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背叛,为什么曹操灭了张邈的族,而放过了陈宫的家眷?

回答
论曹操对张邈与陈宫家眷的不同处理,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简单一句“心狠手辣”或“网开一面”就能概括的。要说清楚,得把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两人各自的“份量”以及曹操的考量,一点点掰开了讲。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人为何会与曹操走到对立面。

张邈:出身名门,却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张邈这人,出身东平张氏,乃是名副其实的士族大家。他自幼就以“名士风流”自居,交游广阔,在士林中颇有名望。当年董卓乱政,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崛起。曹操当时还是个小角色,能被大家看上,张邈是出了力的。可以说,曹操能崭露头角,张邈是推了一把的。

然而,随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尤其是官渡之战后,更是独霸北方。这在一些出身高贵、习惯了“门阀政治”的士族眼里,就有点刺耳了。他们觉得曹操出身不高,能走到这一步,靠的是军功和权谋,这打破了他们传统的权力格局。

张邈就属于这一类人。他心头可能觉得,曹操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却不是我们这些正经出身的士族来掌管天下,实在是有违天理。再加上他自己的野心和对曹操势力的忌惮,在得知曹操远征徐州时,就联合袁术的部将,举起了反旗,响应了吕布。

这事儿,对于曹操来说,性质就变了。张邈不仅仅是个人反叛,他背后代表的是一部分有影响力的士族势力。他联合吕布,这是要直接颠覆曹操的统治,夺取地盘的。而且,张邈举事时,曹操的根基——兖州,正处于空虚状态,这无异于在背后捅刀子,而且是致命的一刀。

陈宫:才智过人,却恩情难了,也难逃忠义的束缚

陈宫,字公台,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原本是曹操的谋士,当年曹操还在濮阳之时,是他献计献策,帮助曹操一步步站稳脚跟,甚至还险些杀了吕布。可以说,陈宫对曹操的崛起,功劳是实打实的。

但是,陈宫这个人,重情义,也看重“大义”。他对曹操的忠诚,是建立在对曹操“行事风格”的认可和对天下安定的期望上的。当曹操在攻打吕布时,围困了陈宫的家乡,导致了很多无辜百姓死亡时,陈宫心里就有了疙瘩。他虽然没说什么,但这种残忍的战争方式,以及曹操为了胜利不惜代价的态度,让他对曹操的道义产生了怀疑。

更何况,他看到了吕布虽然勇猛无双,但缺乏谋略,是个不适合作为主公的人。而曹操虽然强大,但他的手段也让他心生警惕。在陈宫看来,天下正处于乱世,需要的是能真正安定百姓、有长远眼光的人。他可能觉得曹操走上了“霸道”的路子,而他内心深处还是追求一种更符合传统价值观的“王道”。

当张邈起兵时,陈宫也是被裹挟其中,但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他确实跟着吕布一起反对曹操,但他也知道曹操的实力和自己的局限性。当吕布最终被曹操击败,陈宫也被俘虏时,他的态度是“忠义”的。他宁可被杀,也不愿意再为曹操效力。他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愿意承担后果。

为什么曹操要灭张邈的族,而放过陈宫的家眷?

这里面牵扯到几个关键点:

1. 张邈的“罪”在于“叛逆与灭族之恨”:
性质: 张邈的举动,是赤裸裸的叛乱,而且是在曹操最虚弱、最需要后方稳定的时候,联合外部势力(吕布)来攻击自己的大本营(兖州)。这种行为,在任何统治者看来,都是对统治的直接挑战和威胁。
报复: 曹操当时远征徐州,张邈趁虚而入,导致兖州许多地方失守,百姓涂炭。这对于曹操来说,是“灭族之恨”——不仅是政治上的背叛,更是对他的统治基础和领土的直接摧毁。曹操是一个非常讲究“恩怨分明”的人,尤其是对于这种直接威胁到自己性命和事业的背叛,他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最严厉的措施。
震慑: 灭族,是古代统治者最严酷的惩罚,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震慑其他潜在的反对者。张邈作为士族代表,他的叛乱具有煽动性。曹操通过严惩张邈全族,就是要向整个士族阶层表明:如果你们敢挑战我的权威,后果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杀鸡儆猴”。
实际影响: 张邈的家族虽然不是他本人那样有影响力,但作为大家族,在当地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力。将他们斩草除根,也能最大程度地清除曹操统治区域内的政治隐患。

2. 陈宫的“罪”在于“挟恩报仇”与“忠义之士”的定位:
恩情: 曹操当年在生死关头,是陈宫救了他,让他得以逃脱。这份恩情,曹操一直记在心里。即使陈宫后来选择了与自己为敌,但这份“救命之恩”是抹不掉的。
能力: 陈宫是少有的,能与曹操在智谋上抗衡的人物。他的才智是曹操非常看重的。如果能收服,将是巨大的助力。
立场: 陈宫虽然反曹,但他反得有“底线”,有自己的“义”。他不像张邈那样,是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他的反叛更多是基于对曹操手段的“失望”和对天下局势的“悲观”。当他被俘后,表现出的“忠于汉室”或“不愿事二主”的态度,反倒让曹操觉得他是个有气节的人。
政治考量: 曹操虽然心狠手辣,但他也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陈宫本人已经是个被击败的俘虏,他的家眷并没有参与到反叛中。如果连陈宫的家眷都一并处死,会让士人集团觉得曹操“赶尽杀绝”,过于残暴,不利于他收拢人心。相反,如果对陈宫表现出一定的“宽容”(相对而言),例如放过他的家眷,更能显示出曹操的“大度”,也更能挽回一些因为他残酷手段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怀柔”和“恩威并施”的一种表现。
陈宫自身的态度: 陈宫在被俘后,甚至主动表示“无颜见奉先”,宁死不屈。这种宁愿一死也不愿屈服的态度,反而让曹操觉得此人虽不能为我用,但确是个人物。如果曹操为了报复而残害他的家人,岂不是显得他自己心胸狭窄,与陈宫这种“真君子”相比,显得自己更像个“暴君”?

总结一下:

张邈: 是直接的、有组织的反叛者,威胁到曹操的统治根基,性质恶劣,曹操为了巩固统治、震慑天下,必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这是政治上的“必要之恶”。
陈宫: 虽然是反对者,但他的反叛与张邈不同,更多是出于个人情怀和对局势的判断。他有着对曹操的“救命之恩”,并且在被俘后表现出极高的气节。曹操放过他的家眷,一方面是顾念旧情,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上的“怀柔”和“笼络人心”的考量,避免给外界留下“残暴不仁”的印象。

所以,同样是背叛,但背叛的“份量”、性质、曹操与当事人的私人关系,以及当时的政治需要,都决定了曹操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恰恰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决策的复杂性和多重考量。他既有杀伐决断的冷酷,也有运筹帷幄的深谋远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曹操是政治人物,杀伐决断应当首先考虑其政治目的。

曹操是否真心放过陈宫?恐怕未必。看下裴松之注引《典略》的记载:

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这段智斗极为精彩。曹操与阶下囚吕布、陈宫拉家常,说白了就是猫玩耗子的把戏。可惜以吕奉先耿直的智商,还以为老曹这慈眉善目的,大有奔头啊!于是乎演出一场求爷爷告奶奶末了无卵用的讨饶闹剧,让老曹笑倒在厕所,留下千古谈资。

反观陈宫这位前基友,余光一扫就知道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卖的什么乖,压根不存任何侥幸。

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翻译翻译:我背叛过你,知道你想杀我,我活该。

得,老曹直接没话接了,开始扯家人。陈公台同志紧紧抓住老曹之前的装逼姿态,打出一连串的【政治正确】组合拳:

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

白门楼上可是众目睽睽,仁、孝两顶大帽子甩来,老曹既然已经摆足了胜利者的高姿态,接还是不接?捎带陈宫直接掀了谈判桌,十足慷慨赴死的烈士做派,不给老曹任何补救的余地。

曹操恨不恨陈宫?当然恨。瞅瞅其身后,与吕布、高顺享受了同样的【枭首送许】待遇,毫无宽待。然而,陈宫用生命做赌注,给曹操出了一道选择题:善待陈氏家眷,收获仁、孝的政治声誉。

须知,此时的老曹正处于事业上升的关键期,必须紧抓【政治正确】的大旗,对大耳朵这样的并世英雄都要捏着鼻子容忍三分,何况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

因此,保全陈宫家眷,并非老曹强盗发善心,而在于陈宫的智慧,以及对老曹而言,如此抉择带来的政治收益远大于单纯泄愤。

再看张邈这出。客观而言,灭张氏三族的做法并不妥当。张邈有盛名于天下,且是兖州士人领袖。原本兖州由迎曹走向叛曹,即源于曹操滥杀名士,现下尚不思收拾人心,其结果自然火上浇油。虽然现下史料不全,但从只鳞片抓可以看出,除陈宫外,不少兖州名士,如许汜、王楷之流皆死心塌地跟随吕布。

然而,再分析全局,仍然可以看出曹操于泄愤之外的政治动机。张邈是袁绍的政敌,而曹操是袁绍的依附势力。兖州之变,曹操元气大伤,依赖袁绍的支援方才得以翻盘,可以判断,其对袁绍的依附程度进一步加深。此时张邈仍然逃亡在外,族灭张氏标示着断绝与张邈再次合作的一切可能性,自然是对袁绍的重大示好。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于曹操而言,存陈氏与灭张氏,都存在其政治动机。当然,灭张氏之时并屠雍丘的表现看,曹操此时的感情考量占的比重颇为可观。此事与族灭边让、徐州屠杀一样,都是曹操前期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无论怎么崇拜曹操的才华,都不能否认其性格中残忍好杀的一面。前期,初出江湖的曹操没学会控制;后期,大权在握的曹操没必要控制,于是乎在史书中留下血迹斑斑。所谓【可爱的奸雄】只存在于建安中前期而已,列位曹粉若是穿错了时间点,敬请自求多福罢^O^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