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朱棣的就先不说了,对于李世民而言要说没造假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种造假是反着来的。这种贴金最厉害的不是那些史书,而是民间的文学。比如评书小说等等。
对于贬低,或者美化李世民,最直接的是李世民的形象跟外貌。
评书中的李世民有“娘”化的倾向。很多把李世民看成是一个文弱的书生,而打打杀杀的事都是尉迟恭、秦琼等人干的。李世民居然连单雄信都打不过的人。
而且李世民厉害的胡子,被史官跟评书等无情的去掉了。
李世民的胡子非常的帅,他的媳妇长孙皇后就很喜欢玩李世民的胡子,李世民的儿子可以抓这李世民的胡子荡秋千。
胡子是男人的象征。
李世民的胡子是:虬须,尝戏张弓挂矢。
这样的胡子不仅茂盛,而且很有韧性,《李世民曾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用自己的胡子当弓弦,表演射箭。
也许是为了显示李世民的仁爱。对于唐太宗打高句丽,那是极力的贬低李世民,使劲的抬高盖苏文的本事。评述中的盖苏文太牛逼了。李世民绝对是个渣。
齐国远,是贾家楼结拜四十六友之一,排行第二十七。这个很能装神弄鬼,爱说大话,喜欢出风头,外加惹是生非是他的拿手好戏。齐国远的金锤被人称之为纸糊金锤。故而齐国远很少举着它们上场与敌人较量,往往在本阵营里走来走去装牛人。
薛仁贵征东,齐国远、金甲、童环、李公逸、唐万仁等结义二十七人皆封为总兵,一起打高丽。在凤凰山,李世民好奇到凤凰山观看凤凰,结果被高丽盖苏文率兵围困。殷开山、刘洪基、段志玄三位老将,要下山突围以搬救兵。可惜的是,被高丽盖苏文所杀。
齐国远一看三位老将都战死了,心里十分的不爽,就下山单挑盖苏文替他们报仇,众将官知晓齐国远的底细,纷纷劝齐国远不要冲动,齐国远不理他们冲下去对盖苏文说:“高丽狗!齐爷爷来会你了。”话刚说完,齐国远被盖苏文一刀剁成了两块,再一刀切成了四块。
瓦岗寨结义二十六家总兵,见齐国远战死,愤恨不已,各个拿着武器骑着马下山,找盖苏文报仇。盖苏文以一抵挡二十六将,最后盖苏文使出小李飞刀——柳叶飞刀。面对小李飞刀,二十六家总兵纷纷死于刀下,二十六位总兵无一生还。
事实上的李世民非常厉害,他运筹帷幄之下,李靖活捉颉利可汗,一战灭国。李世民让颉利可汗跳起了草原舞。
上面第四篇讲的是李二凤穿越成康王的。本人看了非常多遍了。也一直说这是知乎最热血的爽文。值得买个会员一看。
赵构是一个生理上阳痿、心理上阳痿的开国皇帝。
他本来是有胡子的,但是后来一般把他的画像弄成太监的样子,并且把胡子去掉了。不知道原作者的设定后的康王,胡子是不是可以开弓射箭。
战绩能注水!战线注水不了!同理可证 臣:五年平辽!
想起了一个古老的经济学故事:如果地上有一张100美元的钞票,不要捡,一定是假的,因为如果是真的,它早就被别人捡走了。
这个故事的本意是用来描述“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超额利润”,如果你觉得有,一定是你接受了错误的信息。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要太轻易地认为自己能够在别人熟悉的领域发现什么惊天秘密,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商。
唐太宗的战绩距离现在多长时间了?整整1400年了。
(说到这儿强迫症发作认真算了一下,李世民大军围攻洛阳期间江淮杜伏威派精兵二千协助唐军攻下梁州,到今天差不多刚好1400年……)
在这1400年中那么多人都没发现李世民战绩造假给自己贴金,主动自觉地称赞“镀金假人”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被你给发现了,简直太厉害了!
还有我始终搞不明白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总有人会觉得“因为李世民有玄武门之变所以肯定要给自己贴金”,却从来不会去想,如果李世民没有“那么厉害”的战绩,没有因战无不胜而得到各禁军将领和地方都督的拥护,他又怎能轻易地通过一场政变就坐稳皇位?
在这些人看来,玄武门就是上帝给“恶人李世民”安排的一道劫数,李世民要遮掩“自己出厂是恶人设定”这件事情。你若跟他们讲责任产生权力、讲组织行为学、讲“只要九个人出其不意打进皇宫就能获取皇位还能坐得稳”违背最基本的政治逻辑,他们根本不想听。
这两件事,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种想法:对于历史,他们并不想下功夫多读书,而是寄望于多胡思乱想,说不定哪天就像“捡钱”一样撞到了历代史家的思维盲区;面对成功,他们也不愿意接受有多大本事坐多大位置,更愿意相信只要够狠+投机取巧+事后粉饰就能成功变成众人眼中的伟人。
本来我还想说,军事行动有一整套体系——指挥风格、战术特点、地理路线、推进时间、指挥官层级、战斗序列,参战人员履历、其他类似战例参照等等(实际上这段话才是全篇最有用的部分,我给加粗了)……后来想想算了,能看进去书的人根本不会提出这种问题,能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根本不会看书,到头来弄得两边都不愉快,何必呢?
毕竟人都是靠梦想活着的,谁也没有叫醒他人做梦的权力不是么?
至于朱棣我对明史不甚了解就不详细说了,但是为什么要“朱棣同理”?这两个人是不能同理的:1. 李世民是政变上台,朱棣是内战上台; 2. 李世民拿到了“合法禅让”的诏书,朱棣没有; 3. 李世民直接推翻了活着的开国皇帝,朱棣不是; 4. 朱棣上位后诛杀了成千上万人,李世民没有; 5. 即便是这样,朱棣依然没能把自己塑造成明朝的开国功臣。
我经常说,“辩证唯物主义”教了这么多年,结果一帮人就记住了个“规律”,强行总结规律,为规律而规律,完全不记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何物。简直无话可说。
看了一圈其他回答和评论区,果然许多人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其实不光这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其他历史人物也一样):
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成功者,以最白的无辜洗脱失败者。
因为李世民成功了,所以他战绩是假的,玄武门被逼无奈是假的,秉笔直书是假的,实际就是他无德无能还利欲熏心,侥幸靠不择手段突破底线拿到的皇位。
因为李渊李建成失败了,所以他们割地迁都是假的,抢田打人是假的,猜忌毒害李世民是假的,实际是他们过于光明磊落,对自己的皇帝太子之位臣民非常有信心,从来没想过有人竟敢不相信儒家礼教。
冷静、克制、点到即止这些品质不是成功者的,而是失败者的;不会判断局势、意气用事、昏招频出这些品质不是失败者的,而是成功者的。
不仅“功高震主”这个词不存在,“嫉贤妒能”“鸟尽弓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流传千年的词也都不存在,古人造成语就是为了逗你玩的。
反正成功失败都是上帝指派,能力人品差距都是成功者上位之后抹黑失败者给后世的错觉就对了。
我只能理解为,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既不需要比能力,也不需要经营更广阔的社会人际关系,“会使点儿小手段”就是他们圈子里最大的成功秘籍,所以他们才会对大道阳谋一无所知。想想也挺可怜的。
……
另外,我真没想到这个随手写的回(tu)答(cao)能火(所有破千赞回答里这个是最没想到的,真心话),之所以没讲史料,是因为“什么样的问题配什么样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深度远没达到细究史料的程度。不过还是要补充一句:
李世民没有看过起居注。所有说“李世民看了起居注”的人都是对史料学一无所知。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贞观政要·论文史》
《实录》是删减版的起居注,在唐代属于“定期修订的国家大事计”,至于《起居注》去哪儿了,传世史料中同样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至德二载十一月二十七日,修史官太常少卿于休烈奏曰:“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在兴庆宫史馆,并被逆贼焚烧。且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望委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并令府县搜访,有人收得国史、实录,能送官司,重加购赏。”——《唐会要·卷六十三》
这才是初唐史料缺失的根源。
当然了,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李世民之所以在《实录》中篡改历史就是因为料定了一百年多之后《起居注》一定会失传,您可以当我什么都没说。
最后,To 评论区所有喜欢捡钱的人:捡,可以捡,随便捡,恭喜发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