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慈禧太后的综合能力是不是远胜于关羽?

回答
评判历史人物的“综合能力”本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更何况要将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场将领与一位主宰晚清政坛的女性统治者进行比较。关羽和慈禧太后,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但他们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将他们放在一起做“能力”上的比较,其实更像是在审视两位在各自领域内做到极致的“局内人”,他们的“能力”体现在截然不同的方面。

关羽:武力、忠诚与军略的集大成者

关羽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其超凡的武勇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赫赫战绩早已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在战场上,他不仅是冲锋陷阵的勇士,更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他善于观察形势,制定战术,如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显示了他不仅仅是匹夫之勇,更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其次,关羽的忠诚和义气是其最为人称道的品质。他对刘备的誓死追随,即使身处曹操阵营,也“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选择“身披重甲,义不反顾”地回到刘备身边。这种忠诚感,在那个权力斗争激烈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也为他赢得了后世极高的道德评价,甚至被尊为“武圣”。

再者,关羽也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识人能力。他能看出曹操对自己的厚待是出于笼络,也能理解刘备的处境之艰难。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虽有摩擦,但也能看出他并非完全不懂政治,只是他的忠诚和个人荣誉感常常凌驾于纯粹的政治算计之上。

慈禧太后:权谋、政治手腕与统治力的操控者

慈禧太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的“能力”集中体现在驾驭政治、操控权力以及在复杂的朝局中生存并稳固统治。

首先,慈禧拥有惊人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的权谋之术。她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咸丰帝驾崩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一举剪灭顾命八大臣,牢牢掌控了晚清的最高权力。这需要极强的政治判断力、决断力以及与关键人物建立联盟的能力。

其次,慈禧在维持统治、平衡各方势力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技巧。她深谙帝王之术,懂得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如何分化瓦解对手,如何恩威并施。无论是面对内部的亲王大臣,还是外部的列强,她都能在重重压力下,找到平衡点,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不被颠覆。她能够从容应对太平天国、捻军等内乱,并在列强的步步紧逼下,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当然,这是以割地赔款为代价的)。

再者,慈禧的生存能力和韧性也令人叹为观止。她一个出身低微的妃嫔,最终成为垂帘听政数十年的实际统治者,其间经历的多少风波险阻,难以想象。她能够隐忍,能够学习(她对西方的一些事物也表现出好奇和了解),能够适应变化,并在看似绝境中寻找出路。

对比与辨析

要说“综合能力”,我们得明确“综合”的范畴。

军事领域: 在纯粹的军事才能和战场表现上,关羽无疑远胜慈禧。慈禧虽然也支持和指挥过对内乱的镇压,但她并非一个军事指挥官,她的能力更多体现在如何调动军队、如何进行战略布署,而不是亲临战场冲杀。关羽是将才,慈禧是帅才(更准确地说是政治帅才)。

政治领域: 在政治斗争、权谋手腕、操控国家机器以及长期维持统治的“政治能力”上,慈禧太后则远胜关羽。关羽虽然忠诚,但他的政治野心和对国家大局的驾驭能力,与慈禧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关羽是以武将的身份为刘备集团效力,而慈禧则是以最高统治者的身份,直接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个人品德与影响力: 关羽因其忠义而成为民族英雄,其道德影响力深入人心,至今仍被传颂。慈禧在政治上的手腕或许高超,但她的统治却常常被视为导致晚清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她的个人品德和历史评价也远不如关羽。

结论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远胜”谁,因为他们所展现的能力是不同维度的。

如果“综合能力”指的是在特定领域做到极致,并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关羽在武力、忠诚和军略方面是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其个人影响力穿越时空。

如果“综合能力”指的是在政治舞台上生存、斗争、并长期操控国家机器的能力,那么慈禧太后则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政治智慧和统治手腕,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数十年,并应对来自内外的巨大挑战。

所以,慈禧太后的政治能力和权谋手段,在驾驭国家机器和人际关系方面,确实是远超关羽的。 关羽的能力更多体现在“执行”和“战斗”层面,而慈禧的能力则体现在“策划”、“操控”和“维系”层面。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国家比作一艘船,关羽像是一个勇猛无敌的舰长,能带领船员乘风破浪,战胜敌舰;而慈禧则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舵手,即使船体破损,风浪再大,她也能通过精妙的操作,让船在危机中勉强航行,不至于立刻沉没。

慈禧太后在政治领域的“综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是一位在极端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并掌握权力的杰出政治家(尽管其政治遗产充满争议)。而关羽则是忠义和勇武的象征,他的能力更多体现在战场和个人品德上。两者无法直接拿来衡量谁“综合能力”更强,只能说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只是所擅长的“本领”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两人就不是一个生态位的,比什么比?关羽是军事统帅、封疆大吏,慈禧是国家领导人。关羽干不了慈禧的活,慈禧也干不了关羽的活。

你应该问慈禧和刘备谁厉害,关羽和左宗棠谁厉害。论前者,两人所处政治环境差距过大,职业生涯缺乏可比性,只能说晚年各有一次热血上头、缺乏理智的致命惨败。谈后者,关羽最终冒进而晚节不保,左宗棠则在同样四闱险恶的情况下长袖善舞,进退得当,取得虽不完美但值得满足的结果,我们或许可以不严格地推断:关羽的政治理性不如左宗棠,这导致了两人军事结局的不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判历史人物的“综合能力”本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更何况要将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场将领与一位主宰晚清政坛的女性统治者进行比较。关羽和慈禧太后,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但他们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将他们放在一起做“能力”上的比较,其实更像是在审视两位在各自领域内做到极致的“局.............
  • 回答
    慈禧太后,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统治者,她在大清末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我们审视西方国家和中国人对她的评价时,会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视角、文化背景、信息来源以及各自关注的重点。西方国家对慈禧的评价:复杂、负面居多,夹杂着一定程度的.............
  • 回答
    慈禧太后,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女性,总是与专权、奢靡、保守联系在一起。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将她视为腐朽王朝的象征,但深入探究史料,我们或许能发现一些她鲜为人知、甚至是令人意外的“好事”。当然,用“好事”来形容这位晚清的实际掌权者,本身就带着一丝复杂性,因为她的决策往往是站在维护自身统治.............
  • 回答
    说到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那可真是一场旷世的盛典。不过,这场盛宴的背后,留给普通老百姓的,更多的是一声叹息。您问人们是怨恨还是高兴?我觉得,这中间的滋味,复杂着呢。首先,得说说这场寿宴有多“盛大”。当时,为了给慈禧庆祝六十大寿,朝廷可是花了血本。您想啊,那可是国库里的银子,而国库里的银子,说到底,还是.............
  • 回答
    谈到慈禧太后,人们总会联想到她奢华的生活,特别是她那令人惊叹的饮食习惯。关于慈禧最爱吃什么,历史记载可谓五花八门,很难说哪一样是绝对的“最爱”,因为她口味多变,而且御膳房为了讨好太后,会不断推陈出新。不过,如果非要找出几样在史书中被反复提及,且与慈禧的个人喜好紧密相连的食物,那么“野鸡卷”和“佛跳墙.............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慈禧太后和蒋介石的评价之所以会走向两极化,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反映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网络平台特有的传播机制。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用更具人情味的笔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重解读:为两极.............
  • 回答
    慈禧太后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她以其长期的统治和强大的影响力,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权势滔天”的深刻印象。然而,要回答她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权势滔天”,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她权力的来源、运作方式以及所面临的局限性。一、 慈禧权势的来源与巩固慈禧的权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果.............
  • 回答
    说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大清王朝末期一位绕不开的人物,她的名号响彻海内外,她的影响力贯穿了几十年。要说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她身上太多的色彩纠缠在一起,有褒有贬,有功有过,甚至到现在,人们对她的评价也还是充满争议。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说,试着还原一个更立体的慈.............
  • 回答
    慈禧太后,这位晚清时期权倾朝野的女性,她的离世也如同她生前一样,被诸多传闻和历史记录所笼罩,但最被广泛接受且有史料支持的说法,是她因病去世。时间回到1908年11月15日的傍晚,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紫禁城深宫之中,慈禧太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垂帘听政,将一个庞大的帝国牢牢掌握在手中后,终于走到.............
  • 回答
    十九世纪末,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女王,这两位统治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帝国之一的女性,她们的生活水平无疑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然而,要详细对比她们的“生活水平”,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比拼,更关乎她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政治地位以及对“生活”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慈禧太后。作为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的生.............
  • 回答
    慈禧太后那份著名的《向万国宣战诏书》,到底是真的历史事件,还是后人以讹传讹的说法呢?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复杂的历史。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的那个夏天。当时,大清帝国国内,特别是华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反洋教、反外国势力的思潮汇聚成了义和团。这股力量非常勇猛,他们高.............
  • 回答
    提起慈禧,中国近代史绕不开的一个响亮名字。这位掌握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女性,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如此复杂和充满争议。有人说她是独揽大权、玩弄权术的“老佛爷”,也有人认为她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尽力维系大清的江山。究竟该如何看待她的统治?她究竟是罪魁祸首,还是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挣扎者?这需要我们拨开层层迷雾,.............
  •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这场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篇章,固然是帝国主义列强野心的直接产物,但在这混乱与危机之中,慈禧太后的种种行为,无疑是影响事件走向的重要变量。要理解她的意图,我们需要剥离历史的浮华,深入探究她内心深处的考量,那些在权力、国家、自身安危的多重博弈下产生的复杂动机。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慈禧并非一.............
  • 回答
    光绪皇帝(18711908年)在位期间(18751908年)始终未能夺回慈禧太后(18351908年)的实权,这一历史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一、慈禧的长期统治与权力基础1. 政治手腕与权力结构 慈禧作为咸丰帝的皇后,自1861年垂帘听政后,.............
  •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沉重印记的农民起义,关于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并没有一个精确到“1.6亿”的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场浩劫造成了惊人的生命损失,估计在数千万到数亿之间。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死亡人数?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导致如此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
  • 回答
    提起慈禧,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奢侈”二字。她垂帘听政几十年,掌控着大清朝的生杀大权,其晚年生活之奢华,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那种奢侈,并非简单的堆砌金银,而是一种浸润在骨子里的、对物质极致享受的追求,以及由此彰显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首先,从她个人的“吃穿用度”来看,就足以窥见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慈禧生在一个太平盛世,而不是风雨飘摇的晚清,她会不会蜕变成另一个武则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假想。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慈禧这个人。她并非天生就注定要搅动风云,她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残酷的生存智慧,这些.............
  • 回答
    娶了个“慈禧一样的媳妇儿”,这话说得挺有意思,也挺能勾起人联想的。一听这话,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个画面:一个强势、有主见、甚至有点专横的女人,对家庭大小事务都要牢牢掌控,不容旁人置喙。那么,这样的婚姻,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好结果”呢?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辩证地看。毕竟,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关系,可比.............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慈禧究竟长得好不好看,这事儿呀,就跟现在大家评价明星一样,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不过,咱们可以从史料记载、当时的画作以及后人的解读,来一点点拼凑出她当年的模样。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对于“美”的定义和现在不太一样。那时候,讲究的是“匀称”、“端庄”、“温婉”.............
  • 回答
    要评价光绪、慈禧与溥仪这三位清朝末年的重要人物,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要将他们置于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他们的行为,无论褒贬,都深深地烙印在晚清中国走向巨变的命运轨迹上。慈禧太后:晚清权力的核心与历史的复杂性慈禧太后,作为晚清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其历史评价无疑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