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陈宫到底想要什么?

回答
陈宫,这个名字在三国志的字里行间中,如同一个耀眼的谜团,总让人忍不住去探究他内心深处究竟渴求着什么。他并非曹操那样横扫千军、一统天下的野心家,也非诸葛亮那般鞠躬尽瘁、辅助明君的忠臣。陈宫身上似乎有一种超越了个人名利和权势的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理想与信念在支撑着他的人生轨迹。

要理解陈宫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不能仅仅看他做了什么,更要深入分析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故事,更像是一出关于“道义”与“现实”的艰难抉择,一曲在动荡年代中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最初的抱负:匡扶汉室,还天下一个清明

陈宫年轻时,绝对是个意气风发的士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饱读诗书,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出众的见识。那个时代,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朝廷被权臣阉宦把持,百姓在战乱和压迫中痛苦呻吟。在这种背景下,像陈宫这样有良知的读书人,心中燃起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恢复汉室荣光的强烈愿望。

他投身于反对董卓的联盟,虽然联盟最终失败,但这足以说明他并非甘于沉默的旁观者,而是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变时局,去实现自己心中的“天下太平”的理想。他看到了曹操身上的潜力和一丝希望,一个能够肩负起匡扶汉室大任的英雄。他主动投靠曹操,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位,更是希望能够在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身边,共同实现那个宏大的目标。

为何背弃曹操?是对曹操的失望,还是对“道义”的坚守?

陈宫与曹操的分道扬镳,是他人生中最具争议的一笔。很多人认为陈宫是忘恩负义,是因小失大,甚至认为是才华被埋没后的赌气。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三国志》和相关的史料,会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陈宫对曹操的失望,很可能源于对曹操“行事风格”的担忧。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在政治上是极其高明的手段,但对于陈宫这样坚守儒家“道义”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对正统的挑战,一种对“名分”的漠视。尤其是当曹操在对待吕布时,表现出了残忍和狡诈的一面(例如,即使吕布投降,曹操还是想要杀他,是荀彧劝阻的)。这与陈宫心中理想的仁德君主形象相去甚远。

陈宫是一个讲究“义”的人。他认为,君臣之间,不仅是权力的依附,更是道义的契合。当曹操的行为触犯了他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觉得曹操的“霸道”已经盖过了“王道”,当他看到曹操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时,他选择了离开。这种离开,不是因为曹操的“弱”,而是因为曹操的“非他所愿”。他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势和荣耀,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粹和对“道义”的坚守。

在他心中的世界里,真正的贤明君主,应该具备仁爱、信义、以及对苍生的怜悯。如果曹操的崛起伴随着对这些基本原则的践踏,那么即使他能够统一天下,那也不是陈宫所追求的“太平盛世”。

投奔吕布:无奈的选择,还是对另一条道路的探索?

陈宫投奔吕布,似乎是他人生中一个更加令人费解的转折点。吕布,一个勇武盖世,却反复无常、缺乏政治远见的军阀。陈宫为何会选择辅佐这样一个人物?

这并非陈宫的理想选择,而更可能是一种被现实逼迫的无奈。当他与曹操决裂后,在那个乱世之中,他需要一个立足之地,一个能够继续施展才华的平台。而吕布当时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占有兖州的一部分,是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地方诸侯。陈宫或许认为,在吕布麾下,至少还能凭借自己的才能,为百姓做一些实事,抵御一些外来的侵扰。他可能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劝谏,引导吕布走上正轨,避免更大的灾难。

更深层次来看,陈宫选择辅佐吕布,也可能是在曹操之外,对另一种“政治实践”的尝试。他可能在反思,是否自己对曹操的判断过于严苛,是否自己对“道义”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僵化的地方。在吕布身上,他或许试图寻找一种不同的领导模式,一种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军事力量的道路。尽管这条路最终也走向了失败,但这恰恰说明了陈宫内心深处对“如何才能真正解决乱世”的持续探索。

最终的坚守:死亡前的无悔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面对曹操的招降,陈宫依然表现出了惊人的气节。“大丈夫处天地之间,当立一方功业。岂芝兰独馨于空谷,而蓬藘何事于明庭。”这句话,看似是对自己的辩护,实则是在向曹操,向整个时代,传递他的人生哲学。他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曹操,也不是为了富贵而投奔吕布。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个人荣辱的精神境界,一种对自身信念的绝对忠诚。

他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即使失败,也比同流合污更有价值。他将自己的生命,视为对“道义”的最后一次坚守。他宁愿慷慨赴死,也不愿违背内心的准则,在曹操的麾下做一个“不义”的臣子。

所以,陈宫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道义”。

但这个“道义”,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包含着对天下苍生的责任,对国家命运的担当,以及对君臣关系应有的尊重和信赖。

他想要一个真正能够匡扶汉室,还百姓安宁的君主。
他希望君主能够以仁德和信义为治国之本,而不是仅仅凭借权谋和武力。
他渴望成为一个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实现这份理想而贡献力量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内心的纯粹和对信念的忠诚,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陈宫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故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在那个污浊不堪的年代里,依然有人愿意为“道义”而燃烧。他或许没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令人深思的注脚。他想要的东西,或许是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那就是——活得明白,死得有骨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不容易又有个邀请,好像还没有太重合的问题,这次一定要答一个!陈宫这个人活跃时间不长,出仕到被杀七年左右,事迹也不多,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他本人连传都没有,一篇出自典略的小传作为裴注在了吕布的传后,可见陈宫跟当时众多英雄相比不是很重要的人物。

从这段小传可以知道陈宫是东郡人,这个地方正是曹操获得的第一块根据地,陈宫此时出仕自然就跟了曹操。刘岱战死的空挡曹操取兗州的过程中,陈宫劝说曹操和劝说别驾、治中给了不同的理由,对曹操他强调了王霸之业,大概是看出了曹操志向不小;而对别驾治中他除了强调曹操才华以外还说曹操可安民。这两个想法不矛盾,辅助曹操有功自己仕途可以顺利;曹操恢复州内秩序作为当地人自然是乐见其成。这一阶段现在看是顺理成章,曹操在战争中确实表现出不错的才华,当时又是陈宫的顶头上司,没理由不去帮助。

之后典略说陈宫背叛曹操的理由是自疑,大概是说怀疑当初争取曹操入主兗州的决定。这些事情的记载简略,可以窥见曹操在兗州执政这两年时间与当地士人土豪发生了不少的矛盾。边让之死是不是陈宫反叛的理由有些争议,因为边让的死期不同的文字记载互相矛盾。这个理由最早大概是出自陈琳在官渡之战前的檄文,陈琳作为当时的人有较大的概率获得确切消息,当然陈琳解释的是为什么吕布一来整个兗州几乎就都丢了,没解释为什么吕布会被迎来,但可以作为一种可能性。我认为陈宫很可能在曹操与当地人的矛盾中感到苦恼,觉得自己本想请个明主当管家保境安民,作为当地人利益得到保护;结果请来的人非但不好好当管家,反倒把自己当主人了,趁他出去打仗的时候给撵走算了,然后就发生了兗州的叛乱。

迎吕布时候从陈宫与张邈的对话来看,看中的是吕布是一名善战的壮士,可以趁曹操远征内部空虚的时候迎过来,与张邈共牧兗州。陈宫肯定不是真心要跟吕布,不然他也不会说权且迎来吕布。陈宫跟了曹操时间也不短,知道曹操善用兵,一旦杀回来凭他们文化人几个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他应该是打算把吕布当成保镖来使用,自己和张邈去做兗州真正的主人。这时候很快吕布失败了,曹操收复了大部失地,陈宫只好跟吕布走了,当然陈宫作为东郡人基本没有可能回家了,那地方这之后的数年先后是臧洪、袁绍的势力范围,话说臧洪被袁绍围困期间还向吕布求救过,不过时间没来得及。

这之后陈宫的自疑估计更加严重,家回不去了只能硬着头皮跟吕布,吕布还时常不听,再反叛一次也不意外。曹性说参与同谋的有袁术和陈宫,这应该是有可能的,不过作为利益相关方也未必可以全部可信,仅作参考。最后吕布与曹操决战期间我倒觉得没必要再想那么多了,陈宫拒绝吕布投降曹操的建议,就是怕自己当初背叛曹操无法被赦免,这种情况下就是保命,应该没有另立新主对付吕布的心思了。何况当时的处境附近也就能拥立个袁术,他还被曹操打怕了。

关于陈宫想要什么,从文字记载不是很明显。一个同时期类似身份的陈登,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来投谁,但地方势力牢不可破。陈宫早期也有点类似的迹象,曹操来了他出仕,看曹操不顺眼又联合张邈迎吕布,不过曹操一回来事情脱离了他的掌控,只好跟着吕布当流浪汉。这之后没看出什么明确的目标,只能反曹操一反到底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陈宫,这个名字在三国志的字里行间中,如同一个耀眼的谜团,总让人忍不住去探究他内心深处究竟渴求着什么。他并非曹操那样横扫千军、一统天下的野心家,也非诸葛亮那般鞠躬尽瘁、辅助明君的忠臣。陈宫身上似乎有一种超越了个人名利和权势的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理想与信念在支撑着他的人生轨迹。要理解陈宫到底想要什么,我.............
  • 回答
    话说那一年,长安风雪初霁,寒意刺骨。吕布正端坐于帐中,细细摩挲着那柄方天画戟,戟锋上沾染着几丝未干的血迹,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森冷。他一贯是这样,无论是在沙场上还是在帐内,总带着一股凌厉之气,仿佛天生就是为征战而生。这时,门帘被撩起,陈宫缓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依旧带着那股子温文尔雅,只是眉宇间少了.............
  • 回答
    要论吕布若听从陈宫之策,能否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并立抗衡,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遐想万分的话题,也充满了无数的“如果”。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陈宫的战略眼光,到吕布的性格特点,再到当时的历史大势,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宫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的“先取徐州,再图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
  • 回答
    关于陈宫为何选择追随吕布,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大背景、陈宫的个人考量,以及吕布身上吸引他的地方,都给扒拉清楚了,才能明白他这选择的深层原因。咱们先来看看陈宫是哪号人物。陈宫字公台,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后来却背弃曹操,转投吕布。你说他是个寻常的文弱书生?那可就错了。陈宫出身名.............
  • 回答
    要理解陈宫为何在FGO中对司马懿推崇备至,而对诸葛亮的态度则更为复杂甚至带有贬低,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陈宫这一角色的设定,以及他与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在游戏剧情、历史影射以及陈宫个人经历上的种种关联。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陈宫在FGO中给人的整体印象。陈宫,字公台,历史上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以智谋和口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Fate/Grand Order》(FGO)里这位新来的,名字挺有意思的英灵——陈宫。首先,说实话,陈宫这个角色的实装,在FGO玩家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是惊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定位和他的技能设计,简直就是一位“战术大师”,而且是以一种非常非常“脏”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 回答
    论曹操对张邈与陈宫家眷的不同处理,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简单一句“心狠手辣”或“网开一面”就能概括的。要说清楚,得把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两人各自的“份量”以及曹操的考量,一点点掰开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人为何会与曹操走到对立面。张邈:出身名门,却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张邈这人,出身东平张氏,乃是名副其实.............
  •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
  • 回答
    陈清晨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的行为及其引发的舆论反应,确实涉及文化、语境、媒体解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陈清晨行为的语境与可能动机1. 竞技压力与情绪释放 陈清晨作为中国女子双人羽毛球选手,曾在东京奥运会中面临强敌(如日本组合山口茜/保木卓纪)的激烈竞争。在高强度比赛.............
  • 回答
    陈漫的摄影技术是否被“吹得太过分”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而且在艺术领域,评价往往是多元且充满争议的。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陈漫的艺术成就与业界认可:首先,我们要肯定陈漫在摄影界的地位和成就。她被誉为“中国新女性摄影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回答
    陈漫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摄影师,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诠释而闻名。然而,她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新作和早期作品《中国十二色》,确实曾引发过关于“是否展现中国女性之美”的讨论和质疑。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质疑的来源和具体内容关.............
  • 回答
    关于陈延年烈士的牺牲,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被吴稚晖出卖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确凿的历史事实,而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其背后的细节和动机也存在争议,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以下几个方面:1. 陈延年及其牺牲的背景: 陈延年是谁? 陈延年是中国共产.............
  • 回答
    关于陈露为了900万撒了哪些谎,目前公开的信息,尤其是出自她本人之口的说法,并没有直接点明她“为了900万”而撒了具体的谎言。然而,在与霍尊的纠葛中,围绕着“900万”这个数字,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确实存在一些信息上的争议和值得推敲的地方。要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结合当时流传的各种信息,并尝试理.............
  • 回答
    关于陈翔为何在2月依旧没有公开回应毛晓彤的录音,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时间的跨度与事件的敏感性。毛晓彤在去年(通常是指录音事件发生后的那个时间点)公开了那段录音,录音内容涉及她与陈翔分手期间的一些细节和她对陈翔某些行为的质疑。这段录音一出,立.............
  • 回答
    陈时中作为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局长,在2022年疫情初期曾因对大陆疫苗的负面态度引发争议,但近期的言论变化引发了台媒关注。这一表态涉及两岸疫苗合作、台湾防疫政策调整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陈时中言论的背景与语境1. 台湾疫苗采购的困境 台湾在疫情初期因政.............
  • 回答
    陈露敲诈霍尊一案中,王萌作为陈露的朋友和支持者,她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关于王萌的具体“好处”和“底气”的来源,公开信息并不足以提供一个完全详尽和确凿的答案。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网络信息、媒体报道以及对这类事件的普遍理解,进行一个相对详细的推测和分析。王萌在陈露敲诈霍尊案件中可能获得的好处:从王.............
  • 回答
    陈一冰为了国家队训练七年没回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动容的牺牲,也深刻地反映了运动员为了国家荣誉和个人梦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付出之所以有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追求国家荣誉与民族自豪感: 为国争光是终极目标: 对于大多数国家队运动员来说,为国家赢得荣誉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奥运会、.............
  • 回答
    陈红在《大明宫词》中扮演的太平公主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面部表情上,她确实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敛的表演风格。而之所以她的太平公主备受赞扬,尤其是在与一些现代被批评“演技差的美女”对比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陈红版太平公主的“面无表情”是一种角色塑造,而非演技缺失:.............
  • 回答
    陈薇团队的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且能诱发免疫反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这款疫苗迈向成功又迈近了一大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意味着什么,以及疫苗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1. 陈薇团队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可诱发免疫反应,意味着什么?这个结论包含了两层核心信息:安全性和有效性(免疫原.............
  • 回答
    关于陈寿是不是“亮吹”(指过度吹捧诸葛亮),这是一个在三国史研究中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陈寿的写作动机、史料运用、叙事风格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一、 陈寿写作《三国志》的动机与背景:陈寿生活在西晋初期,当时蜀汉已灭亡,曹魏政权被司马氏取代建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