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刘备打了督邮却没有被朝廷追查?

回答
刘备打督邮却没被朝廷追查,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是个什么光景。东汉末年,朝廷早就不像汉初那样万邦来朝、国力强盛了。宦官当道、外戚专权,地方官吏也层层盘剥,民不聊生。官场上黑白不分,谁说了算,那得看谁手里有权有势。

刘备当时只是个小小的安喜县尉,官职不高,但也算是个正经的朝廷命官。督邮这角色,虽然是个临时差遣,官衔不高,但在地方上,尤其是在他那个县,督邮是朝廷派来巡视监督的,那也算是个“钦差”性质的人物,代表着朝廷的颜面。

这督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史书上说他“傲慢无礼,勒索无度”,这评价已经很明白了。到了安喜县,他不但没有体恤民情,反而摆起了架子,对刘备这个小县尉更是颐指气使,言语侮辱,还意图敲诈勒索。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刘备一个小小的县尉,面对一个来路不明、倚仗朝廷势力的督邮,被如此刁难和侮辱,换谁也得憋屈。

刘备当时年轻气盛,虽然出身贫寒,但骨子里是有一股子傲气的,更何况他还有一股匡扶汉室的志向。一个贪婪跋扈的督邮,在他眼里,可能根本就不配代表朝廷。被这样的人侮辱,再加上他本身的廉洁和对百姓的同情心,终于忍无可忍。

于是,刘备就把这个督邮给打了。这可不是小事,打官,尤其还是代表朝廷来视察的官,这是要掉脑袋的。按理说,这督邮回去一告状,朝廷肯定得派人来严查,刘备这县尉也就做到头了。

那为什么没被追查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缺一不可:

第一,这件事在当时的官场环境下,其实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督邮本身品行不端,罪有应得: 史书上明确说了督邮“傲慢无礼,勒索无度”。这种人在当时的官场里是大有人在的,但他出了名儿的坏,走到哪儿都惹人嫌。他可能仗着自己是督邮,对刘备施压,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也是给朝廷抹黑的。刘备把他打了,反而是“清理门户”了。如果督邮是个清官,这事儿性质就变了。
缺乏有力的证据和证人(对督邮有利的): 你说督邮被打了,总得有人证、物证吧?督邮也未必想把事情闹大,因为他自己本身也不干净。如果他要告刘备,他也得证明自己是怎样被冤枉的。而且,这种事情发生在县衙里,可能就那么几个知情人,万一刘备当时的处理方式让一些同样看不惯督邮的属官或百姓觉得“解气”,那谁还敢站出来给督邮作证?
刘备“弃官”的时机: 在打了督邮之后,刘备并没有等着朝廷来审判他,而是主动“弃官”。 他知道自己这次捅了篓子,与其等着被处罚,不如自己先走一步。他把督邮绑起来,留下一封书信,然后自己走了。这个举动非常有智慧,也从侧面说明刘备不恋官位,而且有自知之明。他走得及时,等于朝廷还没来得及派人来抓他,他就已经不在那个位置上了。

第二,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和权力真空。

朝廷忙于内斗,顾不上小小的安喜县: 东汉末年,皇帝年纪小(汉灵帝驾崩,刘辩即位,但很快被废),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党锢之祸的影响还在,士大夫和宦官、外戚之间的矛盾尖锐。一个边远小县的县尉打了督邮,这种芝麻大小的事情,在朝堂一片混乱的时候,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没有人愿意为这么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去费神。
没有强大的靠山站出来保他,也没有人急着要置他于死地: 刘备当时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特别强大的背景。督邮虽然有官职,但如果他没有一个在朝中说得上话的后台,他的告状也未必能引起多大的波澜。而且,当时刘备也没有什么“谋逆”的证据,他只是打了个人,而且这个人品行不端。如果督邮背后有某个大人物,想借机除掉刘备,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但显然,当时刘备还没有显露出那种足以让权贵们忌惮的才能和野心。

第三,刘备当时的名声和之后的举动。

刘备“急公好义”的名声初显: 虽然这件事让刘备失去了官职,但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刘备是“有勇有义”的。他敢于对抗腐败,这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事后,刘备并没有因为这次事件就消沉下去,他继续游历,继续寻找机会。
他后来投靠了公孙瓒,而公孙瓒在当时是有实力和一定的影响力的。 当刘备投靠公孙瓒后,公孙瓒让他去当了别的官职,这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之前事件的一种“默许”或者说“翻篇”。如果刘备之后一直销声匿迹,那件事可能就真的会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但他后续的作为,比如参与镇压黄巾军,立下战功,让他在政治舞台上重新获得了机会。

总而言之,刘备打督邮这件事之所以没被朝廷追查,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督邮本身的劣迹,刘备弃官的时机和方式,以及当时朝廷内部混乱、无暇顾及此事的政治大环境。刘备用他“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的行动,加上“明哲保身、及时抽身”的智慧,加上一点点运气,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并为他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这件事,也成了刘备早期经历中,一个重要的“人设塑造”事件,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点:刘备的政治价值是什么?督邮具体是什么身份?朝廷是什么状况?

刘备:刘备是先打了黄巾军,得到上层不少人的赏识,再被举荐当的县令。也就是说,刘备是先有了政治实力(私兵,领导层的认可),再被安置到县令这个职位,他的主要标签还是“杀贼有功的刘备”,而不是“叫做刘备的县令”,所以即使刘备弃官,对刘备的评价和价值并没有太大影响。

督邮:督邮是个位轻权重的职位,主要权责在于监督,而不是政治主官。也就是说,督邮并不是刘备的直系上司,甚至不是刘备的上级!再加上刘备是当了县令一段时间再打督邮,有当地豪族在,督邮想添油加醋抹黑报复刘备,也会有忌惮。

朝廷:黄巾军之后,随着军权下放,中央集权和官僚系统的权威也在下降。朝廷事实上被几个大佬控制,而刘备,首先是和大佬有交往,其次是打督邮但是不反体制,督邮还只是个地方官员而不是中央直系官员,所以没动机封杀。而各位大佬们,也会相互竞争,通过举荐官位来拉拢刘备,来培养自己的势力。

综上所述,可以类比成现代的例子:

公司的主要项目中,新人刘备表现主动又出色,不仅培养了一批忠诚的下属(私兵),还得到不少公司高管的认可。该项目结束后,被升迁到某一分公司当一把手(县令),期间和分公司内关系户关系融洽,得到分公司员工的认可。但是分公司的上一层分公司,有一个情商很低的HR(督邮),提些古怪要求来为难刘备,刘备骂了HR一顿之后就辞职了。

刘备会被公司拉黑吗?不会,因为刘备反HR(督邮),不是反公司(朝廷),而且公司本身状况不好,需要人才来做业绩;各位高管也想留他为己用。而HR又不是什么特殊人才,又不是关系户,他的遭遇重要吗?

user avatar

矛盾有两种,一种是敌我矛盾,一种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黄巾军与汉帝国的矛盾,那就是标准的敌我矛盾,因为黄巾军的目标是推翻大汉帝国,建立一个新世界。

对于这种力量,政府自然是一门心思的围剿;因为这种力量,那就是传说中的贼寇。


刘备与汉帝国的矛盾,那是标准的人民内部的矛盾。因为刘备一心想进入体制,一心想为政府效力。他之所以殴打朝廷命官,是因为对方不给他进入体制的机会,不给他报效大汉帝国的机会。

面对这种矛盾,政府通常是习惯性的招安;尤其是感觉无法围剿,或是围剿成本太高时,更会想着招安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刘备有招安的资本。因为刘备有上千跟他混的小弟,政府想围剿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关键是,政府愿意给刘备一个编制,刘备马上就会替政府效力。

更主要的是,当时天下大乱,遍地都是叛乱者,如果政府对一心进入体制效力的军人势力,都要斩尽杀绝,那不是嫌天下不够乱吗?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汉末的官场制度(潜规则)上来看,安喜尉刘备痛殴冀州中山国督邮一事,是不会引起朝廷(汉灵帝刘宏)任何不快的,可能还会引起极度舒适。

当时的督邮这种显职,都是地方豪族担任,所以此督邮是中山国地方豪族的脸面,再往上也是中山国相的面子,而不是朝廷的面子。

《汉官仪》:督邮、功曹,郡之极位。

国相也可以表示无所谓,因为桓灵时期,一个国相(太守)在地方上被豪族架空都是常事。

如果这个国相是个怂货,到任后一直在家里忙着坐啸,此番听闻一个小小县尉刘备居然敢痛打督邮,说不定,怂货国相心里还暗爽呢,杀杀地方豪族的威风。当然表面上肯定要表演一下“这还了得!”或者“打在你身,痛在我心”的戏剧场景。

如果这个国相是个强势之人,督邮也是自己心腹,即便抱着“有所谓”的复仇心态,也是不能拿刘备怎么办的。

第一,刘备逃了……刘备的魔鬼步伐,就不用我多说了。

第二,刘备是幽州涿郡人,中山国相府是无法越境执法的,何况刘备在涿郡混得很开,地方保护主义,大家也应该都知道的。

第三,中山国相唯一有效的复仇方式貌似就应该是选择:“相信法律”了。

想象一下,中山国相教主簿写了一封弹劾刘备的奏章,派人送去雒阳。

按照《三国志·太史慈传》的记载,当时的朝廷处理争执的方法是,谁的弹劾信先到算谁赢。所以,刘备也不见得一定会输这场“官司”。

“是我主动打的又如何?我只要先告状就行了”刘备心想。

按照我之前解读的刘备传记,刘备痛殴督邮的故事是在中平五年(188年),而本年,刘备又代表地方政府去雒阳参加阅兵仪式了。

脑补剧情开始:

刘备回到涿郡,直接去了涿郡太守某人的府上,太守:玄德弟怎么回来了?

刘备:别提了。朝廷下诏说要淘汰以军功领官之人,我找督邮说情,那个二货居然摆架子不见我,我就带着我兄弟们冲到官舍里把他揪出来教训了一顿。

太守:嗯……中山国相肯定会写信找我要人的,你放心,我肯定说你没回来,找不到人。他也没办法。

纲纪刘放:不过,中山国要是派人去京师告状,那就有点麻烦了。

刘备:那怕什么,我派我兄弟去劫了送信的,再用皮鞭抽他一百遍啊一百遍……

太守:玄德弟够了够了。不过我听说,朝廷虽然宣布淘汰军功领官之人,但是同时也在征州郡兵进京,不如玄德弟领涿郡兵进京吧,一来报效朝廷,二来可以看看中山国到底有没有告状。

刘备:如此甚好,我就照府君的话去做。这样我不在这里,也不会给府君添麻烦了。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简雍,领着郡府五百士兵,前往雒阳。

九月,京师正在大将军何进的安排下组织地方军队阅兵,刘备顺利报道,接受临时编制。准备下个月的阅兵大典。

另一边,中山国的弹劾奏章送到汉灵帝手里,汉灵帝看了一遍就丢一边去了:打督邮?打得好!地方少几个张俭那样的搞事精,就没有党人了。再说了,这个姓刘的也是我本家人,哼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