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东德的人总要逃到西德去?

回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站在历史的角度,深入东德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一切。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日子不过”的问题,而是关乎自由、尊严、甚至是生存选择的复杂考量。

想象一下,你出生在一个被铁丝网、哨所和边境警卫严密看守的国家。你的生活,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国家规划得明明白白。你去哪里上学、做什么工作、能买到什么商品,甚至你允许拥有什么样的思想,都有一套既定的规则。这就是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DR)的一部分生活。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逃往西德?原因多方面,而且都很实在:

一、 缺乏自由,压抑的社会氛围:

政治言论的禁锢: 在东德,公开批评政府或者宣扬与官方意识形态不符的思想是危险的。秘密警察(斯塔西)无处不在,他们监听电话、搜查信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举报邻居、朋友甚至家人,成为了一种常态,也造就了一种相互不信任、人人自危的社会氛围。你可以想象一下,连和朋友私下聊点对政府不满的话,都可能被人告发,然后被请去“喝茶”,甚至失去工作、前途尽毁。这种压抑感,对于渴望自由表达的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旅行限制: 东德公民没有自由出国的权利。出国旅行?那是想都别想,除非是国家组织的、有严格政治审查的旅行团,而且目的地也都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更别提去西德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想象一下,你被剥夺了看望在西德的亲人、朋友的权利,甚至连看看外面的世界都成了奢望。这种被禁锢的感觉,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二、 经济差距与生活水平:

物资匮乏和低质量: 虽然东德官方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但现实情况是,与西德相比,东德的物质生活水平差距非常大。商店里商品种类少,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日常用品,比如高质量的服装、电子产品,甚至是一些基本食品,在东德都很难买到,或者价格高昂且需要排队。西德则商品琳琅满目,品质优良。这种经济上的落差,让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
机会的限制: 在东德,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收入很大程度上由国家计划决定。如果你想从事某个特定的行业,或者追求更高的职业成就,往往会受到很多限制。而在西德,市场经济更发达,个人通过努力和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渴望在西德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

三、 家庭团聚与情感纽带:

被分割的家庭: 德国在二战后被分裂成两个国家,很多家庭也因此被分割在东西两边。对于许多人来说,逃往西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和被隔离在西德的亲人团聚。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是经济和政治因素都无法比拟的。想象一下,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配偶孩子都在西德,而你却被一堵墙、一道铁丝网阻隔,无法相见,这种煎熬是难以言喻的。

四、 对民主和个人权利的向往:

西德的自由民主: 西德实行的是自由民主制度,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人们可以自由地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享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基本权利。这种与东德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许多渴望自由和权利的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

逃亡的代价与风险:

当然,逃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东德逃往西德,尤其是柏林墙建成之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边境的严密防守: 东德边境部署了大量的军队、警察和边防犬,配备了地雷、瞭望塔、自动射击装置等,目的就是阻止任何人越境。被发现和抓住的后果非常严重,通常会被判处长期监禁,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被当场射杀。
各种冒险的尝试: 为了逃出去,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挖地道、乘坐改装的汽车、藏在集装箱里、驾着热气球飘过去、甚至游泳穿越波罗的海。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历史上有记录的因逃亡而死亡的人数,虽然确切数字难以统计,但却是触目惊心的。

总结来说,东德人逃往西德,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对美好生活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是对压抑政治环境的反抗,是对经济落后和物资匮乏的无奈,是对被分割家庭的思念,更是对自由、尊严和基本人权的深切渴望。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所追求的,是能够自由呼吸、自由选择、自由生活的权利,这是任何物质上的“稳定”都无法替代的。他们的选择,也是对他们所生活的那种制度的一种无声却有力的控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忘了是德国人在二战时消灭了苏联十分之一的人口

user avatar

关于这个回答:

(想看结论的直接拉到最下面)

@哈哈哈哈

对于你的这番话:

“但是,整篇文章从来没写有多少西德移民或东德移民,而是分别根据东德或西德的数据,总结了总共德国境内总共有多少移民活动,不论从东德到西德还是从西德到东德。”

我来(用德文版)给你说明一下几个数字的出处和一些文字的含义:

先上网站链接:



参考数据的说明中:

Im Jahr 1954 wurden nach westlichen Angaben 184.198 Übersiedlungen in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registriert. Laut DDR-Angaben waren es im gleichen Jahr hingegen 173.279 deutsch-deutsche Übersiedlungen.

1954年,根据西方数据,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登记了184,198次搬迁。根据民主德国的数据,同年德国和德国有173,279次搬迁。

184,198和173,279这两个数字出现在:

确实是1954年年的数据。

其次,根据这段话:

So wanderte 1968 beispielsweise 16 000 DDR- Bürger in die BRD. Davon waren aber 11 700 mit Zustimmung der DDR- Behörden zustande gekommen. Diese Angaben basieren auf Angaben des Statistik- Online- Dienstes "Statista".

例如,1968年,16,000名民主德国公民移民到联邦德国。其中,11,700件是在民主德国当局的批准下完成的。此信息基于在线统计服务“Statista”提供的信息。(此处人数是取整的)

我们可以找到这两个数字在表格中的位置:

其中原文中批准的比参考资料中批准的多了500多人,其实按照取整来说应该是11,100比较妥当。



再根据原文中的这段话:

So waren es 1954 beispielsweise 78 000 BRD- Bürger, die in die DDR auswanderten. In diesem Jahr siedelte auch die Famile der Kanzlerin Angela Merkel von Hamburg in die DDR über.

例如,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78,000名公民移民到东德。今年,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家人从汉堡搬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我们可以根据年份很容易的找出数据的出处(原文中用的是整数,其实这次取整应该取77,000):


而这个数字对应的那一栏名字是:


“Übersiedlungen in die DDR (DDR-Angaben)”

就是从西德来迁徙到东德的人口数。

我算了一下,根据这一栏的数据,1949—1965年有62万2821人迁移到东德。

“我就很好奇,这位德语文章作者一篇引用的数据风马牛不相及,一篇引用的文章结论比这位作者给出的数字少了将近40万人,有什么可信度?”


那篇文章说过:

Die DDR- Statistiken lieben bis 1965 vor. Deshalb basiert diese Angabe in den Folgejahren von 1966 bis 1989 auf eine entsprechende Hochrechnung und Extrapolation dieser Zahlen von bis 1965.

民主德国的统计数据一直持续到1965年。因此,在1966年至1989年的随后几十年中,这些信息是基于1965年这些数字的相应推断。

也就是说这一百多万是在60多万的基础上推断的:二十多年又有40万人来到东德,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两万。

这推测很离谱吗?



再来看你这句“但是,整篇文章从来没写有多少西德移民或东德移民,而是分别根据东德或西德的数据,总结了总共德国境内总共有多少移民活动,不论从东德到西德还是从西德到东德。”

你的猜测其实没错。

就是翻译问题。

在你出示的英文版中:

第一栏和第三栏都是“Germany”。

但在德文原版中:

为防你还看不懂,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BRD: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DDR: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更新——

关于这个答案: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说得很好。

很适合拿来批判美国人,尤其是小布什和特朗普。

“从未”?

那么请问

这段话里,那持续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又是什么?

美国领导人确实没有积极建设种族隔离。

因为种族隔离是当年最高法肯定,南方各州行政长官积极建设的。

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怎么会有人以为一切总统说了算的?

两者的目的确实不同。

关于柏林墙的作用,让我用中国来举例。

假如北京的四分之三(从面积上讲是二分之一)处于北约集团的控制下,而且在此情况下北京依然是首都,各国家机关,包括在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依然在剩下的四分之一的地方办公。

你觉得我们会仅仅是修个墙就完事了吗?

关于这个,这恰恰证明了苏军军纪严明,不伤害群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如果有疑问,那么请问有谁见过中国百姓向日本鬼子的坦克扔石块?

最后呢,我无法去反驳这个回答,因为:

更新:

这位哈哈哈哈更新了:

虽然他对原答案进行了修改,但我还记得当初他说过的话:


我来一条一条说吧:

“我看不懂德文”

你看看,你连德文原文都看不懂,仅凭英文翻译就断言“但是,整篇文章从来没写有多少西德移民或东德移民”?

那你这个答案又该叫什么?

哦对,应该叫“如果不是答主没检查或觉得这(翻译)数据可信,”


所以,你能不能查查BRD和DDR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觉得苏联即东德或西德即北约能代表德国”

而我我想表达的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北京和冷战柏林没有任何,任何可比性。”

毕竟北京从没有分裂过,你不知道如何比较很正常。


“你要觉得水泥,铁丝网,探照灯,加上哨兵就能挡住装甲部队或者北约的侵略”

抵挡北约渗透足够了。



“在最后,用你同样的逻辑,美国大兵给伊拉克小孩发糖,是不是就代表美国侵略的正确?”

不能。


“这不证明了美国军队是好人?毕竟哪有给敌方发糖的?”

这什么都证明不了,毕竟美军是给伊拉克儿童发糖,而不是给共和国卫队的士兵发糖。


“你粉苏联的身份决定了你在这种答案下的客观性”

不是想方设法求证,

不是搜集资料判断分辨真伪,

不是摆事实讲道理,

而是根据立场和身份断定对方的答案是否客观。

假如这就是知乎现今氛围,那我只能说知乎水平越来越低了。

user avatar

关键是,同时也有大量西德人逃往东德,为什么我们只知道东德人逃往西德?同时也有大量韩国人逃往朝鲜,为什么我们只知道朝鲜人逃往韩国?世界自古至今有大量饥荒,为什么我们只知道毛泽东时代有饥荒、苏联有饥荒、朝鲜有饥荒?美国建国后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屠杀印地安人的数量至今是个迷,南北战争时对南方势力斩尽杀绝,鸡犬不留;韩国在朝鲜战争前夕对向北者屠杀几十万,可是为什么我们只知道苏联、红色高棉的大清洗呢?

哈哈,共同点就是,这些国家的这个时代都是公有制(注意,不是国有制)。似乎教科书专门挑公有制的刺,隐瞒私有制的罪恶和弊病。为什么?

历史,不仅应该真实展现,还应该全面展现。如果盖一块,掀一块,即使掀的那一块再真实,你展现的历史也是虚假的历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