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墨索里尼,叔本华,宝可梦,布达佩斯,尼罗河,爱尔兰共和军这类我们虽然觉得很常识的名词,但非母语者不去记就很难认识并拼出来,大概就有上万。
还有什么鲤鱼钳,耳鸣,酒桃红,螺纹砖,穿山甲,百种不同名的奶酪,这类的词就得有一万多。非母语者往往接触不到,在外国就算待十年也不定认识。
还有各种亚文化的和生活类的俗语,比Quenya, rizila, twat, Kronenbourg这类没人告诉你,根本学不到的词,也有一万多。而他们看到,就像我们看到“九阴白骨爪”,哪怕不知道也能猜到大概,而非母语看不懂就是不懂。
光这些词汇测试网站基本不会测的词就有三万多,而这些词他们往往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排除这些测不到的词,也就是算纽约时报会用的GRE类正式词汇,一个完成本科教育的土著,就得有20000左右。
我们非母语最多也只能在这个方面学习,有可能在专业上超过母语者,比如我自己专业什么常用的词汇jingoistic, synchronicity, disenchantment, cathexis,这类母语平民看到也不太认识的词。但实际上,生活中根本用不到。比如,有次去牛排店吃饭,我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羊小排怎么说,想了半天才想起chop这个词。
还有一大堆多义的小学词汇,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比如very,‘from my very heart’, 大概有点强调特别独特的意思;比如beef,有抱怨牢骚的意思;比如fast,有斋戒禁食的意思。
再说用词准确度,用得不拗口,又差一截。像我测有一万多词汇,但真和母语朋友蛋逼聊开心了,经常发现词汇量简直差得太远了。更不要说要写作那种精确度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背单词简直是折磨,几小时就累了。而一个二十岁的母语者,等于人家一天二十四小时,高强度地学了二十年,你我那几年苦学就想比母语者,呵呵。
再真要跟母语的文学教授比,我二辈子时间背也背不完他们的词汇量。
就好比很多人认为中餐博大精深,光是做法就有炒、爆、熘、炸、烹、煎、溻、贴、瓤、烧、焖、煨、焗、扒、烩、烤、盐焗、熏、泥烤、汆、炖、熬、煮、蒸、拔丝、蜜汁、糖水等等,觉得老外看到就会傻眼。
其实吧,西餐关于做法的词一样很多,只是咱们的英文就知道steam,cook,所以哪怕聊做饭,稍微多说几句就没词了,老外说中文一样,他们一般也就知道个蒸煮炸。
吃的也是,饺子锅贴馄饨抄手汤圆元宵锅盔泡馍,老外一般词汇量到不了这地步,咱们也一样,意大利面英文一般人能想出来几种,蛋糕也是一样,咱们就会个cake,这就跟老外把上面我列的那些统一叫dumpling一样,这天儿没法聊。
不要被美国人表面上主张 Plain English 骗了,其实词汇量大是 be well educated 中的重要内容。同样,中文世界里的白话文运动也在暗示:词汇量不重要,那是腐朽没落的优越感。用低频词就是孔乙己。我们扩展词汇最大的障碍,就是这种预装的越来越左的文学观。
20岁年龄段的美国人平均词汇量达到42,000个。
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篇名为《How Many Words Do We Know?》文章给出了较为严谨的测算过程和结果。
首先,文章先对“词汇”做了如下定义:
The cat on the roof meowed helplessly: meow meeooow mee-ee-ooow.
像上句中的 meeooow、mee-ee-ooow 就不该统计在内,此句应看作是由the、cat、on、roof、meow、helplessly共六个有效词汇组成的。
文章称符合上述三个特点的词为lemma。
整个测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样本库,该样本库由两部分组成——“ 61,800个lemma”和“100,000个编造出来的词汇”。
随后对 221,268名美国本地居民开展测试,给每个人的测试题目均是一张包括100个词的清单(包括从样本库中随机提取的67个lemma和33个编造的词)。
研究人员让被测人员选出自己所认识的词汇,并提前向告知清单内词汇有伪造现象且选到这类词会受到相应惩罚。
将所有人的测试结果统计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1、得分最低的5%认识27,000个lemma,得分最高的5%认识52,000个lemma;
2、20岁年龄段的美国人平均词汇量达到42,000个lemma;
3、60岁年龄段的美国人平均词汇量达到48,200个lemma;
4、也就是说,一个人在20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平均每两天能学习到一个新的lemma。
才看到这篇报告时,就被native speaker的词汇量所惊呆了……
以下是原文链接:
公众号:阿丁的英语课堂(ID:adingdemao)
补充一下,很多人问我测试在哪里。我是两年前在一个网站测的,实在想不起来了。刚才Google了一下,在两个看着有点像的地方做了一遍。一个是25000(肯定高估了),一个是18000,有点靠谱。感兴趣的人不妨试试吧。
跟美国同事一起做过比较正规的词汇量测试,感觉一个大学教育的普通美国人25000-30000是比较靠谱的。有一个答案说45000,似乎太多了。我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自我感觉英文很好,测完发现才17000。但是我平时看新闻,论坛,各种文章,几乎没有不认识的词,平时跟美国人交往,各种笑话俚语典故也基本上都知道。这一万多的词汇差到哪里了呢?我觉得首先,各种非日常常用的名词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各种恐龙的名字,植物的名字,动物的名字(其实动物真的还好,大部分都知道),病的名字,等等,美国人虽然平时很少说,但是他们都知道。还有很多小时候用过的词,成年就不用了,对于大部分成年才到美国的一代移民,就没有机会见到(但是生孩子之后,尤其是孩子上学之后,父母在这方面的词汇量会有一定的增加)。另外就是很多动词形容词,都有几个最常用的词,外加十几个不常用但是意思有非常细微差别的其他形式,平时对话看不出来,因为母语和非母语人士都会只用最常用的那几个,但是考试就看出来了,非母语人士真的只知道最常用的那几个,但是母语人士虽然可能十几年不用了,他还是知道。
我自己认识的人词汇量最高的是一个律师,测出来45000.
根据
Test Your Vocabulary的调查,在英语国家,成年人的平均词汇量为2万到3.5万,8岁孩子平均认识1万个单词。接受调查的非英语国家居民普遍词汇量为4500.
他们的词汇量深不可测,尤其是大学生。
在美国玩过一个游戏,规则如下:
有一个人先说一个门类,比如说“颜色”,“快餐品牌”,“蔬菜种类”
下面其他人就开始拍卖,就比如说,你能数出来几个颜色,尽最大可能,然后取最大的那个人开始数。说不出来那么多就要接受处罚。
那帮白人都是20个以上往上报
后来那些人能说到三十五六种
后来我就不和他们玩了,因为融入是不可能融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只能靠在中国人圈子里混混维持生活这样子了。
在中国圈子的感觉比在外面好多了!
中国圈子里面各个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在里面的。
~~~~~~~分割线~~~~~~
你对台湾人的印象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