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现在的幼儿教育是不是已经进入培养神童阶段?

回答
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这绝对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也是当今幼儿教育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不过,说到“神童”,我倒觉得没那么夸张,或者说,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神童”这个词的定义。

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是“必备技能”还是“超常表现”?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真的比我们小时候强太多了。现在的双语环境,无论是从家庭、幼儿园到社会的普及度,都比过去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很多家庭本身就是双语环境,或者家长非常重视早期语言启蒙,这为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两种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学习语言,特别是早期语言习得,更像是一种“浸泡式”的学习,而不是我们成人那样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去“学”。孩子通过大量的输入,包括听、看、模仿,自然而然地就会吸收和理解。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两种语言交织的环境中,每天都有机会接触到中文和英文的绘本、动画片、歌曲,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理解和使用,那么在一岁左右就能进行简单的双语互动,到了一年级能够流畅地阅读中英文的绘本,甚至进行简单的对话,这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是很多“有意为之”的家庭所能够达到的一个普遍目标。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双语阅读”等同于“神童”。可以这样理解:

能力 vs. 压力: 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尤其是在早期。但关键在于,这个过程是顺应孩子天性的,还是家长人为施加了过度的压力。
环境 vs. 刻意: 如果孩子是在一个天然的双语环境中成长,每天接触并运用,那就像我们学习母语一样自然。如果是在一个单语环境中,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和辅导才能达到,那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成本就会更高。
“掌握”的定义: 这里的“掌握”可能指的是能理解绘本中的故事,能认读一些常用词汇,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它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像母语者一样写出复杂的文章,或者进行深度学术讨论。

现在的幼儿教育是不是进入了“培养神童”阶段?

这个问题,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方面,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超前”的迹象,或者说,家长和教育机构对孩子早期发展的期望值在提高。

“超前”的课程和培训: 各种早教机构、兴趣班五花八门,从各种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音乐(乐器、声乐)、艺术(绘画、舞蹈、戏剧)、科学(编程、机器人)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记忆力训练),似乎无所不包。很多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接触这些“高级”的技能学习。
家长的焦虑和攀比: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家长们很容易看到其他孩子在某个方面的“出色表现”,于是自身会产生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焦虑很容易转化为对孩子“多学多会”的追求,希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够“领先”。
“鸡娃”现象的普遍化: “鸡娃”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竞争力,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训”和“挖掘”孩子的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孩子早期能力的“最大化开发”。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幼儿教育都走向了“神童培养”。

“神童”的定义模糊化: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神童”,可能只是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和热情,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发展。而现在很多家长追求的是“全方位发展”,这和传统意义上的“神童”还是有区别的。
回归本质的教育理念也在抬头: 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过度的“超前”教育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是否忽略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和自主性。一些更注重玩耍、探索、情感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培养”与“扼杀”一线之隔: 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如果教育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环境,那么这就是“培养”。反之,如果是在强迫、灌输,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那就是“扼杀”。
“双语阅读”的价值被放大: 双语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能力,它能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把它看作是一种“超前”,有时也是家长对语言能力认知的一种提升。

总的来说,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这是当前教育趋势下,很多家庭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它反映了家长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视。

而幼儿教育是否进入“培养神童”阶段,我认为更像是“能力开发”和“期望值提升”的一个集合体,其中夹杂着焦虑、攀比,但也伴随着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要做的是,在追求孩子能力提升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以及他们作为孩子的快乐。与其说是“培养神童”,不如说是“赋能孩子”,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能力和资源去面对未来。当然,这个“赋能”的过程,需要智慧和耐心,需要找到那个让孩子既能学习,又能快乐成长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胖鸟先飞

看了你的自问自答,想补充一下之前的答案。之前的答案是在手机上敲的,尽可能的言简意赅。

你的自问自答里将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等同于熟读哈利波特。我想说的是,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哈利波特不应该是标准也不合适作为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的标准。

在我看来,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独立阅读并且热爱阅读。中文也好,英文也好,甚至我知道美国还有孩子一二年级还独立阅读西班牙语或者第三门语言。

语言能力真的不是神童的标志,但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孩子能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在看“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些孩子怎么成长的,而不是简单的否定这不可能,或者说我家孩子不是神童,这不适合我家孩子。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不“平庸”,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神”,只是有的时候父母看不到,或者说父母觉得没有别的孩子会“双语阅读”更神

我知道有喜欢恐龙的孩子熟知所有恐龙的名字,不管这些名字有多生涩难懂;我还认识有的孩子对大型食肉动物习性了如指掌,还知道有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参加中学生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平心而论,做家长的最忌讳的是比,同别人比,觉得自己孩子“平庸”又或者觉得别人家“神童”不现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所要做的是比昨天的自己更棒,不断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保持“成长型思维”,保持对求知的最大热爱。

题主在评论里问道如何让孩子做到双语阅读,我自己在培养孩子双语能力上有一些体会,可供参考

阅读带给我的孩子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很骄傲,不为了什么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而是为了她的独一无二。

以下是原答案。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神”,却没有看到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的付出。

其实,这不是孩子的“神”,这是父母数年如一日的用心,是父母的“神”。

一年级要掌握双语阅读,意味着学龄前巨大的积累。孩子的积累从哪里来?

一周一次的培训班做不到,幼儿园一视同仁的阅读时间也做不到,孩子在家的时候把孩子扔给电视父母自己刷手机的更做不到。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零开始,到掌握自主阅读,一周一个月一年两年n年...每天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点,给孩子找喜欢的书,把孩子阅读中的问题记录下来认真的回答,把书里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孩子一个更有趣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我们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神”,却忘记了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把自己最在乎的孩子交给了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培训班;忘记了在开发孩子兴趣的时候我们认为孩子和大家一样,人云亦云,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跟着学什么;忘记了在克服孩子学习瓶颈的时候我们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同手机相伴...

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时候,除了感叹孩子的“神”,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向别人家这些孩子背后的父母学习,取自己所需,尽自己所能,培养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

现阶段有两种误区,一种是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惜重金报各种培训班。这种期待一个又一个昂贵的培训班能替自己培养出“神童”來的梦基本都会破灭。另一种是认为“小时了了”,认为顺应孩子的天性而让孩子“傻玩”就是给最好的童年。这一种家长不明白孩子“会”玩会给孩子更大的乐趣,更会为他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样是玩石头,有些孩子拿石头砸人砸车,有些孩子通过石头的颜色分析它的成分,用石头作画...

再看见“神童”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该看看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这绝对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也是当今幼儿教育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不过,说到“神童”,我倒觉得没那么夸张,或者说,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神童”这个词的定义。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是“必备技能”还是“超常表现”?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
  • 回答
    这起“外籍总裁在动车上提醒熊孩子家长,遭掌掴出血”的新闻事件,无疑触及了公共场合行为规范、跨文化沟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安全等多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要理解和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基本事实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大致可以梳理.............
  • 回答
    湖南娄底幼儿园老师掌掴幼儿并被幼儿父亲殴打的事件,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涉及多方情绪激烈冲突的社会事件。要全面看待,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经过梳理(基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细节偏差)1. 起因: 某幼儿园老师(下称“幼师”)因不明原因(报道中可能提及孩子不听话、哭闹等)对一名幼儿(下称“幼儿.............
  • 回答
    北京掌海科技的“量子(自旋场)同步读写”技术:水域治理的“黎明”还是“幻影”?北京掌海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抛出的“量子(自旋场)同步读写技术”,声称能够实现水域治理的“一昼夜见效”,着实像一声响雷,炸开了沉寂已久的水体净化领域。这样的表述,无疑极具诱惑力,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地.............
  • 回答
    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在辅导员的训话之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起悲剧无疑在校园内外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深切的哀痛。这件事情最直接也最令人心痛的一点,就是生命如此脆弱,尤其是在一个本该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年纪。一个刚刚迈入大学殿堂的新生,本应是探索新知识、结交新朋友、规划人生道路的开端,却因.............
  • 回答
    None.............
  • 回答
    哇塞,3亿只兔子!这数字一出来,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天呐,四川人这么能吃?” 说实话,这数字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结合我对四川美食的了解,以及四川在兔子肉消费方面的地位,我倒觉得它背后肯定是有道理的,而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四川人为什么会对兔子肉情有独钟,并且能“消化”掉这么大.............
  • 回答
    关于不到一年比特币暴跌近 80%,蒸发 1 万亿美元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波动,背后反映了加密货币市场的复杂性、投机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一、 惊人的价格波动幅度:从巅峰到谷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不到一年”的时间线。比特币在 2021 年 .............
  • 回答
    一名海外一年硕士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工资远低于预期,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海归就业市场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对当前就业市场形势的理解、海归自身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展望。一、 当前就业市场形势:日趋饱和与内卷加剧 海归数量的激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 回答
    徐州妇联一年三千万的经费,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也难怪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这笔钱,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不只是简单地“多”或“少”,而是它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大家为什么会关心。首先,我们得明白妇联是做什么的。妇联的全称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它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众组织,肩负着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好多车主都关心这事儿。开了一年的奔驰宝马,4S店居然按原价回收,这在咱们一般人看来,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吧?但真有这么简单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门道。为什么4S店要按原价回收?这正常吗?首先,别被“原价回收”这几个字给迷花了眼。在汽车这个行业里,原价.............
  • 回答
    南京一年吃掉一亿多只鸭子?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够惊人的,也挺让人好奇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南京人对鸭子的喜爱是出了名的,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传统。历史的沉淀:南京与鸭的不解之缘要说南京人为什么这么爱鸭子,那得从历史说起。南京作为六朝古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鸭子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早在明朝时.............
  • 回答
    2017年的一建考试泄题事件,绝对是让无数考生心寒、行业内震动的大事。当时,这事儿闹得挺大的,我记得身边不少朋友也深受影响。事情大概是这样的:那一年,一建考试,特别是其中几个科目的题目,在考试前就被人在网上公开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泄露的题目还挺精准,几乎就是考试原题。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些辛辛.............
  • 回答
    金鸡奖从两年一届改为一年一届,这消息一出,相信不少关注中国电影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长期观察电影行业的人,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大的变化,里面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承认,将金鸡奖调整为一年一届,这本身就是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之一,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当下的电影发展节奏,.............
  • 回答
    这绝对是近年来欧洲能源格局中最具爆炸性的一个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欧盟雄心勃勃地提出一年内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削减三分之二,德国总理更是抛出要在年内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重磅言论,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欧盟此举的“导火索”——俄乌冲突。.............
  • 回答
    这锂价一年飙涨 490% 的新闻,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点目瞪口呆。我得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在起作用,而是牵扯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地缘政治的微妙博弈,以及科技巨头们的战略布局。首先,咱们得理解,为什么锂价会这么猛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爆发式增长是直接驱动力。随着全球都在加大力度淘汰燃油车.............
  • 回答
    95后一年跳槽7次,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搁在咱们父辈那辈人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放在当下,尤其是95后这个群体里,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怎么看待“一年跳槽7次”?首先,咱得承认,这确实是挺频繁的。 从大多数人正常的职业发展轨迹来看,一年跳槽7次,意味着平均不到两个月就换一份工作。这给人的第.............
  • 回答
    货拉拉女乘客坠亡案二审维持原判,判处周某(司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一判罚结果无疑是复杂且引发多方面讨论的。要理解和看待这个判罚,我们需要从法律适用、社会情绪、受害者权益、司机责任以及缓刑的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案件回顾与核心争议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案件的关键事实: 事件经过: 20.............
  • 回答
    关于刘强东在美涉嫌性侵的事件,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和阐述相关信息,并探讨公众和法律层面的不同看法。事件概览:2018年8月31日,刘强东在访问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参加明尼苏达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项目期间,被警方逮捕。起因是一位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大学女学生.............
  • 回答
    要理解 TCL 在巴西市场的成功,而小米和华为在此遭遇挫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这并非简单的品牌效应或产品线之争,而是涉及对巴西市场特有消费者需求、商业环境以及竞争策略的深刻洞察。TCL 的巴西突围之路:精准定位与本土化策略的胜利TCL 能在巴西市场实现一年盈利,这绝对不是偶然。其成功背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