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往常说台湾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右派),那么中国国民党正统在哪里呢?

回答
关于台湾国民党被部分人群称为“反动派”或“右派”的说法,以及中国国民党“正统”在哪里,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历史叙事、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演变。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国民党的创立、发展、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败退台湾以及台湾政局的变迁等多个层面进行梳理。

国民党与“反动派”、“右派”的标签:历史的形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反动派”和“右派”这些标签并非中性词汇,它们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评价。

“反动派”的由来:这个标签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内战时期的宣传和历史叙事。在中共的视角中,国民党作为主要对手,代表着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是阻碍中国革命和进步的势力。尤其是在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被视为“反动武装”,国民党政府也被称为“反动政府”。这种叙事在解放后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大陆对国民党的传统定性。
“右派”的定性:在政治光谱上,国民党被划分为“右派”也有其原因。从其早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时的革命立场来看,国民党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力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蒋介石领导时期,国民党强调国家主义、统一、秩序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如对共产党革命的压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等)展现出了与左翼革命力量不同的特点。在中国共产党视角下,国民党的这些政策和立场被视为维护旧有社会秩序、压制激进变革的“右翼”倾向。

中国国民党的“正统”之争: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正统”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历史合法性和道统传承的意味。在中国国民党“正统”在哪里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和争论,这取决于你站在哪个历史视角和政治立场来看待。

1. 从国民党自身和部分历史学者的角度看“正统”: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与建国理想:国民党非常强调自己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在辛亥革命后将其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致力于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国民党认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根本纲领,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富强的蓝图。因此,能够最忠实地实践和发展三民主义的政党和政权,就是“正统”。
北伐与统一中国:国民党在1924年改组后,于1926年发动北伐战争,最终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认为,这是他们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分裂局面的历史功绩,代表了当时中国政治的主流和合法性。
抗日战争的领导:在抗日战争时期,虽然国共两党都参与了抗战,但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大部分作战任务,组织了全国的抗战力量。国民党认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坚持抗战、领导国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这是其“正统”的重要体现。
在台湾的治理与发展:国民党在1949年败退台湾后,在台湾推行了土地改革、发展经济、实行地方自治等政策,使台湾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成就斐然。国民党认为,他们将中华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保持了中华民国的法统,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也是其“正统”的一部分。
中华民国的法统延续:国民党至今仍坚持其政权是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并且认为其在台湾的统治是中华民国法统的延续。他们认为,中国大陆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篡夺”了中华民国的统治权,因此,从法统上来说,他们才是“正统”。

2. 从中国大陆的政治叙事和历史观点看“正统”:

“革命的性质”:在中国共产党的主流叙事中,国民党在北伐后逐渐走向保守,其领导下的政权未能解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矛盾,反而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压迫中国人民。因此,国民党被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代表,而中国共产党则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历史进程中具有更先进、更进步的性质。
“人民的选择”:中共认为,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种“人民的选择”被视为历史走向“正统”的决定性因素。国民党被视为代表了旧时代、旧势力的“反动派”。
“国家统一”的视角: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角度看,实现中国大陆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而国民党政权在内战中的失败,标志着其在中国大陆统治的终结。因此,在中国大陆,“正统”的政治实体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内部的“正统”争论与国民党的演变:

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台湾内部的政治认同和历史叙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使得关于国民党“正统”的争论更加复杂。

国民党自身的转型:从单纯的“中国国民党”到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其政治重心和政策目标也受到台湾本土化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在本土政党(如民进党)兴起后,国民党也在不断调整其两岸政策和论述,试图在“中华民国”框架下,同时回应台湾民众的多元声音。
“中华民国”认同的多样性:在台湾,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也存在不同理解。有些人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立;有些人则将其视为一个历史上的概念,强调台湾的特殊性;还有人则试图将“中华民国”与台湾本土化融合。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作为“中华民国”的代表性政党,其“正统”论述也面临挑战。
历史叙事的重构:随着档案的开放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关于国民党历史的评价也在不断被重新审视。例如,对国民党在早期革命中的贡献、在抗战中的作用、在台湾的治理成就与问题等,都有了更细致和多元的分析。

总结来说,中国国民党的“正统”在哪里,是一个高度政治化和历史化的议题。

从国民党自身和认同其历史叙事的人来看,其正统性体现在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继承、北伐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抗战的领导地位、以及在台湾延续中华民国法统和发展经济的实践上。
从中国共产党的主流叙事来看,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未能实现中国的彻底独立和解放,被视为“反动派”,其“正统”地位被共产党取代。
在台湾内部,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和认同的多样化,“正统”的定义也变得更加模糊和多元,国民党作为老牌政党,正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定位其历史角色和政治合法性。

因此,理解这个问题,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政治立场。你所听到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说法,通常是源自特定政治阵营的宣传和历史解读。而国民党自身则会强调其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法统延续方面的历史贡献,以此来论证其“正统”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民党的正牌当然在大陆啦。

民革中央

这是国民党的官方网站。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这是这个组织的历史。

简而言之呢就是1927年蒋公灭掉国民党时,许多元老纷纷被迫退出党的核心、退出权力中枢、退出蒋公的势力范围——简称“三退保平安”。而1948年中国逐渐拨云见日时,这些民国精神真正的继承人们复活了正牌的国民党,选择与新中国站在一边。

由于以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为首的这些人才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最后一条是最重要的,也是蒋公做得最差的)政治方针的追随者,所以他们理所应当比蒋公更有资格接过国民党的衣钵。


国民党在本市民国风范的办公地。

国民党大佬在全国最高政治会议上谈笑风生。

国民党创始人在广场上与另一位政治家深情对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支德味儿十足,从大革命时期一路走来的传奇乐曲在1984年曾经远渡重洋,在美国弄了一个大新闻。最后请欣赏解放军军乐团为大家献上的神一般的演奏。

user avatar

正统就是孙中山时期的国民党,那是真有理想、真做过实事。412后,国民党不仅杀了共产党,还杀了大量的国民党的能人;国民党的基层被毁掉。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曾经下令开除一个官员的党籍,开除令下去后却发现此人根本就没有加入国民党。

蒋介石又提出国民党全员皆是党员,政府里的公务员直接入国民党、军队更是全军皆是国民党员。

抗战时期,国民党提出发展1000万党员;为了完成任务在农村,国民党党部的人用发粮食作为条件;只要加入国民党就给你们家发粮。有些村民为了多搞点粮,就把自己家所有亲戚都写上去。

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这些国民党员的资料时。很多人表示根本不知道自己加入了国民党。

就这样的基层,能干点啥?

很多命令

user avatar
1927年4月清党前,国民党拥有约65万普通党员(在海外和军队内还有近30万),而到1928年3月,即上海“4.12”和武汉“7.15”之后约一年,国民党员人数已经锐减到了22万!而具有国民党员身份的共产党员,在清党前仅5万人而已。即使把这5万人全部算在内,也意味着国民党这次清党最起码自己清掉了38万国民党党员,超过全部普通党员的一半还多!尤其是在广西,1927年清党之前约有国民党员12.8万人,而到1934年却只剩了区区五千,还不足之前的一个零头,可见其杀戮之惨。
  (这段我一直琢磨着,估计是看到情形不对跑路的国民党员会更多点。但四一二国民党杀了相当多的自己人这是肯定的!)
  为什么国民党搞清党,却要连自己的党员也大批杀掉?
  因为在国共合作之初,共党在国民党内的组织活动是秘密的,除少数要员外,绝大多数党员的身份并未公开,所以清党最大的困难就是分不清谁是共产党。而把这么多国民党员全部抓起来一个个审讯盘查,又实在是太麻烦,如果拖延日久,难保不会生变(譬如南昌起义)。
  于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索性就来了个一锅端,清党的军队一到地方,就立即将当地县、乡或区的国民党部人员集体关押或杀害,根本不分什么国、共——这才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这句口号的真正含义!根本就是在下令要良莠不分,把全体国民党基层党员和“疑似共产党员”统统杀光!
  (顺便“误杀”掉国民党内部的左翼分子)
........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也对当时国民党的清党有过这样的评价:我平生从未见过有杀人杀成这样的!
一时之间,各地国民党员人人自危,发现自己全被视为共产嫌疑犯,随时有被抓枪毙的危险。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索性投了共产党拼死一搏……
  (咳,难怪土鳖的情报工作搞的那么有声有色。。。)
这也是共产党人能够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短短几年间,发动上百次武装起义,迅速建立起许多根据地的原因——跟前面所说的那位黎族世袭峒长王国兴一样,很多原本不是共产党的家伙,随着清党的扩大化,也纷纷“被共党”了,害得他们是不想革命都不行了……
  总之,如此这般地一通清理下来,基层国民党员几乎被高层领袖们的杀气腾腾吓得脱党溜走,或是直接投了共党,等于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了……说实话,像这种比黑帮还要恐怖的党组织,也实在是没法呆了,哪有连个罪名都不找,就随随便便干掉自己一大半基层党员的道理啊!
  ——有人说,之后的整风、肃反以及苏联的大清洗之所以如此残酷,很大程度上也是跟蒋委员长学习的。毕竟中共骨干力量都是从国民党过来的
  而且,肃反和大清洗虽然同样冤案颇多,但也从来没有哪次会一下子让党员数量减半的……
  因此,在一场血腥清党之后,共产党固然是损失惨Z重,但国民党更是被自己人铲除了整个根基。北伐前后各省建立的国民党县乡基层组织,在清党后基本瓦解,恢复得十分缓慢。直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建立有县党部,更不要说下面乡镇的党组织了。
 更糟糕的是,国民党的清党工作不是一次了结,而是反复闹腾了许多次,对象也不仅仅是针对共产党——别看蒋介石对胡汉民、汪精卫这些元老们似乎很客气,但对待下面的小卒子,可就是一律砍头枪毙没商量了。光是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的中上级党内反对派骨干,就多达百余人,被害时全都高呼三民主义万岁,孙中山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打倒叛徒蒋介石……
  偏偏蒋介石也同样也有失势下野的时候,这时候就轮到蒋介石派系的国民党员被清理了——所以民国中期的国民党员,无论投靠哪一个派系,同样都有沦为清党对象的危险。
哪怕是在蒋介石打赢了中原大战,已经初步建立了稳固统治之后,“思想恶化”(国民党关于左倾的代名词)仍然是挂在每一位国民党员头上的达摩斯克利剑,就犹如特殊时期时期的“敌特”和“反革命”一样,乃是可以随便乱扣的大帽子。
只要有人被扣上了这顶大帽子,接下来又没有大人物肯出来担保的话,恐怕什么证据都不用找,就能随意枪毙——在三十年代的湖南和江西,甚至有中学教师因为写简体字,而被当局以共党嫌疑抓捕的荒唐事。闹到后来,连吴稚晖这个铁杆共党屠夫都看不下去了,对此向蒋委员长发出强烈抗议。
 总之,1927年以后,中国虽然是蒋介石的天下,却不是国民党的天下。
  相反,基层国民党员在很多时候都是被迫害和提防的对象。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总裁,但由于党内元老太多,难以完全掌握党务,所以他实际上真正信任的只有黄埔军校的嫡系,普通国民党员并不能因为国民党的执政而获得多少好处——相反,那些被收编的兵痞流氓,倒是很容易就能披上一层国民党员的外皮,甚至连考核都没有。
  既然国民党员的身份这么容易就能弄到,那么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如此一来,由于既受排挤又不被信任,在巨大的失落感驱动之下,国民党内部对蒋委员长的忠诚心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从而给了共党以极大的渗透空间,最后搞到了“哪儿有国民党,哪儿就有共产党”的程度。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出现了这么一个略显夸张的局面:蒋委员长下令剿共-->共谍郭汝瑰制定剿共计划-->共谍刘斐审阅剿共计划之后上报-->共谍沈安娜记录一些临时的修改并整理上报-->共谍韩练成负责保管已确定的剿共计划-->剿共计划经由几乎全是共谍的南京军话总站下达-->出兵剿共……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国民党的正统!

补充: 前不久,蔡英文狗急跳墙,为了攻击国民党,把封存了多年的许多蒋介石原始手令、公文等曝光了出来,内容包括九一八之前张学良电询蒋介石日军即将发动攻击,然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的原始电报,蒋介石指示张学良放弃锦州来压孙科政府倒台的电报,”南京保卫战“始末、”苏区大烧杀……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蔡同志这一手,不但狠狠打了国民党的脸,也狠狠打了许多”果粉“和”民国研究者“的脸。
一是南京保卫战,国军在长江边崩溃并不是唐生智的锅,而是蒋记中央军私扣船只丢下友军逃跑下关导致的。

  二是蒋对于东北义勇军的态度就是让手下少管闲事让他们去死。

  三是蒋介石的操作手令

  四是蒋介石签署的对苏区的灭绝令,明令不要用轰炸,要用火油烧才杀的彻底。

  五是张学良察觉到了日本要侵占东北,向蒋介石问计(求救)。

  六是九一八后蒋介石下令在山东不抵抗,国民党大会蒋介石要求大家逆来顺受不要抵抗。

  七是张学良给马占山下的中国对日战争第一个抵抗命令原件。

  八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放弃锦州来压孙科政府倒台。

  相关档案解密之后,国民党质疑蔡英文动机,却没有对档案真实性提出异议。大陆则是对此极为低调,那些曾经为蒋介石开脱的人也毫无反应。根据这些档案可以证明,张学良晚年为了顾及蒋介石的不杀之恩而自愿为蒋背黑锅。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就连发电文,充分表达了对日方的“关怀”。

  1931年9月20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蒋介石给地方长官发了一份电报,要求各地长官一定要保持克制,虽然日方侵略,但我们不能动,同时还要严格镇压老百姓的抗日运动,不能伤害友邦。

  沈阳日军与我冲突,我政府正严重交涉中。各地方民众爱国心里之冲动,自所难免,但切不可有激烈反日运动及报复暴举。免人更有所藉口,使外交益陷困难。应力持镇静,严守秩序,请兄负责维持为要。

1931年10月7日,日军军舰开到镇江,蒋介石发电文命令地方警察局要照顾好日本海军,要关怀备至,还要帮他们买菜送到船上去。

  日海军明日又来镇江,增加一艘。请注意,如其水兵上岸买菜等事,最好分与其交涉,由当地警局为其代买送船,以免纠纷。

1931年7月,蒋介石开始发动对苏区的三次“围剿”,在“围剿”行动中,蒋介石多次下令对苏区进行“大烧杀”。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在给赵观涛、卫立煌的手令中写道:

  大小各村庄务全烧燬,勿遗。然后移动可也。凡我军所到之处,为匪化太深,不易防守者,皆可焚燬。

他命令国军所到之处,焚毁所有村庄,所谓“石要过刀,茅要过火,人要换种”,便是如此。8月21日的时候,蒋介石还不放心部下的手艺,开始指导“微操”,下手令给熊式辉,详细布置如何进行烧杀,细化到了如何放火,如何烧杀:

 对匪巢只有焚烧,乃能解决,请派飞机设法暂停轰炸,而专用火油在欲烧之区域内,使皮带或分水壶分布火油。如此分划区域,每区约焚二三日,使匪恐慌,不能立足。

  1933年8月30日,蒋介石给时任豫鄂皖边区剿匪军总司令刘镇华、鄂湘边区剿匪军总司令徐源泉下达手令,要求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大烧杀”。蒋介石还在电文中卖弄学问,讲“剿”字的意义,要求国军对苏区民众斩草除根,杀戮殆尽。

  潢川刘总司令、沙市徐总司令,密。匪化已深之区域非准各部队官兵尽量之烧杀,不能铲除匪根。即推“剿匪”之“剿”字,其意义亦必以刀入匪巢、杀戮尽净之意。否则不足尽剿匪之义,而乃养匪遗患而已。务令各部烧杀勿论为要。中正。

user avatar

1.说国民党是反动派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是正统,而是因为他们反动,就好比我们称呼曾国藩为曾剃头是因为曾国藩杀人如麻,不是觉得他官位不符合手续

2.国民党在4.12之后就已经可以算是死了,没什么正统不正统了,非要论的话,民革还有一点点残留吧,勉强能算是正统

user avatar

孙中山遗嘱(对外部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
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
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借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
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
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国民党正统在哪?

首先一个问题:

什么是国民党?

国民党是不是一个政党?

是。

但不准确。

国民党本质是一个中华民族革命者联盟,而孙中山是这个联盟的绝对领袖。


国民党简史:

1894年,孙中山成立檀香山兴中会

1895年,孙中山兴中会与杨衢云辅仁文社成立香港兴中会,因杨衢云在香港人脉广泛,被推举为会长。

1898年,戊戌政变,病入膏肓的谭嗣同以死激励其旧部。

1899年,毕永年等谭嗣同旧部与郑士良等孙中山嫡系合并哥老会、三合会、兴中会兴汉会,两派推举孙中山为总会长。

1900年,在谭嗣同旧部与孙中山嫡系支持下,孙中山取代杨衢云,成为兴中会会长。

1905年,谭嗣同另一旧部黄兴等华兴会与孙中山兴中会合并,成立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协理。不久浙江光复会加入,数年后又退出。

1912年,孙中山黄兴联袂退出政坛,并力推宋教仁主事,宋教仁联合众多小党派,统合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为国民党,孙中山作理事长为宋站台,宋为代理理事长。

1913年,宋教仁遇刺,袁世凯派兵镇压起兵的国民党,国民党一分为二,参与起兵的孙黄国民党流亡海外,未参与起兵的国民党留在国会、为虎作伥,不久,袁世凯在当上正式大总统后,取缔留在内地的国民党、解散国会。

1914年,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黄兴旧部成立欧事研究会,黄兴本人退出政坛,流亡海外的国民党一分为二,此时一战爆发,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欧事研究会对袁妥协。

1915年年底,全国反袁风起云涌,欧事研究会自知袁不可再兴,于是自我解体,仆从孙中山反袁。

1916年,袁世凯绝望中死去,民国重光,孙中山因一贯反袁立场,先声夺人,成为全国革命派无可争议的领袖,黄兴回国,国民党再次合流。

1919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国国民党,而此时孙中山有了自己的军队(建国粤军)和地盘(闽南护法区)。

1920年,孙中山鸠占鹊巢,驱逐陆荣廷,占领两广。

1922年,陈炯明叛乱,国民党、粤军、广东根据地分裂,孙中山下野。

1923年,孙中山平定叛乱,回到广州主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民党再次改组,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国民党清洗党内左派、中间派与中共,又双叒改组了,以后国民党重组(吸纳了大批北洋军阀)和分裂(中共分立,粤系分裂)。


之所以扯这么多,是让大家认识到一个问题,国民党究竟是什么?

不同于欧美松散的政党,国民党始终有一个权威领袖。

又不同于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法西斯主义政党,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改组,改组改的是什么?

从国民党源头的檀香山兴中会开始,先统合香港辅仁文社,再统合谭嗣同旧部,统合三合会、哥老会,又统合华兴会,后统合立宪派旧官僚,再统合欧事研究会,最后统合中共。

孙中山的国民党滚雪球般的壮大,一次次分裂,一次次统合,一次次改组。——这是一个围绕孙中山形成的革命阵营。吸收一批又剔出一批,甭管你革命资历如何,反对革命的全被剔出去。

冯自由如何?

那是当年兴中会最年轻、最资深的几个元老之一,因为不满孙中山联俄联共,就被开除党籍了……

党内元老多的是反对联俄联共,但是孙中山放出狠话:你不让中共加入,我就加入中共。全部都老实了,因为国民党都意识到一件事:

不是孙中山依附国民党,而是国民党依附孙中山。

这是世界历史上都罕见的,从没有哪个人在一个组织里形成这种权威:个人>他所在的党派,而这个党派又不像一个党派,更像一个多党联盟。

我已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国民党正统在哪儿?

尊重孙中山遗嘱,遵循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主张的,即为国民党正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