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禅宗只传至六祖?

回答
关于中国禅宗“只传至六祖”的说法,其实是一个 约定俗成但又不完全精确 的说法。准确来说,禅宗的传承并没有在六祖慧能大师那里就戛然而止,而是 以六祖慧能为关键的转折点,开启了更为多元化和广泛的传播时期。

之所以会有“只传至六祖”的说法,根源在于中国禅宗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衣钵之争”,以及它所代表的 禅宗法脉传承的重要性。

一、 衣钵之争:一场决定宗门命运的辩论

在中国禅宗早期,法脉的传承非常看重“信物”,特别是祖师的袈裟和锡杖,称为“衣钵”。这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代表着佛法的真传。

五祖弘忍大师,作为东山法门的开创者,门下弟子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神秀和慧能。

神秀大师:出身书香门第,学识渊博,戒行严谨,在当时被认为是东山法门中最有希望继承法脉的弟子之一。他主张渐修,认为修行需要一步步的积累,从持戒、闻法、修行到开悟,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慧能大师:出身贫寒,不识字,但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他主张顿悟,认为佛性人人本具,无需外求,只需一念回光便可证悟,强调当下的觉醒,不落阶梯。

弘忍大师为了考验弟子们的法门,让大家作一首偈子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理解。神秀写下了:

>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体现了他的渐修思想,注重勤奋修行,保持清净。

而慧能大师听到神秀的偈子后,虽然不识字,但他让旁人代写了自己的偈子:

>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常。
> 佛性常清净,
> 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子直接点出了“空”的法门,认为明镜和菩提树都不是实有的,佛性本来就清净,不需要勤拂拭,根本就没有尘埃可染。这是一种彻彻底底的顿悟境界。

弘忍大师看到慧能的偈子后,大为赞赏,认为慧能已经领悟了佛法的核心—— “不二法门” 和 “无念为宗” 的要义。于是,在一个夜晚,弘忍大师将衣钵(袈裟)传给了慧能,并嘱咐他:“善哉!此偈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旨同。如是修行,广大灵感。……汝当奉持,以勿失也。从今日去,莫愁前程,亦莫退却,此门中事,直至永嘉,个个如此。流传天下,互相授受,使诸善男女人,闻吾此言,知于自己,本来成佛。”

这次衣钵的传授,标志着中国禅宗正式确立了以慧能为第五代祖师。

二、 慧能大师的贡献:开启禅宗的世俗化与本土化

慧能大师获得衣钵后,虽然一开始受到神秀门下弟子的排挤,不得不避居岭南,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弘法。他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禅宗的教义,对中国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宗顿悟法的确立:慧能大师的“南宗顿悟法”凭借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便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社会下层和南方地区。
禅宗的中国化:慧能大师的教法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语境。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佛理,打破了早期禅宗的一些清规戒律,将禅宗与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家思想,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例如,他对“无”的理解,与道家的“无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灯”的理念:虽然“衣钵”在形式上只传给慧能一人,但弘忍大师的嘱咐“流传天下,互相授受,使诸善男女人,闻吾此言,知于自己,本来成佛”,实际上已经预示了禅宗的广传。慧能大师本人也并未将禅宗封闭起来,而是通过自己的教化,播下了无数的“法种”。

三、 为何说“只传至六祖”?这是一种“概括”与“象征”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只传至六祖”的说法呢?这主要是一种 概括性的说法,以及对一个关键时代的定性:

1. 法脉的正统性确立:衣钵之争是禅宗法脉传承中最具戏剧性和决定性的一环。慧能获得衣钵,被认为是正统的传承,而神秀的法门虽然也有影响力,但在主流的禅宗史叙事中,其地位相对边缘化。因此,从“法脉源流”的角度看,慧能作为衣钵的直接继承者,是这个关键“链条”的最后一环。
2. “南宗”的崛起:慧能大师的出现,标志着禅宗分为“北宗”(神秀一系)和“南宗”(慧能一系)。而南宗凭借其易于接受的顿悟法门,最终在中国占据了主流地位。所以,“传至六祖”也是在强调南宗法脉的确立和发展。
3. 对“祖师时代”的总结:从达摩祖师到慧能大师,这五代祖师的传承,是禅宗在中国形成并确立基本教义和传承方式的关键时期。慧能大师的出现,可以说标志着禅宗从一个初创的宗派,走向了一个成熟和广泛传播的阶段。
4. “法不二门”的强调:虽然衣钵只传一人,但慧能大师的教法却如同种子播撒出去。他并没有因为得到衣钵而限制他人的修行和开悟。他强调的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开悟。因此,“只传至六祖”并非意味着禅宗从此就断绝了,而是强调了 作为“法脉源头”的关键人物是六祖。

四、 误解与延伸:六祖之后的禅宗传承

重要的误解点在于, “只传至六祖”不是说六祖之后就没有了禅宗,而是说“正统衣钵的直接传承”在形式上到六祖为止。

慧能大师圆寂后,他的弟子众多,而且分别在各地弘法,将南宗禅法发扬光大。其中最著名的有:

神会:在洛阳大声疾呼,反对北宗渐修,确立了南宗的地位。
怀让:传法于马祖道一。
青原行思:传法于石头希迁。

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他们的弟子又发展出了 “马祖下八派”,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七宗,这些宗派在中国禅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禅宗的思想和实践。

所以,从 “宗派形成与发展” 的角度来看,禅宗在六祖之后才真正迎来了 “百花齐放,大兴于世” 的局面。

总结来说,“中国禅宗只传至六祖”的说法,是对一个关键历史节点的概括,强调的是慧能大师作为南宗法脉的确定者和衣钵的最后直接继承者,在禅宗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它并非意味着禅宗在六祖之后就消失了,而是指以“祖师传法”的直接信物传承方式,在六祖这里达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之后禅宗的传播和发展,更多的是通过“法脉”和“传承弟子”的广泛化和多样化来实现的。 这是一个关于“源头活水”的比喻,六祖是那个重要的源头,而之后则是源头活水滋养出的广阔河流和湖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禅宗自达摩祖师从印度西来传法,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祖师爷的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称达摩为一祖到称弘忍为五祖,从来就没有争议。至于禅宗六祖,现在公认指曹溪慧能,但真实历史可没有如此简单。

禅宗历史上曾经尊为六祖的共有三位,除曹溪慧能外,一是主持过少林寺的潞州法如禅师,一是所谓的禅宗北宗的神秀大师。这三人都是五祖弘忍的弟子:

潞州法如禅师在弘忍祖师那里学习佛法十六年,是弘忍祖师的最优秀的五大弟子之一。法如是禅宗历史上第一个被朝廷下诏入京的僧人,第一个以禅宗身份主持少林寺的禅师,且此后少林寺的主持几乎都由禅宗门人担任,这也使得少林寺后来成为禅宗祖庭之一。可惜法如圆寂较早,其法脉传了几系就断绝,后世名气不大。少林寺现在仍有法如禅师塔,碑文《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记载了法如禅师的事迹。

神秀是弘忍祖师在世及身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禅宗名气最大的禅师,也是大唐帝国建立后的前一百年里名气最大、声誉最高、声势最显赫的僧人,即使玄奘法师在世那会也是不能和其相比的。神秀在当时被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是第一个以禅师身份成为大唐国师、第一个死后受到皇家谥封的僧人!在帝都洛阳佛教界,那时候真可谓是神秀的天下,周皇武则天都曾带领李显、李旦等给神秀扶轿并下跪。

我们现在称呼神秀为北宗,似乎他还是个旁支,还是个小弟,那是因为神秀吃了后继无人的亏,那时候的禅宗,不分南北!那时候的神秀,绝对是佛门领袖!

至于曹溪慧能的出现,是禅宗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事情。不过祖师在世时,只在南方民间静静的弘法,其声势相比神秀那差的可不是一点儿,声名鹤起是其身后的事情。

当然,慧能祖师能被尊为六祖也绝非偶然,因为他是将禅宗创新并发扬光大的第一人,其顿悟学说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现存所有的五家七宗禅宗派别,包括弘传到海外的禅宗派别,都承认自己继承的是慧能大师的法脉!一部《六祖坛经》让慧能和孔子、老子三人相提并论,被尊为东方三圣之一,其思想、其哲理、其智慧影响了无数后人(不仅是佛教徒)。“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祖师是当之无愧禅宗第一人,慧能超过同时期的师兄弟,最终在六祖之争中胜出是毫无争议、实至名归的!

六祖之争如此,七祖之争更甚!禅宗历史上曾经被议为七祖的至少有五位:

一是北宗神秀的弟子普寂禅师。普寂现在名气已不大,但在当时,神秀一支乃天下佛学的正宗、领袖,普寂也一样得到上到皇帝朝廷、下到普通百姓的一致推崇,其名望最盛之时甚至可以比肩神秀,实为一代帝师、声名赫赫的有德高僧;

二是弘忍的再传弟子、少林寺法如禅师的弟子元珪禅师,这个说法在《大唐中岳东闲居寺故大德珪和尚纪德幛》有记载,比较小众,应是仅法如一系认可而已。这个说法虽然无人宣扬,但也无人有兴趣去反驳;

三是慧能祖师弟子之一——神会禅师。你如果想问这是哪里来的冒牌货,那绝对是大错特错。神会禅师在当时可是鲜有的身前即声名显赫的南宗门人!神会乃菏泽宗的创始人,是把禅宗北宗拉下神坛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最为关键的,别个可是唐代皇帝(唐德宗)册封、官方认定的禅宗正宗第七祖!

以上三人的法脉很早就绝嗣,所以后世也再无人真心尊其为七祖。

在慧能大师的四十三个法嗣弟子中,真正把顿悟法门流传下来并弘传至今的,只有曹溪慧能下青原行思一系和南岳怀让一系。

青原行思乃刘汉皇族后裔、慧能祖师嫡传大弟子,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共同的祖师!在我的家乡,江西吉安青原山净居寺,曾经是行思禅师传法的祖庭。静居寺内还有一个不著名的景点——七祖塔,纪念的就是行思禅师。

而南岳怀让,也是深得慧能真传的嫡传弟子,是沩仰宗和临济宗共同的祖师。其弟子洪州禅马祖道一及再传弟子百丈怀海,更是将禅宗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

由于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至今有无数后世弟子,两人自然而然被两系各自尊为七祖。

至于八祖,青原系说是行思的嫡传大弟子石头希迁,南岳系说是怀让的爱徒马祖道一,历来各自尊崇,互不反驳。

此外,很多禅宗典籍把百丈怀海禅师当做禅宗九祖来尊称的。

虽然青原行思、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大师作为禅宗祖师其实也完全够资格,但自曹溪慧能后,所谓传法不传衣,所以禅宗官方终究再无七祖、八祖、九祖的统一说法。后人称这些大师为祖,说直白点,都是各系后人尊崇祖师爷,强行给祖师爷脸上贴金罢了。

但禅宗法脉不仅再未断绝,反而经过这些大师的努力,力压群派,成了中国本土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一直弘传至今。

目前的禅宗,有“临天下、曹一隅”之说,意思是说临济宗一家独大,尤其是临济宗杨岐派,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禅宗,都占据了统治地位。而曹洞宗,也分得部分份额。至于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三宗,几乎都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了。

============分割线

此贴发出后,一直在修改增补,全部为手工一字一字的码上的。两天里收到了接近一百个赞,说明大家和我一样对禅宗的历史还是很有兴趣的。趁着这会兴趣在,我整理了一下禅宗各派的一些情况,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声明,以下材料都来源于各种资料整理而成,非原创。)

一、牛头宗

道信大师的禅法除了弘忍是嫡传以外,另外还传了法融,是为禅宗之牛头宗。牛头宗祖庭在南京丹阳牛头山栖霞寺(今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这一法脉后续传承为:

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和慧能弟子慧忠同年代、同名字,不是同一人)

传承六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二、北宗

《楞伽师资记》是唐初专门弘扬神秀北宗一系禅宗典籍记载,作者净觉系弘忍之再传弟子,其辈份与慧能门下之神会、行思等辈分相同。该书记载禅宗八代承传经过。之叙述次序如下∶(一)楞伽经之译者求那跋陀罗,(二)菩提达摩,(三)慧可,(四)僧粲,(五)道信,(六)弘忍,(七)神秀、玄赜、老安,(八)普寂、敬贤、义福、惠福等八代传承,以上均属北宗禅系统。其中,弘忍弟子中以神秀、玄赜二人最为弘忍所重视,至于慧能,并没有特别强调。

《景德传灯录》列神秀得法弟子有十九人,如普寂、义福、景贤等都在当时享有盛名。普寂传广德、法玩、同光;广德又传昙真;昙真传“十哲”。开元年间,密宗大师金刚智、善无畏、宝思惟等纷纷来华传授密教。义福和普寂弟子一行都曾师事金刚智、善无畏,景贤也曾从善无畏受菩萨戒羯磨仪轨,咨问大乘微妙要旨。北宗禅此时已开始与密宗逐渐融合。另一方面,慧能弟子神会于“安史之乱”前后在北宗活动中心区域洛阳发起挑战,攻击北宗禅法,给神秀、普寂系统以重大打击。

“安史之乱”后,北宗逐渐失去寺院经济的有力支持,其法脉虽又延续百余年,但已走向衰落。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废佛事件后,北宗更是一蹶不振,此后销声匿迹。

三、菏泽宗

神会禅师于唐玄宗时,住洛阳荷泽寺,故后世以荷泽称之,其宗派亦被称为荷泽宗。

神会禅师是六祖慧能大师门下得意弟子之一,且为慧能大师的南宗顿教获得朝廷认可立下汗马功劳,在他圆寂后三十七年,被唐德宗敕封为禅宗第七祖,在长安神龙寺立碑文记载之。

神会作为慧能传人,且一直以南宗正统自居。可惜神会禅师的七祖之地位及所传法脉显然没有获得慧能大师别系法孙的认同,后世法孙只把南岳怀让(及弟子马祖道一)和青原行思(及弟子石头希迁)两系当作正统。因此,菏泽宗也没划入南宗系列。我想神会禅师泉下有知,大概会郁闷得重新活过来。

这一法脉后续传承为:

菏泽神会——磁州智如——益州惟忠——达州道圆——圭峰宗密

圭峰宗密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有禅宗正统传承,同时又有华严宗传承(华严宗第五祖)的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引禅入教禅教双修禅教合一的禅师。宗密虽然优秀,但可惜他所处的年代正是禅宗大师辈出的时期,正是沩山灵祐、黄檗希运、临济义玄这些大师如日中天的时期,宗密禅师虽有传人,但法系日益衰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四、南宗五家七宗

禅宗五家七宗指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五家七宗全部传承自曹溪慧能门下,其中,临济宗和沩仰宗属于南岳怀让一系,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属于青原行思一系。

(一)临济宗

属“南岳怀让”一系,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

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

临济宗自创立以来,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一枝独大,占据了中国现有禅宗十之七八的份额。1990年10月14日,有明法师接任临济寺方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

杨歧派:

为临济宗之支派,以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弟子杨歧方会禅师(992-1049)为开宗者。

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杨岐方会

元以后,杨歧派几乎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

黄龙派:

为临济宗之支派,创始人为慧南(1002-1069)禅师,是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门下。因其住江西修水黄龙山,盛弘教化,而称黄龙派。

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黄龙慧南

元朝之后,黄龙派并入了杨歧派。

(二)曹洞宗

属“青原行思”一系,创始人为唐代良价禅师(807-869)和本寂禅师(840-901)师徒二人。因良价住江西宜丰的洞山,本寂住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曹山,故称“曹洞宗”。

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严——云岩昙晟——洞山良价——曹山本寂

曹洞宗在良价、本寂、道膺之后迅速衰落,到北宋中叶,曹洞宗后继乏人,再次遭遇法统危机。临济宗禅师浮山法远,代替曹洞宗六代弟子大阳警玄授徒传法给投子义青,才延续了曹洞宗的命脉。此后,经过几代禅师的努力,曹洞宗的情况才逐渐好转。

曹洞宗虽不及临济宗之繁盛,但法脉绵延不断,直至当今。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武汉最负盛名的寺庙——归元禅寺都是曹洞宗寺院。

(三)沩仰宗

属“南岳怀让”一系,创始人为唐代灵佑禅师(771-853)和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俩,因灵佑住湖南沩山,慧寂住江西仰山,故称为沩仰宗。

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沩山灵祐——仰山慧寂

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湮没无闻。

(四)云门宗

属“青原行思”一系,祖庭为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位于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慈悲峰。云门宗在五代、北宋十分兴盛,至南宋逐渐衰微。

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云门文偃

(五)法眼宗

属“青原行思”一系,祖庭为南京清凉寺。

在其宗脉法系传承为:

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玄沙师备——罗汉桂琛——法眼文益

禅宗五家中,该宗创立最晚,衰微也较早,历文益、德韶、延寿三世,宋代中叶,法脉断绝,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user avatar

其实并没有只传到六祖,禅宗七祖存在争议,有的说神会是七祖,还有另外一个七祖也比较公认,名称我忘记了,这两个七祖都比较公认,但是没有统一的说法谁到底更七祖一点,可是禅宗的八祖是普遍公认的,就是马祖道一,即百丈怀海的弟子,从他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他称之为祖,所以并不是只传到六祖,因为六祖之后还有一个普遍公认的马祖,他是禅宗无疑的八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禅宗“只传至六祖”的说法,其实是一个 约定俗成但又不完全精确 的说法。准确来说,禅宗的传承并没有在六祖慧能大师那里就戛然而止,而是 以六祖慧能为关键的转折点,开启了更为多元化和广泛的传播时期。之所以会有“只传至六祖”的说法,根源在于中国禅宗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衣钵之争”,以及它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缠中说禅”遭受“黑”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有对他本人言论的争议,有对其操盘手法的不解,也有一些是基于个人好恶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讲得更明白些。一、 观点过于激进与“唯我独尊”的姿态缠中说禅最引人注目的,.............
  • 回答
    关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一句中的“虏”字,这背后蕴含着毛宗岗对刘备父子命运的深刻感慨与尖锐批判。要理解这个“虏”字,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要深入体会其多重含义和作者的用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的“虏”字,最直接的理解是指被俘虏、受制于人的身份。刘备一生以.............
  • 回答
    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装备需求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军事战略、航空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环境以及对不同作战场景的适应性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为何中国不需要苏34,而俄罗斯却需要: 一、苏34的性能特点与设计目标苏34是俄罗斯在2000年代后期研发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双发重型设.............
  • 回答
    中国在养犬管理政策上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简单的“借鉴”问题,而是基于国情、文化传统、法律体系、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为何不直接照搬美国的养犬政策,以及中国现行政策的现实逻辑: 一、美国养犬政策的背景与特点美国的养犬管理政策以严格立法和社区参与为核心,例如:1.............
  • 回答
    在中国经济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继续调控房地产行业并试点房地产税,是基于多重经济、社会和政策目标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逻辑和必要性: 一、房地产对经济的结构性影响1. 经济支柱与增长引擎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7%(约.............
  • 回答
    中国在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未能像欧洲国家那样进入大航海时代,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以下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政治与政策:海禁与内政优先1. 明朝的海禁政策 明朝(13681644)的海禁政策是导致中国错过大航海时代的核心因素之一。 .............
  • 回答
    中国的文化输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背后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局限性1. 传统“文化输出”模式的缺失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天下为公”的儒家文化为核心,强调“礼乐教化”而非“文化输出”。古代中国更注重通过政.............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关于“公知”(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涉及复杂的社会、法律和政治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同时强调客观性和中立性: 1. 法律与政策的严格性 言论自由的边界:中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同时强调言论需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公知若涉及.............
  • 回答
    中国男子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国际竞技场上的表现差异,以及舆论关注度的不均衡,主要源于历史、文化、体制、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发展与群众基础的差异1. 足球的群众基础深厚 全民参与性:足球是全球最普及的运动之一,中国拥有庞大的足球人口基础.............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普遍‘蔑视’程序正义”的说法,这一观点本身存在一定的偏见性和不准确性。需要从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现实等多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澄清对程序正义概念的理解。 一、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 是指法律和权力运行过程中遵循正当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决策或裁决过程.............
  • 回答
    中国官方在涉及“北方四岛”问题时使用日本的称呼(即“北方四岛”),而非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法、历史背景及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中日俄领土争议的历史与法律背景1.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与领土归属问题 根据《开罗宣言》(1943年)和《波茨坦公告》(.............
  • 回答
    中国能够维持统一中央政府的稳定运作,而罗马帝国却需要设立副帝或分割为两个部分,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地理环境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体制与权力结构的差异 1. 中国:中央集权与官僚体系的高度统一 郡县制与科举制度 自秦始皇统.............
  • 回答
    中国古代社会对“奇技淫巧”的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涉及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这一观念并非简单地否定科技本身,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权力关系与价值观冲突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影响1. "正统"与"末业"的价值分野 儒家思想自汉代确立为官方意识.............
  • 回答
    中国古代航海队较少得坏血病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航海策略、饮食文化、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航海路线与航行时间的差异1. 短途频繁补给 中国古代航海活动(如郑和下西洋)多以东亚、东南亚及印度洋航线为主,航程相对较短,且沿途有大量港口.............
  • 回答
    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这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是公认的事实。从高铁网络的飞速扩张、港口码头的吞吐量、机场建设的密集程度,到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的宏伟规模,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确实令人惊叹。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许多真正投身于这些庞大工程的建设者们,却并不像外界那样“认可”这个响亮的称号,甚至有时会.............
  • 回答
    “粉红”这个词在中国网络语境中,通常指的是那些对中国政府及其政策持有高度支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对批评中国的人或观点采取强烈反对态度,甚至进行攻击的网民群体。他们以一种热情、激进、有时甚至不容置疑的方式表达爱国主义。理解“粉红”现象的形成,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历史与民族主义的土壤: 近.............
  • 回答
    在中国汉流的国际影响力方面,与日本和韩国相比,确实存在显著的差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文化内容、传播机制、市场策略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积淀与文化输出的起点 日本和韩国:长期且系统性的文化输出策略 战后重塑与文化自信建立: 日本在二战后,一方面进行.............
  • 回答
    中国体育在很多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等等,这些项目在国际赛场上屡获殊荣,为国家赢得了荣誉。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中国男子足球时,却常常感到失落和困惑,为什么这个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却如此坎坷,与我们在其他项目上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要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