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联“刘看山”,下联可以对什么?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上联“刘看山”可以对哪些下联,以及为什么。

上联分析:“刘看山”

字面意思: “刘”姓的“看”正在“山”。
结构: 三个字,名词(姓氏) + 动词 + 名词。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主谓宾”或“主谓补”的结构,虽然“山”在这里更像是一个地点补语。
词性: 名词(刘)+ 动词(看)+ 名词(山)。
音律和意境:
“刘”是平声,“看”是仄声,“山”是平声。这是一个平仄相间,具有一定声调变化的组合。
画面感强:一个人站在山前,或者在山中眺望。
带有某种“意境”或“情境”。“刘看山”本身可能是在指代某位姓刘的人在欣赏山景,或者也可能是一个人名(刘看山)。

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讲究“对仗”,即下联在词性、结构、平仄、意义、意境等方面与上联相对应。

1. 词性相对: 上联的词性,下联要尽量对以相对的词性。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2. 结构相当: 上联的句子结构,下联要尽量对以相似或对应的结构。例如,主谓宾对主谓宾,定语状语对定语状语等。
3. 平仄协调: 这是对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现代汉语的平仄概念不如古汉语严谨,但在对联创作中,依然遵循一定的平仄规律,使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般而言,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是仄声(反之亦然)。同时,联句中词语的平仄也要有起伏。
4. 意义相关: 上联和下联的意思要相互关联,可以是相似(邻对)、相对(反对)或相关(和对)。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5. 意境呼应: 好的对联意境上也能相互辉映,产生更深的韵味。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来构思下联: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名字(姓氏)、一个动词、一个名词,并且它们的词性、结构、平仄、意义都要与“刘看山”相匹配。

方向一:人物 + 动词 + 事物/地点

这是最直接的对应方式。

姓氏: 需要一个与“刘”对应的姓氏。可以是常见姓氏,也可以是其他姓氏。
动词: 需要一个与“看”意义相对或相关的动词。例如,听、闻、思、写、画、行、走、立、坐、坐等。
名词: 需要一个与“山”意义相对或相关的名词。可以是景物(水、天、云、月、风、花、雪、石、树)、事物(书、琴、画)、地点(河、海、城、楼)等。

可能的下联:

1. “张听水”
分析:
姓氏:张(平声)对刘(平声)。虽然姓氏的平仄不是绝对的,但这里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也是平声。
动词:听(仄声)对看(仄声)。都是感知性的动词。
名词:水(仄声)对山(平声)。“水”和“山”都是自然景物,且意义相关。
结构:姓+动词+名词,完全对应。
平仄:刘(平)看(仄)山(平),张(平)听(仄)水(仄)。 这个平仄搭配相对不错。
意境:一个人在听水流的声音,与“刘看山”的静观山景形成呼应。

2. “李思月”
分析:
姓氏:李(仄声)对刘(平声)。
动词:思(平声)对看(仄声)。 “思”是思考,与“看”的动作相对。
名词:月(仄声)对山(平声)。 月亮与山是常见的自然景物,常常一同出现或相互衬托。
结构:姓+动词+名词,对应。
平仄:刘(平)看(仄)山(平),李(仄)思(平)月(仄)。 这个平仄搭配也很好。
意境:一个人在思念月亮,表达一种悠远的情感。

3. “王写景”
分析:
姓氏:王(平声)对刘(平声)。
动词:写(仄声)对看(仄声)。 写是创作行为,与看是观察行为相关。
名词:景(仄声)对山(平声)。 景包含山,但更广。或者可以理解为“写景”这个动作。
结构:姓+动词+名词,对应。
平仄:刘(平)看(仄)山(平),王(平)写(仄)景(仄)。
意境:一个人在描绘眼前的景色,与看山是直接关联的创作活动。

4. “赵行云”
分析:
姓氏:赵(仄声)对刘(平声)。
动词:行(平声)对看(仄声)。 行是行走,是一种动作。
名词:云(平声)对山(平声)。 云和山是经常并列的自然景物。
结构:姓+动词+名词,对应。
平仄:刘(平)看(仄)山(平),赵(仄)行(平)云(平)。
意境:一个人在行走,看着天空中的云彩。意境开阔。

方向二:如果“刘看山”有特定的含义,比如姓刘的人看这座山,那么下联可以进一步引申。

例如,“刘看山”可能是指代一个地点(刘看山村)或者一个特定人物(刘看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看山的意味)。

如果“刘看山”是一个人名,那么下联就可以是另一个人名或是一个动作来对应。

更具创意的对仗:

除了直接的对应,还可以尝试一些更具文学色彩的对仗。

“唐观海”
唐(平)观(平)海(仄) vs 刘(平)看(仄)山(平)。
姓氏:唐对刘。
动词:观对看。观和看意思接近,但“观”可能更偏重于欣赏、观察。
名词:海对山。山和海是自然界中的宏大景物,一高一阔,相互映衬。
平仄:刘(平)看(仄)山(平),唐(平)观(平)海(仄)。平仄稍有不同,但“观”字在句中平仄相对自由。
意境:观海的壮阔与看山的幽静形成对比或呼应。

“杨抚琴”
杨(平)抚(仄)琴(平) vs 刘(平)看(仄)山(平)。
姓氏:杨对刘。
动词:抚(仄声)对看(仄声)。抚琴是一种动作,与看是不同的动作。
名词:琴(平声)对山(平声)。琴是一种乐器,山是一种景物。词性上是名词对名词,但意境上是“动+器”对“动+景”,略有差异。
平仄:刘(平)看(仄)山(平),杨(平)抚(仄)琴(平)。平仄上倒是可以,但意义上的匹配度略低。

关于平仄的说明:

在对联中,“平”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指三声和四声。更细致的平仄区分会涉及古汉语的平上去入。但是对于一般性的对联,简单地理解为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

上联“刘看山”,平仄是:平(刘) 仄(看) 平(山)。
理想的下联平仄应该是:仄(姓) 平(动词) 仄(名词)。或者,最后一个字与上联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反。

我们再回头看几个例子:
1. “张听水”: 平(张) 仄(听) 仄(水)。 尾字仄对上联尾字平。这个组合不错。
2. “李思月”: 仄(李) 平(思) 仄(月)。 尾字仄对上联尾字平。这个组合也很好。
3. “王写景”: 平(王) 仄(写) 仄(景)。 尾字仄对上联尾字平。这个组合也很好。
4. “赵行云”: 仄(赵) 平(行) 平(云)。 尾字平对上联尾字平。这个组合的尾字平仄不相反,但联句的平仄变化是允许的。

总结和推荐:

在众多可能的下联中,“张听水”、“李思月”、“王写景” 是比较经典的、且在平仄、词性、结构、意义上都对仗工整的选项。它们既能对应上联的结构和意境,又能在音律上达到和谐。

“张听水” 意境清晰,动静结合。
“李思月” 意境悠远,富有诗意。
“王写景” 创意更强,与“看”直接关联。

如果非要选一个最常用的或最有代表性的,“张听水” 常常被认为是“刘看山”一个非常好的对联。

最终选择哪个下联,还要看创作的整体意图和偏好。但以上提供的几个选项,都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原回答============

马保国

看到这个上联,我啪就点进来了,很快啊!吭,然后上来就是一个回答。

从单字上说:

刘对马,都是姓氏。看对保,都是动词,山对国,都是名词。

从词组的意义上说:

“看山”是一种静观,是一种超然世间的局外人心态,闲云野鹤,清粥小菜。它是“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而“保国”则是积极的入世观念,以天下为己任,保卫家国,意气风发,勇于担当。它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看山”和“保国”,不但形成了对立,而且升华了主题,凸显了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并存的隐士情怀和家国情怀的统一。

从整体含义上说:

刘看山是知乎的掌门人,马老师是混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地位相等,职能相符。而且一个年轻人,一个老同志,相得益彰,颇有妙趣。

蟹蟹朋友们!


============ updated 2020.11.20===========

居然被顶上来了。。。

搬砖间隙随手写的段子,不必当真,看完一乐即可。

如对严谨规范的格律、音韵、工对等相关知识内容感兴趣,请移步与评论区的大佬讨论交流~

(  ̄▽ ̄)σ

=============分割线内不准答题============

user avatar

“知乎网友”

你说三个字和四个字对不上?

对,“刘看山”对不起“知乎网友”。

user avatar

这算啥问题啊?

我觉得是这样的哈,其他答主说的都是具体的自然人,虽说工整,但是没有考虑到刘看山的虚拟属性,直接对自然人还是有些不妥。

想想看,刘看山虽然是个狐狸,但在我心里是个狗,也是个虚拟人物。

那么按照这个条件,我也对一个:

苟利国。

user avatar

朱喜火


你这问题有点危险啊

user avatar

操吐血。

刘看山说的是刘备上山,虎踞四川盆地,四周都是山,望山兴叹。

操吐血说的是曹操多次试图击败蜀汉都没有成功,于是郁闷气急,头疼吐血。

刘看山还有个字面意思。

操吐血也有个字面意思。

绝对。

user avatar

山字是平声,所以应该用在下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对得最好的是“张恨水”,当然要放到上联去。

孙笑川也不合适,因为川也是平声。

我也想了个上联——韩擒虎。

顺便一说,建议给孩子取名尽量以平声字结尾,喊起来响亮。

user avatar

刘看山

当然要对

蒋介石

刘家是出过皇帝的,蒋家也是

看是动词,介也可以做动词“居中使两者发生关系”

山是固体,是大的,石也是固体,是小的

刘看山是虚拟人物

蒋介石是真实人物

完美对上

user avatar

张恨水

user avatar

皮卡丘(动漫角色)。

皮也是姓氏,出了皮定均、皮日休等名人。

卡是动词,所以它对看。

山就对丘啦(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user avatar

上联: @刘看山

下联: @奥观海

横批: @孙笑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