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MD-11是一架不好飞的飞机?

回答
MD11 确实不是一架“容易”飞的飞机,这更多是源于它在设计上的某些特性,以及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一些挑战,而非它本身“不好飞”到了无法操作的程度。将其归类为“不好飞”,更像是一种行业内的委婉说法,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和操作层面的细节。

一、先天设计带来的挑战:

“三轮车”起落架配置与重心问题:
MD11 继承了麦道公司传统的三轮车式起落架(一个前轮,两个主起落架在机身后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优化翼下空间,方便货机的装载。但这个配置也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重心(Center of Gravity, CG)相对靠后。
起飞时: 为了让飞机在起飞时姿态稳定,飞行员需要非常精确地控制爬升率,并且在离地瞬间要避免抬升过快。一旦抬升过快,机身后部的大部分重量就会导致飞机出现“抬头”趋势,这会迅速将重心推向后部极限。
空中与着陆: 重心靠后意味着飞机在空中对操纵的反应会更敏感。在起飞、爬升、巡航以及最关键的着陆阶段,飞行员都需要持续进行微调,以维持正常的飞行姿态。这对于飞行员的技巧和精力是极大的考验。

“全动平尾”(AllMoving Horizontal Stabilizer)与“配平”(Trim)的复杂性:
MD11 采用了全动平尾的设计。这意味着整个水平尾翼都在随俯仰操纵杆(Control Column)一起上下摆动,以控制飞机的俯仰姿态。与传统的副翼(Elevator)不同,全动平尾在改变迎角时,其自身会带动整个尾翼改变角度。
配平的依赖性: 这种设计对“配平”的依赖性非常高。配平就是通过调整平尾的角度来抵消操纵杆上的力,让飞行员能够以较小的力维持飞机在某个特定姿态。如果配平设置不当,飞行员可能需要持续用力操纵杆才能保持飞机平稳,这会迅速导致疲劳,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影响操作。
“配平失控”的风险: 曾经发生过几起与 MD11 配平系统相关的事故(最著名的就是2000年的新加坡航空851号班机事故),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它配平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的担忧。尽管这些事故原因复杂,但配平系统的特殊性确实是其中一个被重点关注的因素。

“放飞”特性(Tendency to Fly Itself):
MD11 在某些飞行阶段,尤其是航线上,表现出一种“倾向于自己飞”的特性。这是因为它的设计在某些特定重心范围内,一旦姿态设定,飞机本身就会试图保持这个姿态,而不需要飞行员持续输入。
好处与坏处: 在正常情况下,这可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但问题在于,如果飞行员对这种“自动”倾向的理解不足,或者在需要改变姿态时反应不够及时,就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飞行路径偏离。

“飞控计算机”(Flight Control Computer)的设计:
MD11 采用了较早期的飞控计算机技术。虽然它提供了自动化功能,但相比于后来的飞机,其飞控逻辑可能没有那么“聪明”或者“容错性”那么高。
反馈与预警: 在某些情况下,飞控计算机可能无法像现代飞机那样提供足够清晰的反馈给飞行员,或者在出现异常时,预警信号不够及时或准确,这增加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

二、运营中的挑战与经验:

高重心下的操作极限: 飞行员在操作 MD11 时,需要时刻关注重心位置。在起飞时,如果起飞重量大,重心又偏向后部,飞行员就需要更精细地控制起飞过程。着陆时,即使是在重力更大的情况下,如果重心位置合适,飞机反而会比较“听话”,但如果重心过于靠后,着陆操作就变得异常困难。

对飞行员经验和训练的要求: 由于上述的先天设计特点,MD11 对飞行员的技能、经验和训练要求都相对较高。飞行员需要对飞机的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优秀的操纵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

“掉头”的倾向(Tendency to Pitch Up):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例如,飞机在下降过程中,襟翼(Flaps)和起落架(Landing Gear)放出),MD11 可能会出现一种“掉头”的倾向,也就是机头向上抬升。如果飞行员没有及时纠正,这种抬升会进一步加剧,导致飞机进入危险的飞行状态。这需要飞行员能够识别早期迹象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商业上的失利: 尽管 MD11 在技术上有很多创新,但由于其复杂的操纵特性,加上波音 777 和空客 A330/A340 等竞争对手的出现,MD11 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许多航空公司最终选择了更易于操作、燃油效率更高、载客量也相当的竞争机型,导致 MD11 的产量不高,也限制了其在全球航空业的普及度和飞行员的平均经验积累。

总结来说,MD11 被认为“不好飞”,更多的是指它需要飞行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专业知识来精确控制,对飞机的设计特性理解不足的飞行员,或者在压力下操作,都更容易犯错。 它并非“不安全”的飞机,许多航空公司成功地运营了 MD11 很多年。但相较于一些设计上更“平易近人”的飞机,MD11 对飞行员而言,确实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它更像是一位需要精心呵护、理解其脾气的“老朋友”,而不是一位随叫随到的“新手助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D迷惑行为大赏

为了在相比DC-10不做太大气动/结构改动的前提下满足加长机身/增大起飞重量后的性能需求,在引入四余度电传飞控的前提下为MD-11采用了放宽静稳定度和主动控制增稳设计,这样就可以以相对较小的翼面积/尾翼面积来确保足够的飞行品质

然后神奇的地方来了,MD一厢情愿地认为放宽静稳定度对操纵品质和安定性的影响主要出现在高空高速下,因此电传飞控主动增稳只会在10,000ft/250kts以上接通…

再加上MD一向热衷于小机翼高巡航速度、低速性能全靠襟翼的截击机行为设计风格(以至于11在最大重量下干净构型安全速度不能低于250kts),导致了最初版本的MD-11低速性能就是一坨…

(但有趣的是尽管干净构型低速性能约等于没有,但起降构型时MD-11的速度并没有传闻的那么恐怖,反倒是789在有着低5-10%的翼载荷和晚十几年气动设计加持的情况下,相同重量的进场速度与MD-11持平甚至略快——当然可能也有787襟翼设计简单角度小的原因)

虽然MD后来在飞控补丁包中修正了这个问题,但那个补丁包出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再也没有什么麦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D11 确实不是一架“容易”飞的飞机,这更多是源于它在设计上的某些特性,以及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一些挑战,而非它本身“不好飞”到了无法操作的程度。将其归类为“不好飞”,更像是一种行业内的委婉说法,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和操作层面的细节。一、先天设计带来的挑战: “三轮车”起落架配置与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在专业学位领域(如医学和法律)之外,绝大多数最高学位都被冠以“哲学博士”(Ph.D.)的头衔?这背后其实并非简单地“其他都是哲学博士”,而是“哲学博士”这个名称具有一种历史的、学术的普适性,并且在现代大学体系中承担着一种核心的、基础性.............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明实亡于万历”这一说法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观点,主要指明朝在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统治期间,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结构逐渐崩溃,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一、政治腐败与君主怠政:朝政瘫痪1. 万历皇帝的怠政 万历皇帝自1582年起,长期不上.............
  • 回答
    唐朝(618年-907年)的骑兵力量在历史上确实堪称“恐怖”,其强大的骑兵体系不仅在唐朝时期维持了帝国的强盛,也对周边民族和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唐朝骑兵为何如此强大: 一、制度保障:府兵制与募兵制的结合1. 府兵制(618年-742年) 特点: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 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无神论者”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为何常被归类为无神论者: 一、历史与哲学传统:无神论的根源1. 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核心理念如“仁”“礼”“义”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非对神.............
  • 回答
    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主要源于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入、快速扩张和全球领先的成就。这一称号不仅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驱动力,也体现了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对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交通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基建网络1. 高速铁路系统 规模与速度:中国高铁.............
  • 回答
    工人阶级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最革命的阶级”,这一论断源于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阶级矛盾的尖锐性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释这一观点: 一、阶级矛盾的尖锐性: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的对立1.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等)由资本家私.............
  • 回答
    PlayStation 5(简称PS5)被称为“土豪的玩具”这一说法主要源于其高昂的价格、性能配置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独占内容的高门槛,以及社会文化对消费符号的认知。以下是具体原因的深入分析: 1. 高昂的硬件成本 (1)主机本身价格昂贵 基础版售价:PS5的标准版在多数地区定价为499美元(约3.............
  • 回答
    “南美是美国的后花园”这一说法源于历史上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和长期主导地位。这种比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在该地区的特权性存在与利益纠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地缘战略以及制度性权力关系。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渊源:门罗主义与“后院”概念的起.............
  • 回答
    关于“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说法,这一评价并非出自官方或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而是源于部分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对其作品、人生观及文化精神的解读。这一称谓背后,蕴含着对传统文人精神在现代中国语境中逐渐消逝的感慨,也体现了汪曾祺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艺术追求。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说法的由来及其内涵.............
  • 回答
    《老友记》(Friends)之所以被誉为经典,绝非偶然。它在播出二十多年后,依然能够吸引新一代的观众,并在流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对准了“青年迷茫与友情共生”的时代痛点,引发广泛共鸣: 定位的精准性: 《老友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90年代.............
  • 回答
    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实践中常常被批评为具有欺骗性,这并不是说这些理念本身毫无价值,而是指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下,这些理念的实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可能被用来掩盖或合理化社会不平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民主的欺骗性: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鸿沟资本主义框架下的民主,通常强调“形式民主”,即公.............
  • 回答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但它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辩证的看待。这个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连续性强,主体文明从未被外来文明彻底取代,并且其历史记录能够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然而,其他文明古国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并且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经历了.............
  • 回答
    “资产阶级思想必然溶化在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血液里”这种说法,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是一种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它并非简单地指知识分子个人品德或忠诚度的问题,而是指向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
  • 回答
    《流浪地球》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影片独特的情感基调和精神内核:1. 牺牲与奉献的宏大叙事: 对全人类的爱与责任感: 这是《流浪地球》最核心的浪漫主义体现。面对太阳即将毁灭的绝境,人类并没有选择自生自灭,而是选择了“带着地球.............
  • 回答
    关于美国死刑成本比终身监禁更高,以及终身监禁成本更低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司法程序。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原因和计算方式:为什么说美国死刑成本更高?美国死刑的成本之所以普遍高于终身监禁,主要是因为死刑案件在整个司法程序中需要经历更漫长、更复杂、更耗时、更昂贵的审查和上诉过程。这些额外的成本.............
  • 回答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广泛且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蕴含着对人性复杂性、脆弱性以及潜在负面影响的深刻洞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更详细地阐述其含义:一、人性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善恶并存: 人性并非非黑即白。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同时存在善良、同情、慷慨等积极品质,也存在自私、贪婪、嫉妒、冷.............
  • 回答
    “中国人缺少创造力”这一说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下,曾被广泛讨论和提出,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论断,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为什么会有“中国人缺少创造力”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历史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维模式: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
  • 回答
    “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说法,并非绝对的真理,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当前社会结构性问题对个体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影响。这句话的流行,源于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变迁的观察,以及对当下教育、经济和社会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担忧。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说法的成因和内涵:一、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是核心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