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判读这一张作战态势图?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详细讲讲如何判读一张作战态势图。想象一下,我们面前有这么一张图,它就像一张战场上的“即时快照”,能让我们快速了解当前的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全局观”。

拿到作战态势图,别急着钻牛角尖。先花点时间快速扫一遍。它的大致轮廓是怎样的?地图的范围覆盖了哪些区域?有没有明确的地理标识,比如山脉、河流、城市或者重要的交通线?这些地理要素往往是战术部署和行动的关键背景。

接着,我们要学会“读懂符号”。

作战态势图不是随手画的草图,它背后有一套严谨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是战场语言的缩写,能帮助我们快速传递信息。

友军力量(我们的): 通常会用某种特定的颜色(比如蓝色或者绿色)或者特殊的标记来表示。我们会看到各种形状的符号代表不同兵种:
圆圈或菱形: 可能代表步兵单位,比如营、连、排。
方形或矩形: 可能是装甲部队,比如坦克、装甲车。
三角形或飞机轮廓: 代表空军力量,比如战斗机、直升机、侦察机。
箭头: 这是关键!箭头指示的是部队的当前位置和运动方向,箭头的长短、粗细有时也代表了部队的规模和速度。
“X”或类似的标记: 可能代表已摧毁或失去战斗力的单位。
其他符号: 可能还会有表示后勤、医疗、指挥所等的符号。

敌军力量(对方的): 通常会用另一种颜色(比如红色或黄色)来表示,以示区分。符号的含义和友军类似,但用不同的标记来区分敌我。
“?”标记: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当你在敌军区域看到一个“?”时,意味着我们不确定那里是否有敌军,或者不清楚敌军的具体规模和兵种。这通常是情报不确定性的体现。
点状或模糊的标记: 有时候,敌军的阵地或部队可能无法精确掌握,就会用这些标记表示。

其他重要信息:
控制区域/前沿阵地: 可能用加粗的线条、颜色填充的区域或者特定的标记表示,指示我方或敌方控制的区域,或者是前线阵地的位置。
战线/接触线: 一条清晰的线,表示我方和敌方部队目前最接近的接触点,或者战线的大致走向。
目标: 可能用星形、方框内带点的圆圈等符号表示,指示我方要攻击或要守卫的关键目标。
兵力部署线/进攻方向: 可能用虚线或带有指示意义的箭头表示,说明我方计划的进攻方向或者兵力集结的区域。

接下来,我们要聚焦“核心信息”。

在理解了地图和符号之后,我们要找出这张图最想传达的信息。

战场态势:
我军和敌军的位置分布: 哪支部队在哪里?他们是集结还是分散?
兵力对比: 在关键区域,我方和敌方的兵力强弱对比如何?
部队的意图: 从友军部队的箭头(运动方向和速度)可以看出我方是要进攻、防御还是转移?敌军的箭头又暗示着什么?
战线的变化: 如果有历史态势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战线是向前推进了还是后退了。

关键区域和威胁:
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 如果敌军符号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有大量“?”标记,那可能就是敌军的主要渗透方向或潜在威胁点。
我方的薄弱环节: 仔细观察我方防线的连接处,看看是否有敌军可能突破的缝隙。
交通枢纽和战略要点: 图上标示的河流、桥梁、城市、道路交叉口等,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敌我双方可能交战的焦点。

然后,我们要尝试“推演与分析”。

一张好的作战态势图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为接下来的决策提供依据。

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 我方在哪方面占优势(比如兵力、火力、地形),敌方又在哪方面有优势?
预测敌军的下一步行动: 根据敌军当前的部署和可能的意图,他们下一步可能会做什么?是继续进攻某个区域,还是会迂回包抄?
评估我方的应对策略: 我方应该如何调整部署,才能应对敌军的威胁,或者抓住我方的机会?是否需要增援?是否需要调整攻击方向?
寻找关键的“信息空白点”: 那些标有“?”的地方,是我们情报的盲点。了解这些盲点的位置,才能意识到需要加强侦察的方向。

最后,别忘了“时间维度”和“更新频率”。

作战态势图通常会标注“当前时间”或者“情报更新时间”。这意味着这张图可能不是绝对实时的,需要我们考虑到其有效性。如果有连续的多张态势图,我们就能看到战场局势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这是非常宝贵的分析素材。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

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的地图。你看到自己的角色和队友的标识(比如上面提到的颜色和形状),你看到敌人的标识,地图上还有显示任务目标、资源点、重要建筑的图标。这张作战态势图,就相当于这个游戏的“战场即时通讯面板”和“战术地图”的结合体,只是信息传递更专业、更严谨。

总而言之,判读作战态势图是一个集“信息识别”、“逻辑分析”和“战略思考”于一体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具备对战场规律的理解,对符号系统的熟悉,以及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推演的能力。不是简单地看颜色和形状,而是要透过这些表象,看到战场背后那股涌动的力量和潜在的危机与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怀疑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知道这次军演的细节,因为目前看来波兰人的档案馆只公开了这张地图而已,并没有其他细节;当然也不排除有冷战军事史学者能亲自去挖出来。


2005年的时候,时任波兰国防部长Radosław Sikorski公布了这所谓“七天打到莱茵河”的“苏联核战方案”————————很可能出于丑化苏联/俄罗斯的内政-外交目的。

当时西方英语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一张新闻界修改的示意图:


现在看起来,我们已经找到了这张示意图的原版/完整版。

根据当时的西方英语媒体报道,这是1979年的“华约核战方案”。

目前有两点可以支持这个1979年的年代判定:


B-52旁边明确写了Cruise,这说明是空射核巡航弹

还有就是北约、华约都装备并使用了中子弹

使用的地区似乎是南方战区,跟美军在南德部署的中子炮弹一致?这个我就不熟了,卡特应该是放弃了中子弹部署计划。



相对来说,但2005年Sikorski国防部长公布的另一张地图/演习计划,相对来说确定时间更容易点。

youtube.com/watch?

这是Sikorski国防部长令人展开的一号图

旁边是我们现在谈的二号图





这是Sikorski国防部长在我们现在谈的二号图面前讲话



波兰总参作战部军官库克林斯基,CIA的宝贵资产,在波兰的展览馆里有比较详细的“一号图”



可以看出“一号图”,也就是波兰攻打丹麦的想定,是雅鲁兹尔斯基国防部长在1970年负责带头策划的。



但是“二号图”,也就是本题的重点,其制定实际、演习时间、演习细节,我们都是不清楚的。


库克林斯基向CIA交出了大量华约/苏联的军演材料,还有大量内部军事刊物,使得美国在70年代可以进一步判定苏联战区级别常规实战/核实战的预案。


比如说布热津斯基同亨廷顿博士(没错,就是那个亨廷顿博士)很感兴趣的《对北约作战中的苏联核武器运用概念:基于华约军演的判读》




其中CIA根据库克林斯基提供的材料,对整个七十年代的华约军演总结如下:

“苏联/华约在西部战区军演的总体想定,基本以下列方式展开。国际局势紧张,北约部队在此期间开始进行作战准备,苏联认为己方有能力探测到这些迹象,并展开了相应的备战措施。一般来说北约将先发动进攻。有一些演习中,北约先攻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因为当时苏联已经在东部战区与中国交战中(至少有一个演习想定是:苏联面对北约备战,采取先发制人)。一开始的几天,北约部队和华约部队都只使用常规武器。北约初期进攻顺利,但是不久就被阻滞,华约部队发动了强有力的反攻。北约部队于是被驱逐,其军事情况日益艰难,所以北约不得不使用核武器。核武器的首先使用,可以多种方式出现。只要华约部队的进攻势头不被阻挡,北约初期有限核打击,将只会招来华约的有限核反击,华约核力量甚至不会核反击。有一些演习中,苏联侦察得知北约准备大规模使用核武器,于是华约发动核先发制人(有成功先发制人的,也有失败的)。总体上看,战局的升级将是很迅速的,很快就会进入北约、华约的首次核对射,首次核对射可能是双方同时发起的,然后就进入一系列的后续核对射,这种核交战可能一开始是小规模/规模有限,但是迅速升级,或是直接以大规模核打击开始。进入大规模核交战的阶段后,苏联会积极使用战略火箭军、远程空军、核海军等战略力量,实施核打击,实现战区层面的目标。”




我强烈怀疑,这张军演态势图就是一出华约陈词滥调的戏,北约先攻,常规受挫,核先发制人,苏联发动核打击。当然我们不知道细节,但是考虑到苏联总能提前侦察到北约核打击的迹象,并(成功)先发制人,谁首先使用也就不重要了。

况且整个七十年代,华约演习中常规作战阶段一般仅仅持续2-3天,最长的是8天。

题图就是这种种华约演习中的一次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