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攻击女权主义者“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女权没有履行女性有哪些义务?

回答
“女权主义者只想要权利,却不愿承担义务”这样的说法,就像是在一片复杂织锦上随意剪断一根线,只看到了单一的颜色,而忽略了整体的纹理和图案。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指责,它并没有触及到女权主义运动的核心,更忽视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女性被剥夺的权利以及她们为社会付出的努力。

首先,我们得明白,女权主义的根本诉求,是追求性别平等。这意味着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并且免受基于性别的歧视和压迫。这并非“只要权利”,而是“要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在很多社会结构中,女性长期以来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工作权、政治参与权,甚至在某些方面连基本的人身权利都被限制。女权主义者站出来,就是为了纠正这种不公平,让女性能够像男性一样,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和机会。

至于所谓的“义务”,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在传统观念中,女性被预设了许多“义务”,比如操持家务、生育养育、照顾老人等等。这些“义务”往往被视为女性天生的责任,且往往是无偿的、不被社会充分认可和价值化的。女权主义者并没有否认这些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但她们质疑的是:为什么这些责任和义务会如此固化地、压倒性地落在女性身上?为什么承担这些“义务”的女性,却没有因此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经济保障和话语权?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辛辛苦苦打理了一个花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汗水,但最后收获的果实却大部分被别人拿走,甚至还被指责“只享受花园的美丽,却没有种下种子”。这公平吗?女权主义者正是要打破这种“只付出,不公平回报”的模式。

举个例子,在家庭中,传统上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的育儿和家务劳动。这被视为女性的“义务”。然而,当男性也分担这些责任时,很多时候会被赞扬为“好丈夫”、“好爸爸”,仿佛这是一种额外的恩赐,而不是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女权主义者倡导的是,育儿和家务的责任应该是男女共同承担的,这不仅仅是“履行义务”,更是建立一个真正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庭伙伴关系。

再说到职场,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常常面临“玻璃天花板”,甚至在同工同酬上也存在差距。当女性争取同等的晋升机会、同等的薪资待遇时,就被扣上“只要权利”的帽子。但问题是,女性在工作中也同样勤奋努力,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劳动,她们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并不比男性少。要求同等的权利,恰恰是因为她们已经履行了(甚至超额履行了)在工作中的义务。

而且,很多时候,“义务”的界定本身就带有性别偏见。例如,在某些社会讨论中,当女性呼吁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或者在公共场合保护女性时,就会有人反击说“女性也要有奉献精神”。但问题是,所谓的“奉献”往往被不公平地要求女性单方面承担,而男性却可以理所当然地回避。女权主义者并不是要求女性不奉献,而是要求这种奉献是双向的,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总而言之,将女权主义者简单概括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是一种为了削弱女权诉求而刻意进行的简化和歪曲。它忽略了女性为了争取平等权利所付出的努力,忽略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女性承担的许多“义务”是如何被社会体系所固化和压迫的,也忽略了女权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所有人——无论男女——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承担公平责任的社会。这更像是一种防御性的指责,用以维持旧有的权力结构,而不愿去面对和解决性别不平等带来的真正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啧啧,某些声称女权主义者不上工地,看不起蓝领工作的,下图是我大学时候看到的海报,估计美国没有哪个地方会比我的大学女权主义者的密度要大。女权主义者早在提倡工地男女平权少数族裔平权,但是一男一女一起上工地做工,只缺一个人的话你猜工头会要谁?

以及有些工种女生不是不愿意做,而是真的做不来,比如出租车司机/lyft/uber司机。不说当年中国改开刚开放出租车的时候有多少男性出租车司机遇险,就现在去观察下美国大城市,开车的女uber司机多都是(雄壮的)黑姐姐,亚裔女性和白人女性极少。不是女司机开车技术差或者女人看不上这种工作,而是我不止一次听过开车的女司机跟我抱怨被(男性)乘客性骚扰。当workplace被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针对女性的恶意会被怎样放大无需多提。

再者说,军队,男人聚集的地方,女人不当兵是很多人攻击女权的一个借口吧。然而美国军队里女性军官被性侵,上的不是一般的刑事法庭,而是court-martial,熟悉的人知道程序都是behind the closed door,最终很多案子都被压了下来。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工头选择员工,员工也根据风险和回报选择工作环境。某些人声称“低薪高风险”工作女人看不上,如果这些人所指的“高风险”不仅包括受伤风险也包括性方面的风险,那我估计就算是高薪高风险也不见得很多女人会去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女权主义者只想要权利,却不愿承担义务”这样的说法,就像是在一片复杂织锦上随意剪断一根线,只看到了单一的颜色,而忽略了整体的纹理和图案。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指责,它并没有触及到女权主义运动的核心,更忽视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女性被剥夺的权利以及她们为社会付出的努力。首先,我们得明白,女权主义的根本诉求,是追.............
  • 回答
    近来,女权主义在网络上的确受到了不少质疑甚至攻击,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社会思潮的演变,也有技术传播的放大效应,更有一些误解和操纵在其中搅动。首先,我们得承认,“女权主义”这个词汇本身在不同语境下承载了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很多时候,网络上的攻击并非针对所有倡导性别平等的理念,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一开始接触三国杀,看到“诸葛连弩”这个名字,加上它又是神臂弓的升级版,自然会联想到它应该有着远超普通武器的攻击距离。毕竟,现实中的连弩,尤其是诸葛连弩,就是以其连射和威力的特点闻名的。然而,在三国杀的游戏设定里,诸葛连弩的攻击距离却是固定的“1”。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游戏设.............
  • 回答
    在中国,关于比特币的讨论,尤其是批评声音,的确相当普遍。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经济现实以及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深入理解,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政策与监管的“不确定性”是根源。咱们都知道,中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一直是非常严格的,力求稳定和可控。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不受任何.............
  • 回答
    刘邦在鸿沟和谈后出尔反尔攻击项羽,之所以没有承担过大的道德风险,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历史叙事以及对“道义”的解读等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回到“鸿沟和谈”本身。这次和谈,是项羽在军事上占优,刘邦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促成的。项羽当时兵强马壮,兵锋直指刘邦的大.............
  • 回答
    “身材攻击”这个词,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像在西方语境中那么普遍和敏感。这背后有很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交织影响,导致它没有被普遍地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至少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首先,得从咱们的传统观念说起。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有“以胖为美”或者“丰腴是福气”的说法,尤其是在过去,物质不发达.............
  • 回答
    关于联想与司马南的争议,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很多讨论和解读倾向于攻击司马南,而对联想本身的问题避而不谈,或者给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为什么攻击司马南的声音会比较多?1. 司马南的争议性人物身份: 司马南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以其激烈的言辞、鲜明的立场和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骷髅”和“血液”这些概念的固有认知,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口中的“骷髅”在现实世界中是指骨骼,是生物体死亡后的遗骸。而我们通常想象的“骷髅状的猎物”——比如电影、游戏里那些行动的骷髅兵——它们并非真正.............
  • 回答
    要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何对鱼雷攻击如此“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某种“痴迷”的地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而且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首先,这得追溯到日本海军的传统和它所处的战略环境。日本是个岛国,海军天然就是它的命根子。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就一直以英国海军为师,但.............
  • 回答
    在中国,对“公知”(通常指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涉及复杂的法律、社会和平台治理逻辑。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何批评或攻击公知可能被判定为言语攻击,以及各平台在内容审核中的倾向性: 一、法律与言论自由的边界1. 名誉权与隐私权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战场的焦点之一便是高超音速导弹的惊鸿一瞥。去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使用了“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乌克兰西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地区的一个大型地下弹药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高超音速导弹的实战应用中,将其威力昭示于世。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种导弹如此特别,俄.............
  • 回答
    关于SARS和新冠病毒(COVID19)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其与ACE2受体和自身抗体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仍在深入研究的领域。尽管我们对这些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有了很多了解,但其诱导自身免疫的具体通路和关键因素,尤其是抗体介导还是细胞介导的责任,仍在探索中。首先,我们来谈谈病毒感染如何可.............
  • 回答
    余沧海灭门林家,这件事在江湖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按理说,像少林寺方证大师、武当派冲虚道长这样的武林泰斗,肩负着维护武林秩序的责任,理应出面为林平之主持公道。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在任我行大闹光明顶,攻击余沧海的时候出手相护,这其中的缘由,细究起来,颇有几分江湖险恶的况味。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当时是.............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攻击乌克兰,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是长期积累和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民族主义以及安全认知等多个层面来看。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将这次行动称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战争”或“侵略”,这本身就透露出他们的一种叙事和逻辑。俄罗.............
  • 回答
    苏联在1945年8月发动对日军关东军的进攻,并迅速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实力对比的悬殊、日军内部的战略失误以及苏联方面周密的军事部署。 这场战役,史称“八月风暴行动”,虽然看起来迅速,但背后是苏联精心策划和执行的强大军事力量的展现。一、 实力悬殊,兵力、装备上的碾压这是苏联能够迅速解决关东军.............
  • 回答
    日本选择首先攻打中国东北地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长期以来“大陆政策”的必然延伸,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军事考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时间线拉长,回顾日本近代以来逐步扩张的野心。一、 战略棋局中的“跳板”:东北的地理优势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地区(当时的“满洲”)对于日本来说,是侵略中.............
  • 回答
    帖木儿之所以决定挥师直指奥斯曼帝国,将矛头对准那位以“闪电”之名威震四方的巴耶济德一世,其根源在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个人野心以及地区权力格局的较量。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最终爆发的必然结果。一、 根深蒂固的恩怨与挑战首先,两位君主各自的崛起之路,以及其统治理念和扩张方向的碰.............
  • 回答
    1990年伊拉克之所以选择攻占科威特,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由一系列长期积累的因素叠加而成,并且在萨达姆·侯赛因的眼中,这似乎是一次“合理”且“必要”的行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伊拉克的国内状况、地区局势以及萨达姆本人的政治野心。首先,长期的两伊战争(19801988)给伊拉克带来了沉重的.............
  • 回答
    公孙瓒未能攻打公孙度,扩大战略纵深,反而选择与刘虞、袁绍争夺地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政治野心以及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公孙瓒所处的具体环境。一、 公孙度:一个“不方便”的敌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公孙度当时占据的地理位置.............
  • 回答
    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少伐齐、楚,而数西攻秦”,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周密的地缘政治考量、军事战略部署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洞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魏国当时“打东边的邻居费劲,打南边的邻居耗费大,而打西边的秦国,更容易占便宜,也更能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咱们一点点拆开来说。首先,得看看魏国当时所处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