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富裕起来的?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说中国“富裕起来”这个概念,其实挺复杂的,因为“富裕”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笼统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如果非要追溯一个“开始富裕”的时间点,那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

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样会更清晰一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0年代):奠定基础,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虽然在建国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恢复和建设,比如土地改革、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等,但总的来说,这个时期主要是为了打下工业化和国家经济独立的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相较于旧社会有所提高,但距离“富裕”还有很远的距离,大部分人仍然处于温饱线附近。

这个时期,国家的力量集中在恢复生产和建立工业体系上,比如“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了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二、计划经济时期(1950年代末1970年代末):曲折前进,但整体提升有限

在接下来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一些重工业项目得以建立和发展,国家在国防科技、航天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但同时,由于一些政策的失误,比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过困难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分配由国家统一调配。虽然强调集体主义和公平分配,但效率不高,缺乏市场活力,个人致富的观念也受到压制。所以,虽然国家整体力量在积累,但距离“富裕”这种大家普遍感受到的富裕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普遍的感受是“吃饱穿暖”是目标,而不是“想买什么买什么”。

三、改革开放至今(1978年至今):真正的腾飞,人民普遍富裕的开端

如果说中国真正开始“富裕起来”,并且让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到,那么改革开放这个节点无疑是最关键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为经济发展打开了闸门。
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代初):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这些地区率先富裕起来,为全国提供了示范。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村贫困问题得到缓解,农民收入增加,这是最早感受到的富裕的领域之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990年代开始):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企业自主权扩大,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逐渐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加入WTO(2001年): 这标志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迎来爆发式增长,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的商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工厂”。
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接近10%的增长速度(也有波动),这二十年是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时期。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拥有房产、汽车、家用电器等成为普遍现象。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所以,如果要给一个“开始富裕起来”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说:

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后)开始,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起来。
从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进入了腾飞期,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开始显著提高。
真正让大多数中国人普遍感受到“富裕”和生活品质的巨大提升,则更多是在21世纪的这二十年里,尤其是近十年来。

当然,富裕也是相对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均GDP、科技创新能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对“富裕起来”最生动的注解。

这个过程不是某个领导人拍脑袋决定的,也不是某种理论的简单照搬,而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调整的结果。其中有艰辛,有曲折,但总的方向是朝着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家富裕是一场军事胜利的延续。

——

朝鲜战争打赢。

“远东”是一个地理概念,

更是个经济和心理概念。

在西方国家的地图,大西洋在中间,环大西洋都是贸易发达的地方,富庶的欧洲和北美掌握着工业和资本。

有笑谈说为什么美国爸爸对日本排污没什么不满,因为他们的地图上,觉得日本排污和自己远着呢。

按照美国当下的人均反智水平,还真有可能是这样。

二战结束以后,远东满目疮痍,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被炸的七七八八,

越南等大部分东南亚地区还是一派梯田牧歌的景象,

可以说整个远东的资本丰度都太低太低了,

要知道二战不仅打烂了日本,也打烂了欧洲,尤其是战前最发达的工业地区,一样是断壁残垣,

但是战后马歇尔计划立马出台,

只要有强力的资本进入,加上二战带动的科技树,

欧洲在短时间内就复兴起来了。

如果中国不打赢抗美援朝,把美军据止在三八线,而是任由美国推进到鸭绿江甚至满洲故地,那美苏直接对峙的后果就是远东会变成一个冷战的前沿阵地,苏联在远东经营能力有限,美国也隔山吊远,最后双方在地图上划好沟壑,重武器拉过来,长期僵持肯定一下完事。

资本肯定不会理会远东,打起来都炸没了,谁来投资谁来搞建设?


但是抗美援朝中国胜了,

苏联看到了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实力和坚决立场,从而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援助,把农业国武装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工业国。

一个安全的东北,有基底的东北,就变成了共和国的长子,今天钢铁洪流的来路和源泉。

与此同时美国没推过三八线,就只能把据止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放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和诸岛,

于是日本的战略意义就非常重要了,

反正日本已经被美国解除了武装,天皇都成了小媳妇,韩国也一样,

在日韩留有一个完备的工业配套是划算买卖,真打起仗来肯定比什么都从美国本土横跨太平洋运来来的方便。

大多数人不知道日本怎么发动二战的,以为美日都像星际争霸的人族,都是盖工厂爆战舰,只不过没爆过美国所以输了。

其实日本更像是神族(只是游戏知识,叫萨尔那加也行),特色不是工业化,用的装备武器都是人召唤的,人没了就召唤不动了,就这一批,使没拉倒。

举个例子,战后美国的飞机工程师到了日本转一转,想看看零式战斗机是什么流水线造出来的,到了才知道,没流水线。

一帮人榔头敲的,所有人造所有的零件,零件和零件的适配就靠比量,比量合适了就装出来一台,维护啥的就再找合适的零件,

说白了是用造日本刀的方式造战斗机,

所以抗美援朝乃至后来冷战,日本除了给美国大兵提供声色犬马,基本在武器装备上帮不上啥忙,直到今天日本也造不出来个什么正经高科技的武器,

但是美国大兵也得生活啊,在美国啥生活品质在日本也不能差太多,

所以远东又承接了一波轻工业的输血,

给驻军造点劳保用品,日用小家电,各种电器设备,乃至小摩托车啥的,

而这慢慢就演化为了日本乃至亚洲四小龙在白电,汽车,电子等诸多方面的成就,自古以来环绕中国的远东,从梯田稻香变成道顿崛原宿秋叶原。

与此同时中国在慢慢积蓄力量,

苏联撤走专家就自己搞,大学自己建设,工业自己摸索,人才自己培养,把计划经济最后的一点能量全都压榨出来,

工业始终供养国家,哺育飞速增量的人口的同时,国家体量也在维系着工业的水平和规模,

然后,

一个老人打开了国门,

丰沛的资本涌入敬候多时水库。

经济史作者评价近十年改革开放是“水大鱼大”,其实整个改革开放水来了,鱼长出来的这个四十年进程,从新中国建立就已经在默默准备了。

俗话说,水不来先叠坝,

富裕起来了也不能忘记是谁建设的坝基。

烈士英灵,永垂不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说中国“富裕起来”这个概念,其实挺复杂的,因为“富裕”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笼统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如果非要追溯一.............
  • 回答
    中国盐业的廉价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突然发生的,而是受到历史演变、经济政策、技术进步、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将其分解成几个关键时期和重要的转折点。一、 古代:食盐专营与高价在古代中国,食盐一直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因此几乎所有朝代都实行食盐专营.............
  • 回答
    中国人不鞠躬,这是一个说起来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不像很多历史事件有明确的起始点,更像是一个社会习俗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淡化、演变的过程。要说“不”鞠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鞠躬作为一种普遍且隆重的礼节,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式微,并被其他问候或表达敬意的方式所取代。让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
  • 回答
    在中国,战车退出冷兵器战争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军事技术、战术思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其时间、原因以及过程: 战车在中国军事史上的辉煌时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战车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尤其是在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
  • 回答
    中国古代建筑对色彩的运用,尤其是“大红大绿”这种浓烈鲜明的搭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这背后既有文化审美的发展,也有社会制度、技术手段、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早期色彩的朴素与象征在非常古老的时期,比如史前和夏商周时期,建筑的色彩运用相对朴素,更侧重于材料本身的质.............
  • 回答
    .......
  • 回答
    中国考古的正式开端,通常要追溯到20世纪初,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时代,也是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开始渗入中国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是历史的洪流与学术的自觉共同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在20世纪之前,中国人对古代事物的关注并非没有,比如历代王朝都有整理史籍、考订古物的传统,许多文人雅士也热衷于金石学,通过.............
  • 回答
    中国对“西式民主”的接受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发展、政策演变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对西式民主的态度变化: 一、西式民主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 思想启蒙与制度尝试 清末改革(1860191.............
  • 回答
    说起中国古代穿裤子这件事,可不是咱们现在想象的那么简单。这玩意儿,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演变过程,而且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变化息息相关。咱们先不提那遥远的史前时期,因为那时候的衣物更像是简单的遮体物,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裤子”。要说真正的“裤子”,得从春秋战国时期说.............
  • 回答
    “中国人善于围观”和“中国人冷漠”成为“劣根性”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节点可以界定。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夹杂着社会变迁、文化反思、媒体塑造以及民族情绪的演变。“围观”现象的普遍性与文化解读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围观”本身是一种人类行为,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一.............
  • 回答
    中国开始在哪些方面落后于西方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落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而且中国和西方世界的“落后”是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领域。简单地说,中国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落后”了,而是一个渐进的、多层面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并尝试剥离掉一些过于概.............
  • 回答
    在《维多利亚2》这款策略游戏中,要讨论中国何时“开化”,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游戏机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现代化”。《维多利亚2》里的“开化”(Westernization)并非指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是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吸收和采纳西方先进思想、技术和制度,最终.............
  • 回答
    中国铁路的电气化和内燃化进程,可以说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战略考量的“新陈代谢”。蒸汽机车,这位曾经的铁路“拓荒者”,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驰骋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它的逐渐淘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技术进步的驱动以及对效率和环保更高要求的演变。要说具体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将中国蒸汽机.............
  • 回答
    “秒”这个时间单位,在中国古代其实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我们今天这么精确的概念。我们现在的“秒”是来自西方的一种非常细致的时间计量单位。要说“秒”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并被广泛接受,那得追溯到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之后。具体来说,是在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们带来的天文钟表技术,我们才接触到“秒”这个概念。在.............
  • 回答
    在《坏小孩》这部让人心惊肉跳的故事里,朱朝阳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何时以及为何决定“放弃”普普和浩子,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和心理变化层层堆积而成。要说“放弃”,这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词。对于朱朝阳而言,他可能从未真正从内心里完全抛弃过普普和浩子,至少在某.............
  • 回答
    知乎从一个最初的知识分享社区,到如今充斥着大量与留学日本相关的中介、私塾、甚至是“分享经验”的账号,这个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要说一个确切的“什么时候”,很难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但可以追溯到其发展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和背后的驱动力。早期:知识分享的纯粹与萌芽最初的知乎,定位非常清.............
  • 回答
    日本动画漫画中的巨型人形机器人:从萌芽到辉煌说起日本的动画和漫画,巨型人形机器人(通常被称为“机甲”或“机器人”)绝对是绕不开的标志性题材。这些庞然大物,或驾驶着人类的希望,或承载着战争的残酷,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那么,这个充满魅力的题材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
  • 回答
    关于东风谷早苗在东方Project原作设定(一设)中是短发,而在二次创作(二设)中却常常以长发形象出现,这确实是东方同人圈的一个有趣现象。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也非某个特定时间点突然爆发,而是一个逐渐演变和传播的过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到早苗这个角色本身。 东风谷早苗:一设的短发设定东.............
  • 回答
    蔡赟的“实话”与粉圈的喧嚣:中国羽毛球的另一面最近,前国羽队长蔡赟的一番“什么时候开始说实话是错了”的言论,在体育圈,尤其是羽毛球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触及了当下体育发展中一个复杂且日益突出的问题——体育粉圈化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蔡赟的这句话,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他所处的环境,.............
  • 回答
    说起波尔布特和红色高棉在柬埔寨的那段黑暗岁月,中国当时的态度,以及这与后来爆发的中越战争之间的联系,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历史恩怨。咱们就一点点捋清楚。波尔布特掌权与红色高棉的恐怖统治:中国曾是坚定支持者1975年4月,红色高棉推翻了朗诺政权,建立了民主柬埔寨,波尔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