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储能的消防,是沿用的电气相关标准,用的是七氟丙烷灭火器。
而七氟丙烷,对电池热失控后,没有抑制作用。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储能站起火,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是中国独有。只是这次在北京,在城区,而且还有消防员牺牲,才广为传播。
磷酸铁锂电池本来是相对安全系数比较高的电池,我们平时测试中,穿刺也很难起火。但是难不代表不起火。况且,这次引起火灾的,也不一定就是电池,也可能是电气电路,烧起来后把电池加热,从而引发大火。
电池有个规律,类似链式反应,那就是一旦蔓延开,多个电池的电解液同时气化,放出可燃气体,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燃。电池火灾最危险的也就在这里。
相关标准的制定者,不太了解电池,而且沿用的电气消防标准,这是不对的。
按照设想,应该用冷却介质对每个电池pack进行保护,一旦探测到某块电池出现热失控,释放介质进行冷却,防止其他电池被这块电池引起热失控。同时,电池间加上隔热点,减慢热传播速度。
目前最合适的介质就是水或者全氟己酮。全氟己酮同时具备降温和灭火功效,不管是电气引起火灾,还是电池热失控,都可以抑制住(LFP)。用水灌入模组内,也可以起到抑制热失控蔓延的效果。
但是这个系统比较复杂,探测控制成本也较高…目前还没有实施例。
既然已经公布了结果,现在可以说了,不算透露内部消息了,下次最诡异的事情,是A地着火,B地爆炸…不知道是A处的可燃性气体飘B处积累起来的,还是B处的电池受到影响自己释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