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一辈的哪些观念你无法接受?

回答
我爸妈那辈人,有很多我打心眼儿里不理解,甚至觉得有点别扭的观念。不是说他们错,只是时代背景、成长环境不一样,想法自然就有了隔阂。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一点,大概就是他们对“稳定”的执念。在我看来,人生是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年轻的时候多折腾折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失败了也没关系,那都是宝贵的经验。可我爸妈,尤其是我爸,他总觉得“铁饭碗”才是王道,找个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安安稳稳干到退休,那才叫人生。我当年毕业想去一家初创公司,他们简直急坏了,又是劝又是吓唬,说那不稳定,风险大,万一公司黄了怎么办?我解释说,我觉得那公司有前景,而且我喜欢那种充满活力的氛围,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只觉得我太年轻,不懂事,会被社会“毒打”。

这种观念还体现在对“职业选择”的态度上。我身边有些朋友,他们可能做的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体面”的职业,比如送外卖的、做直播的,但他们收入不菲,生活过得也挺滋润。可在我父母看来,这些都不算正经工作,总觉得“没前途”,甚至有点“丢人”。他们还是比较看重那些传统的、有社会地位的职业,比如医生、老师、公务员。我曾经跟我妈提起过一个朋友,他在一家非常有创意的内容公司做内容策划,收入很高,工作也很有趣,但我妈听了就皱眉,觉得那“不像个正经行业”,没准以后就被淘汰了。在她脑子里,好像只有那些“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职业才有价值。

另外一点,就是他们对于“人情世故”的看重,有时候真的让我感到窒息。他们总说,“出门在外,多留心眼,多认识人,有好处。” 尤其是在工作中,他们会反复强调要“会做人”,要把领导、同事的关系搞好,哪怕自己吃点亏也没关系,只要能“把路走宽了”。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我倾向于据理力争,用事实和道理来说服对方。但他们就会说我“太较真”,说我“不懂得变通”,应该“忍一忍”,先把关系搞好,然后再想办法。他们觉得,很多事情不是靠能力就能解决的,还得靠“人脉”和“情商”。有时候,他们会为了“给面子”而做一些我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在不太熟的亲戚来访时,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即便这样会让自己很辛苦。

还有,就是他们对于“风险”的极度规避。在我看来,很多机会都是伴随着风险存在的,只要评估好风险,有计划地去做,是可以承担的。但他们对“风险”的定义可能更偏向于“损失”,一旦有任何可能导致“损失”的情况发生,他们就会选择放弃。比如,我们家有套闲置的房子,我觉得可以考虑租出去,或者甚至尝试用它来做一些有前景的投资,但他们就觉得“麻烦”,担心租客不稳定,担心房子被损坏,担心投资血本无归,最后还是决定空着,或者简单地让亲戚住着。他们宁愿让资产闲置,也不愿意去承担一点点潜在的风险。

甚至在一些生活习惯上,我跟他们也有很大的代沟。比如,他们不太习惯电子支付,总觉得现金才踏实;他们觉得“浪费”是最大的罪过,有时候即使我买的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但如果他们觉得“不划算”或者“没必要”,也会说我。他们也对很多新生事物保持警惕,比如我用的很多APP,他们觉得“不安全”,或者“没用”,更倾向于使用他们熟悉的老方法。

我理解这些观念的产生,是他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存压力大,一切都以“活下去”和“有保障”为首要目标。但时代在变,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机遇也完全不同。我不想因为固守过去的经验,而错失了探索新可能性的机会。所以,虽然有时候我不能完全接受他们的某些观点,但我也会尽量去理解,并尝试用更现代、更开放的方式和他们沟通。毕竟,他们也是为了我们好,只是“好”的定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时代背景下,会有些许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①物质匮乏后遗症。

指的是在年轻时由于物质匮乏形成而在物质富裕年代仍惯性存在的一些生活习惯,具体表现为:

旧衣旧物舍不得扔,

新衣新物舍不得买。

剩饭剩菜舍不得到,

新鲜事物过度包装。

更有甚者经常对着街道垃圾堆旁的破烂家具莫名感慨“可惜了可惜了”,甚至有一种想要做一个业余拾荒者将其带回家的冲动。


②边界意识匮乏症。

指的是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边界意识,或者边界意识匮乏。

具体表现为随意询问隐私问题,侵入个人领域而不自知。



③新鲜事物恐惧症。

常常对深受年轻人喜欢热爱的新鲜事物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排斥恐惧。

具体表现为在仍然掌握话语权的时候经常嘲讽新潮事物。。。


④自我认知模糊征。

到了很大年纪仍然自我认知不清,自我价值认定模糊。常常认为人的价值与人的年龄成正比,把“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咸”挂在嘴边。


⑤多元意识匮乏症。

认定人生只能有少数几种固定的发展模式,拒绝承认子女其他一切“旁门左道”的成就的人生观。

具体表现为经常羡慕“老谁家小谁”有一个说出来大家马上就能理解其职业范畴的“体面”工作。


⑥极度迷信假权威。

指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而主动放弃独立思考,对一些自媒体所谓权威达到迷信甚至崇拜的程度。在饮食医疗保健养老方面表现尤甚。


⑦过分强调集体。

粗暴否定个人在集体中的主观能动价值,强调一切事物向集体看齐。

“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等言论挂在嘴边。


⑧各种无用论。

指的是在周围环境可观测样本较小时产生的幸存者偏差认知而不自知,往往造成目标价值体系单一的人生观。具体表现为:

(会)读书无用论,还得会做人会来事有情商。

踢足球打篮球有个球用,高考又不考。。

⑨各种有罪论。

对自己不能理解接受的事物一定要强行做否定甚至有罪的价值判断。

具体表现为:受害者有罪论;娱乐主义有罪论。


⑩奇葩社交观。

为了融入奇葩集体而毫无底线的模仿其群体行为特征,企图以此获得集体认同。具体表现为:

你得学会抽烟啊,不然怎么进行“厕所社交”。。?

你得学会喝酒啊,不然怎么进行饭局社交。。。?

你得会打游戏啊,不然怎么进行宿舍社交。。??

(狗头)


其实我们讨论批判甚至嘲讽的老年人的古老古板价值观,

不正是我们对于老一辈的刻板印象嘛?

或许本没有“老年人”,亦或许我们都是老年人。

总之,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懂得“旧物收集癖好”是因为曾经物质匮乏;

懂得“缺乏边界意识”是因为落后生产力社会分工不明;

懂得“迷信权威集体”是因为社会历史原因;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慈悲,所以温柔。

完。

user avatar

水龙头常年滴水,导致家里一年到头湿气重,家具都霉掉,试过没有?

河里洗衣服,就是不肯用洗衣机,把衣服刷烂掉,有没有?

舍不得抽油烟机的电,家里几十万装修被油烟熏掉的,有没有?

液化气瓶漏气,打死也不肯换的,有没有。

燃气热水器用了十几年,明明异味严重,就是不肯换,冒着全家煤气中毒的危险继续用的,有没有?

买东西吃,只要便宜不挑好的,还专门买三无产品吃的,有没有?

花生米豆子面粉大米都霉掉,就要吃完不肯丢掉的,有没有?

赚了钱只知道存银行定期,就是不肯买房错过增值的,有没有?

买的新衣服不肯穿,专门穿破烂衣服,等新衣服放旧破损虫蛀,补补才肯拿出来穿的,有没有?

下雨打雷也要挤公交,一辈子没打过车的,有没有?

全部家当四分之三都是垃圾,一辈子不会拿出来用,就要囤积在家里死也不扔的,有没有?

儿女买的好东西放坏了也不肯吃,最后还不让扔的,有没有?

还有很多,懒得吐槽。


哟,几千赞了,补几个后续,继续吐槽:

旧沙发沉了大洞,坐着如上刑,还不扔。好不容易偷偷扔了,买了新沙发,(为防某些状况还买了高颜值沙发巾)。结果……老大人嫌弃沙发盖巾它也不耐脏啊,非搞条花花绿绿破床单盖在沙发巾上面,有没有?

额……沙发巾哭晕在厕所,听到了吗?

然后,好不容易劝服水龙头不滴水了,就把洗衣水洗菜水擦地水囤了好冲马桶,有没有?

(⊙o⊙)啥?你说节约用水。嗯……为了支持节约,咱也不在乎走那几步路去舀水。可大桶桶里有油有渣还有头发,小管管它容易堵啊。

好吧,买了通管神器,然后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粗活就交女婿了。再有,大桶桶和小马桶都容易脏,刷桶桶这种细致又高雅的运动,交给女儿了。

user avatar

我受不了这个:「喜欢自己受苦受累,把好东西留给子孙;而且永远把拒绝子孙的好意当做常态和美德




我奶奶是个典型例子。

在家庭中,她任劳任怨,洗衣做饭等事情一手包办。后辈一说到帮忙,她就不同意也不放心,赶着要我们歇着。

吃饭的时候,明明有座位,她非要站着;明明有肉,她非不肯吃,说让给你们吃。

但是,她是真情实感地想这样吗?

并不。

相反,每次遇到亲戚,她就会大吐苦水,说自己为家庭奉献了太多,举的例子都是「家里的事情全是我干」「我把好东西全留给他们」。




对于孙子,尽其一切地宠爱几乎溺爱,饭桌上有孙子喜欢的菜,全给他吃,自己一点都不夹。

结果就是,小孩子每次直接把东西吃光,完全没长辈的份,永远吃独食,并且自私自利。




其实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只有一方付出,这关系就会失衡,不论亲情友情爱情。

试想一下,你一个小孩开开心心把一包零食递给长辈吃,她说「我不要,你自己吃就可以」。

长期以往,孩子是受到拒绝的,不会再想着去付出,孩子心里会想「反正分享给别人,别人都不要,我就不分享了」。

这并不是真的疼爱后辈的方式,反而是伤害。

有时,需要接受别人的礼物。




其实我跟我奶奶关系很好,但是真的不喜欢这种作风。

这种家庭长期培养出的孩子性格是怎样的呢?

1.自私自利

2.没有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3.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4.认为女性在家庭中就应该做一切家务

5.跟人关系淡漠




相反,我外婆这样的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

过年过节,会把除了做饭以外的家务事安排到每个人身上,不论大人还是小孩。

一家人其乐融融,都开心、都不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劳动了,更明白「自己每天踩的地板是要用劲拖才能干净的」、「自己每天吃的饭是要花时间去做才能拥有的」、「长辈不是奉献机器,大家要共同维护一个家」。




到了饭桌上,特别是稀缺的菜类,不管哪个孩子多爱吃,也得是每个人都要吃到的,不可能一人独享。



子女给她买包,她欣然接受,并开开心心地背着;子女给她买衣服鞋子,她欣然接受;子女给她买啥她都说谢谢,并且使用,而不是收着。

其实这对于送礼者来说,是莫大的感动了。




所以我外婆家的平日风格就是,「不能因为你是小孩就宠溺给特权」、「不能因为你是大人就得承担一切」,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佳。

分享一个小趣事

今年过年的时候,外婆突发奇想举办「家庭联欢晚会」,不管你内向外向、不管你大人小孩、不管你在外多么功成名就……

你都要在家舞太极、跳广场舞、高歌一曲……




没错,在我们宣传的广告中、小学写的作文里,都有父母说自己最爱吃鱼尾的故事。

那也是亲情隐晦的表现,我不排斥。

但我反感的,是老一辈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故意把自己塑造成受苦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去博取同情。

真的害人害己。

user avatar

人与人之间深入骨髓的不信任。

不只一次在外,即使是和一个毫无利益关系的人,谈论的是毫无利益关系的话题,说了实话回去也要挨父母骂。问为什么不能说实话,得到的答复也是模糊而讲不出道理的“没必要”“显得太老实”。

user avatar

2019年12月25日增补↓

评论中那些讽刺我反对我的知友,看得出大多也是出于好意,一并感谢。但还是要澄清一下。

我看不惯他们的这些地方,也是为他们担心着急。老一辈的人节俭省钱,我们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被他们抚养大的。可是现在我们有能力有收入了,更看重的就是他们长期的健康。

我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算老人没有退休金,我也不建议他们以损害健康的方式、以冒风险的方式来省钱。

毕竟我们现在长大成人了,我们有收入吧?

我真是希望他们出去跳跳舞,唱唱歌,旅旅游,我妈每次出去和别人文体活动、请客吃饭、唱歌旅游…我都是100%支持的,我没为这事少感谢那些把她勾搭出去的老人们。怕她受骗,手机里面只给他留1000块钱微信零钱。我的支持也绝非口头上的,真金白银(虽然收入不高)的往外掏啊。

人固有一死,但是活着的每一天我希望都是高质量的,尤其是在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让自己开心一些,轻松一些,健康一些,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

………… 分割线 …………

↓原答案写于2019年12月19日:

为了省一点蝇头小利,从来不顾大账目。

可以花一天时间在那里缝缝补补,一天什么事都没干,就在那里补一些小衣服,小袜子…送到外面去,10块钱搞定,又快,还比他做得好。

洗澡、上厕所,在厨房洗碗…都不开灯,有时候做饭不开抽油烟机。好几次摔了碗,我就在想省了一点电费能省多少年才能省出那几个碗…

从楼上的洗衣机排水管接水,然后一桶桶的拎到楼下的厕所来冲厕所,我就在想,这个年纪如果你扭个腰,按现在的医疗水平住个院,几千到上万,你这得省多少自来水才能省出来…?

把那些旧衣服、破布条…一袋一袋一箱一箱的收着,现在的房价多贵呀,几千一平的房子,全放这种垃圾,把家里搞得没有容身之地,想找点什么都找不到。

东北的冬天,为了便宜几毛钱一斤的鸡蛋,多走几公里的路,背个大包,买完以后再背回来,我就想,万一不小心滑倒摔一跤,不论人受不受伤,那一兜子鸡蛋的价格也不便宜。

……

所以,有破损衣服从来不经过他,直接送出去。洗衣机我也抢着用,我来洗,我来晾。买菜,我能买的我也去买,家里任何地方他接的水我第一时间往马桶里倒光,冬天有味道,夏天招蚊虫…可是架不住我平时上班,他有太多时间在家里折腾了,我实在是心累。

最后是…他们倔强无比,怎么说也说不通,不拍桌子骂娘不翻脸摔东西完全劝不住。

user avatar

当然是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乖巧听话,不偏不倚。寄予希望的时候要出类拔萃。

不许逮蚂蚱,不喜欢孩子问“不吉利”的问题。比如癌症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死。

平时过分骄纵没有原则,惹急了又动手打。没有给孩子一个恒定可预期的尺度。

我一个人带会轻松很多。犯错就要严肃批评,反而根本发展不到挨打的程度。跟我出去的时候,三岁就会捏着筷子自己吃米线。

和长辈在一起吃个饭要哄好几次。

我带他出去玩。一天之内坐高铁杭州自然博物馆来回。

有老人家在的话吃早饭一小时,下楼要花半小时。车上坐好20分钟。一天时间只够附近逛逛。

user avatar

说个好玩的。

我一个邻居,开了一辈子车,也当过出租司机和滴滴司机。他最最受不了的,就是用导航软件和车内开暖风冷风的司机。对,就是这么怪癖。

他女儿今年37岁,未婚,没有男朋友,妥妥的剩女。为啥剩下了?就因为他告诉他女儿:开车用导航软件的男人不能嫁,开车用暖风冷风的不能嫁。为什么呢?因为用导航软件的男人没脑子,不记路;开暖风冷风的男人,浪费油,不会过日子。

他的宝贝女儿把她爹这两句话奉为圣旨,只要是用导航的,分手;只要开冷风暖风的,分手!现在有几个年轻人不用导航的?夏天不开冷风、冬天不开暖风的有几个?确实奇葩!

user avatar

看回答的你今年多大了?

怎么着有十八岁吧?

有没有?

有吧,绝对有,起码大部分有这么大,对不对?

你是怎么认识老一辈这个概念的?

有没有那样一刻,你觉得自己特别年轻,特别嫩?最看不惯的就是老一辈。

事实上,我的女儿会把你们称为“叔叔”“阿姨”

在她的眼里,你就是老一辈。

有时候,她无比讨厌你们这些长辈,有时候也无比讨厌我。

30多岁的人,在她的眼里已经很老了,你的虚伪和自以为是,张口闭嘴老一辈,你不觉得你就是吗?

她兴奋地大叫一声,周围就会有“老一辈”投射出不满的眼光;

她不小心打翻了一个酱油碟,就会有“老一辈”斥责她;

她用心地画了一幅漫画,就会有“老一辈”碎嘴来一句:“这是嘛玩意?”

她讲一个很冷的笑话,就会有“老一辈”翻白眼:“这也太幼稚了吧?”

她邀请一位“老一辈”一起来玩跳房子,“老一辈”没好气地说:“边去,没看见我正忙吗?”

她提醒一位“老一辈”坐车要少看手机,这样对眼睛不好。“老一辈”正眼也不瞧她:“小屁孩”

长幼之间是相对的,你以为的年轻,其实是一种想象。

你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以为自己开始了新的生活。却不知道单纯和羞涩已经成为过去,你可以接受异性的拥抱和接吻了。

你有没有想过那个曾经幼稚的你?

当你和童年的你跨越时空对话,你觉得童年的你能不能理解你的观念?

童年的你看不看得上你现在的亲密爱人?

你曾经那么倔强,那么的是非分明,童年的你看得起你今天的虚伪油滑吗?

童年的你看见你这样苟且地活着,会不会瞧不起你?

童年的你看见你没羞没臊赤身裸体和异性纠缠在一起,会不会恶心呕吐?

童年的你大声说:“你忘了当初的梦想了吗?你是不是忘了自己曾经发誓要拯救地球?要走遍全世界,要在星际之间旅行?”

“老一辈”们,“老一辈”就是你自己。

过去、现在、未来,坦诚一点去面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爸妈那辈人,有很多我打心眼儿里不理解,甚至觉得有点别扭的观念。不是说他们错,只是时代背景、成长环境不一样,想法自然就有了隔阂。最让我难以接受的一点,大概就是他们对“稳定”的执念。在我看来,人生是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年轻的时候多折腾折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失败了也没关系,那都是宝贵的.............
  • 回答
    我家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村子不大,但故事很多,尤其是那些老一辈人嘴里流传下来的,听着总是让人毛骨悚然。我奶奶,就是个故事大王,她嗓门洪亮,讲起故事来,那叫一个绘声绘色。我记得小时候,尤其是在夏天,晚上我们一群孩子就围着奶奶,听她讲那些“怪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夜路人”的故事。奶奶说,那时候交.............
  • 回答
    咱们这辈人,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带孩子那会儿,跟现在可不一样了。那时候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科学育儿理论,全凭经验,而且很多经验,现在回头看,真的是……怎么说呢,充满了“爱”,但效果嘛,就得打个问号了。我记得我奶奶,她那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哭了,别惯着,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每次我侄女一哭,她.............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闹心。六岁孩子玩游戏机,心血来潮塞了游戏币进去,结果卡住了,机器吞了币也转不了。小孩儿嘛,年纪小,不懂这些,急了就哭闹。爷爷心疼孙子,看孩子哭得鼻涕眼泪一把,哪儿受得了?一气之下,这游戏机就被爷爷给砸了。这事儿说起来,老一代带娃,尤其是爷爷奶奶带,那真是掏心窝子地疼孩子,这点毋庸.............
  • 回答
    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在观看《老炮儿》这部电影时,我会特别留意影片中涉及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交叉点,以及这些点是如何被人物的行为所展现和挑战的。影片虽然不是一部严肃的法庭剧,但其中蕴含的许多情节和细节,都能引发我对法律原理、社会秩序以及个体权利的思考。1. “规矩”与法律的边界:影片中最核心的冲突之一就.............
  • 回答
    为独居老人家的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为了实实在在地降低潜在风险,守护他们的安全与尊严。这事关家人的心,也需要我们细致地考量和落地执行。咱们就从老人最常活动的空间入手,一项一项地说:一、 вход(玄关与门廊)——安全第一步 稳固的门把手和锁: 老人手指力量可能不如从前,选择.............
  • 回答
    说到杜月笙,不得不提他那股子“道上”的劲儿,这可不是随便学就能学来的。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场,一种让旁人发自内心地信服和敬畏的威严。首先,他身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他的“靠山”感。在那个龙蛇混杂的上海滩,靠山意味着你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意味着你的话有人听,你的事有人管。杜月笙就成了无数人.............
  • 回答
    《魔兽世界》作为一款运营了十多年的经典MMORPG,其每一次的改动都会牵动无数老玩家的心。虽然暴雪一直试图推陈出新,吸引新玩家,但某些改动确实让不少忠实的老玩家心生去意。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让老玩家可能不想再玩《魔兽世界》的改动,并进行深入分析: 1. 核心玩法的简化与“保姆式”指导具体表现: .............
  • 回答
    好家伙,说到“老司机翻车”,这可真是个既生动又心酸的词儿。它描绘的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车祸,而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经验老道,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阴沟里翻船的事件。这种“翻车”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声势、鲜为人知的内幕,以及对围观者(或者说市场、公众)的强烈震撼。我这就给你唠唠几个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
  • 回答
    《老友记》重映各大平台的情况,可以说是老粉们的一次狂欢,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让大家觉得“怪怪的”的翻译。虽然作为一部 sitcom,很多梗和笑点都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背景,翻译难度本身就很大,但这次的“新译”还是暴露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让不少观众大呼“出戏”。我主要是在几个比较主流的视频平台看的,发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第一代独生子女在赡养老人时遇到的真实困境,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和改善。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老人遇到的“硬茬”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让一批年轻人成为了家中的“独苗”。时光荏苒,当他们的父母步入老年,这些独生子女才真正体会到“一人挑梁”的沉重。他们遇到的问题,可不是几个字就能概括的,是多方.............
  • 回答
    南方周末的脊梁:致敬左方先生惊悉《南方周末》创始人、中国新闻界的泰斗左方先生与世长辞,心中无限悲痛。左方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更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改革者,他的离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永远铭记和尊敬的师长。左方先生留给我们的,绝非仅仅是一家报纸,而是一种精神.............
  • 回答
    将废旧乡村学校改造成养老院,对于海归设计师来说,这不仅是一项有社会意义的改造项目,也是一个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绝佳机会。这样的项目能够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且在适老化设计方面,也为农村老人提供了提升生活质量的独特契机。 如何评价海归设计师将废旧乡村学校改成养老院?从多个维度来看,这项改.............
  • 回答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咱们都懂。但宝归宝,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这时候,咱们做儿女的,能多懂点急救知识,那可真是给家里老人多了一层保障。说实话,很多时候,医生还没到,咱们自己能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大大减轻老人的痛苦,甚至挽救生命。我不是什么专业医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儿女,在照顾.............
  • 回答
    “老段子翻新”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在于它能在熟悉的框架下,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视角、新的梗,甚至是新的叙事方式,让听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新意。这就像给一件古董重新设计了底座和灯光,让它的经典美与现代品味完美结合。以下是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老段子翻新”的思路和具体案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现在市场上那些越是老牌,反而越有味道,越值得咱们淘一淘的老款车。这年头,新车虽然科技配置堆得高,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反倒是那些经典的车型,它们的故事、设计、驾驶感受,现在看来,依然是那么迷人。我挑选的这些车,不是那种随便哪辆老车都值得追捧的,而是真正有一些“看家本领”或者说“市场沉淀”.............
  • 回答
    至今仍有许多经典老游戏值得我们去体验,它们在游戏设计、剧情叙事、创新玩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能带给我们独特的乐趣和感悟。以下是一些我认为至今仍旧非常值得体验的老游戏,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一、RPG (角色扮演游戏) 类:沉浸于宏大世界与深刻故事 1. 《异度之刃2》.............
  • 回答
    老干体诗词,顾名思义,是一种模仿老干部的语言风格创作的诗歌。其特点是语言朴实、直白,常带有一定的说教意味,甚至有些生硬或“官腔”,但有时也能以其独特的“反差萌”和直率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说到“销魂”的老干体诗词,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因为“销魂”这个词通常带有情欲、迷醉、难以自.............
  • 回答
    哎呀,说到这个“老段子翻新”,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感觉现在网上好多东西都像是开了复印机,但又加了点“新料”。有些老段子本来挺好笑的,结果被这么一捣鼓,就成了那种……嗯,让你眼前一黑,忍不住翻白眼的那种。你说具体点?行,我给你扒拉几个,保证让你回忆起被“创新”支配的恐惧。一、那个“爸爸去哪儿”的经典桥段.............
  • 回答
    说到最想复刻的老游戏,脑海里瞬间涌现出好几款,它们不仅仅是童年或少年时期的记忆载体,更是承载了我无数个日夜沉浸其中的游戏时光。如果要挑一个最,那我可能会在《上古卷轴3:晨风》和《辐射2》之间犹豫不决,但如果非要选一个,《上古卷轴3:晨风》 绝对是那个在我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存在。之所以是它,是因为《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