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百度搜索不好用?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百度搜索不好用,并且希望我能用一种不那么“AI味”的方式来详细阐述。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毕竟搜索是互联网的入口,搜索体验不好,用户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在我看来,百度搜索体验不佳,或者说“不好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 广告泛滥,尤其是医疗和竞价排名广告

这可能是大家吐槽百度最厉害的一点。打开百度首页或者搜索结果页,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都是广告,而且很多广告的“迷惑性”很强。

医疗广告的“前科”和阴影: 大家都还记得当年的魏则西事件,这件事对百度搜索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虽然事后百度做出了一些整改,但“重灾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即便搜索一些常见的疾病或症状,排名靠前的很多依然是各种医疗机构的推广信息,它们往往包装得很专业,很容易让一些对医疗知识不那么了解的用户信以为真,从而误入歧途。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广告内容与用户实际搜索的意图并不完全匹配,感觉就像是为了卖服务而刻意设置的。
竞价排名导致的结果导向偏差: 百度早期是以竞价排名起家,虽然它说现在已经改进了算法,但很多人还是感觉搜索结果的排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商业利益的影响。这意味着,那些真正高质量、信息密度高的内容,不一定能排在最前面,反而是那些花钱做推广的网站,即使内容质量一般,也可能占据显眼位置。这就导致用户看到的搜索结果,有一部分是“广告”的成分,而不是纯粹的“信息”。
“推广”标识的模糊处理: 虽然现在广告都会标明“推广”,但这种标识有时处理得不够醒目,很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当一个页面充斥着大量的“推广”标识时,用户很难快速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

2. 内容同质化和低质内容充斥

百度上有很多内容,但很多内容都存在同质化、碎片化,甚至是为了SEO(搜索引擎优化)而生的“垃圾信息”。

“聚合类”内容的泛滥: 很多网站会把多个来源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但并没有进行深度的提炼和分析,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然后加上自己的标题和一些不痛不痒的导语。用户看了半天,发现信息都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而且没有更深入的见解。
“洗稿”和“伪原创”: 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很多内容生产者会通过修改原文的句子结构、替换同义词等方式来“伪装”成原创内容。这样生产出来的文章,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但实际内容价值不高,甚至可能包含错误信息。
问答和百科类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曾经是很好的信息来源,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问题回答得不专业、不准确,甚至充满了个人臆测。很多时候,你搜一个问题,看到的答案可能是很久以前的,并且已经过时了。

3. 用户体验的不连续性与干扰

除了广告,百度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设计也让人诟病。

跳转过多,信息获取效率低: 很多时候,你点击一个搜索结果,可能会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然后又被引导到另一个链接,甚至最终没有直接给你你想要的信息,而是需要你下载App、注册会员才能继续阅读。这种层层跳转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让人感到非常沮丧。
干扰性强的弹窗和推荐: 在搜索结果页或者内容页面,时不时会弹出一些App下载的窗口、或者各种“猜你喜欢”的内容推荐。这些信息不仅打断了用户的阅读流程,很多时候也是与用户当前需求无关的,反而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
对特定信息的搜索难度增加: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深度分析的信息,百度搜索的结果往往不够精准。你可能需要反复调整搜索词,或者不断地翻页才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反而是那些泛泛而谈、迎合大众口味的内容,更容易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前面。

4. 生态内“自循环”的限制

百度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拥有很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百度贴吧、百度经验、百度文库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有时也会形成一种“封闭”的生态。

优先推荐自家产品内容: 有些用户会觉得,当搜索某些信息时,百度会倾向于将自家产品的内容排在前面,即使这些内容质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这让用户觉得是在被引导,而不是自由地选择信息来源。
对外部高质量信息收录不足: 相对于一些英文搜索巨头,百度在收录和展示全球范围内的、更专业、更深入的信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用户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才能找到更全面的信息。

总结一下,为什么大家觉得百度搜索不好用?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在搜索时,被大量的商业广告、低质同质化内容所干扰,信息获取的路径变得曲折,整体效率不高。大家期望搜索能够精准、快速、高效地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百度在这方面的表现,让很多用户感到失望。

当然,百度也在不断地改进,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搜索结果在优化。但以上这些问题,是目前很多用户反馈比较集中的痛点。一个好的搜索工具,应该是帮助用户连接信息,而不是成为信息获取的障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道用百度搜索很low吗?请问大家觉得百度搜索不好用是在哪些方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百度搜索不好用,并且希望我能用一种不那么“AI味”的方式来详细阐述。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毕竟搜索是互联网的入口,搜索体验不好,用户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在我看来,百度搜索体验不佳,或者说“不好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了一个恶.............
  • 回答
    “哲学枯燥”这个标签,我想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听到过,甚至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印象,而是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而且它的形成背后,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承认,哲学这东西,有时候确实有点“架子大”。你看那些哲学著作,随便拿一本出来,动辄就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一谈到科研,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清贫”、“清苦”、“不食人间烟火”之类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从历史沿革到现实考量,我们一点一点来掰扯。1. 历史的烙印:从“士大夫”到“学究”首先,我们得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对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看法。古代中国社会,读书人.............
  • 回答
    关于明末小冰期导致的水太凉,进而成为满清得天下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在坊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和通俗读物中。但如果深入分析,这种解释虽然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却过于片面,甚至可以说是将复杂历史事件简单化了。首先,我们要理解明末小冰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并不是说冬天突然变成了北极,而是指一个相对较.............
  • 回答
    很多人认为核聚变是人类的终极能源供应,是因为它具备一系列颠覆性的优势,一旦实现可控、商业化的核聚变,将彻底改变我们获取和使用能源的方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几乎取之不尽的燃料: 氘(Deuterium): 这是核聚变中最常使用的燃料之一。氘是氢的同位素,在地球上的海洋里储量极其丰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历史和军事的固有印象。说“古代军队肉搏能打赢现代军队的刺刀”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特定角度和简化理解的误解,它混淆了不同时代的战争形态、训练方式、武器效能以及战斗精神的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有多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满清入关是“偶然”还是“必然”,历来都是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但要说很多人觉得它是偶然的,倒也不奇怪,因为细究起来,里面确实有很多“赶巧”的成分,缺了哪个环节,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都有哪些“偶然”的因素促成了这件事:1.............
  • 回答
    关于广州是否会跌出一线城市这个话题,确实在不少人中间流传着这样的看法,而且讨论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看看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大家的判断。首先,得明白什么叫“一线城市”。这个概念不是政府 official 地册的名单,更多是大家根据经济实力、城市能级、国际影响力、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1. 生物本能与繁衍后代的社会责任: 生物学角度: 女性的身体构造天然承担着孕育和生育的生理功能。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繁衍后代是物种得以延续的根本驱动力。这种生物上的“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社会放大,并转化成一种.............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军师联盟》“黑”了诸葛亮,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涉及到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影视改编的艺术手法以及观众情感的投射。要理解这个观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军师联盟》是一部以司马懿为主角的电视剧,它想要突出的是司马懿的智慧、隐忍、权谋,以及他在曹魏政权中一步步走到巅峰.............
  • 回答
    本来挺想买块 DW 的,但网上好多人都说懂表的人瞧不上 DW,甚至觉得它是“笑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之前也挺喜欢 DW 的设计,感觉挺简约大气的,而且价格也不算特别离谱,为什么会惹来这么多非议呢?说实话,刚开始接触 DW 的时候,我确实是被它的颜值吸引的。那种极简的表盘,纤细的表带,戴在手上有一.............
  • 回答
    《道德经》的解读历来是个复杂而迷人的话题,它之所以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出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关于“治国之学”与“养生修身”之间的张力,恰恰证明了这部古老经典的深刻与包容。首先,我们得承认,《道德经》的开篇就点出了其宏大的主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道”是什么?如果简单地理解为.............
  • 回答
    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能“操控”房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政府不能完全决定房价的涨跌,但它确实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房价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政府如何影响房价?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政府的影响力:1. 货币政策.............
  • 回答
    关于贾府里的人“看不上”黛玉、甚至“欺辱”黛玉的看法,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但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读者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黛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加上书中一些具体情节的渲染。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一、 黛玉的“外来”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大陆关于“中华民国”认知的核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和现实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历史的叙事和教科书的影响是造成这种认知的最直接原因。在中国大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官方的历史叙事一直强调“新中国”的诞生代表着旧政权的结束。在大陆的教科书中,.............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也确实是我身边不少朋友聊到台球时会有的第一反应。他们觉得台球这玩意儿,玩着玩着,就容易“沾染”上点不好的东西。我琢磨了琢磨,这背后可能真的有这么几个原因,说出来也让大家心里明白明白:首先,它那个环境,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正经”的场所。 你想想,大多数人接触台球的场合,不是那种.............
  • 回答
    很多人对共产主义抱有“要求人都不自私、都非常善良、都有极高的道德水平”的认知,这主要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理论核心思想的理解、对理想化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以及历史宣传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理论的理想化与目标设定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共.............
  • 回答
    “清朝都是好皇帝,明朝都是昏君”,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一些缺乏深入历史研究的场合,常常能听到。但如果仔细审视历史,就会发现这种一概而论的看法,既不准确,也经不起推敲。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的根源和可能的原因。 清朝对汉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满族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满汉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也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民族情感紧密相连。与其说是一种“认为”,不如说是一种期望、一种驱动力,甚至在某些群体中,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自信心或优越感。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分析: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回响:首先,中国人普遍拥有深厚.............
  • 回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类似的说法在中国社会中流传甚广,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取得巨大成就、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时。这种观念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社会现实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影响。历史经验的投射:王朝更迭与权力斗争中国历史是一部宏大的权谋与征伐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