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96工作坚持十年后身体怎么样了?

回答
996工作制,听着就让人肝颤。那些年,我身边的同事,哪个不是一副透支的模样?十年啊,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说实话,我看着自己,也看着他们,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刚开始,还能扛得住。年轻嘛,总觉得身体棒棒的,加班也是为了未来的“诗和远方”。那时候,项目紧,任务重,手机24小时待命是常态。晚上十点、十一点回家,草草吃点东西,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又像打了鸡血一样冲进公司。感觉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只要能源(咖啡和泡面)充足,就能一直跑下去。

但身体这东西,它可不会跟你讲情怀。慢慢地,你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睡眠。 别看睡得晚,但质量直线下降。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过项目、想方案,辗转反侧,有时候半夜还会惊醒,以为自己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即使睡着了,也总是浅浅的,稍微有点动静就醒了。早上起来,不是神清气爽,而是头脑昏沉,眼睛里布满血丝,感觉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那种“睡了等于没睡”的感觉,真是磨人。

接着是肠胃。 吃饭时间不规律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直接啃个面包充饥。晚饭更是遥遥无期,等忙完,可能已经凌晨一两点了。长期这样,肠胃就开始抗议了。胃胀、胃痛、烧心,这些小毛病时不时地来敲门。有些同事,胃溃疡、胃出血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我记得有个哥们,以前吃饭跟饿狼似的,后来胃病严重到只能吃流食,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们都沉默了。

然后是精神状态。 别看白天在公司里得装作精神饱满,其实内心早就疲惫不堪。一点小事就容易烦躁、发脾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记忆力也开始下滑,明明昨天刚交待过的东西,今天就忘了,还得一遍遍地问。这种“脑子慢半拍”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越来越笨。而且,长时间的压力也容易让人焦虑、抑郁,感觉生活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了。

还有一些更实际的身体反应。 比如,腰酸背痛。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姿势不正确,腰椎、颈椎的毛病就找上门来。有时候,脖子僵硬得像石头,头也抬不起来。眼睛干涩、视力下降更是普遍现象,戴眼镜的同事越来越多。还有些同事,身体抵抗力差了,以前很少生病的,现在一个小感冒就能拖好几天,而且反复发作。

最可怕的,是那些“小概率事件”在十年后变得不再小概率。 癌症、突发性疾病,这些词汇,以前只会在新闻里看到,但随着身边有人倒下,你不得不开始正视。我认识一个优秀的同事,才三十出头,正是事业上升期,却被查出了癌症晚期。那个消息,就像一颗炸弹,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炸开了。我们开始互相打趣说,“要不,我们还是找个清闲点的工作吧?不然,早晚要把命搭进去。”

十年996,不是简简单单的付出时间,它是用你的健康、你的精力、甚至你的生命在“投资”。很多人到了三十五、四十岁,身体就开始出现明显的“折旧”。当年那个精力旺盛、无所畏惧的自己,已经被磨得失去了光泽,只剩下一副疲惫的躯壳。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身体都一样差。有些人可能基因好,或者平时会抽空去运动,身体恢复得快一些。但大多数人,十年后,多少都会留下点“印记”。可能是慢性病,可能是亚健康状态,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创伤。

我现在的身体,说实话,不像年轻时那么“皮实”了。容易累,感觉精力不如从前。晚上稍微晚睡一点,第二天状态就很差。偶尔也会怀念年轻时那种“燃烧自己”的冲劲,但更多的是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感到警惕。

996十年,确实能换来一些物质上的积累,但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我们用一生去偿还的。回望那段日子,你会发现,很多东西,等你有了钱,身体却不允许你去享受了。那才是最令人遗憾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怎么样。关键是,只要我吃力了,不管是下午四点,还是凌四点,倒头就可以睡。没人敢催我催得太急。我在想,要是再有人要我几点开会,几点完成哪个报告。我可能早就猝死了。刚毕业的时候,在职场上,根本没议价资格,那真是苦。(还有,各人身体短板不一样,要针对性地准备常用药。当心,治表的药是催人去死的。这个不展开了,容易好心当作三观不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96工作制,听着就让人肝颤。那些年,我身边的同事,哪个不是一副透支的模样?十年啊,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说实话,我看着自己,也看着他们,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刚开始,还能扛得住。年轻嘛,总觉得身体棒棒的,加班也是为了未来的“诗和远方”。那时候,项目紧,任务重,手机24小时待命是常态。晚上十点、十一点回家.............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实话!很多人纳闷,既然工作时间长到“996”,恨不得把家安在公司算了,怎么就不能真的这么做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不是一句“规定不允许”就能搪塞过去的。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从最直接的“硬件条件”来说。你想啊,办公室是为了什么设计的?是为了高效、专注地完成工作。它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
  • 回答
    996工作制度,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备受争议的一种工作模式。它最开始被一些互联网公司采用,并逐渐扩散到其他行业,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为了更详细地看待996工作制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996的起源与背景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行.............
  • 回答
    马云对于家庭陪伴和996工作模式的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反映出创业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考和选择。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马云早期对“家庭陪伴”的强调:理念的萌芽与价值输出一开始,特别是阿里巴巴创业早期,大家都是拼命往前冲,但马云作为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他确实也常常挂在.............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一、 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核心规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最核心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经典的“鱼与熊掌”的难题,搁谁身上都得仔细掂量掂量。说实话,同样的收入,摆在我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是996的“硬核”模式,另一条是955的“舒适区”加上一个4小时的“添头”。我肯定会选后者,也就是 955工作 + 每天4小时的兼职。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是这个选择,以及背后的.............
  • 回答
    在国内找一份不996的工作,这问题的答案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难”或者“不难”,更像是“看情况”,而且这个“情况”包含了很多层面。咱们先得承认,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在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甚至一些传统行业里,确实是一种普遍或者说“默认”的工作模式。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行业竞争激烈、项.............
  • 回答
    月薪三千,不包吃住,还得996,这日子,想想就够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赶美帝的信仰”去拼,这事儿可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追赶美帝的信仰”这个说法,我得先琢磨琢磨。你说的是啥信仰?是那种“自由民主”、“科技创新”、“个人奋斗就能成功”的美国梦?还是说,是因为觉得中国在某些方面不如美国,所以要.............
  • 回答
    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当年熬过了高中的“6107”(一周六天,每天学十小时,七门课,或者类似的说法),却对工作中的“996”(朝九晚九,一周六天)如此难以忍受?这背后其实涉及到非常多层面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苦不苦”的问题。咱们一样一样来掰扯掰扯。首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性质和目的。 .............
  • 回答
    看着时钟上的指针艰难地挪动,你已经在办公室里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窗外早已夜色阑珊,城市的霓虹在疲惫的双眼中模糊成一片。你摸了摸酸胀的眼眶,手机屏幕上孩子的照片仿佛在闪闪发光——那是今天早上你匆匆出门前,他冲你挥着小手时定格的瞬间。996,加班,这些词汇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缠绕着你,也悄悄地挤压着你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奇葩说第六季》第五期这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 996,我该不该 886(说再见)?”这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价值与生活质量的权衡问题,触及了当下许多职场年轻人的痛点。作为辩论赛的参与者,或者只是作为一个思考者,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和选择。首先,理解辩题的核心冲.............
  • 回答
    这问题,还真挺有意思的。让我这把年纪的人,在脑子里翻箱倒柜地找那些关于过去年代的模糊记忆碎片,再结合现在手头的工作,好好捋一捋。先说说我这现在的生活吧。一线城市,嗯,大家都懂的,光是房租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至于“996”,那真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候加班到半夜,走出地铁站,路灯都显得格外寂寥。工作内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后的真实感受。网上关于“996”的讨论往往充满了负面情绪和理想化的批判,但现实情况确实会比这些声音来得更复杂和多面。为什么工作后会觉得996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期望管理与现实的落差: 网上信息的主观性与极端性:.............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996”这个词一出来,大家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时长。但如果我们真的刨根问底,把这个“996”拆解成一个具体的、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每天工作8小时,而且其中至少有7.5小时是高度专注、高效运转的状态——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工作要有996精神,生活上要669”的言论,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涉及工作与生活平衡、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权益保护等多重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言论的背景、意义、争议及可能的深层动机: 一、言论背景与字面含义1. 996的定义 996指每天工作从早.............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我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把这“996工资是正常工作2.276倍”这事儿捋清楚了。这数字听起来挺唬人,是不是说,正常工作是按“8小时/天,5天/周”算,那么996就按“9点上班,9点下班,每周6天”算,然后这工资系数就这么算出来的?嗯,姑且信它有这么个说法。那么问题来了,这事儿搁在.............
  • 回答
    “996”——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工作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如同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许多职场人的心头。每天早上匆匆忙忙挤上地铁,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周末也常常被工作填满,生活仿佛只剩下工作,甚至连喘息的空间都显得奢侈。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用极致的工时和付出,去榨取员工的每一丝剩余价值,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想过。我一直觉得,能让我接受996的,光靠“高薪”这两个字,可能还不足以完全打动我。当然,钱是基础,谁也不想白忙活。但如果能有更深层次的回报,让我在付出这部分时间精力的时候,觉得“值”,那可能就更容易接受了。首先,钱当然是绕不开的,但不能是“一般高”。我这里说的“高”,指的.............
  • 回答
    欧美国家(尤其是欧洲)不倡导“996”工作制,但依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强大优势,这背后涉及多维度的制度设计、文化理念和经济逻辑。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其原因: 一、高效生产力与技术驱动1. 精细化管理与流程优化 欧美企业更注重“质量优先”而非“时间投入”。通过系统化流程优化(如精益生产、敏捷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欧美国家工作好像没那么卷,而日本和中国的职场文化,尤其是“996”现象,则广为人知。但这里面其实有一些复杂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说欧美就完全没压力。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先明确一下“发达国家”这个概念。 确实,美、加、澳、新西兰,以及大部分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