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传山西朔州某中学女教师因未收到学生鲜花而发飙?

回答
关于网上传言山西朔州某中学女教师因学生未送鲜花而发飙一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事件描述来看,这背后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是传承知识、塑造品格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一名教师,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师范生,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一些“不合常规”的表达方式,应该采取更成熟、更理智的方式去处理。

从网传的描述来看,“发飙”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情绪失控的意味。如果一个教师因为学生没有送鲜花,就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愤怒,这确实与我们对教师的期望有所偏差。这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恐惧,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无疑是不利于教学的。

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的角度:

认知差异: 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感恩”、“表达感谢”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和成熟的认知。他们可能并不理解送花是一种普遍的、被期待的表达方式。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一句简单的“老师您辛苦了”,或者一次真诚的感谢,甚至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小礼物。
经济和家庭因素: 送鲜花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轻易承担这样的额外开销。学生是否送花,也可能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老师如果对此不理解,就显得不够体谅。
价值观的引导: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引导者。如果老师过分强调物质化的表达,是否也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用物质衡量情感”的观念?这与教育的初衷或许有所背离。

教师的角度:

职业倦怠或压力: 长期的工作压力、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困难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可能更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将工作中的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
对学生“应有”的回报的期待: 某些教师可能认为,学生在节日或者特定时刻送花是一种“应有的”回报,是学生对自己付出的认可。当这种期待落空时,会感到失落和不被尊重。这种期待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沟通方式的欠缺: 如果老师希望学生能表达感谢,更恰当的方式是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感恩,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发泄情绪。
个人性格因素: 情绪管理能力是个人性格的一部分,但教师的职业也要求其具备更高的自我控制力。

学校和教育环境的角度:

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 学校是否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当教师面临压力时,是否有相应的机制来帮助他们缓解?
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学校和老师是否与家长就如何引导学生表达感恩进行过沟通?是否理解不同家庭的情况?
教育理念的传达: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过于强调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情感培养?

对于这种现象的看法:

1. 不应鼓励将教师“神化”或“妖魔化”: 教师也是普通人,会有情绪波动,但这不代表他们可以随意失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全盘否定整个教师群体。
2. 注重情感引导,而非物质绑架: 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塑造和情感的培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并鼓励他们用真诚、恰当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将送花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物质绑架”。
3.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建设和职业培训: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
4. 倡导理性看待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也包含情感的交流。但这种情感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共同成长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

总之,网传的这件事情,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但它触及了教育中一些深层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反思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如何更好地支持教师的职业发展,从而构建更健康、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生态。一个真正好的老师,应该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这份尊重和喜爱,不应该仅仅建立在是否收到鲜花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视频里截了一个画面,很有象征意义,如果清晰度再高一点,可以成为一幅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了:

背景:

一位教师因为学生没给她送花,就大发雷霆、向学生吐口水。

画面分析:

刚刚向学生吐完口水的老师生气地站在黑板前,指手画脚、口中念念有词,与黑板上的彩带以及 「我们毕业啦!」 的字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想到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课竟然是这样结束的,服役多年的投影仪感到很遗憾,默默地划掉了她头顶上「德」字。


再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这个事件正好相反。我毕业前有幸遇到过一个特别负责任的老师,对每个学生都非常耐心,尽心尽力地帮学生解答问题,当然也帮了我很多忙。

后来他在QQ群里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到现在还留着截图:

「如果以后当老师,记得自己学生时代对老师的期待,把学生的前途记在心头。」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每当看到「老师的哪句话对你影响最大」这种问题时,我都会想起这句话。

不是矫情,也不是因为这句话本身有多好,而是因为当时我们真的感受到了那个老师「把学生的前途记在心头」的做法,才让这句话特别有说服力。

这位老师后来也解释说,他在读书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让他感到很无助,后来遇到一位特别关心他前途的老师,对他影响很大,因此希望把这种责任感传递下去。

所以说为人师表真不是一句口号,老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

更新官方通报的处理结果:



欢迎关注>> @文森特·凡喵

user avatar

具体事件不清楚。只是光看问题就觉得太丢人了……我都替她丢人……我感觉以后要是别人再当我面骂老师怎么怎么不好我都没有勇气反驳他了

怎么就有这么多不要p脸的!我判卷子遇上红笔没水了跟孩子们借一下都不太好意思,毕竟一份卷子判完半根油笔就报销了……她怎么就好意思张那个口跟别人要东西!啊真是太生气了!好想去踹她几脚啊……自己不要脸不说又让大家一起背锅……

user avatar

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女的,差不多50多岁的年纪,带着眼镜,一副“教授”的派头。

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高级教师,属于副教授级别.......”

初一的时候还好,数学能跟的上,考试90分左右没有问题。

上了初二之后,数学分“函数”和“三角”,就有点懵了.......

那时候,我一开始是去找她问问题的,但是每次,她都会问我:“你哪不会?”

其实,但是我心里的想法是:“我哪都不会啊,没有思路.......”但嘴上说不出来......

她说:“我不可能每个题都给你讲明白,你回去想想哪里不会再来问我........”

如此几次之后,我就不愿意去问她问题了.......慢慢的跟不上了.......


以前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有一年期中考试,我们那一届一共6各班,她带3个班,另一个老师带3个班,她带的这3个班——“大部分不及格!”最高分80多分,当时,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们都爆了........

后来,她想了个办法,把她认为“优秀”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小灶,提升成绩,其他的直接放弃了.......

也就是从哪个时候开始,我特别厌恶数学!

我知道,学的不好,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是第一次对一个老师,一个数学老师,一个相当于副教授级别的高级教师,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个老师姓“程”!

毕业的时候,在离开学校之前,我跟绝大部分教过我的老师都道过别,除了这位“程老师”......


我只想说:“别怪别人不尊重你,不想着你,好好想想你曾经都做过些什么........”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