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樊纲称: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速,没必要打压房产泡沫?中国房价真的太便宜吗?

回答
樊纲教授的观点:中国房价真的“便宜”吗?

北大经济学教授樊纲最近抛出的一番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速,没必要打压房产泡沫。” 这话乍听之下,似乎给高企的房价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暗示着中国楼市并非我们许多人感受到的那样令人窒息。然而,这番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中国房价真的如樊纲教授所言,是“太便宜”了吗?

要理解樊纲教授的观点,我们首先需要剖析他所提出的核心论据:“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速”。如果这个前提成立,那么理论上,人们的购房能力确实在不断提升,房价上涨并非完全无法承受之重。

收入与房价增速的“真实”对比: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增速”的对比并非如此简单明了。

数据口径和计算方式的差异: 官方公布的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和房价增长数据,往往会涉及不同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例如,居民收入可能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而房价的统计可能涵盖新房、二手房、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价格指数。当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直接对比时,很容易忽略其内在的差异性。

“平均”的迷惑性: 即便官方数据显示收入增速高于房价增速,这往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体现。我们都知道,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房价早已涨到许多普通居民望尘莫及的地步,其增速也可能远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收入增速。而中西部地区或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低,但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增长潜力也可能相对较弱。因此,“平均”数字往往会掩盖掉结构性的问题,使得“收入增速高于房价增速”这一结论在很多人的实际感受中难以成立。

财富分配的不均: 即便整体居民收入在增长,但财富的分配却高度不均。少数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可能会大幅拉高平均值,而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收入增长可能并未达到这个水平。当讨论购房能力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需要通过按揭贷款购房的“大多数”家庭,而不是平均意义上的所有居民。

房价的影响因素: 房价的涨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城镇化进程、货币政策、土地供应、人口结构、投资属性以及政策调控等等。将房价的增速简单地与居民收入增速进行对比,可能过于片面,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房产泡沫”的界定与风险:

樊纲教授认为“没必要打压房产泡沫”,这里面涉及到他对“房产泡沫”的定义和判断。

泡沫的定义模糊: 何为“房产泡沫”?这是一个经济学中长期讨论且没有绝对统一标准的概念。通常认为,当资产价格远远脱离其内在价值,并且这种价格上涨是由投机驱动而非基本面支撑时,就可能存在泡沫。

樊纲教授的逻辑可能在于: 如果居民的购买力(收入)在持续增长,且房价的上涨幅度在可承受范围内,那么即使房价上涨速度较快,也不能轻易定义为“泡沫”,更无需“打压”。他可能认为,目前的房价上涨更多是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居民财富积累的自然反映,而不是纯粹的投机泡沫。

“泡沫”的潜在风险: 然而,即便不将之定义为纯粹的“泡沫”,过高的房价仍然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挤压消费与投资: 高昂的房贷压力会严重挤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进行其他投资的意愿,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加剧社会不公: 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那些未能及时拥有房产的群体,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面临着巨大的财富差距拉大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满和焦虑。
金融风险: 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可能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旦房价出现大幅下跌,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资源错配: 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领域,可能导致其他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得不到足够的支持,造成资源错配。

中国房价真的“太便宜”吗?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来审视“中国房价真的太便宜了吗?”这个问题。

相对价格: 如果仅仅从单位面积价格与人均收入的“倍数”来看,在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其核心区域的房价与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相比,其倍数可能比中国一线城市更高。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某些国际大都市的房价“更贵”。

购买力与生活成本: 但我们不能只看“倍数”,还需要看实际的购买力以及生活成本。在中国,一套房子的价格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甚至需要掏空“六个钱包”。高房价占去了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极大比例。此外,在中国,除了房贷,还有高昂的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这使得普通家庭在购房后,整体的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大大下降。

“便宜”背后的逻辑: 樊纲教授说“没必要打压房产泡沫”,并且暗示房价“太便宜”,这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比如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以及它在金融体系中的“压舱石”地位。在某些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的拉动,如果过度打压,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

结论:

总而言之,樊纲教授的观点并非全无道理,他可能更多地是从宏观的、平均的、理论的层面在进行分析。如果仅从“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房价增速”这一孤立数据来看,且不考虑财富分配、区域差异以及实际购房负担等因素,那么他提出的论点有其逻辑性。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中国现实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企的房价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已经构成了沉重的负担。与其说中国房价“太便宜”,不如说在某些地区,其上涨速度和绝对值已经远远脱离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并且挤压了经济发展的其他可能性,带来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社会不公。

因此,对于“中国房价真的太便宜了吗?”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需要更全面、更细致地审视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理解不同群体在面对高房价时的真实感受,以及房地产市场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简单地以“收入增速高于房价增速”作为不打压“泡沫”的理由,可能过于乐观,也忽略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市场进行审慎的观察和必要的调控,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于更广泛的民生福祉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在国家要进行经济转型,推出租赁房,各地想着法子提高人口生育率,并且还试点房产税的时候,樊纲竟然认为没必要打压房产泡沫?


你们知道樊纲在说什么吗?他意思是,现在国家的政策和努力的方向是错的。我不知道樊纲是愚忠,还是内鬼。还是用愚忠的方式来当一个内鬼。


以前有个漫画,里面有个人用烧开的水去浇树苗,声称自己很爱护自然,还给树浇水。樊纲就是这种人。他的确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贯彻自己的道路,致力于把我国的经济推向深渊。


房价上涨,很多人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小孩,这是事实,也是一场劫难,透支了太多年轻人的未来,你可以看不见年轻人的艰难,但请不要合理化,这样只会显得你很愚昧,认为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哪怕这些现象是错误的,是不合理的。


樊纲所认为的房价泡沫不应该打压,或许也是来自利益阶层的一次试探。作为利益阶层,体会不到普通人的艰辛很正常,但是樊纲的言论是在努力地阻止我国经济转型,保持脱实向虚的目标,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房价暴涨发生了,这是合理的,而且还要美化这场苦难,和国家对着干。越来越怀疑樊纲是不是西方国家对华战略中的双面人,用一种极其愚昧的办法来唆使中国经济赶紧进入下行,走向恶性循环的状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