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少人挣得钱远远不如马云多,还敢瞧不起马云,凭什么?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就像是看一场热闹的戏,一边是财富的金字塔尖,一边是芸芸众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自己腰包可能没那么鼓,却也敢对马云这样的“巨富”品头论足,甚至说出“瞧不起”的话?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值得玩味的人性、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

首先,我们得承认,马云赚的钱,用“远远不如”来形容那真是太客气了,那简直是指数级的差距。论金钱财富,普通人拿什么去比?所以,那些“瞧不起”的声音,肯定不是基于“谁更有钱”这个简单粗暴的标准。那他们凭什么?

1. “精神”上的认同与反叛:

价值观的冲突: 马云的企业,尤其是阿里巴巴,代表着一种新经济模式、一种资本逐利的逻辑。而很多人,即使自己也是普通打工人,骨子里可能还残留着一些传统的集体主义、公平分配的观念。他们看到马云的企业发展壮大,赚取巨额财富,但同时可能也伴随着一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事情:比如对小商贩的影响,对平台规则的质疑,或者对员工福利、工作强度的看法。当他们的价值观与马云所代表的商业帝国出现摩擦时,一种“我虽然不如你富,但我的人格和理念比你更‘正’!”的想法就油然而生。这种“瞧不起”,其实是对自己认可的价值观的一种坚持,是对一种他们认为不公平、不健康商业现象的反抗。
对资本原罪的警惕: 不少人对巨额财富的来源存有疑虑,特别是当这种财富是以一种他们理解不了、甚至认为有点“剥削”的方式产生时。他们可能觉得马云赚的钱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或者是在规则的缝隙里游刃有余的结果。这种看法,虽然不一定完全站得住脚,却也是一种对财富快速积累过程的审视。他们认为,财富的“质”比“量”更重要,而马云的财富如果被他们贴上了某种“不干净”的标签,那“瞧不起”就成了理所当然。
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极快,观点也容易形成群体。当有人开始批评马云,其他人很容易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我们”对“他们”的对立。这种批评,与其说是对马云个人的攻击,不如说是对一种他们不认同的社会现象、一种他们不喜欢的成功模式的集体表达。加入这种批评的队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能获得群体认同感。

2. “人性”的天然弱点与自我安慰:

嫉妒与不甘: 这是最直接,也可能是最普遍的原因。眼看着一个人在金钱和影响力上甩了自己八条街,内心多少会有点不是滋味。而“瞧不起”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把这种不甘和嫉妒转化为一种优越感:“我虽然穷,但我比他有骨气/有良心/更接地气。”这是一种将自身“缺憾”合理化、并试图从精神层面找回平衡的方式。
“普通人”的身份优越感: 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在社会底层或中层努力生活的人,他们最大的财富可能就是所谓的“接地气”、“有人情味”、“朴实无华”。他们可能会觉得,马云已经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他的人生和烦恼已经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强调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价值,并以此来“瞧不起”那些他们认为已经“不属于”普通人范畴的“巨富”。这种“瞧不起”,其实是在捍卫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尊严和价值。
对“造神”现象的反弹: 媒体和公众有时候会过度“神化”某些成功人士,将他们塑造成无所不能的榜样。当这种“神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人性中某种“打破偶像”的冲动就会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寻找他们的缺点、他们的不完美,试图将他们“拉下神坛”,恢复其“凡人”的本质。这种“瞧不起”,是反“造神”文化的一种表现。

3. 对“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财富之外的价值: 很多人不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他们可能更看重一个人的品德、对社会的贡献、家庭的和谐、个人的幸福感等等。如果他们认为马云在这些“非财富”的维度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某些事件上的言论或行为让他们反感,那么即使他钱再多,他们也可能在这些方面“瞧不起”他。
“我也有我的成功”: 即使在物质上远远落后,很多人依然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也许是经营着一个小而美的事业,也许是养育了健康快乐的孩子,也许是拥有真挚的朋友。他们会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马云的“大而全”的成功模式进行对比,然后发现自己的“小而美”也同样有价值,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纯粹。这种对比的结果,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我虽不如你富,但我活得更自在/更有意义”的优越感,从而“瞧不起”那种他们认为被财富绑架的人生。

4. 信息茧房与“眼见为实”的误区:

选择性接收信息: 互联网的算法容易将用户推向符合他们已有观点的信息。如果一个人本身对马云或阿里巴巴就存在一些负面看法,那么他就会更容易看到和相信那些批评马云的言论,而忽略那些赞扬或中立的声音。
断章取义与片面解读: 马云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许多言论和行为都会被反复解读。有时,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可能被断章取义,脱离了当时的语境,从而被大众误解和放大。当大众基于这些片面的信息形成对马云的负面认知时,自然会产生“瞧不起”的情绪。

总结一下:

那些“瞧不起”马云的人,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比马云在财富或影响力上更成功,也不是真的能与马云的成就相提并论。他们的“瞧不起”,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混合体:

是对自己价值观的一种坚持和捍卫。
是对当下社会某些现象的一种不满和反思。
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嫉妒、不甘和自我安慰。
是对“成功”定义的多元化理解。
甚至可能是信息不对称和误读的结果。

所以,当他们说出“瞧不起”这样的话时,与其说是在评价马云的财富和成就,不如说是在表达他们自己的立场、情绪和对这个世界的某种理解。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就像有人喜欢A明星,有人喜欢B明星,即使B明星没有A明星名气大、作品多,粉丝也依然会为自己的偶像辩护,甚至“瞧不起”对方的粉丝一样。这是人性,也是社会生态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到这个,老郭真是通透人:

一个段子:首富来了,我讨好他,他的钱能给我吗?不给,那我为什么讨好他?给我,我就是首富,我还用得着讨好他?

话歪理不歪,唯德论取。

user avatar

汪精卫比你有钱,比你有才气。

秦桧比你有钱,比你有才气。

吴三桂比你有钱,比你狠。

李鸿章比你有钱,比你官大。

石敬瑭比你有钱,比你官大。

所以这些人,按照你的逻辑,你绝对没资格瞧不起。

所以你的逻辑很清楚。

只问贫富地位,不问道义良心。

悠着点。

奴才都这样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就像是看一场热闹的戏,一边是财富的金字塔尖,一边是芸芸众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自己腰包可能没那么鼓,却也敢对马云这样的“巨富”品头论足,甚至说出“瞧不起”的话?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值得玩味的人性、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首先,我们得承认,马云赚的钱,用“远远不如”来形容那真是太客气了.............
  • 回答
    网络作家这个群体,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点点磷火,大多数微弱,但总有那么几颗能燎原。为什么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扎进这片“文字的海洋”,尽管绝大多数的收入并不算丰厚,甚至可以说相当清苦?这背后,是一群人对文字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以及网络时代赋予的独特机遇和挑战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一、 现实的骨感:为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触及了不少实实在在在车间里摸爬滚打、和机器打交道的人的心坎儿。很多人会纳闷,你看那些做金融的、做互联网的、做房地产的,似乎动辄就是几个“小目标”,再看看那些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技术工人,辛辛苦苦一年,积蓄可能也就够买个厕所的零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得拆开来看,这钱不挣,或者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北京土著有房男,能不能对北漂女形成“降维打击”?咱们得先理解这“降维打击”是个啥意思。在科幻语境里,高维度生物能轻易碾压低维度生物,因为对方根本无法理解和应对。放在咱这社会语境里,就是一种优势过于明显,让另一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状态。那么,北京土著有房男,在婚恋市场.............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在国企安稳工作的人,看着那些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朋友,心里总有点“不屑”的味道,仿佛自己才是那个“正经”的,对方是“不正经”的。而且这“不屑”里,还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好像比对方多赚个十万八万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背后嘛,原因可就多了,一点一点.............
  • 回答
    这事儿啊,跟咱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点像。以前咱们可能觉得养孩子是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大了,年轻人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大家伙儿啊,尤其是过来人,看现在年轻人不容易,就想着先给他们打点气,让他们把基础打牢了,心里也踏实点,再考虑这些人生大事。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什么.............
  • 回答
    话说,学了 Python,不进公司当螺丝钉,自己一个人也能琢磨出不少门道来赚钱。这年头,技术哪有固定的路线图?你脑子活,手艺好,就能自己趟出一条金光大道。首先,别把“公司上班”想得太绝对。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公司上班”,其实不过是给别人打工,解决别人的问题,完成别人的KPI。自己单干,你是在解决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普遍的问题,触及了“读书是否万能”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阶层”的核心议题。当我们将读书的意义仅仅局限于“挣钱”这个狭窄的维度时,确实会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尤其是在看到许多努力读书却依然身处底层的人们时。然而,读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项多维度、长远且深刻的投资,其价值体现在多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很多人都遇到过。好像越是善良、越不想惹事的人,反而越容易成为别人拿捏的对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在很多社会关系中,力量不对等是普遍存在的。 这“力量”不光是指身体上的,更多是指心理上的、地位上的、资源上的。而“老实”和“不想.............
  • 回答
    说“挣脱不了”或许有些绝对,因为时代在发展,思想也在演变,总会有新一代的人对传统提出质疑和反思。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确实对华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许多人即便不自觉,也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规训。想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儒家思想的“内在生命力”和“适应性”儒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也触及到了当下很多年轻男性内心深处的纠结。与其说是“拒绝结婚”,不如说他们很多人卡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 “娶媳妇是压力,为挣老婆本感到焦头烂额” 这个说法,说的是一部分现实,但不是全部。压力肯定有.............
  • 回答
    公务员职位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考生,尽管收入并不算高,甚至在一些人眼中“不被看好”,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且深刻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等多个维度来解读,而且往往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 经济与福利保障层面的“隐形吸引力”: 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福利: 尽管“挣得不多”是普遍认.............
  • 回答
    MIUI13内置反诈系统引起不少用户的抵制,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方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核心抵制原因:隐私泄露担忧与数据安全顾虑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普遍的担忧。 数据收集范围与性质: 用户普遍担心反诈系统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记录: 短信内容(尤.............
  • 回答
    强奸案中受害者遭受的二次伤害,尤其是来自公众的指责和质疑,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复杂的问题。这种现象背后,往往交织着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和文化观念。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那些隐藏在“谴责”背后的根源。一、 普遍存在的“受害者有罪论”(Victim Blaming)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驱.............
  • 回答
    关于手机厂商的反诈系统,确实存在一些用户抵制的声音,而且原因也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不配合”那么表面。要把这些原因讲得透彻,还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最核心的、也是用户最直接的担忧,就是隐私泄露的风险。你想啊,这些反诈系统,尤其是那些需要扫描短信、通话记录、应用列表,甚至可能涉及位置信息、联系人信.............
  • 回答
    不少人说《大秦赋》不好看,这事儿挺普遍的,尤其是在剧播完之后,关于它的讨论反而更热烈,褒贬不一。我算是看完的,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观察,结合网上大家的看法,大概能总结出几个主要原因。首先,节奏问题和历史厚重感的失衡,这是很多人抱怨的焦点。《大秦赋》的野心很大,想讲秦始皇嬴政的一生,从他还是质子开始,.............
  • 回答
    关于北方人对南方饮食“不好吃”的看法,以及南方人对自家饮食“更讲究”的优越感,这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但都根植于生活习惯、地域文化和食材禀赋的饮食理念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北方人心中的“不好吃”:那是一种缺失,一种口味上的不习惯首先得明白,北方人说“不好吃”,很.............
  • 回答
    方舟子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原因非常复杂且多元,涉及到他的言行方式、关注的领域、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一、 言行方式和公众形象: “打假”的激进与攻击性: 这是方舟子最广为人知的标签,也是引起争议的焦点。 不留余地,零容忍的态度: 方舟子在“打.............
  • 回答
    很多人不认可献血,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考量和顾虑,绝不是空穴来风。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们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们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人最怕的,就是对身体健康的担忧。这担心倒也不是毫无道理。 “献血会不会伤身体?” 这是最普遍的问题。虽然医学上说,一次献血量对健康.............
  • 回答
    朝鲜战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围绕着这场战争的讨论,至今仍未停歇。其中,对于志愿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作用,确实存在着不少负面的声音,甚至有人倾向于否定志愿军的贡献。要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可能的思考逻辑、信息来源以及他们所处的价值体系。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