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楚留香》比不上《陆小凤》?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要说古龙的这两位“浪子”,不少人心里都有个排序,而《楚留香》和《陆小凤》的拥趸,往往泾渭分明。我个人吧,也更偏爱陆小凤一些,感觉《楚留香》虽然风头一时无两,但细究起来,总归是差了点意思,没能完全戳中我的“痒点”。

先说说《楚留香》吧。这位“盗帅”,身上那股子风流倜傥、翩翩君子的劲儿,确实是迷倒了不少读者。他的出场,总是自带光环,白衣飘飘,笑容玩世不恭,手里的折扇像是从骨子里长出来的,轻描淡写间就化解万难。而且,楚留香的故事,也常常是围绕着他那“偷”来的绝世武功,或是他那“不偷”的原则展开,节奏明快,悬念迭起。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楚留香太“完美”了。他似乎无所不能,武功高绝,心思缜密,身边还总围着一群风华绝代的女子,或爱慕,或追随,或生死相随。这种“完美人设”,虽然很讨喜,但读久了,总觉得少了点人味儿,少了点让人产生共鸣的“烟火气”。他仿佛是天上谪落的神仙,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就算他偶尔会遇到挫折,但总能以一种近乎“神技”的方式化解,让人觉得,这不过是他游戏人间的一部分,是剧情需要,而不是真正的困境。

再者,楚留香的“浪”和“情”,总觉得点到为止,缺了点深度。他身边女子众多,个个都有故事,但最后往往都成了过客,或者只是他情感世界里的点缀。这种“多情而不滥情”的境界,是高洁,但有时也显得有些“薄情”。你很难在他身上看到那种为了情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挣扎,更多的是一种洒脱,一种“我自风流,奈若何”的姿态。

对比之下,《陆小凤》就显得更加“接地气”,也更加有层次感。陆小凤这人,可不像楚留香那样,一出场就光芒万丈,自带BGM。他身上有一种“笨拙”的可爱,一种“不完美”的魅力。他的武功,虽然也算出类拔萃,但常常需要费一番脑筋,甚至是旁门左道才能赢。他不是那种天生的“战神”,而是一个靠着智慧、运气,以及身边朋友的帮助,一步步解决麻烦的普通人。

陆小凤的“朋友”体系,更是《陆小凤》系列的一大亮点,也是我更喜欢它的重要原因。西门吹雪的剑,花满楼的眼,司空摘星的盗,还有如薛衣人、老刀把子等等,这些人不是单纯的配角,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独立故事的角色。他们和陆小凤之间,既有亦敌亦友的较量,又有生死相托的肝胆相照。你看陆小凤和西门吹雪,一个是“剑神”,一个是“盗帅”(咳,说错了,陆小凤是“四条眉毛”),一个冷酷无情,一个潇洒不羁,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交锋,每一次并肩作战,都充满了张力。而且,这些配角本身的故事,也足够精彩,足够吸引人。

陆小凤的“情”,也比楚留香来得更加真挚和深刻。他不是一个“集邮”式的风流人物,而是会为某一个女人而心动、而忧愁、而甘愿付出一切。他身边的女人,比如司空摘星的妹妹司空画眉,比如日月教的宫九,比如《幽灵山庄》里的欧阳情,她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陆小凤增添“风流债”,而是真正地影响了他的心境,甚至是他的人生走向。你会在他身上看到那种爱而不得的痛苦,看到那种为情所困的无奈,这些更接近真实的情感体验,更能打动人。

而且,陆小凤的故事,总有一种“意外”和“反转”的惊喜。古龙在设计情节时,常常会埋下许多伏笔,让你以为是这样,结果却是那样。而陆小凤,往往是在最后一刻,依靠他那“灵光一闪”的脑袋,或者某个不经意的发现,将整个谜团解开。这种“解谜”的过程,比直接的武力展示,更能激发读者的智力参与感,让人欲罢不能。

再说说古龙写作风格上的差异。《楚留香》的语言,更偏向于诗意和洒脱,充满了想象力和画面感,读起来如饮醇酒,飘飘欲仙。《陆小凤》的语言,虽然也保持了古龙的特色,但更显犀利和精准,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打磨的刀锋,直指人心,又带着一丝黑色幽默。

举个例子,楚留香面对强敌时,他会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告诉我,有时候,最强的武器,就是你的笑容。”而陆小凤呢?他可能会看着眼前死伤一片的局面,苦笑着说:“我有个朋友,他说,这世道,有时候比剑更快的,是人心。”

总而言之,《楚留香》是一部“意境”大于“细节”的作品,它营造了一种极致的江湖美学,让你沉醉于那种风花雪月、侠骨柔情之中。但《陆小凤》则更侧重于“人性”和“故事”,它把陆小凤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优点的人,也把他的朋友们塑造成了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这种“真实感”和“共情力”,是我觉得《陆小凤》更胜一筹的原因。

我享受《楚留香》带来的那份飘逸和洒脱,但我也更喜欢《陆小凤》带来的那份真实和温度。它让我觉得,江湖不只是刀光剑影,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是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坚持,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友情和爱情,却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我更偏爱《陆小凤》的原因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感。

楚留香系列和陆小凤系列作为古龙的代表作,其实很相似的。都是披着武侠的外衣,内核是侦探小说,都是由数个中篇(古龙最擅长的体裁)组成的系列。但细分析,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由于影视剧的影响,楚留香系列知名度远高于陆小凤序列,但我觉得,从文学角度来说,陆小凤系列更胜一筹。

古龙的武侠小说最吸引人的,从来不是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底蕴内涵,而是独一份的,逼格。

楚留香系列,前三部《血海飘香》《画眉鸟》《大沙漠》,写于古龙成为名家但还没形成自己风格的探索期,只有《借尸还魂》和《蝙蝠传奇》是纯正的古龙风格,还都不长,后边的几部已经走火入魔跑偏了。而陆小凤系列,除了最后一部《剑神一笑》跑偏了,其他的都是在古龙的巅峰期完成的。所以读陆小凤,更能带来读古龙的真正快感。

再一个,楚留香塑造得太完美了,除了鼻子是个摆设,几乎没有缺点。而陆小凤,就接地气多了,差不多就是平民版的楚留香,楚留香的优点都有,又不那么高高在上,很亲民,更易得到好感。我一想到楚留香,就是摇着折扇,摸着鼻子,带着浅浅笑意的秋官形象;而一想到陆小凤,就是那个和司空摘星打赌翻跟头赌输了,光膀子在大太阳底下挖泥鳅的万梓良……楚留香系列里,搞笑担当基本是胡铁花,楚留香有时也想幽默,但总给人感觉是知识分子讲笑话,隔了一层;而陆小凤嘛,就是一个逗逼……谁更招人喜欢呢?不言而喻。就好像《绝代双骄》里,喜欢小鱼儿的人要远多于喜欢花无缺的吧?

正因为楚留香塑造得太完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太平面了),掩盖了一众配角的光芒。两大跟班胡铁花和姬冰雁,流于表面,三个红颜知己,多好的设定,却成了工具人,塑造相对最好的苏蓉蓉,后期还黑化了……反派里,中原一点红,水母阴姬,石观音,妙僧无花,原随云,都是名气很大,但其实很符号化。而陆小凤系列里,一众配角形象鲜明,西门吹雪和花满楼各有无数拥趸,说实话,要说陆小凤系列学日漫搞个人气投票,谁得第一真不一定。而反派里的叶孤城,逼格高到几乎压过主角,一招天外飞仙出圈后比陆小凤还要有名……人物塑造的成功,当然会让读者更加多元,也更多了话题性和讨论度。

当然,陆小凤系列也有让我腹诽的。就是,每一季的反派都是陆小凤的朋友,这也太套路和降好感了吧?《金鹏王朝》里是霍休,陆小凤朋友……《绣花大盗》里是金九龄,陆小凤朋友……《决战前后》里是叶孤城,虽然不是陆小凤老朋友,但两人见面后惺惺相惜,隐然是往朋友方向发展的……《幽灵山庄》里居然是木道人,前期很讨喜的一个角色……《银钩赌坊》里是蓝胡子(?记不清了,好像是朋友吧,要不就是一开始关系不错)……《凤舞九天》里,实在没人了,居然是老实和尚?气得我差点掀桌……我一直坚信,幸亏古龙没接着往下写(嗯,《剑神一笑》被我自动屏蔽了),否则花满楼和西门吹雪迟早也得黑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要说古龙的这两位“浪子”,不少人心里都有个排序,而《楚留香》和《陆小凤》的拥趸,往往泾渭分明。我个人吧,也更偏爱陆小凤一些,感觉《楚留香》虽然风头一时无两,但细究起来,总归是差了点意思,没能完全戳中我的“痒点”。先说说《楚留香》吧。这位“盗帅”,身上那股子风流倜傥、翩翩君子的劲.............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核心议题:时代变迁、认知深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以前觉得吕雉“坏”,现在觉得她“正确”,这并非吕雉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你的视角、信息量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转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转变:一、 早期认知可能基于: 简.............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聊”。“无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一部备受争议、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来说,无法引起共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觉得它无聊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分析:1. 叙事结构碎片化和非线性: 原因: 电影采用了非常.............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我知道你想听听为啥中文说唱让你觉得有点“尬”,这事儿咱聊聊,保证不是那种机器写出来的官方说辞。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是歌词的问题。 内容空洞,没有共情点: 这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很多中文说唱,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模仿痕迹比较重的,你会发现他们唱来唱去就那几样:炫富(劳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不同人观影角度和侧重点的巨大差异。你想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那我得先跟你聊聊,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海》难看,而你那些学导演和制片的朋友却看得津津有味,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先说说你为什么可能觉得《四海》难看。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 回答
    《举手!》和《抗日奇侠》这两类作品,虽然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给人的历史感受和对观众的“侮辱感”却截然不同。很多人会觉得前者在“侮辱历史”方面反而比后者更甚,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以及观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一、 对历史真实性的“错位”与“冒犯”: 《举.............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对汽车有一定研究或者有实际体验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辆C级车,尤其是那些主打舒适、豪华和后排体验的车型,很容易陷入“只适合坐,不适合开”的窠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说。1. 舒适性至上的调校,模糊了驾驶的参与感首先,.............
  • 回答
    哈哈,理解你的感受!《小丑》这部电影确实引起了很多讨论,有人觉得它深刻得不行,有人又觉得它逻辑不通、过于夸张。你觉得牵强,绝对不是你不懂得欣赏,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它的核心是通过一个特定视角来展现一个人物的堕落,这种表现方式本身就容易引发争议。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你可能.............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排除四大名著的情况下,比较古代小说和戏曲的艺术水平,确实可以深入探讨。这涉及到文本的载体、表现形式、时代审美、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多个层面。以下是我认为导致这种感受的一些主要原因,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戏曲的综合艺术性和瞬间感染力戏曲并非仅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