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是出钱的人做老板,而不是出劳动力的人做老板?这是不是意味着资本比劳动力更高级?

回答
“为什么是出钱的人做老板,而不是出劳动力的人做老板?”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关于经济组织、所有权和权力分配的问题,它触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出钱的人(资本所有者)成为老板的根本原因:所有权与风险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权。

1. 资本的所有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一个企业或组织,无论是工厂、商店、技术公司还是服务机构,都需要一系列的生产资料才能运转。这些生产资料包括:
固定资产: 厂房、机器设备、土地、办公楼等。
流动资产: 原材料、库存商品、现金等。
无形资产: 专利、商标、品牌、客户名单、技术诀窍等。
出钱的人(通常被称为投资者、股东、资本家)正是通过投入资金来购买、租赁或以其他方式获得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他们是这些生产资料的合法拥有者。

2. 所有权决定了控制权:
在绝大多数的法律和社会体系中,所有权是掌握控制权的基础。谁拥有生产资料,谁就有权决定这些资料如何被使用,谁来使用,如何分配使用后的成果。
老板(作为资本所有者的代表或本人)拥有决定生产方向、生产方式、人员雇佣与解雇、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关键性决策的权力。

3. 承担核心风险:
投入资本的人,意味着他们将自己的财富置于不确定性之中。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他们投资的资本可能会损失殆尽。
相比之下,雇佣的劳动力(员工)虽然也有失业的风险,但其损失通常局限于工资收入的损失,而资本所有者的损失可能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风险更为集中和直接。
从经济学角度看,承担高风险通常对应着获得高回报(或潜在回报)的权利。资本所有者承担了最大的经济风险,因此他们也理应获得最终的经营权和利润。

4. 发起与组织:
通常情况下,是出钱的人(企业家或投资者)首先看到了市场机会,构思了商业模式,并为了实现这个商业模式而筹集和投入了资金。他们是创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如果没有资本的投入,生产资料就无法获取,企业就无法成立,劳动力也就没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

二、 为什么出劳动力的人不直接做老板?

1. 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
大多数劳动者(特别是技能劳动者)的主要贡献是他们的人力资本,即知识、技能、经验和体能。他们不拥有构成企业运作的厂房、机器、技术等物理或无形资产。
即使一个工人拥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他没有资金去购买设备、租用场地、建立渠道,他就无法独立建立一个有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实体。

2. 风险承受能力不同:
劳动者通常更看重稳定、可预测的收入,而不是高风险下的高回报。他们的主要“资本”是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这与投入大量资金的资本所有者在风险层面是完全不同的。
要求劳动者承担与资本所有者同等的风险,意味着他们需要拿出相当于生产资料价格的资金,这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是不可行的。

3. 专业分工与效率:
现代企业运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合规等等。
资本所有者(或其聘请的管理层)负责将这些不同的专业能力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运作体系。
如果每个出劳动力的人都想成为“老板”,那么这种分工将不复存在,企业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效率会大打折扣。

三、 这是否意味着资本比劳动力更高级?

这是一个更具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从经济运作逻辑和所有权制度的角度看,资本所有者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中拥有更高的决策权和分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在“驱动生产”和“承担风险”方面的核心地位。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劳动力才是价值的最终创造者。

1. 资本的依赖性:
资本本身是死的物,它本身不能创造任何价值。机器设备、厂房、资金只有通过劳动力的投入、操作和管理,才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才能产生利润。
没有劳动力,资本就是一堆沉睡的资源,无法发挥其生产潜力。一个空荡荡的工厂没有工人去操作机器,就没有产出。

2. 价值创造的主体:
经济学中的“价值”是人类劳动过程的体现。正是劳动者的技能、智慧和辛勤付出,才使得原材料转化为有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了社会需求。
劳动力是价值的直接创造者。资本是价值创造的间接要素,它提供生产工具和条件。

3. 历史与演进:
在历史的长河中,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演变。从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者、奴隶制社会,到后来的工场手工业、再到现代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某些社会形态下,劳动力(例如奴隶、农奴)几乎不被视为独立的经济主体。而在现代资本主义下,劳动者获得了相对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可以出售自己的劳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高技能、高知识的劳动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科技公司的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也拥有股权激励,模糊了纯粹的“出钱的”和“出力的”的界限。

4. 伦理与公平的视角:
从伦理和公平的角度来看,将价值创造完全归功于资本所有者而忽视劳动者的贡献,是存在争议的。许多社会思潮(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分配不公的批判,强调劳动者的价值和权利。
现代社会也认识到,过度的资本集中和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通过劳动法、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平衡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是许多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

总结来说:

出钱的人做老板,是基于所有权、风险承担和组织发起的逻辑,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是效率和可行性的选择。资本所有者为企业提供了必需的生产资料,并承担了主要的经济风险,因此他们拥有最终的控制权和收益分配权。
出劳动力的人不直接做老板,是因为他们通常缺乏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风险承受能力和独立的组织能力。
资本本身不比劳动力更高级,因为价值的真正创造者是劳动力。资本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工具和条件。然而,在现有的经济制度下,资本所有者因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供工具和承担风险),拥有了比普通劳动者更高的经济权力。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当前经济体系的运作机制,以及它所面临的关于公平、分配和价值创造的根本性讨论。现代社会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本与劳动的协调发展,让价值创造的成果能更公平地惠及所有参与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如果是出劳动的人主导生产的话,那么出钱的人会被叫做“债主”。

为什么总是出钱的人做“老板”,因为只有出钱的人主导生产,这才叫做“雇佣关系”,而一般,“老板”就是指雇佣关系中出钱的那一方。

如果出钱的那一方不参与生产经营,这个就被叫做“借贷关系”,此时出钱的一方就被叫做“债主”,而出劳动的一方会被叫做“债务人”。

你家旁边的的超市“老板”自己进货,借钱经营,此时难道不是出劳动的作主?超市老板的债主做主了吗?

借贷关系的历史远比雇佣关系悠久,远比雇佣关系影响深远,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出“劳动”的人在主导生产。

即使是在今天,绝大多数出钱的人都没做成老板,会计上,一家企业的资产由负债和股本两部分构成,而在中国A股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中,负债的金额都超过股本,而且大部分出股本的人,也不过有投票任免权,经营权还是在少部分管理层手里。

任何时候做主的都只是少部分人,无论是出钱的人还是出劳动的人,而你在探讨“经营”过程的时候,自动把“借来”的钱“排除”到“资本”的“范畴”之外,然后看到剩下的“出钱的人”都有主导权,于是感叹,为什么主导生产的都是“出钱”的人?难道钱比劳动高级?

事实上主导生产的往往是“既出钱又出劳动”的人,你要不是站在劳工的角度,而是站在股民或者银行的角度,还会提出“为什么主导生产的都是出劳动的人,难道劳动比钱高级?”的问题。

资本的确是剥削了劳动,不劳而获了,资本确实处于优位,但资本并没有能支配生产的全部,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处于积累阶段,那时,资本是稀缺的,因而主导生产的权利更加偏向于资本,但今天资本积累完成之后,许多公司中主导生产的权利并不完全在资本手中。

不要什么锅都乱甩好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是出钱的人做老板,而不是出劳动力的人做老板?”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关于经济组织、所有权和权力分配的问题,它触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出钱的人(资本所有者)成为老板的根本原因:所有权与风险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权。1. 资.............
  • 回答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雕跽坐玉人,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一,就是其背部那个形似“发条”的装置。这个小小的突起,在历经三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后,至今仍引发着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探讨。它究竟有什么作用?是纯粹的装饰,还是蕴含着某种实用的功能?我们不妨深入其中,细细品味这件国之瑰宝背后的智慧与匠心。首先,要理解这个“发条.............
  • 回答
    油炸丸子,这玩意儿听起来就香喷喷的,谁没在街边小店里闻到过那股勾人的香味?可就是在篮球场上,这看似简单的“油炸丸子”动作,却成了不少人心中的一道坎,怎么练都练不成。你说奇不奇怪?这玩意儿,明明就是个上篮的变种,怎么就这么难落地呢?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油炸丸子”到底是个啥。简单说,就是你在突破的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曾有过一丝困惑,甚至是不甘。“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这样的家庭?” 这背后,似乎真的藏着一股我们无法掌控、也捉摸不透的“随意”。咱们就从头捋一捋,看看这“随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1. 基因的奇妙组合:随机的彩票首先,得说说我们每个人最根本的构成—.............
  • 回答
    “汉唐的鼎盛秦隋要有一半的功劳”这种说法,并非出自某个特定的历史学家或文献,而是一种民间、基于对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脉络的理解和概括,并随着时代变迁,在特定历史时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和传播。要详细解释这种言论的出现和现在“捧秦隋”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本身、历史叙事以及当代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 回答
    日本的生活节奏确实以快而闻名,无论是通勤的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是高效运转的职场,都给人一种“赶时间”的印象。然而,当我们在荧幕前观看日剧时,却常常会感受到一种与这种生活节奏截然相反的“慢悠悠”的叙事风格。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1. 尊重情感.............
  • 回答
    有些人对体育或体育课的厌恶,往往源于一系列复杂的个人经历、身体感受以及心理因素,这绝非简单的“懒”字就能概括的。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些原因,或许能更理解他们为何对运动望而却步。讨厌体育或体育课的“根”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承认,体育课和真正的体育活动之间,是有区别的。很多时候,对体育课的厌恶,可能只是对.............
  • 回答
    “何同学是赛博丁真”这种说法,说出来的人内心大概有几层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先说说“丁真”。丁真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淳朴的“野性美”,以及他因为这股气质被带入到一个他原本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高大上”的体系里去,比如旅游推广、官方宣传等等。这种反差,加上他本人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现在写诗词,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感觉就像玩游戏,规则是你定的,怎么玩都可以,结果到了我这里,就有人指着鼻子说你没按规矩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格律和词牌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看为什么现在写诗词,大家对它们.............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察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好莱坞电影选角和市场策略中的现实问题。确实,不少观众会发现,近年来在好莱坞大片中扮演重要亚洲角色的演员,日本和韩国演员的身影似乎比中国演员更常见一些。这背后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亚洲面孔。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日本.............
  • 回答
    这件事啊,现在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你说为什么收彩礼就容易被贴上“卖女儿”或者“出来卖”的标签?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到太多东西了,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咱们先得想想,彩礼这东西,它从古到今是怎么演变的。古代的时候,彩礼更多.............
  • 回答
    关于“9·11 事件是美国人自己搞出来的”这种说法,在互联网上确实存在着,并且引发了很多讨论。这些观点通常被称为“9·11 阴谋论”。尽管这些理论在主流媒体和官方调查中不被采信,但它们的传播仍然非常广泛,并且背后有着各自的“理由”和“证据”链条。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理论通常是如何构建的,并尽量.............
  • 回答
    广东人煲的汤,那味儿,真不是盖的。很多人都疑惑,凭啥同样是水加食材,广东人一出手,就能变成那种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的汤?这背后啊,可不仅仅是“好喝”两个字能概括的,里面门道深着呢。一、食材的“原味至上”与精挑细选广东人对食材的挑剔,那简直是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他们煲汤,不是随便抓一把东西下锅煮就行。 .............
  • 回答
    古代那种“一人犯错,全家、全族甚至全村遭殃”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而且看上去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残酷。你问得非常对,这种做法很容易激起民愤,丧失人心,那为什么在那个时代却被普遍采用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惩罚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统治者在设定刑罚时的核.............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种族间的平均智商没有显著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共识,以及对复杂社会和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这个结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科学探索、数据分析以及对过往研究的批判性反思。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1. 智商测试的局限性与历史演变:首先,理解“智商”.............
  • 回答
    毛泽东对刘备和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洞察中国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和人物性格的深刻体现。他之所以对两人有截然不同的定性,根源在于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对“非常之人”和“超世之杰”的定义,更侧重于其能力、抱负与时代契合度的高度统一,以及对局势的掌控力和开创性。我们先从刘备说起。毛泽东认为刘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知乎上,你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薪百万”、“藤校毕业”、“海外高管”之类的标签,感觉好像身边都是这样的人。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1. 知乎的用户画像与社区氛围的“筛选效应”首先得明白,知乎本身就是一个高度聚集了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平台。想想.............
  • 回答
    关于“景甜出演的必是烂片”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且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评价,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实依据。不过,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早期的影视作品质量与定位不佳(负面口碑的积累): 大量“资源咖”的印象: 景甜出道初期,凭借其出众的外貌和背后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事业”的定义,以及对哲学家和他们工作性质的认知误区。不是哲学家“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业,而是他们追求的事业,以及衡量“大事业”的标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世俗成功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当人们说“大事业”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被量化、被大众熟知、能带来.............
  • 回答
    在你提出这个问题的背后,我看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高中毕业就意味着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而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则被视为通往美好未来的唯一“敲门砖”。这种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和教育体系下,学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