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黛玉一家都是年纪轻轻就病毒了?

回答
关于林黛玉一家在年纪轻轻就“病毒了”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对林黛玉一家命运的误解或者是一种比喻。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黛玉的母亲和父亲是“病毒了”,而是描述了他们早逝。

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林黛玉家族的背景和他们早逝的原因,试着还原一个更符合小说情节的解释,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

林黛玉的父母:

母亲:贾敏
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也就是贾宝玉的姑姑。小说中提到她“自幼尚严词,皆因她身体素弱,不能为子孙之福。” 这句话非常关键。
贾敏嫁给了巡盐御史林如海。林如海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官运的士大夫,但他的家庭并不显赫,可能也并非如同贾家那样,家族中都有健康的基因传承。
贾敏的早逝,虽然没有具体交代是何种疾病,但“身体素弱”四个字,暗示了她可能从小就体质不佳,容易患病。在那个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代,身体的羸弱往往是疾病的温床,也更容易因为一场急症或慢性疾病而撒手人寰。
她去世时,黛玉还非常年幼。这次丧母之痛,是黛玉一生中最早也是最深的创伤之一。

父亲:林如海
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身居高位,需要操心国事,也需要处理繁杂的政务。虽然他的仕途看起来不错,但书中也暗示了他晚年身体状况不佳。
在黛玉进京时,林如海“咳病渐重”,甚至对黛玉说“我这把年纪,又命在旦夕,便是天降下一个人来,只怕也难长进。” 这直接说明了他身体状况非常差,已经接近弥留之际。
他的早逝,可能与长期操劳、心力交瘁有关。古代官员,特别是身居高位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之古代的饮食卫生、生活环境等条件,都可能加速身体的衰退。我们不能排除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在长期的压力和操劳下,最终被病情击垮。
林如海去世后,黛玉便成了孤儿,不得不离开她唯一的亲人——贾母,来到贾府。

为什么用“病毒了”来形容?

如果一定要理解“病毒了”这个词,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去想:

1. 比喻性的理解: 在小说中,林黛玉的家族,或者说她的出身背景,似乎有一种“不幸”的基因在流传,或者说是一种“早夭”的命运。就好比一种看不见的“病毒”,悄悄地侵蚀着家族成员的健康,让他们年轻时就过早地离世。这种“病毒”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病毒,而是指一种遗传性的体弱、或者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安排。
2. 健康基因的“缺失”: 相比于贾府中的一些家族成员,比如王夫人、薛姨妈,她们似乎身体都比较康健,甚至薛宝钗也常被描述为“安分随时”,身体也显得比较稳重。而林家,无论是母亲贾敏还是父亲林如海,都显得身体孱弱,寿命不长。这种对比,可能让人觉得林家的基因里似乎“缺少”了某种维持长寿和健康的要素,就像被一种“病毒”感染一样,从根基上就埋下了早逝的隐患。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贾敏的“身体素弱”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早年丧父(即贾母的老伴)带来的打击,以及生育黛玉时身体的损耗。而林如海作为官员,长期的劳心劳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应酬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让他身体出现问题。在古代,“疾病”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仅仅是某个单一的“病毒”。

总结来说:

与其说是“病毒了”,不如说是林黛玉的父母都因体弱多病或劳累过度而早逝。

母亲贾敏: “身体素弱”,在生下黛玉后不久便香消玉殒,这可能是遗传体质不佳,加上生育损耗,导致了她的早逝。
父亲林如海: 担任巡盐御史,身居高位,长年累月操劳国事,心力交瘁,又伴有咳病,最终也病逝。

这两位亲人的早逝,对年幼的黛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奠定了她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人生基调。她的“孤苦”和“薄命”,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父母的早逝开始的,就像一种无法摆脱的“阴影”笼罩着她,使她的生命轨迹,比许多人都要短暂和坎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不算年纪轻轻了,古代人医疗条件差,很多现在去药房买几块钱药就可治好的病,在古代就靠身体硬抗,甚至就是绝症。

林如海出场就已经四十岁了,过了几年才过世,应该是四十好几岁了。贾敏作为原配,年龄和林如海不会差太多,估计也是四十来岁过世。这在古代应该是非常常见的,算不得年纪轻轻就过世。

我们对比一下书中常见的人物:

贾家:

贾敷:八九岁就死了。

贾珍原配:死的比较早。

秦可卿:二十来岁。

贾蔷父母:其的比较早,贾蔷还没成年,靠贾珍抚养大。

贾敏姐妹:四个,贾敏是最后死的,其他三个姐姐死的时候年龄也不会很大(贾母不到七十,女儿都死了)。

贾赦原配:死的比较早。

迎春生母:死的比较早。

贾珠:不到二十就死了。

其他贾府活着的主人在书中都留下姓名,估计很多死了的都没提起过。

如果说贾府是虚构,我们再看看清朝皇室的真实记录:

下面是乾隆皇帝的子女:

皇子

  •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 [162] 子二,绵德、绵恩。 [163]
  •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164]
  •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165]
  •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谥号纯。 [166]
  •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谥号悼敏。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167]
  •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168]
  •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169]
  •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母舒妃。 [170]
  •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171]
  •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在此不予赘述。
  •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172]
  •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173]


公主

  • 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 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 皇五女(1753-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74]
  • 皇六女(1755-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 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
  •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皇室的医疗条件下,寿命又有多长?早死的一大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林黛玉一家在年纪轻轻就“病毒了”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对林黛玉一家命运的误解或者是一种比喻。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黛玉的母亲和父亲是“病毒了”,而是描述了他们早逝。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林黛玉家族的背景和他们早逝的原因,试着还原一个更符合小说情节的解释,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林黛玉.............
  • 回答
    .......
  • 回答
    说到林黛玉进贾府,随身行李少得可怜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毕竟林家在书中也说了,是世代簪缨,家境自然不差。那为什么林黛玉进京投奔外祖母,身边只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这么冷清呢?这事儿细细掰扯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林黛玉进贾府,可不是她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她的到来,是贾母的安排,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宝玉情感的复杂性、他对不同女性的认知以及写作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的意义。宝玉能为晴雯写《芙蓉女儿诔》,却在黛玉去世时写不来,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对晴雯的感情:一种超越死亡的怀念与肯定 晴雯的逝去是一种不公与悲愤: 晴雯的死,在宝玉看来,是她纯洁、正直.............
  • 回答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从薛姨妈家出来,回到自己屋里,正巧黛玉也来了。她一开口就说了句有些酸溜溜的话,然后便匆匆离开了。这事儿,说来也得从头细说。那天,宝玉一整天都在外面忙活,先是在园子里赏花,后来又去了薛姨妈家,被宝钗拉着一起看金锁,又和宝钗说笑了一番。这期间,宝玉心里头其实是想着林妹妹的。宝钗虽好.............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动漫爱好者可能遇到过的“版本迷思”。您提到的“原来第一集是琦玉锻炼”的版本,很可能您回忆的是 《一拳超人》的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系列,或者是 漫画中描绘琦玉早期锻炼过程的内容,而非2015年播出的电视动画第一季的正片。让我来详细.............
  • 回答
    看到《一拳超人》里埼玉老师最初的英雄等级和警犬侠的等级,确实会让人感到一丝困惑。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英雄协会评价体系的一些关键点,以及他们更看重的东西。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英雄协会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早期,并不是单纯地以“能一拳解决多少怪人”来衡量的。他们的考察维度更像是社.............
  • 回答
    《一拳超人》和《龙珠》是两部享誉全球的动漫作品,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在讨论作品中角色的战斗力时,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是:为什么埼玉(《一拳超人》的主角)的战斗力似乎远远不如《龙珠》中的孙悟空和贝吉塔?这个问题乍一看有些令人困惑,毕竟埼玉以“一拳”横扫一切敌人著称,但深入分析后,你会发现两者.............
  •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一拳超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反差,而埼玉的“认真一拳”和“普通一拳”之间的区别,恰恰是这个作品最迷人、也最引发讨论的核心点之一。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作品的设定中,埼玉确实是“无敌”的。作者ONE老师给他的定位就是一个“因为太强所以无聊”的主角。他能够轻易解决任何出现的怪人,.............
  • 回答
    《红楼梦》里关于那癞头和尚,他为何要对黛玉说出那番“木石前盟”的预言,又为何会将那金锁给了宝钗,书中虽未明说,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出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来。这与其说是和尚的“神力”,不如说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之口,点破了人生诸事,尤其是那情与缘的虚幻与无奈。首先说那癞头和尚对黛玉的“出家”之语。这得从黛.............
  • 回答
    这种说法确实在《红楼梦》的读者群中流传,也确实触及了宝黛二人情感世界中一些微妙且令人唏嘘的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宝黛钗三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心境。首先,我们得明白,说“黛玉觉得宝玉不如袭人了解自己”和“宝玉觉得黛玉不如紫娟了解自己”都不是直接写在书里的原话,而是读者通过对人物.............
  • 回答
    “母蝗虫”,这个词从林黛玉口中说出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刺耳,甚至有人会觉得她刻薄。但要理解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得把她当时的心境、身份以及刘姥姥其人放在一起看。首先,我们得看看黛玉当时在什么样的一个环境和心境。黛玉寄人篱下,身体又不好,敏感多疑是她性格里很重要的一个底色。她最看重的是宝玉和她之间的这份情.............
  • 回答
    宝玉喜欢黛玉,这事儿大伙儿都知道,也都是明明白白的。他看黛玉的眼神,那叫一个含情脉脉,说的话,也都是掏心窝子的知心话。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痴心种子,他又能在怡红院里,在各种场合,跟那些个丫头们“左右撩闲”。这事儿,初初看来,有点叫人费解,好像是矛盾的。但你要是细细咂摸一下,这事儿啊,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
  • 回答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那时候王夫人跟宝玉、宝钗、黛玉这三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掰扯清楚。话说那会儿,宝玉身上总有些跟旁人不大一样的地方,不是说他多淘气,而是那性子,总爱做些不合时宜的事儿,或者说些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王夫人呢,她是个“正经”的太太,心里头最看重规矩和体统,当然,她也疼宝玉,但这份疼,有时.............
  • 回答
    “黛玉可以做妾”这个说法,在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时,确实是一个颇令人玩味,甚至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论调。但只要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就能发现,虽然这绝非主流观点,却也并非完全没有其“道理”可循,尤其是从一些非常狭隘、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妾.............
  • 回答
    关于黛玉的母亲(贾敏)为何没有选择与其他三大家族联姻,而是嫁给了林如海,这个问题需要结合《红楼梦》的原著描写以及一些推测来详细解释。虽然原著中关于贾敏的过去描写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贾敏的身份与性格: 尊贵的身份: 贾敏是荣国公贾源的嫡女,又是贾政的妹妹。贾家是当时的皇亲国.............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了《红楼梦》里最核心的纠结之一。很多人觉得,宝玉要是真爱黛玉,又觉得宝钗也好,为什么不能“雨露均沾”呢?其实,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背后牵扯的家族、社会、个人情感,复杂得像绕不开的藤蔓。首先,咱们得明白,贾府的婚姻可不是个人说了算的“自由恋爱”。 尤其到了宝玉这个年纪,到了该成.............
  • 回答
    “宝钗易有,黛玉难寻”,这话说得很有意思,道出了人们对这两种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与评价。这话并非是对《红楼梦》人物的简单好恶,而是触及了传统社会对女性价值判断的深层逻辑,以及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完美”和“真挚”的复杂情感。我们不妨先拆解一下“易有”与“难寻”。“宝钗易有”:社会认同的“好女人”模板薛宝钗.............
  • 回答
    林黛玉葬花,为何是“扛”着锄头?这句看似寻常的描写,实则蕴含着极深的意境和人物情感。初读之下,或许会觉得“扛”字有些突兀,毕竟用一把小小的锄头,似乎不至于用到“扛”这个字眼。然而,当我们深入体味,便会发现这个“扛”字,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黛玉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伤痛与坚韧。首先,我们要理解“扛”这个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