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进北大地理学的经济学教授的智商恐怕也需要测一测了。
这个说得客气了。其实各省适龄青年的大学入学率,应该按照下表120和130两栏的合计百分比设定。而各省进入重点大学的入学率,应该按下列130一栏的百分比设定。现状是,聪明人都被各种“教育公平”埋没了。
普通汉族学生如果只有110的智商再怎么努力,别说北大,普通211都考不上。
能够低于110智力进北大的,应该只能是外籍汉族学生。
你以为教授是在鄙视智商低的?
错,教授的话在我看来至少包含着两层意思。
教授原话:
“先让孩子测一下智商,如果孩子的智商没超过110,因为平均数是在110,你没超过110,你别让他想他想着上北大清华,他上不了。而且他上了也读不下来。”
第一层: 考上清北非常难,智商不到平均值的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很难考上。
这层的槽点主要集中于姚洋教授提出的智商论,
但在我看来,就像姚洋教授视频中提到的,北大清华每年满打满算招6000-7000;
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
假定A就是智商低于平均值的那个人,同时假定智商正态分布。
(感谢 @Melokeo 指出离差智商均值是100,这里忽略和教授说的110的差异)
智商低于平均值,意味着智商比A高的有500万以上。
凭什么A的努力就比其他500万人的努力都厉害。
因而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教授说的虽然不太中听,但也是实话。
但这不重要
其实第二层才是亮点:“他上了也读不下来。”
你以为教授的话是说给智商普通,家庭普通的人听的?
真相是,虽然有人智商低于平均值,但高考分数并不是决定他们是否进入顶尖高校的唯一因素。
教授的意思是劝这批人: 别费劲儿了,孩子来了也会非常难受。
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同学家长各显神通,孩子进入国内top高校入读本科或研究生;
入读以后,往往才真的是开启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生活。
结语:有人智商没够来了,就一定有人智商够了没来。
没来的还需努力。
喜欢本文的话请点赞支持一下~后面更多有趣内容更新
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我是@可以说是非常笨了。一个喜欢回答教育话题的准博士生,一位热衷于分享观点和看法的耿直青年。想不明白的问题太多,捡有趣的说说。
在这篇回答里,我聊了一些有关努力,智商,和天赋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