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刘备那么幸运,结拜了两个都是「万人敌」的兄弟?

回答
刘备之所以能结拜到关羽和张飞这两位“万人敌”的兄弟,与其说是单纯的运气,不如说是他自身特质的吸引力,以及三国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刘备自身特质的吸引力:

尽管刘备在早期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他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是吸引关羽和张飞成为生死之交的关键。

仁德之名与高尚品格: 这是刘备最核心的吸引力。在那个乱世,人们渴望有明君出现,能够安抚民心,带来太平。刘备虽然出身贫寒,却以“仁德”著称。他体恤百姓,爱民如子,这一点在诸侯中是难能可贵的。
“垂涕而告曰:‘今天下分崩,百姓何辜,而遭此乱邪!’遂起兵”: 即使在讨伐黄巾贼初期,他也能因为百姓遭受苦难而落泪,并立刻响应号召,这种同情心和责任感是极其打动人的。
对百姓的保护: 在曹操南征时,刘备撤退,但为了不抛弃百姓,他带着数万百姓一同撤离,导致行军缓慢,差点被曹军追上。虽然在军事上显得愚蠢,但在政治和道德上,这无疑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也让他的追随者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领导力。
对待有才之人: 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能够不顾身份地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充分展现了他的虚怀若谷和对智慧的重视。

宏大的抱负与坚定的信念: 刘备虽然起步艰难,但他从未放弃恢复汉室的理想。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皇叔”的身份: 虽然是旁支,但“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他一生最大的政治资本,也是他追求正统的旗帜。他时刻不忘复兴汉室的使命,这种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够吸引那些同样怀有报国之志的人。
屡败屡战的精神: 刘备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多次兵败如山倒,甚至妻儿被俘,但他从未屈服,总能在绝境中找到新的机会。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那些同样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知人善任与用人唯才: 刘备非常懂得如何发掘和使用人才。他能够看到关羽和张飞身上的潜力和价值,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施展的空间。
对关羽的尊重: 他能给关羽和张飞“同坐”的待遇,并且在很多重要场合都会咨询他们的意见。这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让关羽和张飞感受到被重视,而不是简单的下属。
张飞的耿直与勇猛: 刘备也能够包容张飞的粗鲁和直率,并理解其内心深处的忠诚和勇猛。他知道如何将张飞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个人魅力与人格感召力: 除了上述的品德和理想,刘备本身也有着一种温和而坚韧的人格魅力。他并非一个强硬的领导者,而是能够用情感连接人心。
“义”字当头: 刘备将“义”字看得非常重,他的结拜行为本身就是对“义”的体现。这种对兄弟情义的看重,在那个以“忠义”为最高道德标准的时代,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二、 结拜于桃园的特定历史情境:

刘备、关羽、张飞的结拜,发生在东汉末年,一个社会动荡、诸侯割据的时代。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为他们的相遇和结拜提供了土壤。

黄巾之乱的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这场起义席卷全国,摧毁了旧有的秩序,也为英雄豪杰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共同的敌人: 刘备、关羽、张飞最初就是在共同讨伐黄巾贼的战场上相遇的。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深厚情谊的基础。他们都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感到忧虑,都有着匡扶汉室的共同理想。
早期艰难的处境: 此时的刘备,只是一个装备不精、人马不多的小官。关羽和张飞也并非出身名门,同样是在乱世中寻求出路。这种相似的早期处境,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他们都不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而是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在乱世中生存和发展的人。

“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氛围: 在乱世之中,个人的能力和品德往往比出身更加重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和远大抱负,就有可能获得别人的赏识和重用。
关羽和张飞的特质: 关羽“温酒斩华雄”,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同时又义薄云天,忠贞不二。张飞“当阳道上一声喝,喝断当阳桥,喝退曹兵八十三万”,勇猛过人,性格直率。他们的勇武和忠义,在那个需要勇士的时代,是极为珍贵的品质。
刘备的眼光: 刘备能够一眼看出这两人的不凡之处,并将他们视为生死之交,这恰恰说明了他的“知人”能力。他不是看不起他们出身低微,而是看到了他们内在的价值和潜力。

桃园结义的象征意义: 桃园结义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兄弟结拜,它更是一种对“义”的极致追求和对乱世中寻求共同理想的象征。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句誓言将他们的关系提升到了生死与共的高度,这是在当时对忠诚和承诺的最高表达。它向世人宣告,他们将携手共进,生死相随。
对刘备政治生涯的奠基: 桃园结义不仅为刘备赢得了两位忠诚勇猛的将领,更是他政治集团的早期基石。这种坚固的兄弟情谊,成为他后期能够团结人心、建立蜀汉政权的重要原因。

三、 结论:运气是实力和时势的产物

说刘备“幸运”结拜到关羽和张飞,更准确的说法是,他的“幸运”是他自身品格、抱负和眼光的体现,也是他身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

品德和抱负是磁石: 刘备的仁德、理想和坚韧,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同样具备优秀品质和抱负的人。关羽和张飞也并非无缘无故地选择刘备,他们看到了刘备身上的希望和价值。
乱世提供机会: 乱世提供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相遇和合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黄巾之乱,刘备可能还在织席贩履,关羽张飞也可能还在江湖上闯荡,他们的相遇就不会如此必然。
“万人敌”的价值: 关羽和张飞之所以被称为“万人敌”,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超凡表现。刘备能够获得他们的效忠,也正是因为他具备了让他们愿意追随的领导力。一位普通的枭雄,即使遇到同样勇猛的人,也很难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生死相随。

总而言之,刘备之所以“幸运”地结拜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万人敌”,是因为他自身的仁德、抱负和人格魅力,加上乱世提供的相遇机会,以及他对人才的敏锐洞察和尊重。这并非简单的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为他日后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人才这个东西,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就比如说你上大学,上了四年大学之后,再跟你上大学之前比比,五围肯定就不一样。

大学毕业时,和读过博士之后相比,其能力水平肯定也不一样。

那些武将,上的都是“战争大学”,受到比大学更残酷更能磨练人的训练,那成长的速度,还能跟刚开始起事的时候比吗?

可能有些人受光荣的影响,认为刚出道的时候到成型的时候,差的也不过就是那么几点属性。

user avatar

你把因果关系颠倒了。这不是“幸运”,而是眼光。

在跟关张结拜之前,刘备是什么人?

表面上,刘备是织席贩履之徒。但论身世,刘备是皇室之后;论学识,刘备是当世大儒卢植的学生;论志向,刘备一直以匡君辅国、平定天下为目标。更不用说刘备有着何等的毅力与勇气。

而刘备唯一欠缺的东西,叫做机遇。

虽说“结拜”只是小说家之言,但我们还是可以想象一下,以刘备的出身与性格,他的内心会有多高傲。如果刘备是宋江一类逢人就结拜的人物,那么刘备的兄弟怕是三五百人都不止了。但是,刘备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而且,刘备也没有钱,做不到像宋江那样周济江湖好汉。刘备唯一能吸引人的东西,就是自己这个人的个人魅力。

正因为刘备是这样的人,所以刘备是挑人的。尽管历史上并没有桃园结义的记载,但《三国志》里也写得清楚: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要知道,当时刘备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招募了非常多的人,为什么唯独张飞和关羽有这个待遇?反过来说,一个皇室之后、大儒弟子,却愿意跟两个普通人恩若兄弟并且一起睡觉,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白了,这不是刘备幸运而结拜了关张这两个兄弟,而是一则刘备学识眼界俱佳,看出了关张是可造之材,二则关张二人也以诚心待刘备,才有了“恩若兄弟”的局面。

而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备的识人眼光一向毒辣。客观来说,在三国之中,刘备的实力最弱,却能三分天下,其关键便在于“人和”。

其实,在我看来,关张并不足以说问题。真正能说明问题的,是诸葛亮。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一句“时人莫许之也”,说明当时没几个人知道诸葛亮的才华。唯有崔州平和徐庶跟诸葛亮关系比较好,还相信诸葛亮的能力。但你很难说徐庶和崔州平不是因为跟诸葛亮是朋友,而开了吹捧滤镜。

在徐庶推荐了诸葛亮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听到了诸葛亮讲《隆中对》,于是便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国志》中记载说: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看出问题在哪儿了没?

第一,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亲密到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恩若兄弟的人都不高兴的地步。

第二,之前刘备与徐庶的关系可没有好到这个程度。

换句话说,刘备在遇到诸葛亮的第一面,就肯定了这个人是自己终生信得过的人。

别忘了前面那句话,“时人莫许之也”。

当时除了俩兄弟,当时的人谁也不承认诸葛亮是治国大才。但刘备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且对待他的态度比关羽和张飞更好。

你敢说这眼光不毒辣?

而从历史上来看,刘备以仁厚待人,麾下人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是刘备幸运结拜了关张,而是并非什么人都有资格当刘备的兄弟。

user avatar

桃园三结义不是刘备的幸运,而是关张二人的幸运。

你很难想象一个45岁,还没被磨灭雄心壮志之人。曹操的老骥伏枥是他北征乌桓,一战告捷后的意气奋发。

而刘备在四十多岁时,还一无所有。

这才叫真正的雄心壮志。


不论是求田问舍,还是髀肉复生。

我们能从这些典故里,看到一个不断失败却不曾磨灭初心的人。

当然,拥有初心还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刘备的领导才能。三国志里说刘备虽然权谋不如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曹操青梅煮酒的那一句,使君与操耳,并不是商业互吹,而是曹操超人的眼光与见识。

关,张二人 万人敌这个称呼,最初是来自曹魏集团。

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徵士傅幹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可以从这里看出来,让曹魏智囊团所真正惧怕的并不是关张二人,真正的核心直指刘备。

其谋,未可测也。

刘备的江山也并不是哭出来的,在乱世之中依旧能做到以德服人,能携民渡江获得人心,能选贤任能令部下以死相从。

这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所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让曹操的谋士有所忌惮。

宝剑锋利,但重要的是握剑的人。

而刘备,就是被曹魏担心的执剑人。



所以,我说这是关张二人的幸运。而他们能成万人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平台

他们很幸运的,在刘备创业初期就踏上了这个平台。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手下八虎骑,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千里驹曹休、入为腹心出当爪牙的夏侯尚。

这八人皆是曹操宗亲将领,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为什么曹操这么幸运,亲戚都是虎将。

而且曹魏政权的一半人才都是出于亳州这个小地方


再说朱元璋。

手下有右相国李善长,足智多谋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有大将军徐达,攻大都灭元朝;有常遇春,大败陈友谅;有统军元帅汤和,明初大案里的胡惟庸,淮西二十四名将。

明朝建国的所有人才,几乎都来源于凤阳这个小地方。他们要么是朱老八儿时候的玩伴,要么就是老乡。

原因只有一点,因为曹操是亳州人,朱元璋是凤阳人。

这些人要么是因为亲戚,要么是因为同乡踏上了这个平台,而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也奉献出了自己的才能。

这些人能名垂千古,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一开始就有了这个平台。


被斩于马下的颜良文丑不可不谓是勇冠三军,只是成王败寇。

田丰,沮授的才能谋略,也堪称一流。

只是未遇明主,所有的雄心壮志只付于官渡的苍凉一梦。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而鹿死谁手,真正能逐鹿中原的那个人,

即是不确定的,也是历史能唯一确定的。

他们的热血和梦想都失败了,所以,他们都不是你要的万人敌。

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江里,令人惋惜。


关张二人若是没遇见刘备,想来一个不过是浪迹江湖的杀人犯,一个不过是衣食无忧的猪肉荣。

刘备的出现是一个机遇,刘备的野心让他们看见一个前进的方向。

而那个方向可以让他们,名垂千古。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便是文圣的孔老二也说学而知之。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关羽和张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万人敌,只是后来锻炼成了万人敌

培养与磨练

关羽张飞,不可能从黄巾起义开始,就战无不胜。

事实上从黄巾起义一直到赤壁之前,刘备就一直在失败。大大小小的战役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是纸上谈兵学不来的。

在这里补充一个观点,那就是刘备的器重。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

三人同榻而眠的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同榻而眠是一个很拉拢人的技能,曹操和郭嘉同榻而眠,孙权和鲁肃同榻而眠。

而这个一点也能说明,刘备对两兄弟很是器重。只有器重,才能在刘备集团里,分配到重要职位。

同样的,刘备也睡过诸葛亮。三顾茅庐,犹如鱼得水。


亮剑里面有一个场景,在冈村宁次对晋中进行了残酷大扫荡,独立团撤退李云龙打老张那一集。

当时有一幕我记忆很深,有一个老兵是个神枪手,打鬼子的时候快没子弹了,让身边的新兵去问和尚要。

老兵说团长偏心,给和尚的子弹多。

还有一幕是练枪法的时候,李云龙给段鹏四百发子弹,只给了和尚二百发。和尚说,团长对你小子真是挺照顾的。

只有器重,才能分配资源,而资源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两个人的地位。

所以只有刘备的器重,他们两个才能成为万人敌。能从马弓手,到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之才。


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个人才能。

乱世之中,要的就是勇冠三军,能打胜仗。

二人的才能都被刘备发掘,关羽有将帅之才,熟读兵书,严格待军,忠义无双,虎将。

张飞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武力中是上将之能,带兵打仗智谋颇多,虎臣。

虽然早期的刘备,经常失败,但赤脚从来就不怕穿鞋的,那时候没人知道刘备是谁,他输的起。

本来就一无所有,故,百无禁忌。

那些大大小小的失败没人在意,人们只会看见成功后的荣耀。孙中山失败了一辈子,辛亥革命的第一功还是记在了他的头上。

关张二人,成就不必细说。

斩纪灵、斗马超、战许褚、破张郃。据水断桥,单军匹马大喝退曹军。荡西川,灭刘璋。智取江州,义释严颜,汗中之战破张颌,稳定益州。

赤壁之战攻打曹仁,南郡关羽绝北道,阻曹军。拨兵马战长沙,得老将黄忠。在曹孙的虎视眈眈之下,坐镇荆州五郡,震守刘家的半壁江山。

围襄阳,夺樊城。终于在水淹七军活擒于禁之后,威震华夏。

这些都是他们的,万人敌。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但并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有时候这也要看时机与运气。

得遇明主,得遇其时。

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有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可惜在落凤坡惨死。有举世无双的吕布,在白门楼被斩,有文武双全的姜维,可惜独木难支。有王佐之才的徐庶元直,只是进了曹营一言不发,有三策退曹军的陈宫,只是未择良木。有河北四庭柱,成王败寇。

而张飞和关羽,刚好生在那个金戈铁马的黄金时期。

那个时候,群雄逐鹿中原。

世界上这么多英雄豪杰,大家摩拳擦掌,都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独揽朝政的董卓,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横槊赋诗魏公曹操,火烧赤壁的周瑜,英年早逝的郭嘉,辕门射戟的吕布,白衣渡江的吕蒙,绝世猛将典韦,虎痴许褚,凤雏庞统。

这些人都曾在那个时代里,以梦为马,意气风发。只是后来,这些人都变成了冢中枯骨。

每个人都是大时代的悲剧人物,但他们在乱世中做出的努力,改变了时代的进程。

随着他们的离开,三国的洪流渐渐褪去。那个马革裹尸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后三国的荒凉。这个世界不再是他们的世界,这个天下也不再是他们的天下。

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写的真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啊,是非成败转头成空,英雄已逝,一捧黄土掩白骨。


而那个春天在桃园里开始的梦,只能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完—


下面这个西游更屌!

user avatar

曹操从生下来就牛x,他是有官方背景的,曹操家的将军都是现成的,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多少个良将;

孙权更爽了,他接班的时候文官武将甚至地盘都被他哥和他爹打下来了;

刘备,俩兄弟......

然后你说刘备那么幸运???????????????????????

user avatar

刘备认识的人还少么?

人家老师叫卢植,老领导叫皇甫嵩,这个身份人家找什么人结拜找不到?
你老师叫奥巴马,老领导叫拜登,现在让你去美国政坛任意挑两个人结拜,你能选出最精准,对你最有帮助,和你最志同道合的人么?

现在信息传播速度这么迅猛,来源如此广博,让你挑两个,你估计都挑不出来。
你要是挑个AOC,佩洛西甚至贺锦丽什么的,且不说人家同不同意,真同意了你以为从此以后就高枕无忧,人家就无条件的跟你绑定了么?

刘备呢?人家跟公孙瓒同门,跟孙坚,曹操当同事好几年。

他为什么没找这些人结拜?

挑来挑去挑了张飞关羽两个人,这两个人恰好就对他不离不弃,成了他事业的重要支撑。

你觉得是刘备幸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