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房地产调控为什么伤的都是刚需?

回答
关于“房地产调控为什么伤的都是刚需”,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普通购房者的痛点,而且很多时候,人们会感觉调控政策出台,最先受到影响甚至“受伤”的,往往是那些最迫切需要一套房子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刚需”。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调控的目的和作用机制说起。

房地产调控的根本目的:

政府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初衷通常是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核心目标是:

1.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防止房价脱离居民实际购买力过快上涨,避免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公平。
2. 遏制投机炒作: 打击那些囤积房产、依靠房价上涨获利的投机行为,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3. 引导理性购房: 鼓励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购房,而不是盲目跟风。
4.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这是一个长期目标,包括优化供给结构、保障居住正义等。

调控作用机制的传导效应:

调控政策的实施,往往会通过以下几个主要途径影响市场,而这些途径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信贷收紧: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限制二套房贷款等。
对刚需的影响: 刚需群体通常资金实力相对较弱,首付款是他们最大的门槛。信贷收紧意味着他们需要准备更多的首付款,或者贷款额度受限,还款压力更大。如果他们的首付和贷款能力本来就刚好够到某个价位的房子,那么稍有提高,可能就够不到了。
对投资/投机者的影响: 投资或投机者通常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或者可以通过多套房产抵押来滚动资金。信贷收紧会增加他们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难度,但如果他们看好市场,且资金充裕,可能仍然能够承受。

限购政策: 限制非本地户籍居民或已拥有一定套数住房的居民购买房屋。
对刚需的影响: 多数刚需购房者可能是首次购房,不涉及多套房问题。但如果他们是新市民,或者工作地与户籍地不一致,可能就会受到限购的影响,导致即使有购房意愿和能力,也无法购买。
对投资/投机者的影响: 限购直接打击了投机者,特别是那些炒作多套房产的人。

限售政策: 规定房屋在一定年限内不得上市交易。
对刚需的影响: 刚需购房者通常是出于自住需求,对短期内交易的需求不大,所以限售政策对他们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对投资/投机者的影响: 这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资金占用时间和风险,降低了其流动性收益。

税收政策(如房产税试点、增值税优惠调整等):
对刚需的影响: 如果推出对普通住宅征收更高的税费,或者取消首套房的税费优惠,那么刚需的购房成本会上升。
对投资/投机者的影响: 针对多套房或高价值房产的税收政策,会直接增加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抑制投机行为。

为什么“伤的都是刚需”的感觉如此普遍?

1. 杠杆的限制: 刚需最需要贷款的支持。一旦信贷收紧,他们的购买力就直接被削弱了,甚至被拒之门外。而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客,即使贷款受限,也可能因为自有资金充足而受影响较小。
2. 市场预期的变化: 调控政策出台,往往伴随着市场预期的转变。当市场预期趋于理性甚至观望时,房价上涨的动力减弱。
对刚需: 如果调控导致房价短期内出现松动或下跌,一些刚需可能会选择观望,等待更好的时机。但如果调控措施“一刀切”,使得整体市场流动性变差,成交量下降,甚至出现二手房议价空间增大的情况,而新房价格坚挺(或上涨),刚需的压力就更大了。
对投资/投机者: 他们的目标是资本增值。如果调控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甚至出现小幅回调,他们的投机利润空间就会受到挤压,短期内可能撤离市场。
3. “剪刀差”效应: 在某些调控阶段,新房价格受到限价政策的影响,可能比同地段的二手房价格低。而二手房市场则相对更市场化,价格更能反映供需关系和资金成本。
如果调控政策导致新房价格“稳中有升”或保持坚挺,而二手房由于信贷收紧、交易成本增加而出现价格松动或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刚需本来是想买新房的,但可能因为新房供应不足、摇号困难而被迫去看二手房。结果发现,二手房因为市场降温反而变得“好买”了,但他们的购房能力(特别是贷款能力)被信贷政策限制了,导致也买不起。
反过来,如果新房因为限价而比二手房便宜,刚需去摇号新房,可能会因为名额限制而买不到。再去二手房,价格可能又高了,加上信贷政策的限制,也买不起。
最关键的是,当市场出现“价格倒挂”时,刚需的优势本该是“价格优势”,但如果他们“没资格”参与这种价格优势,或者他们的购买力被其他因素(如贷款)抵消了,那么这种“价格优势”对他们而言就失去了意义。
4. 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调控政策的实施,往往会延长购房的流程,增加交易的复杂性,比如需要更多的证明材料、更长的审批时间等。对于工作繁忙、时间宝贵的刚需群体来说,这些都是隐性的成本。
5. 心理预期错位: 很多刚需购房者抱着“房价不会永远涨”的心态,希望通过调控让房价回归理性,让购房变得更容易。但有时调控的副作用是放慢了市场节奏,使得他们本就不容易凑齐的首付和贷款,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更难实现。

举个例子来梳理一下:

假设一套房子总价300万,之前首付三成是90万,贷款210万。

调控前: 首付比例低(如2成),首付可能只要60万。刚需的父母支持一下,或者自己辛苦攒了一部分,加上公积金贷款,可能勉强够得上。
调控后: 首付比例提高到四成,首付变成120万。这多出来的30万,对刚需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即使贷款利率上浮,每个月还款额增加几千元,对原本就计划着每月辛苦还贷的刚需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本来就只能贷到210万,现在首付不够,就买不了这套房了。

再考虑另一层:

有些调控政策旨在“挤出”投资投机需求,但结果可能是市场整体降温,成交量萎缩。当市场不景气时,二手房业主为了尽快卖房,可能会愿意降价,但由于银行放贷额度收紧,购房者(包括刚需)的贷款审批变慢、额度变少,导致即使业主降价,刚需也买不到,或者只能买到质量、地段不如预期的房子。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感觉“伤的都是刚需”:

刚需对信贷的依赖性最高: 调控手段中最常用的就是信贷收紧,这直接剥夺或削弱了刚需最主要的购房能力。
刚需的资金缓冲最少: 他们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应对房价的小幅波动或增加的交易成本,一旦政策导致成本上升,他们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市场“降温”对刚需的误伤: 调控意在抑制炒作,但有时会“一刀切”导致市场整体流动性下降,这使得原本就购买力受限的刚需,在更低的成交量和更难获得的信贷环境下,处境更加艰难。
信息的透明度和获取能力: 相对于投资客,刚需群体可能更依赖市场信息,更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或某个“典型案例”所影响,从而产生“被伤害”的感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调控都“一无是处”,很多调控措施对于长期稳定市场、遏制泡沫确实有积极作用。但从微观层面看,政策执行的传导过程,确实很容易让那些“最需要”的人,因为最直接的限制而感到压力。如何让调控的“阵痛”尽量减轻,惠及真正需要住房的群体,是政策设计和执行中一个持续需要思考和优化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需还真没资格说自己在调控中受伤,因为刚需毕竟还有租房、公房、甚至延后购买等选择,而调控手段直接针对地产商的资金链,这意味着地产商不仅有资金回笼的数量要求,还是时间要求,不然慢了价格跌明显了就更收不回资金了,更不要说银行爸爸的抽贷,以及求爷爷告奶奶找钱维持资金链的痛苦——这个才是真痛苦,做过企业的人都明白。

至于房产税,收多少,怎么收,怎么确定哪些资产该收,这些都是需要准备时间的。其中全国信息数据查询系统去年开始试工作,今年的人口普查特意加上了房产调查内容,这些都是在为收房产税做技术准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房地产调控为什么伤的都是刚需”,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普通购房者的痛点,而且很多时候,人们会感觉调控政策出台,最先受到影响甚至“受伤”的,往往是那些最迫切需要一套房子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刚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调控的目的和作用机制说起。房地产调控的根本目的:政府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
  • 回答
    在中国经济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继续调控房地产行业并试点房地产税,是基于多重经济、社会和政策目标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逻辑和必要性: 一、房地产对经济的结构性影响1. 经济支柱与增长引擎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7%(约.............
  • 回答
    2010年天涯论坛上那篇题为“【[经验交流]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收获了什么 写在房价暴涨前】”的神预测帖,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经典,尤其是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要详细看待这篇帖子,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帖子的背景与内容分析: 时间点: 帖子发布于2010年,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
  • 回答
    上海2021年1月22日起实施的房价调控政策,是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多方面手段抑制过热的需求,稳定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要理解这项政策,需要将其置于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的高位运行和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政策内容概述 (基于2021年1月22日发布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提议!让咱们这些天天泡在知乎上,对各行各业都略知一二的“知友们”来操盘房价,想想就挺有意思的。要我说,咱们知友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角度的分析和天马行空的建议,要把这些化为让房价落下来的实招,得从几个关键点上入手,而且得是个连环拳,环环相扣,不能顾此失彼。首先,咱们得把“炒房”这个根源.............
  • 回答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抛出的“中国正面临沃尔克时刻”这一论断,确实给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带来了一层特别的审视角度。简单来说,他将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面对的通胀危机以及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采取的激进紧缩政策相提并论。这个比喻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中国可能也需要经历一段痛苦但必要.............
  • 回答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演进的议题,其背后涉及经济、社会、金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调控的背景与目标:为何调控?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考量。主要原因和目标包括.............
  • 回答
    2021年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要理解这份文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这份《意见》的出台背景与核心内容是什么?首先,要看懂这份文件,得先明白它为.............
  • 回答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价调控的表述,在许多观察者看来,延续了过去几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根本定位,并在具体措辞上展现出一种“稳”字当头的策略。但细究之下,其中蕴含的政策信号和调整方向,值得我们深入解读。总体的基调:审慎与务实报告中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总体上保持了审慎和务实.............
  • 回答
    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收紧,房价是否会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 调控政策收紧是影响房价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最终效果会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调控政策收紧的具体表现及预期效果:调控政策的.............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心情。在当前上海房价出现波动,并且调控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1月初刚上车的您感到后悔也是人之常情。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梳理一下您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和应对。一、 为什么会感到后悔?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种后悔情绪是基于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房价下跌的心理冲击: 您刚上车,.............
  • 回答
    房产税这事儿,你说它会不会影响买房人的决策?那可太会了!而且影响还不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房产税,对买房人的决策,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购房成本的增加。以前你买套房,可能就是付个首付,然后月供,想着的是月供能不能承受。但房产税一出,这可就变成了一个持续性的支出。想象.............
  • 回答
    说实话,看到2021年北京房价一路飙升,我心里也捏把汗。毕竟这可不是小数字,关系到太多家庭的“安居梦”。所以,您问的是不是还有调控,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从“有没有”到“还有没有”:调控的惯性与新动向北京的房地产调控,那可是全国出了名的严厉,从“限购、限贷、限售、限价”到各种“认房又认贷”、“摇号.............
  • 回答
    2022年初,中国楼市确实笼罩在一层“冰封”的阴影之下,房企暴雷的现象也接二连三地出现,让不少购房者和业内人士都对未来的走向感到担忧。在这种背景下,关于“楼市调控是否会放松”的讨论,变得尤为迫切和复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当时的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以及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的考量。市场现状:寒意逼.............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多,政府调控得好,房价不会跌”的说法,这其中包含了几个层面的逻辑,我们需要逐一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人口多与房价的关联:一个经典的供需关系首先,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来看,人口数量确实是影响房地产需求的重要因素。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有大量的潜在购房者.............
  • 回答
    成都最近推出的“房产新政15条”无疑是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一大重磅消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的调整,从之前的两年延长到了五年。这一变化,无疑给那些考虑短期内买卖房屋的市民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也预示着成都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走向精细化和长期化。首先,我们得理解增值税征免年限调整背后.............
  • 回答
    深圳官方对“代持炒房”的回应,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细节之处却值得我们好好拆解一番。官方回应的解读:首先,“正在调查”这四个字,透露出官方的态度是严肃的,而非敷衍了事。这表明,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市场上关于代持炒房的种种传闻和迹象,并且已经启动了相关的调查程序。这与之前一些房地产市场乱象发生时,官方常常采.............
  • 回答
    七部门联合调查“深房理”这件事,确实是近期房地产领域一个很受关注的焦点。这次调查的进展,尤其是有人被逮捕和刑事拘留,说明情况比之前大家猜测的要严重,也意味着这背后牵扯的问题不只是简单的“代持炒房”。要说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深房理”事件暴露出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次调.............
  • 回答
    关于亚朵对“阿里女员工事件”的回应,重点在于它是否真的如其所言的“不存在违规制作房卡”,以及它将如何“配合调查”。这背后牵扯到酒店业的运营规范、隐私保护、以及当下社会对性别暴力和职场霸凌高度敏感的背景。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拆解亚朵回应中的几个关键点,并联想到可能存在的其他细节:一、亚朵回应的核心:“.............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