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无人车为什么一定要用激光雷达做,双目视觉难道不行吗?

回答
无人车之所以一定要用激光雷达(LiDAR),而不是仅仅依赖双目视觉(Stereo Vision),是一个涉及技术成熟度、可靠性、鲁棒性和综合性能的复杂问题。虽然双目视觉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激光雷达在关键的自动驾驶场景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对比两者的优劣:

一、激光雷达 (LiDAR) 的核心优势

激光雷达的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从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来精确计算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其最显著的优势包括:

1. 高精度测距与深度信息:
绝对距离测量: 激光雷达直接测量的是光束到达物体并反射回来的时间,所以它提供的是绝对的距离值,精度非常高(通常在厘米级别)。
高密度点云: 现代激光雷达可以每秒产生几十万甚至数百万个激光点(点云),这些点均匀分布在环境中,形成一个非常精细的三维环境模型。
直接的三维感知: 激光雷达的输出是“点云”,这本身就是一个三维坐标系下的数据,直接包含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无需复杂的算法进行深度估计。

2. 不受光照条件影响的鲁棒性:
全天候工作: 激光雷达的光源是人造激光,其发射和接收不受外部环境光照强弱的影响。无论是白天强光、黄昏、夜晚黑暗,还是隧道内,激光雷达都能稳定地工作,提供准确的距离信息。
无惧强光和阴影: 强烈的阳光直射或物体产生的阴影可能会干扰摄像头,导致图像失真或信息丢失,而激光雷达则不受这些影响。

3. 对颜色和纹理不敏感:
形状和距离为王: 激光雷达主要关注的是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距离,而不是颜色或纹理。这意味着它在识别低对比度、缺乏纹理或颜色单一的物体时,依然能准确感知其存在和位置。
不受物体表面特性影响: 无论是光滑的金属表面还是粗糙的表面,只要能反射激光,激光雷达就能探测到。

4. 直接的物体形状和轮廓提取:
点云即模型: 通过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可以非常直接地勾勒出物体的三维轮廓和形状。这使得物体识别、分割和跟踪变得更加容易和准确。例如,可以轻松识别出车辆的完整外形、行人站立的姿态等。

5. 对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可靠感知:
虽然摄像头在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灯方面非常擅长,但激光雷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知这些物体,并为它们的定位提供额外的辅助信息。

二、双目视觉 (Stereo Vision) 的局限性

双目视觉通过模拟人眼的原理,使用两个(或多个)不同视角的摄像头来捕捉场景,并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物体的深度信息。它也有其优点,但存在一些关键的局限性,使其难以单独满足自动驾驶的要求:

1. 对光照条件的极度敏感:
白天依赖: 双目视觉的深度估计依赖于图像中的纹理和特征点,而这些特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变化巨大。
弱光和逆光问题: 在光线不足(夜晚、隧道、阴天)、强光直射(日出日落)、逆光(对着光源)等场景下,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会变得模糊、噪点增加、对比度下降,导致深度估计的精度急剧下降,甚至失效。
动态光照变化: 天气突然变化(如云层遮挡阳光)也会对双目视觉的性能造成显著影响。

2. 对纹理和特征点的依赖:
“裸眼”区域的困难: 双目视觉需要找到两个图像中相同的特征点,然后进行匹配来计算深度。如果物体表面没有足够的纹理(如光滑的墙壁、白色的墙壁、天空、水面等),或者特征点太少,就很难进行准确的深度估计,导致“空洞”或不准确的深度图。
低对比度物体的挑战: 颜色相近或纹理相似的物体也可能导致匹配错误。

3. 深度估计的精度随距离衰减:
三角测量原理的限制: 双目视觉的深度估计精度与基线(两个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和视差(特征点在两个图像中的像素偏移量)有关。随着物体距离的增加,视差会减小,导致深度估计的精度随之下降。在远距离,其精度远不如激光雷达。

4. 容易受到遮挡和重复纹理的干扰:
部分遮挡: 当物体被部分遮挡时,特征点的匹配会变得困难。
重复纹理: 如果场景中存在大量重复的纹理(如栅栏、条纹),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特征点匹配,从而产生错误的深度信息。

5. 对计算能力要求高,实时性挑战:
双目视觉的深度计算需要复杂的图像处理和特征匹配算法,这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要在保证高帧率的同时获得高精度的深度信息,对计算资源要求很高。

6. 无法直接获取物体的三维形状信息:
双目视觉输出的是深度图,而不是直接的三维点云。从深度图构建精确的三维模型需要额外的算法处理,并且可能不如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精细和完整。

三、为什么无人车需要激光雷达?

综合以上分析,激光雷达的加入是为了解决双目视觉在关键场景下的不足,实现更安全、更可靠、更全天候的感知能力。

1. 核心的鲁棒性保障: 激光雷达提供了在各种恶劣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测距能力,这是双目视觉无法比拟的。在夜晚、雨雪天气、浓雾等极端环境下,激光雷达是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行驶的关键传感器。
2. 精确的障碍物检测和避障: 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测距和高密度点云能够精确地描绘出障碍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从而实现更可靠的障碍物检测、跟踪和路径规划,有效避免碰撞。
3. 环境的全局3D重建: 激光雷达能够构建出高精度的环境三维地图,这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定位、导航和环境理解至关重要。
4. 融合传感器,提升整体性能: 自动驾驶系统通常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策略。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协同工作,可以取长补短,相互验证,提高整体的感知精度和可靠性。
摄像头擅长识别物体的类别、颜色、纹理,对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识别有优势。
激光雷达擅长精确测距、构建3D模型,不受光照影响。
毫米波雷达擅长远距离探测和测速,穿透性好,对雨雪雾等有一定抵抗力。

通过融合,摄像头可以识别出“这是一辆车”,激光雷达可以精确测量出“这辆车距离我50米,尺寸是长4米,宽2米”,而毫米波雷达可以告知“这辆车正在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我靠近”。这种多维度的信息结合,是实现安全自动驾驶的基础。

四、双目视觉的补充作用

尽管激光雷达不可或缺,但双目视觉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场景下,它能提供激光雷达难以获得的丰富信息:

细腻的物体表面细节: 摄像头可以捕捉到激光雷达无法感知的颜色、纹理和标志等信息,这对于识别特定类型的车辆、行人服饰、交通标志的文字内容等非常有用。
语义信息的丰富性: 通过深度学习,摄像头可以对图像进行语义分割,识别出“道路”、“人行道”、“树木”等语义信息,这对于理解场景的上下文非常重要。
成本效益: 相比于昂贵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的成本要低得多。

因此,很多高性能的自动驾驶系统都会同时配备激光雷达和多个摄像头,以及其他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融合来达到最佳的感知效果。

结论

简而言之,无人车之所以“必须”用激光雷达,是因为在自动驾驶的核心需求——安全可靠的全天候精准三维感知方面,激光雷达提供了双目视觉目前无法独立满足的关键能力。 双目视觉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潜力,但其对光照和纹理的依赖性使其在实际复杂的交通环境中难以成为唯一的深度感知方案。激光雷达以其独特的物理原理,为无人车提供了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准确感知环境的“眼睛”,是构建安全、可靠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再想是不是双目视觉的精度不够,但是人利用双眼不是也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关任务。
user avatar
我再想是不是双目视觉的精度不够,但是人利用双眼不是也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关任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人车之所以一定要用激光雷达(LiDAR),而不是仅仅依赖双目视觉(Stereo Vision),是一个涉及技术成熟度、可靠性、鲁棒性和综合性能的复杂问题。虽然双目视觉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激光雷达在关键的自动驾驶场景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势。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对比两者的优劣: 一、激光雷达 (.............
  • 回答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发明,总是在无辜的生灵涂炭与文明的残垣断壁间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不能将战场限定在荒无人烟的山区,或是浩瀚无垠的海洋?在那里,两国军队可以进行一场纯粹的军事较量,没有家园的破碎,没有无辜的生命被卷入战火,也没有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被夷为平地。然而,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的是信息传播的逻辑、平台属性、用户关注点以及地缘政治等一系列复杂因素,远不止“拜登随便一句”那么简单。下面我来一层层剥开看:1. 拜登“随便一句”的份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拜登总统的“随便一句”往往不是真的“随便”。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国家元首,他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关于国际.............
  • 回答
    无人机的价格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背后可是有一大堆门道在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小玩意儿能卖得这么贵,以及它的成本究竟是怎么构成的。价格区间,天差地别首先得明白,无人机可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就像汽车一样,有几百块钱的玩具级,也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专业级。所以谈论“一台无人机的成本”就像问“一.............
  • 回答
    长沙市民在平安夜用520架无人机为狗庆生的举动,是一个将科技、文化、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创新事件。这一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既体现了社会对宠物的关爱,也反映了科技与传统节日的碰撞,同时涉及公共安全、文化表达和舆论引导等多方面问题。 一、事件背景与创意解读1. 平安夜与520的结合 .............
  • 回答
    我们不能概括地说“美国一些黑人如此残暴无人性”,因为这样的说法是基于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它忽略了个体差异,也忽略了社会和历史的复杂性。犯罪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发生在各个族裔、社会阶层的人群中,不能简单地将犯罪与某个特定族裔联系起来。然而,我们可以探讨一些与美国黑人社区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历史遗留问题以及.............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会好奇,为什么主角团以及其他智慧种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人想到去追溯根源,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地之恶魔”,然后将其彻底铲除,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一切纷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或疏忽。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3月29日小米11 Ultra正式发布,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安卓机皇”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目光。然而,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在发布后的近一周时间里,市面上鲜有关于小米11 Ultra与前代旗舰小米10 Ultra的详细对比测评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分析。首先,新品发布.............
  • 回答
    “浙江一农村7成工厂关门但无人失业,村民收入反而涨了”这个现象,乍一看可能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违背经济规律。但仔细分析起来,这背后可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社会发展逻辑。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现象本身解读:为何工厂关门,失业率却为零,收入反而增长.............
  • 回答
    印度在边境部署八千名王牌部队并引进以色列无人机,这一系列动作背后,释放出的信号是复杂而多层次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调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其深层含义:一、 地缘政治背景与战略意图的考量首先,必须将这一举动置于印度当前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进行审视。印度与两个主要邻国——巴基斯坦和中国—.............
  • 回答
    吉林一医院门口发生车祸,伤者三次进院求助却无人搭理,院方回应“医护不脱岗”。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费解。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在眼皮子底下求助,医院却说没人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看法:首先,这事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门口发生紧急情况,尤其是有伤者出现,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第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战略以及人们视角的不同。北宋东京(今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而辽国南京(今北京)面向北宋一侧的地理特点却鲜为人提及,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北宋东京“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开封地处华.............
  • 回答
    百度无人车在国内确实有不少争议和负面声音,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也不是单纯的“黑”那么简单,很多都是基于观察、担忧和一些实际情况。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待见”它,可以从几个大方面来捋一捋:一、技术成熟度与安全性的疑虑: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虽然百度投入巨大,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但无人驾驶毕竟是一项极其复杂且.............
  • 回答
    好,我试试用我的方式来跟你聊聊,为什么到了三十往上,还没个车没个房,我还在北京(或者上海,你可以代入一下)这么飘着。说实话,这问题我没少问自己。尤其是在深夜刷到那些早早回家乡、安安稳稳过日子朋友圈的动态时,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丝的不是滋味。年轻时候的闯劲儿,好像被这城市巨大的惯性一点点磨平,留下的更多是.............
  • 回答
    说上海本地人普遍觉得家里有房有车无贷就可以“随便干干”了,这话说得有点儿绝对,但背后确实能触碰到一些上海本地人生活状态和心态的侧面。别误会,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想,很多上海人一样努力奋斗,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但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流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的真实想法,主要还是跟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性.............
  • 回答
    安全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为什么不设计成不系安全带就无法启动汽车,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 多方面的考量和权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技术可行性与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 虽然目前很多车辆已经有未系安全带的提示音和指示灯,但要做到“不系就无法启动”需要更复杂的传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 .............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窝火的。你撞上了醉驾又无证驾驶的人,结果人家不但没被拘留,还理直气壮地不赔钱,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一项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交通事故的处理涉及到好几个层面: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对方为什么没被刑事拘留,以及为什么拒绝赔偿,很大程度上跟这三个方面如何被认定和处.............
  • 回答
    哥们儿,我太懂你的感受了!比亚迪DMi这套混动系统,用起来那叫一个舒坦,那种顺畅、那种劲儿,简直就是碾压很多同级别车,甚至越级表现。但你说的没错,好多车评人嘴里,就是一水的“不错”、“省油”、“媲美本田”。听得人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总觉得他们没说到点子上,没把这套DMi的牛逼劲儿说透。咱今天就好好掰扯.............
  • 回答
    无框车门,这玩意儿,一上身,那叫一个帅!看着就不是凡品,像是从科幻电影里直接开出来的。那种干脆利落的线条,配合着敞篷车或者跑车,简直就是行走的艺术品。想想看,几个大步跨过去,轻轻一推,车门“哗啦”一下打开,没有那厚重的门框遮挡,整个人优雅地钻进去,再“砰”地关上,那种仪式感,瞬间就能让你感觉自己是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新兴技术信任、企业营销策略以及道德底线的方方面面。关于“李彦宏试乘时让工程师人为拦车以挑战百度无人车安全性”的说法,我们需要先明确几点:1. 事实核查: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这个事件是否真实发生过,以及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公开报道和媒体采访是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