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备是被斩首了的,只不过他是皇帝要“避讳”不能堂而皇之的写在历史书上。
我们来看刘备战败之后回到了哪里?
白帝城
那他为什么不回成都呢?
因为他害怕呀,他打了败仗,按蜀科是要斩首的,况且刘备出征前还立了军令状,诸葛亮执法唯严格,怎么会放过他呢?
所以刘备畏罪不前,挟大军停驻白帝城以自保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诸葛亮
诸葛亮亲自抵达了白帝城,还带了太子刘禅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太子我带来了,你放心去吧。
刘备这个害怕呀,只能装病躺在床上,诸葛亮来了,刘备就“抚其背”表示自己已经害怕了想要求饶。
可惜诸葛亮还是要秉公执法,焚香祷告,请出了高祖刘邦的尚方赤霄剑,最后由赵云执行,一剑斩首了刘备。
所以蜀不设史官,这没法写啊,大家懂就行,刘备用自己的死捍卫了蜀法的权威,为诸葛亮辅政执法建立了基础,实在是令人感动。
引用一段新闻就可以来回答,现成的例子。
现场有员工直奔主题,尖锐提问:“蒋凡事情这样处理是不是代表阿里的价值观崩塌了?”
彭蕾回答,虽然阿里把非常多的聚光灯投射到了自己的价值观身上,但大家不要误会阿里是一个精神组织。“我们是一个有很崇高愿景的商业组织,我们的价值观是为我们的商业组织能够存活走好102年服务的。”
“谁都知道更简单的决定是什么。但我们毕竟还是个商业组织。” 张勇补充说。
张勇坦诚说,自己经过很长的纠结、思考和讨论之后,最终由他来做了这个决定(没有开除蒋凡),所有的责任他来承担。
价值观是凝聚人心的手段,当人不够重要的时候,价值观为重;当人足够重要的时候,价值观为轻——当然,公司也要承担这种失衡而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只要这种副作用小于失去这个人的损失,就是可以承受的。
军法也好,组织也好,核心就是为了刘备集团能够发展壮大,是为了刘备以及其子孙能够成为天子,从而兴复汉室。人是本质,是目的,规章制度是手段,是过程,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没有了刘备,蜀汉集团还有什么意义?
一般的军将犯了错,杀了是为了以儆效尤,激励其他人更好的做事;但是刘备自己出了问题,刘备当然要承担自己威信下降的后果,刘备最终留在白帝城终老,可能就有不好意思去见成都的留守大臣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杀刘备是不可能了。
一般的士兵践踏麦苗,立斩无赦,不会管是马受惊了,还是有意的。但是曹操自己践踏,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割发代首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虽然郭嘉说的「法不加于尊」是杜撰,但是「春秋」中也确实有: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其实别说是曹操本人,就是夏侯惇、曹仁这样的大将真的马惊了,难道曹操还去砍了他们不成?估计最后还是拿马夫和亲卫开刀杀几个,然后夏侯惇和曹仁来个「领导责任」了事。
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越来越「法制」,归根结底是经历了一个「去神圣化」的过程。也就是尽量的去降低组织和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的重要性,而强调职位本身的权力。这样制度就成为了相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了,法律就看起来什么都可以管了。像查理一世、路易十六,都会因为「叛国」而被诛杀,这就已经和「朕即国家」相去甚远了。
人治、法治,归根结底都是人在做事情。法只是文本,是要人来执行的。只不过法治社会下,是很多人在治,让每个单独的人都没有重要到值得为其破坏规矩的地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