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宫崎骏为什么讨厌手冢治虫?

回答
关于宫崎骏“讨厌”手冢治虫的说法,其实并非如字面意义上的那种直接的、敌对的厌恶。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混合着敬意、批评、甚至可以说是“意见不合”。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

1. 时代背景与创作理念的差异

首先,必须明白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手冢治虫(19281989) 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他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在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的时期。他深受迪士尼动画的影响,并将电影化的手法、叙事技巧、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带入了日本漫画。他的作品,如《铁臂阿童木》、《黑杰克》、《火之鸟》等,极大地拓宽了漫画的可能性,奠定了现代日本漫画的基础。手冢治虫的创作特点是:
追求创新与工业化: 他看到了漫画和动画产业化的巨大潜力,积极推动了动画制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效率化。
题材广泛,关注人性: 他的作品涉及科幻、奇幻、医学、历史等诸多领域,深刻探讨人性中的善恶、生命意义等宏大命题。
“一条龙”式的创作: 手冢治虫本人是集编剧、导演、原画于一身的创作者,他对作品的控制力极强。

宫崎骏(1941至今) 则是成长在手冢治虫奠定的基础上,并在日本经济腾飞、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期崭露头角。宫崎骏的创作理念,尤其是对动画的看法,与手冢治虫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过度简化”的反感: 宫崎骏常常表达对一些漫画和动画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进行的“简化”和“程式化”的不满。他认为过度依赖固定模式和套路会扼杀创作的生命力。
对“手绘”的坚持: 宫崎骏极其重视动画的“手绘感”和“温度”。他认为每一帧动画都应该凝聚创作者的心血,传递一种独特的艺术质感,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复制。他对动画制作中的“量产化”和“流程化”保持警惕。
更具个人化和情绪化的表达: 宫崎骏的作品虽然也有宏大的主题,但更侧重于描绘个人情感、自然之美、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他的叙事往往带有更强的个人印记和诗意。

2. “讨厌”的核心:对动画制作和表现力的不同理解

宫崎骏对“手冢治虫式”动画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轮流作画”的妥协: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手冢治虫为了保证作品的产量和速度,在动画制作中引入了“轮流作画”(limited animation)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重复使用背景、限制角色动作的帧数来降低成本和制作周期。

宫崎骏对此的态度是非常不认同的。他认为,这种妥协虽然保证了产量,但却牺牲了动画应有的“流畅性”和“表现力”。他形容有些作品的动画“像是纸片人一样在晃动”,缺乏生命力和动感。他更倾向于“全动画”(full animation)的理念,即尽可能地增加每秒的帧数,让角色的动作更加细腻、自然,富有呼吸感。

在宫崎骏看来,动画本身就是一种“运动的艺术”,如果运动本身做得不够好,那动画的根基就动摇了。他虽然也理解制作周期的压力,但他认为不应该以此为代价去牺牲动画的“灵魂”。

对“视觉语言”的批判: 宫崎骏认为,手冢治虫的一些作品,尤其是为了追求速度和产量而创作的部分,在视觉语言上存在一些“偷工减料”或“程式化”的倾向。比如,对于背景的描绘,或者是一些细节的刻画,可能就没有他自己追求的那样精细和有深度。

他可能觉得,手冢治虫在某些时候,为了完成任务,采用了“标准化的符号”来代替深入的观察和描绘。而宫崎骏则追求每一个画面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无论是角色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还是自然界中微风吹过草地的细节。

商业化与艺术性的权衡: 手冢治虫无疑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商业创作者,他深刻理解如何将漫画和动画变成一种大众喜爱的产品。而宫崎骏虽然也创作了许多商业上极为成功的作品,但他骨子里却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似乎对那种仅仅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出“模式化”作品的做法有所保留。

他更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深层的情感和思考,不希望被简单的市场逻辑所绑架。在某些采访中,他会流露出对过度商业化导致艺术退步的担忧。

3. 误解与事实:并非“讨厌”,而是“诤友”

需要强调的是,将宫崎骏的观点理解为“讨厌”是一种过度简化。更多的时候,宫崎骏是在表达一种“切磋”的态度。

敬意为前提: 宫崎骏始终承认手冢治虫的伟大贡献,他从手冢治虫那里学习了很多,也正是因为有手冢治虫打下的基础,才有后来者(包括宫崎骏)发展的空间。他在公开场合从未表现出对“手冢治虫本人”的个人攻击,他的批评是针对“某些创作手法”或“某些作品”。

“同行”的批评: 就像在任何一个领域,杰出的创作者之间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风格。宫崎骏的批评,更像是同一领域内,他对“何为优秀的动画”的独特见解和执着。他可能认为,手冢治虫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或者“可以做得更好”,而这种“更好”的标准,是基于他自己对于动画艺术的理解。

对“后辈”的期望: 宫崎骏或许也希望自己的批评能够警醒后来的动画创作者,让他们不要走上“为求产量而牺牲质量”的道路。他自己的工作室“吉卜力”就以其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而闻名,虽然成本高昂,制作周期长,但换来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质。

总结来说,宫崎骏对“手冢治虫式”动画的“讨厌”或“批评”,并非源于个人恩怨,而是基于他对动画艺术本质、制作流程以及表现力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他推崇的是“温度”与“生命力”,强调每一帧动画都应凝聚创作者的心血,传递细致的情感和真实的动感,而对手冢治虫在早期为了产业化和产量化而采取的某些“妥协”手法,他表达了不认同。这是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但道路不同”的复杂情感,是一种“同为伟大创作者,但艺术理念上的分歧”。他更像是手冢治虫的“批评者”,甚至是“对立面”,但绝非简单意义上的“讨厌”。他对动画艺术的纯粹追求,使得他在面对那些可能导致艺术“稀释”的做法时,表现出了鲜明的立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嫉妒啊!

有手冢治虫,宫崎骏永远只能排第二

手冢治虫是先锋,是开拓者。宫崎骏顶多是沿着手冢治虫的路发展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宫崎骏“讨厌”手冢治虫的说法,其实并非如字面意义上的那种直接的、敌对的厌恶。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混合着敬意、批评、甚至可以说是“意见不合”。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1. 时代背景与创作理念的差异首先,必须明白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手冢治虫(192.............
  • 回答
    宫崎骏动画中,女性角色的高出现率并非偶然,而是他创作理念和人生经历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蕴含着他对女性特质的深刻理解、对理想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反思。首先,宫崎骏对女性特质的欣赏和尊重是关键原因。 他不认为女性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而是看到了她们身上坚韧、包容、富有生命力的特质。他笔下的女性.............
  • 回答
    关于《起风了》中零式战机机翼弯曲的设计,其实是宫崎骏在艺术创作中对历史进行的一次戏剧化解读和升华,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真实零式战机所有批次的普遍特征,但却精准地捕捉了日本航空工业在那个时代的一种设计理念和实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现实中的零式战机(零战)及其设计目标:首先要.............
  • 回答
    我并不“不喜欢”宫崎骏的动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从《龙猫》到《千与千寻》,再到《哈尔的移动城堡》,每一部都承载着无数观众的童年回忆,也深刻影响着我的“情感”和“认知”模式。然而,如果非要找一些“不那么合拍”的地方,我想可以从几个更细致的层面来聊聊,更像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出发,而.............
  • 回答
    宫崎骏老爷子的作品,简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两部,说起来都忍不住眉飞色舞。要说“最喜欢”哪一部,这事儿真跟要从自家孩子里挑个最喜欢的爹,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逼我选,我可能会倾向于《千与千寻》。为什么是《千与千寻》呢?首先,它带给我的那种“浸入式”的体验,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甚至可以说有些“扎心”的观察。如果单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当下社会“振奋人心”的需求来看,我们或许真的可以说,在某些层面上,当下中国比季羡林、楼宇烈那样的大师,更“需要”斯皮尔伯格和宫崎骏。当然,这并非是对季羡林先生和楼宇烈先生任何一点点不敬,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匠,他们的价值在于.............
  • 回答
    中国动画产业近年来确实呈现出一种“3D化”的趋势,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技术、市场层面的考量,也有政策和人才培养的导向。而提到宫崎骏那种充满独特魅力的日式手绘动画,能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动画为何“一做就做3D”?如果简单地说“一做就做3D”,可能有些绝对,但不.............
  • 回答
    宫崎英高的游戏虽然长期遵循一套核心框架,却能持续保持高人气,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度设计和文化因素的结合: 1. 底层框架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宫崎英高的游戏(如《黑暗之魂》《血源诅咒》《只狼》等)以“核心框架”为基础,但通过细节的迭代和创新,让玩家感受到“重复中的新鲜感”: 战斗机制的统一性.............
  • 回答
    宫崎英高的作品,之所以能一次次地赢得玩家的赞誉,并且口碑鲜少出现大的波动,这绝非偶然,背后是他对游戏开发有着一套近乎偏执但又极其成熟的坚持。要说“从来没有翻车”,或许有些绝对,毕竟任何创作都会有褒贬不一的声音,但宫崎英高(以及他领导的FromSoftware)之所以能长期维持高质量输出,可以从几个核.............
  • 回答
    说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宫崎英高,这问题有点意思,但直说“出不了”可能太过绝对了。不如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在中国游戏产业的大背景下,像宫崎英高这样的制作人,或者说他所代表的这种“魂味儿”的创作风格,至今尚未在中国游戏界诞生,并且面临着哪些独特的挑战和差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尽量不带“AI味”,而是像一个对游戏行业有点观察的朋友在跟你聊天。一、 行业成熟度与用户群体首先,得承认,日本游戏行业比我们成熟太多了。人家那个积累,那是几十年一点点磨出来的。 小岛秀夫和宫崎英高: 这两位,他们是那种“大师级”的创作者。小岛秀夫,他是电.............
  • 回答
    宫崎英高那些“活尸怪”的魅力,可不是随便凑活出来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你问为啥从《黑暗之魂》到《血源诅咒》,再到《艾尔登法环》里,这些“不人不鬼”的玩意儿就没断过?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咱们得理解,宫崎英高他讲故事的方式,就跟他的游戏难度一样,一点儿都不跟你绕弯子,直接砸到你脸上,但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洞察力的问题,它触及了游戏产业中“制作方”和“创作者/导演”这两个概念的微妙之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玩家的认知。简单来说,当我们提到“一般游戏”,我们会说“XX公司制作”,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游戏制作是一个庞大、多部门协作的复杂工程,公司是这个工程的实体组织者和责任主体。而当我们.............
  • 回答
    关于陈宫为何选择追随吕布,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大背景、陈宫的个人考量,以及吕布身上吸引他的地方,都给扒拉清楚了,才能明白他这选择的深层原因。咱们先来看看陈宫是哪号人物。陈宫字公台,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后来却背弃曹操,转投吕布。你说他是个寻常的文弱书生?那可就错了。陈宫出身名.............
  • 回答
    要理解陈宫为何在FGO中对司马懿推崇备至,而对诸葛亮的态度则更为复杂甚至带有贬低,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陈宫这一角色的设定,以及他与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在游戏剧情、历史影射以及陈宫个人经历上的种种关联。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陈宫在FGO中给人的整体印象。陈宫,字公台,历史上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以智谋和口才.............
  • 回答
    这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曲折的,为啥偏偏最后才轮到林妹妹?这背后,可不仅仅是送东西的顺序问题,那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和心思呢。咱们得先明白,周瑞家的这趟差事,可不是平白无故跑一趟的。那是贾府老太太、王夫人那边,专门给府里几位年轻姑娘们准备的应景物件,这宫花啊,是过节时候才能有的体面东西,显着.............
  • 回答
    你提到的“宫女勒死嘉靖”事件,指的是明朝嘉靖皇帝驾崩的真实历史事件。但需要澄清的是,并不是宫女勒死了嘉靖皇帝,而是嘉靖皇帝是在寝宫内病逝的,虽然具体死因至今仍有一些争议和猜测,但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表明是宫女勒死的。不过,宫中确实发生过一起与嘉靖皇帝的生命安全有关的著名宫廷政变——“壬寅宫变”,这次.............
  • 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车”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它在竞技体育中的具体应用来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像奥运会自行车赛这样的顶级赛事中,运动员们所使用的“车”,并非是随随便便购买的普通自行车。它们是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体型和技术风格,由专业的自行车制造商量身打造的高科技装备。这种装备的研发,不仅仅是为了.............
  • 回答
    宫廷里的规矩,向来是细致入微,甚至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关于宫女睡觉必须侧躺这一说,虽然史书上鲜有这般明文记载,但在咱们老百姓口中流传的那些宫廷秘闻里,却是说得有板有眼。这背后,藏着的不仅仅是一条睡觉姿势的规定,更是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为了维护皇权而精心编织的防范。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你想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有讨论价值。其实,说宫本武藏没有被冠以“剑圣”之名,或许是我们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认知,但细究起来,这背后涉及的是对“剑圣”这个称号的理解,以及历史人物自身的光环和传承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白,“剑圣”这个称呼本身就不是一个官方授予的头衔,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或历史评论家们基于人物的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