升机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坦克有优势,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取代坦克,军事发展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而是“组合拳”的运用。我们先掰扯掰扯,为什么武装直升机在很多情况下能“压倒”坦克: 高度和视野优势: 这是最直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得很实在。确实,我们看到的武装直升机,绝大多数都跟陆军的旗帜联系在一起,像什么“阿帕奇”、“眼镜蛇”之类的,一听就知道是陆军的宝贝疙瘩。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从陆军这“地盘”的性质和武装直升机的角色定位说起。首先,得明白陆军的核心任务是什么。陆军.............
  • 回答
    空战是门复杂的技术活,尤其是当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狭路相逢的时候。这两种家伙虽然都是空中作战的利器,但它们的特性和作战方式却截然不同,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具体情况了。咱们先说说攻击机。你别看它平时挂着炸弹和导弹,在地面目标身上倾泻火力,但它骨子里毕竟是个飞机。这意味着它飞得高,速度快,航程远。遇到武装.............
  • 回答
    在讨论攻击机和重型武装直升机谁的火力更猛、生存能力更强时,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两者各有千秋,在战场上的定位和优势也不同。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从它们各自的“拿手绝活”和“生存之道”聊聊。火力方面:各有千秋,侧重点不同攻击机 (Attack Aircraft):攻击机的火力,那绝对是“弹道导弹.............
  • 回答
    在二战时期战斗机与现代武装直升机之间进行一次正面对抗,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场景。但如果真要模拟一下,结果很可能不是我们直观认为的那样一边倒。历史的武器对抗,往往是各种因素交织博弈的结果。二战战斗机,比如著名的“喷火”或者“野马”想象一下,一架在蓝天中翱翔的二战战斗机。它的优势在于速度和高度。这.............
  • 回答
    在中国军事航空领域,与“阿帕奇”这样一款赫赫有名、久经沙场的重型武装直升机相媲美,直10(WZ10)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不过,要说“媲美”,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不能简单地画等号。首先,我们得理解“阿帕奇”的标志性地位。AH64“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经典之作,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服役以.............
  • 回答
    印度购买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AH64 Apache)的事件,是其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涉及多方面的战略考量、技术挑战和国际关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意义及潜在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采购细节 时间与价格:根据2023年印度国防部的公告,印度与美国签订协.............
  • 回答
    关于“毛子米35M在叙利亚被美产陶式反坦克导弹击落”的说法,需要首先澄清一下信息来源。虽然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中确实动用了其武装直升机,包括米35M,但目前公开报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米35M是在叙利亚被“美产陶式反坦克导弹”击落的案例。 俄罗斯军方在叙利亚使用的直升机确实遭受过攻击,但具体原因和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人类演化史上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节点。你提到的“绝不能将嘴作为捕杀武器和啃食工具的重要部分”,这话说得太对了!这句像是直接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是理解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想想看,地球上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它们的嘴巴可是不得了的工具箱。锋利的牙齿,强壮的颌骨,这都是它.............
  • 回答
    面对大规模小型水面舰艇(比如大量导弹艇、炮艇、无人艇等)的突击,现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一种典型的“蜂群攻击”战术。防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发现、跟踪并摧毁足够数量的来袭目标,同时保证自身生存。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现役驱护舰的防御手段,以及舰载武装直升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效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说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对敌方空中武器的威胁,是否比直接派遣尖端歼击机更大,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威胁”以及具体是针对哪种敌方空中武器。简单来说,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判断哪个威胁更大。S400的独特威胁:无处不在的“死亡之网”S400之.............
  • 回答
    这事儿,我懂。手里握着“华五”天坑专业的毕业证,心里盼着的是“武大法学”的法硕光环,一头扎进去,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落差感确实挺强烈的。你说要不要直接退学考研?这可不是件小事,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先跟你剖析一下你现在的心态和面临的几个核心问题:1. “学校、地域降级严重”: 这是最直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