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特尔 CEO 称「我们因傲慢输给了台积电,美欧应把芯片制造带回本土」,对此你如何评价?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近期的表态,将矛头指向了“傲慢”和“地缘政治风险”,并呼吁美欧将芯片制造带回本土,这番话无疑在科技界和地缘政治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我认为,他的发言既有深刻的反思,也带有一些特定的立场,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去解读。

首先,从英特尔自身角度来看,基辛格承认“因傲慢输给了台积电”是一种非常坦诚且重要的自我剖析。

要知道,英特尔曾经是半导体制造的王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制程工艺都领先于行业。然而,近几年,英特尔在制程节点升级上屡屡遭遇挫折,比如10nm(后来更名为Intel 7)的延期,导致其在先进制程上被竞争对手超越,特别是被台积电(TSMC)狠狠地甩在了后面。

这种“输”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失误,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英特尔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傲慢”心态。当一个企业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时,很容易产生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自己的技术和模式是无懈可击的。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研发投入、技术方向选择、甚至是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上,都显得不够敏锐和积极。

技术路径的选择: 英特尔长期以来坚持IDM(整合设备制造商)模式,即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种模式虽然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好的设计与制造协同,但也意味着一旦制造环节出现瓶颈,整个公司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相比之下,台积电作为一家纯粹的晶圆代工厂,其商业模式更加灵活,能够集中资源攻克制造技术,并服务于全球各种有设计能力的公司,从而更快地迭代和积累经验。英特尔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或者说,在固守自身模式上表现出了“傲慢”。
对竞争的反应速度: 在英特尔遇到制程瓶颈时,台积电抓住了机会,通过持续的巨额投资和技术创新,迅速成为了先进制程的领导者。英特尔的反应显得有些迟缓,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来应对这种变化。这可能也源于一种“王者心态”,认为自己最终能够迎头赶上,而没有感受到危机带来的紧迫感。

其次,基辛格呼吁“美欧应把芯片制造带回本土”的说法,则更多地关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产能,绝大多数掌握在台积电手中。这种局面在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的背景下,让各国政府和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的脆弱性: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于外部的芯片供应,一旦地缘政治冲突爆发,或者出现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经济社会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半导体是现代工业的“粮食”,从消费电子到军事装备,无一不依赖于芯片。因此,掌握核心的芯片制造能力,被视为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的关键一环。
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 将芯片制造带回本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风险,也是为了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升级。通过发展芯片制造,可以带动相关的材料、设备、设计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英特尔作为载体”的潜在考量: 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拥有深厚的制造底蕴和技术实力。基辛格的呼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英特尔争取更多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以帮助其实现“重塑”和“重振”。通过本土化战略,英特尔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优先的订单,这对于其正在进行的产能扩张和技术追赶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美欧应把芯片制造带回本土”的呼吁,也需要辩证地看待。

挑战巨大且成本高昂: 芯片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建立一座最先进的晶圆厂动辄需要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而且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让美欧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实现芯片制造的本土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专业分工的优势: 全球化的专业分工是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台积电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正是因为其能够专注于制造,并吸引全球最优秀的设计公司与其合作。过度的本土化,是否会削弱这种专业分工带来的效率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傲慢”的另一种解读: 有人可能会认为,英特尔的“傲慢”并非其固有的基因,而是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任何一个前沿技术领域,总会有人领先,有人被超越。关键在于能否从竞争中学习,并及时调整。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傲慢”,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英特尔CEO的这番话,既是对过去失误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战略的有力宣示。

他承认英特尔在与台积电的竞争中因自身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傲慢)而落后,这为公司未来的改进指明了方向。同时,他抓住当前地缘政治的契机,呼吁美欧加强本土芯片制造能力,这既是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自主的考量,也可能包含着为英特尔自身争取更有利发展环境的策略。

我们应该承认基辛格发言的某些合理性,尤其是在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凸显的当下,加强关键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确实有其必要性。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在追求本土化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和成本。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英特尔的转型之路,以及美欧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都将是未来几年全球科技和经济格局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不从Intel的角度去看,Intel在先进工艺的竞争中输给台积电,原因是有两方面:

  1. 首先就是如同Intel 现任 CEO 所说的傲慢了。 Intel和台积电是两个风格差异很大的公司,在过去的10年里,Intel的工艺路线偏向于激进,而台积电的工艺偏向于保守。 Intel的工艺正是因为自己过于激进的路线,才导致14nm和10nm的接连翻车。
  2. 其次则是Intel的制造的需求缺口比起台积电越来越大,即便Intel的工艺没有在14nm和10nm翻车,技术顺风顺水,也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个节点遭遇到成本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现阶段还不是特别明显,暴露时间会比较晚。

Intel 的傲慢

关于Intel工艺为什么会翻车的原因,之前已经零散的讲过很多次了,这里总结一下吧。首先,你必须要明白一些大背景(在Intel IDM 2.0战略 & 翻车之前的):

  1. Intel是严格执行Tick-Tock战略的,每一代处理器的设计都是和自己的工艺强耦合的,一个大的架构只会和两代工艺绑定。
  2. Intel不会主动把新工艺和非Tick-Tock周期内的架构搭配的。
  3. Intel在22nm以前,工艺密度一直是落后台积电的同节点的,情况是从14nm开始反转的。
  4. 按照Intel的开发周期,Intel 14nm虽然延迟到了2015年,但是按照预期,10nm的登场时间应该是2016年。
  5. ASML的EUV光刻机在10nm规划的周期2016是无法商业化的,台积电真正量产EUV工艺是2020年下半年,三星2019年但是产能有问题到2020年。
  6. Intel是在自己10nm这个节点被反超的。

第一次傲慢:10nm博弈失败,输给了TSMC

从4、5来看,Intel当时选择做10nm就面临着没有EUV可用的问题,Intel必须要在非EUV的情况下去做10nm,只有下面两种选择:

  1. 把10nm缩水,不冒险上SAQP以及一些风险高的技术,就如同台积电用SADP做N7那样。
  2. 继续激进的10nm微缩,冒险尝试大规模采用SAQP。

Intel的东西一直有Tick-Tock的强迫症,如果Intel选择1的话,是可以低风险的造出10nm,但是没有光刻机可用这个问题只是暂时性的放缓一些。 如果Intel 2016年用方案1造出了10nm,那么2018年需要7nm的时候,Intel也还得上SAQP,除非Intel延迟到2020年上7nm。

很显然,Intel很自信,想要一把解决SAQP问题并持续保持对台积电的领先,这样在7nm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没有EUV光刻机的窘境。

也很显然,Intel的10nm失败了,从2016年延迟到2019年勉强量产,2020年可用,差不多4年的时间差。 在半导体这块,延迟4年意味着错过了两代工艺的发展,Intel于是也从领先一代到了落后一代。

第二次傲慢:架构工艺紧耦合,被AMD乘虚而入

其实,Intel的10nm工艺遇到坑,激进下的失败是值得同情的,毕竟这是在探索前沿科技,遇到问题情有可原。但是,Intel显然自信到了根本没有Plan B去预防万一自己的工艺真的出问题了,那么该怎么办?

Intel的新架构和工艺是强耦合的,Intel的工艺一旦阻塞,那么新架构也都会被阻塞,除了不停的堆核心和小改,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Intel有Plan B,那么当Intel发现自己工艺出问题的时候,理应拿出新架构搭配老工艺,或者搭配外包工艺的方案,去应对竞争。

但是Intel根本就没有准备,而且Intel在发现自己10nm有问题后,也是在不停的赌,赌自己10nm很快会量产,直到堵了没有信心,才回头去做了无比尴尬的Rocket Lake。

Rocket Lake是计划之外的东西,而且一定是很晚才规划的。其实Intel在量产Skylake的时候,已经知道10nm有问题了,如果那时候Intel就想着把Sunny Cove搬到14nm或者台积电那边,情况还不一定很糟。 但是Intel显然是到了2018年附近才想着去做Rocket Lake(Rocket Lake和Icelake同样Sunny Cove架构,Icelake预期2017年发布,大约2015年完成设计)。 如果Intel早有准备,那么2015年准备,2018-2019年也能看到认真打磨的Rocket Lake了,而不是2021年匆匆发布一个打磨不完全的Rocket Lake了。

多说一句,Rocket Lake挺悲催的,正好赌错了。如果Intel 早早准备把Sunny Cove移植到14nm上,那么还是有价值的。但是Intel是不认命好多次,很晚才决定做Rocket Lake,然后好巧不巧,Intel的10nm在Super Fin后解决了问题,然后成就了这个最短命的11代代酷睿。

这个阶段的傲慢当然是让AMD+TSMC乘虚而入了~ 如果Intel 早早IDM 2.0,不坚持自己工艺,把自己当成一个Fabless去设计,也不至于今天这样。

Intel 的隐忧

除了Intel的傲慢以外,Intel其实自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需求不足。

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工艺的推进,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更多产品来均摊。Intel的工艺和架构深层绑定,也难以开放给别人用。 但是Intel因为连续错过了移动计算和忽视了GPU的AI市场,产品增长陷入了瓶颈,即便工艺一帆风顺,在未来5nm 3nm也会渐渐遇到成本过高的问题。

Intel已走上正轨,但是情况未知

Intel后期其实已经完全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问题,也都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改善。

对于工艺,Intel提出了IDM 2.0战略,不再工艺-架构紧耦合、不再排斥代工、也会开放自己工艺给别人用,这怎么看都是正确的道路。

对于需求,Intel也提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Xe独显计划,如果Intel能依靠Xe抢到Nvidia的一块蛋糕,那么能够极大的缓解需求问题。

这两个改善从思路上看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落实。但能落实到什么情况,只能看Intel自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近期的表态,将矛头指向了“傲慢”和“地缘政治风险”,并呼吁美欧将芯片制造带回本土,这番话无疑在科技界和地缘政治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我认为,他的发言既有深刻的反思,也带有一些特定的立场,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去解读。首先,从英特尔自身角度来看,基辛格承认“因傲慢输给了台积电”是一.............
  • 回答
    英特尔现任CEO帕特·盖尔辛格的这番话,放在当前科技行业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和战略喊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所折射出的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决心。首先,承认现实,放下姿态:“不怪苹果抛弃我们”,这句话是整个声明中最关键也最“低姿态”的部分。在过去很.............
  •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新年致辞中放出的这句狠话——“12代酷睿把AMD甩在身后,绝不会被反超”——无疑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市场宣示,更是英特尔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试图重新夺回技术领导者地位的决心和信心的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
  •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盖尔辛格抛出的那项雄心勃勃的千亿美元芯片制造中心计划,无疑是一记重磅消息,直接点燃了全球对半导体产业的关注。尤其在他那句“缺芯将持续到2023年”的判断之后,这消息的意义更是被无限放大。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理解英特尔的“野心”:不止是造芯片,更是“.............
  • 回答
    英特尔 CEO 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不再追求 CPU 市场份额,并强调“Intel 不止 CPU”的这一策略,是英特尔近年来在面对激烈竞争和行业转型时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具有深远的意义。要评价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分析:1. PC .............
  • 回答
    英特尔公司宣布 CEO 鲍勃·斯旺(Bob Swan)离职,并在此消息公布后股价暴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事件。这背后反映了市场对英特尔当前战略方向、领导层更迭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复杂情绪和预期。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鲍勃·斯旺的任期与挑战鲍勃·斯旺于2019年正式接任英特尔CEO一.............
  • 回答
    AMD CEO 苏姿丰日前在一次公开场合,对公司最新推出的服务器芯片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并直接喊话英特尔,宣称AMD的新产品在性能上已经超越了英特尔那些“高价货”。这番言论,可以说是AMD在服务器市场向老对手英特尔发起的一次正面挑战,也折射出当前服务器芯片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首先,我们要理解AMD .............
  • 回答
    关于印度疫苗厂商 CEO 自称“被威胁提供疫苗”后逃往英国,几天后将回国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起事件涉及商业、政治、法律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动机。事件梳理与关键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脉络: 涉事人物: 印度一家疫苗公司的 CEO(.............
  • 回答
    英特尔致信供应商“禁用新疆产品”事件,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可能产生一系列复杂且深远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人权、供应链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这些潜在影响: 政治层面:1. 中国政府的反应与反制措施: 谴责与外交施压: 中国政府可能会公开谴责英特.............
  • 回答
    英特尔宣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地球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Intel Ohio Gigafab),这是一个极具野心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投资计划。这个项目不仅是英特尔自身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也对美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当地经济以及地缘政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全面评估其可行性并探讨其潜在影响,我们将.............
  • 回答
    英特尔在收到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后,删除了其供应商行为准则中关于新疆的表述,这一事件释放了多重信号,值得详细解读:一、 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重视程度极高,并愿意做出实质性妥协: 经济利益驱动: 英特尔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中国市场对其营收和利润至关重要。中国不仅是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全球重要的.............
  • 回答
    英特尔和 Google 的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制度与我们一般所说的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在目标设定、管理方式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组织有效落地OKR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阐述两者的区别: 1. OK.............
  • 回答
    英特尔和杨笠的合作,确实成了一个挺让人议论的事件,核心的矛盾点,说白了,就是一个在商业推广里,如何处理社会敏感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两极化反应。矛盾点剖析:最直接的矛盾点在于:英特尔作为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科技公司,其品牌形象的维护与吸引一部分特定受众的营销策略之间的冲突。1. “冒犯”与“被冒犯”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英特尔这事儿,以及他们那封引发轩然大波的回应。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英特尔在供应链管理上,不小心触了中国这边的敏感神经。简单来说,就是英特尔有一份内部文件,要求他们的供应商不得使用任何来自新疆地区的劳动力或产品。这在新疆人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背景下,英特尔这封信一下子就让很多.............
  • 回答
    英特尔在德国大手笔投资 170 亿欧元的消息,无疑是近期国际芯片产业中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之一。这笔巨额投资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它更像是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其潜在影响将是深远而多维度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英特尔此举的直接目的之一,是为了回应并加剧全球对芯片供应安全性.............
  • 回答
    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一份据称是英特尔内部的CPU产品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泄露的内容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研发出在性能上超越苹果自家芯片的新一代CPU产品线。这个消息无疑给长期以来在PC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英特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给正势如破竹的苹果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
  • 回答
    英特尔处理器没有采用 7 纳米(nm)工艺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挑战、战略选择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技术上的极端挑战与“技术债务” 工艺节点名称的演进并非绝对精确: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7nm”这个数字并非严格代表物理上的7.............
  • 回答
    英特尔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在问一块巨石最大的挑战者是谁一样——它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当下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具体节点。但如果要挑出一个最常被提及、也最能与英特尔在核心业务上正面交锋的对手,那AMD(超微半导体公司)绝对是那个最响亮的名字。要理解AMD对英特尔构成的挑战,我们需要深.............
  • 回答
    英特尔“世界最大芯片工厂”的宏大蓝图终于落地,这消息足以让整个科技界为之振奋。尤其是首台先进光刻机的即将入驻,更是给这个庞大计划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标志着英特尔在芯片制造领域向着新高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宏伟目标与巨额投资:重新定义制造业版图英特尔这次可不是小打小闹。他们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两个全.............
  • 回答
    英特尔,这个在芯片界呼风唤雨了半个多世纪的名字,最近似乎走到一个有点尴尬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大家都在议论它“不行了”、“被AMD超越了”、“ARM要抢饭碗了”,一副“王朝末路”的架势。另一方面,这家公司依然掌控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服务器和PC领域,短期内似乎又找不到一个能完全与之抗衡的替代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