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20 万元一针抗癌药通过初步形式审查,有望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可能性有多大?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回答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如果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并且有望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许多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医保基金的运行。其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可能性有多大?

总的来说,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 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博弈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初步形式审查通过是积极信号: 初步形式审查通常关注的是药品的注册批准情况、是否为创新药、是否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等。通过这一环节,说明了该药品在基本符合国家药品监管要求和新药准入标准方面是过关的。这为后续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国家鼓励创新药进入医保: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一直致力于将更多临床价值高、疗效好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是大方向。
“120万元一针”的高价是巨大挑战: 如此高昂的价格,无疑是谈判的最大难点。即使是创新药,其价格也需要符合医保基金的可承受范围,并且与同类药物的疗效和价格进行对比。

因此,可以这样判断:

可能性“中高”但非“必然”: 存在进入医保目录的可能,但谈判的艰巨性不容忽视。
关键在于谈判效果: 最终是否能进入医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谈判的结果。

二、 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影响该抗癌药能否进入医保目录的因素众多,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药品本身的价值和疗效:

临床疗效的真实性与显著性: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该药物是否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其疗效是否优于现有治疗方案?是否有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如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药物的安全性如何?是否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与现有治疗方案相比,安全性是否具有优势?
治疗的不可替代性或独特性: 该药物是否是治疗特定癌症的“唯一”选择,或者在现有治疗方案无效的情况下是“最后”的希望?如果市场上存在其他同类疗效但价格更低的药物,其谈判优势将大大削弱。
目标适应症的疾病负担与临床需求: 该药物所治疗的癌症类型,其在中国面临的疾病负担如何?患者群体有多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多迫切?如果是一种罕见病或高发的致命性癌症,且现有治疗手段有限,其价值会被放大。

2. 价格谈判的博弈:

期望价格与承受能力: 120万元一针是药品企业提出的价格,而医保部门会根据药物的价值、成本、市场价格以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来评估。谈判的焦点就在于双方的价格预期能否接近。
价格调整的幅度: 药品企业是否愿意为了进入医保而大幅降价?降价幅度能否让医保方满意?这需要企业权衡进入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
同类药品的价格对比: 国际上同类药物在其他国家医保目录中的价格是多少?国内是否有同类药物,其价格和疗效如何?这为谈判提供了参考基准。
医保支付方式的创新: 如果谈判价格仍然过高,是否会考虑采取其他医保支付方式,例如:
按疗效付费(PayforPerformance/Outcomebased payment): 如果药物疗效未达预期,医保方可以减少支付或不支付。
患者自付比例的调整: 医保支付一部分,患者承担一部分。
专项基金或大病保险的覆盖: 将其纳入大病保险或设立专项基金,减轻医保基金一次性压力。

3. 药品企业的策略与合作意愿:

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如果企业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并且希望通过医保谈判打开市场销量,那么其降价的意愿可能更强。
企业的成本结构与利润考量: 120万元一针的成本是多少?企业的利润空间有多大?这决定了其降价的底线。
企业是否能提供配套服务: 例如,是否愿意在药物使用、患者管理、临床研究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提升药品的整体价值。

4. 国家医保政策导向与基金承受能力:

国家医保局的准入原则和评审标准: 医保局会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评审标准,包括药物经济学评估、临床可及性、基金承受能力等。
医保基金的财政状况: 尽管中国医保基金体量庞大,但面对不断涌现的高价创新药,支付压力依然存在。中央和地方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会直接影响决策。
对高价药的长期管理思路: 国家医保局也在探索对高价创新药的长期管理模式,例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但前提是药品能先进入目录。
公平性与可及性原则: 医保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如何在保障创新和满足个体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

5. 社会舆论与患者呼声:

患者群体的强烈需求: 如果该药物的疗效对患者至关重要,且现有治疗手段有限,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强烈呼声和舆论压力,可能会对谈判产生一定的影响。
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高价创新药进入医保的事件往往会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其报道角度也会对公众认知和政策制定者产生潜在影响。

总结来说,120万元一针抗癌药能否进入医保目录,是一个典型的价值、价格、政策和市场多重因素交织博弈的结果。

如果其疗效确实是革命性的,解决了巨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并且企业愿意做出大幅的价格让步,那么进入医保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反之,如果疗效提升有限,或者企业价格谈判态度强硬,那么成功进入医保的难度将非常大。

我们拭目以待最终的谈判结果。这不仅是药品企业的努力,也是国家医保政策不断完善和探索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希望普及,包括之前的天价药入医保我也是持反对态度。

因为医保并不能凭空变出钱来,医保的钱是有限的,而需要帮助的病人是无限的。

120w一针打几针或许可以救活一个癌症患者。

但要是花在别的基础病上,可以救更多的患者。

医保的资金允许两头兼顾吗?我想并不能吧,否则哪里会有那么多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

医保本来就已经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了,这种搞法,只能是医疗资源越发达,药品与监督管理更完善的地方,反而更能享受到更多的医保待遇。

作为一种税收平衡,这未免有点本末倒置,有一种收穷人税补贴富人的意思,虽然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在社会中的定位大概率是属于受益者一方,但我依然要反对。


这种只能赢得舆论,实际操作弊大于利的政策,我看一次悲哀一次。

天价药买不起所以只能等死很惨,所以需要帮助?多么政治正确啊。

但医保的帮助是有限的,需要帮助的人与需要帮助的疾病却是无限的。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应对无限的需求呢?只靠决心与口号能够解决问题吗?

发展才能解决的问题要留给发展解决,但解决之前,仅靠这种掩耳盗铃的政策,又有什么作用?

除了博得欢呼。


这些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但解决之前我们也应要积极面对,而不是这样上面喊口号,下面控费限药来掩耳盗铃。

有没有好的办法我不知道,但这种不健康的办法,一定不是好办法。

user avatar

与其关心这个,不如先关心已经纳入医保的项目和药,能不能在你治病的时候买到。

现在很多地方是昂贵的项目和药在医保里,但是你治病的时候别问,问就是没有,要么你自费去别的地方买。

为什么?因为上级给医院的可使用医保额度是定额的,而不是取决于你收治的病人治疗是否正常。

所以只要这些项目和药花的多,那么医院就不会给,否则医院只能拒绝所有剩下的所有医保项目和病人了

user avatar

这次的阿基仑赛注射液(CD19 CAR-T)是国内第一款细胞治疗药物,医保能谈到什么价格,对国内整个基因细胞治疗产业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根据11月11日结果,这次阿基仑赛未进入医保。

首先,讲讲天价药进医保的压力

这次120万一针的阿基仑赛注射液针对B细胞淋巴瘤,本身发病率不算高,估计一年会用它的就几百人,没什么普及不普及的问题。

和阿基仑赛注射液原理相同的两个国外CD19 CART疗法Yescart和Kymarih一年销售额才多少呢?2.5亿美元。国外一年就1200个病人用,5年6800病人,所以这药的使用者基数不大。

虽然这药单价贵,但基数小,医保承受的压力没大家想的那么大。

--

其次,120万元定价贵不贵呢?从高昂的生产研发成本来说,这个定价不贵。

这个疗法是细胞治疗疗法,简单来说,把病人的细胞拿出来,加一个CD19的CAR (一种细胞表面的识别蛋白),让免疫细胞T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从而特异性杀伤肿瘤。

整个工艺流程很复杂,包括拿到病人自体细胞,生产慢病毒,慢病毒向病人细胞插入一个CD19 CAR基因,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产生大量带CAR的T细胞。

整套工艺走完,120万真的很值,你都无法想象为这个药上市,要花费多少个博士、硕士,用多少设备,走多少申报程序。

个体化治疗才120万,从成本来讲很值。

--

120万对病人来说值不值呢?看你怎么给生命标价了。

一般用到这药,都是B细胞淋巴瘤晚期,活不了就CART试试,所以是用来救命的。

是不是用了一定会活呢?

大部分人都会以Emily的例子给大家信心,2012年接受治疗到现在,都快10年了,癌症未复发。

但是!注意不是每个人都有Emily的运气。一部分病人的CART治疗效果也一般(一部分人用后只有几个月到4年的生存期),这和病人个体差异有关。例如病人的细胞回输体内能否快速增殖出CART?病人体内血液瘤情况如何?CART在该病人体内的杀伤效果如何?

打个比方:你是个战场,癌细胞侵略全身。你花钱给自己的军队(免疫T细胞)配备了高端武器(CD19 CAR),争不争气还是要看你军队行不行了。有些“正规军”被游击游击就垮了。

不是给了CART一定能活,愿不愿意花120万看病人自己。

--

虽然没进医保,但进了初步审查名单也算有其意义:

1.对于罕见病/少见病家庭来说是好事:很多病的发病率不高,病人量少,导致药物研发生产成本分摊下来,药物单价高。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负担不起这些药。

2.高价药如果将来能进医保,是国家对病人的扶持:如果放到中国经济不那么强的时候,没实力去负担这些病人的药物,没法进医保。如今国家经济实力上来了,除了普适性药物进医保,慢慢其他疾病也在纳入医保。

也就是从帮助群体,逐渐走向帮助少数群体。

这是件好事。

每个人或每个家庭都有得罕见病的可能,等查出来时,你希望有药,希望负担得起药。国家医保就是降低每个公民的患病风险,用每个人一点点收入,换取未来买得起药的希望。

3.高价药如果进医保,也是对国内医药行业的扶持:如果进医保有政府支持,对于罕见病医药研发也是好事,这意味医药公司辛苦做出来的药有人买。

--

虽然这次阿基仑赛没进医保,但未来也许一些天价药有望进医保呢?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进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如果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并且有望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许多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医保基金的运行。其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可能性有多大?总的来说,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 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价值120万的国产抗癌新药,宣称对某些癌症有“清零癌细胞”的潜力,这足以让整个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群体沸腾。这个消息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深挖和关注的点,远不止“120万”和“清零”这两个关键词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清零癌细胞”的真实含义与科学依据: .............
  • 回答
    这起事件,如果属实,其背后所揭示的,早已超越了一桩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触及到了人性最黑暗的角落,以及在极端困境中,一些人如何利用他人的脆弱来牟取暴利。首先,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谴责这种行为。贩卖人口,特别是以妇女和儿童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极端邪恶、反人类的罪行。它剥夺了受害者的自由、尊严、安全,更严重.............
  • 回答
    收到。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并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呈现。这笔买卖,到底该不该做?120万的煤,140万的电,遇上30万的市场变动,我到底该怎么选?一个发电厂,手里有120万元,买了一批煤,准备拿去发电。按照他们之前的计算,这批煤能换来140万元的电费收入。听上去,这是一笔稳赚不赔.............
  • 回答
    一年赚到 120 万?这绝对是个有挑战性的目标,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一个高回报的切入点,并且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智慧。这里没有一夜暴富的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策略和不懈的执行。核心思维:价值创造与杠杆运用要实现这个目标,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打工赚钱”模式很难在一年内实现百万级.............
  • 回答
    中国人寿重庆一支公司搞出“客户死亡获赔 120 万”这样的宣传,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也把“宣传底线”这件事狠狠地抛到了公众面前。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哭笑不得,又夹杂着一丝丝的后怕。事情的原委:一场“惊喜”变“惊吓”的宣传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人在重庆的街头,看到了中国人寿重庆一支公司挂出的宣传条幅,上面.............
  • 回答
    室内养对虾,尤其是南美对虾,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尤其招商经理给出的利润预期——120平鱼池,一个季度34万,这确实挺吸引人的。不过,咱们得把这事儿说得透彻点,别光听着好,自己心里得门儿清。首先,得明白为什么南美对虾这么受欢迎。南美对虾,比如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而且肉质好,口.............
  • 回答
    南京大学为校庆在《Nature》杂志上刊登特刊稿,预算高达120万元,这一消息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件事的几个关键点: 主体: 南京大学,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事件: 公开采购招标,.............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120万一针的抗癌药”,这很可能指的是目前市场上一些高度靶向性、个体化定制或创新性极强的抗癌疗法。这些药物的定价确实非常高昂,但它们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价格,往往是因为其背后涉及的研发成本、生产工艺、临床试验以及其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展现出的显著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 回答
    在40万到120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区间,对于一位女性消费者来说,选择范围相当宽广,可以满足从实用通勤到追求个性与驾趣的各种需求。关键在于要弄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是日常的便捷性、乘坐的舒适度、品牌的价值感,还是驾驶的乐趣,亦或是对新能源车的拥抱程度。如果更看重的是日常出行的便捷和不错的舒适性,那么一.............
  • 回答
    南京大学打算花 120 万在 Nature 刊发校庆特刊宣传稿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它,包括其战略意义、财务成本、传播效果、潜在风险以及替代方案等。一、 战略意义和潜在好处: 国际声誉和品牌提升: Nature 是全球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其公.............
  • 回答
    台湾鸡蛋短缺的问题,确实是近段时间来大家热议的话题,尤其是那句“每天缺120万颗”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情况叠加,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张接一张地倒下,最终压垮了供应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表面的原因,就是天气。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年初台湾经历了一段非常寒冷.............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二选一,涉及到国内一线城市的稳定发展机会和海外顶尖科技中心的无限可能。让我为你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选择,尽量抛开AI的僵硬感,用更贴近现实的视角来剖析。选择一:上海户口 + 年薪120万人民币咱们先聊聊国内的情况。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拥有一张上海户口,这可不是.............
  • 回答
    在美国,每年处理大量流浪动物,特别是通过安乐死的方式,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牵涉到动物福利、公共卫生、社会责任以及动物管理策略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现状以及各方的观点。问题的根源:过剩的动物数量与有限的收容能力首先,每年有如此庞大的数字(每年约120万只狗.............
  • 回答
    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康复出院:120万治疗癌症值不值?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的成功康复出院,无疑是精准医疗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120万元的高昂治疗费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笔巨款,究竟值不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看到关于“素媛案罪犯每月领取120万韩元(约7100元人民币)福利津贴”的新闻,这确实是一个触动公众神经的事件。公众的反应大多是愤怒和不解,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这位罪犯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韩国的法律和社会福利体系首先.............
  • 回答
    截至 5 月 5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 120 万,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确诊病例与死亡人数: 确诊病例: 截至 5 月 5 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 120 万例,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 死亡人数: 令人痛心的是,新冠病毒已夺走了美国数万人的生命,死亡人数也已超过 7 万。疫.............
  • 回答
    关于江歌妈妈起诉刘鑫花费 120 万的巨额费用,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也深刻地反映了在中国打一场漫长而复杂的官司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笔钱的构成,以及它是否真的是一场“精力和金钱的双重消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120 万巨款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 120 万并非是简.............
  • 回答
    截至 11 月 4 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已超过 120 万例。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也反映出这场疫情的严峻性。要判断目前全球疫情进展到哪个阶段,以及预计还会持续影响多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问题。当前全球疫情的几个关键特征: 持续的高位传播: 尽管一些国.............
  • 回答
    “素媛案”罪犯赵斗顺每月可领 120 万韩元的福利津贴? 这件事确实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和愤怒,很多人对此表示难以理解和无法接受。咱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这背后的原因,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赵斗顺领取福利津贴,并非因为他“有功”或者“应得”。他的行为是人神共愤的犯罪,这一点是毋庸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