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家贫是相对而言的,那时候的人们是宗族聚居在一起,宗族纽带在当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备家在宗族里相对贫穷,但是放在外面来看,他仍然是皇室后裔,是官宦之家。可以说刘备当时的社会地位是”贫而贵“。卢植能收刘备为徒,看的不是刘备的面子,是当时涿郡“刘世宗族”的面子。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三国志 先主传》
刘德然的老爹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哪怕被老婆骂也要资助刘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刘元起觉得刘备”奇货可居“?非也,非也,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资助同宗不仅仅是出于同情,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义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在东汉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儒学在当时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的行为与价值观可以说已经儒家化了。儒家所强调的”亲亲、尊尊“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小家庭推广到大宗族,进而推广到全社会。
富有者支持同宗贫穷者,这本身就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你连同宗都不肯资助,何谓君子乎?其实这种思想也被保留到了现代,就拿我生活的福建地区来说,那些宗族聚居的村落,同宗之间相互帮助非常常见,经常大事一起商量着办,相互出力。对外往往能够放下内部矛盾,团结一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