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大部分回到中国,少部分留在苏联。可惜旧中国简直地狱,留在苏联善终的几率,反而比选择回国,活到新中国时期还留下事迹容易多了。至于不少回答里提到的肃反扩大化,这部分中国人被卷入当中的倒是非常少,被判刑的更少。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俄国革命中,参加红军的中国人数量,当前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是15-20万人之间。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据对旅俄华工问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学者李永昌推测,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直接拿起武器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旅俄华工总数至少当在15-20万人之间。总的来说,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非常多,常常是一个几千人的伐木场或矿山几乎一个不剩地全部参加红军,再加上参加游击队的华工,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数字,但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和影响之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李永昌,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97页。
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大规模裁军(550万-56万),绝大部分中国人红军战士陆续退伍。
至1920年秋,(红军)共组建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五百余万。……内战结束后,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红军大批复员。1924~1925年,以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留并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精干红军。
——似乎是出自《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史》?数据肯定没错,不过这书不在我手边,有空看了后补上……
退伍之后,许多中国人都回国了,他们有的是去参加革命,也有的选择了平淡的生活。
革命和国内战争过后,旅苏华人数量锐减,1922年恢复遣送华工回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据1923年统计,远东地区的华人数量减少到50183人,尔后又开始增加。据1926年统计,远东地区居住有7.16万名华人(根据所操语言),而在苏联全境有10.17万人(导致如此显著增长的原因既可能是旅苏华人的涌入,也可能是对居民人数更为细致的统计)。 ——《旅俄华人研究》,赵俊亚,第87-88页。
……
“1928年以后……华侨人数锐减,其原因:一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结束,取缔小商小贩的私人经济;二是中东路事件后,苏联政府对中国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加以各种限制,使他们无法立足,纷纷回国。到1931、1932年时,在苏联的华侨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满后,封锁了中苏边界,两国交通就完全中断了。”
《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师哲,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页。
到1938年肃反扩大化时期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回国了。
1937年1月进行的苏联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苏华人的数量为38527人。
——《旅俄华人研究》,赵俊亚,第92页。
留下来的那部分中国人里,不少都被卷入了肃反扩大化运动。
其中大部分被迁移或遣返:
1938年8月4日至17日,前后两批华侨总计男女老幼19600余人进入国门。
——《伊犁文史资料》第565页(截图留着,但是第几辑忘了,有空找一下……)
……
在迁移朝鲜人之后的1938年也对当地的华人进行了迁移,8000名汉族居民被以与迁移朝鲜人同样的理由从远东迁走,在采取这些行动的过程中逮捕了1.1万名华人和2500名朝鲜人[6]。[6]: A.Г.Ларин,китайцы в России:вчера и сегодня. M.2003.c.148.——《二战爆发前后苏联对少数民族的迁移》
还有少部分不幸被流放或枪决:
从1938年4月27日到5月27日调查基本上结束,远东地区被认定有罪的5861名中国人中,按第一类(处决)处理3124人,按第二类(处以集中营劳役或监狱徒刑)处理2693人。
——《苏联处置远东华人问题的历史考察(1937-1938)》,尹广明,第45页
也有一部分人幸免于难:
1934年1月,季寿山被派到莫斯科铁道部政治部学习班继续深造。学习期间,他参加了苏共十七大。学习结束后,他被派到海参崴海港政治部、伯力地区商业局做政治和行政领导工作。1944年7月,季寿山第三次应征入伍。二战结束后,他担任少校,在苏联海军和远东边防军中工作。
——根据《深深地怀念季寿山》一文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一批中国人选择回国,但也有人选择留在了苏联,直到离世。
1954年11月,季寿山回到祖国。回国后,季寿山先后在国务院出国工人管理局、国家计量局专家办公室和局办公室工作。1982年9月1日,季寿山病逝于北京。
——根据《深深地怀念季寿山》一文整理
综上所述,主要情况就是这样的。
这些中国人的详细事迹很多,不过基本都集中在《中国战士同志》和《红旗飘飘 第四辑》这两个资料里,想要研究的话可以详细阅读这两本书,这里就不刷屏了,分享一下这两本书的百度盘下载链接:链接(补档):(百度盘链接/s/前的部分)1QVhRBGYbfMzcaVOgbmwKYA 提取码:xgbi
3.16补充:关于本文当中的“遣返(遣送)”,其相关意思如下,为防误解,特此说明。
《工务人民委员会关于从国外来的工人的决定》(1918年3月7日在《消息报》上发表):1.雇主与工人之间和包工与工人之间所订的合同,凡与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及对工会规则有抵触者,一概作废;原有的包工制度,完全取消;
2.将愿意回国的工人遣返回国,对愿意留在俄国工作的工人通过主管机关安排工作;
3.留在俄罗斯工作的工人应在工资、工作时间、医保、保险各方面享受与本地工人相同的平等待遇。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李永昌,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46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