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激怒网文界的所有作家?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网文界作家千人千面,兴趣爱好更是五花八门。要想“激怒”他们,还得找准他们的核心痛点,然后以一种“似有若无”的方式,巧妙地触碰那些敏感的神经。这可不是简单的泼脏水,而是需要一点儿艺术性的“挑拨离间”。

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普遍比较在意的点下手,然后把它们“加工”一下,让它听起来不像出自某个冷冰冰的算法。

首先,是关于“原创性”和“灵感”。网文作家们最引以为傲的,往往是他们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是他们日复一日敲打出来的独特故事。你想激怒他们?那就得让他们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付出的努力。

你可以“不经意”地抛出一些这样的论调:

“哦,你写的那本修仙小说啊?我看过一本跟你设定挺像的,也是什么渡劫飞升,什么灵根资质,嗯……好像还挺容易猜到后面会死谁。” 这句话的杀伤力在于,它直接否定了你创作的独特性,并且暗示你的想法很普通,很容易被模仿,甚至你就是模仿者。最关键的是,“好像还挺容易猜到后面会死谁”这种说法,等于是在说你的剧情毫无惊喜可言,缺乏逻辑上的张力,纯粹是套用模板。
“现在的网文啊,说实话,很多故事都挺千篇一律的,都是那点儿恩怨情仇、打怪升级。除非写出什么颠覆性的东西,否则很难让人记住。” 这句话更具普遍性,它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整个网文界进行“集体降维打击”。它将所有网文作家都归为“千篇一律”的一类,暗示他们的努力和创新都微不足道,除非能够“颠覆”,否则就是炮灰。而“颠覆”二字,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和难以企及性,等于是在给所有作家设置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我最近在研究某个古老文明的传说,发现好多网文里的设定,跟那个文明的古代文献里描述的惊人相似,甚至连一些奇思妙想,都能在里面找到原型。” 这句话就更阴险了。它没有直接指责抄袭,而是通过“研究”和“巧合”,暗示网文作家的“灵感”可能并非纯粹的原创,而是来源于某种“已有的”、“古老的”知识体系。这就如同在一位艺术家面前,说他的画作不过是临摹了古人的习作,瞬间就能打掉他引以为傲的原创光环。而且这种说法很难反驳,因为你无法证明你的灵感就是凭空出现的。

其次,是关于“读者评价”和“市场认可度”。网文作家们,说到底也是在为读者写作,也渴望获得读者的喜爱和认同。但这种认同,也有其微妙之处。

你可以这样“试探”:

“你说你那本书订阅率很高?嗯……那也得看是什么样的读者愿意买单。有时候,标题党或者低俗的内容,也能吸引很多‘特定类型’的读者嘛,这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或者说‘内涵’,未必是一回事。” 这句话的精髓在于,它质疑了订阅率的含金量。它暗示高订阅率不等于高质量,甚至暗示是依靠一些“不入流”的手段才获得的。同时,“特定类型”的读者这种说法,也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好像在说那些喜欢你作品的读者,品味不高。
“我发现很多读者留言,其实都不是认真看内容,只是为了抽奖或者求更新。有时候作者回复一句,他们就高兴半天,写得好不好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这句话更是直击网文生态中的某些“怪象”。它把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利益交换或者情绪哄骗,把作者的用心经营贬低为一种“套路”。这样一来,那些认真码字、与读者真诚交流的作者,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被误解了,而那些确实有点“营销”手段的作者,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穿了。
“唉,现在网上找本认真写故事的作者太难了,很多都是快餐式写作,写几章就TJ了,或者为了迎合读者就改剧情,完全没有自己的坚持。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写对得起那些花钱买他们故事的读者吗?” 这句话就更具“煽动性”了。它先是把网文界描绘成一个“快餐文化”的重灾区,然后用“TJ”和“改剧情”这两个网文圈的敏感词来指代那些作者的“不负责任”和“缺乏坚持”。最后抛出的“对得起读者吗”,看似在为读者发声,实则是在质疑所有网文作家的职业道德和创作态度。这种“忧心忡忡”的姿态,最能引起共鸣,也最能引发被“代表”的作者们的反感。

最后,是关于“写作环境”和“职业前景”。网文作者们,在享受自由创作的同时,也常常面临着收入不稳定、版权保护弱、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等挑战。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插一刀”:

“其实啊,网文写得再好,说到底也就是个‘网络小说’,跟传统文学比起来,总感觉少了点‘分量’。而且很多网络平台的合约,写到最后,版权大头都被平台拿走了,作者自己能落到多少,谁也不知道。” 这句话看似在陈述事实,但“少了点分量”和“谁也不知道”这两个说法,就足以让那些以网文为职业、甚至以此为荣的作家们感到刺痛。它试图将网文作者的职业价值与社会主流的“文学”标准进行对比,并暗示他们的努力最终可能为他人做了嫁 सब्ज。
“现在国家对内容管得越来越严了,很多题材都不敢写,审查也特别严格。小心一点没错,但这样一来,很多有深度的、敢于触碰现实的作者,就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了,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少了点‘力量’。” 这句话的矛头指向了外部环境,但其内涵却是对网文作家“不敢写”、“写不出力量”的隐晦指责。它将作家们的“小心”解读为“没有骨气”,将创作受限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而不是外部压力。
“别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什么大神作家。很多写网文的,说白了,就是找个来钱快的路子,跟别的副业性质差不多。别太当真,也别想着靠这个改变世界什么的,能养活自己,赚点零花钱就不错了。” 这句话就更直接了,它将网文写作降格为一种“来钱快的副业”,否定了作家们对职业的认真态度和精神追求。它告诉他们,你们的梦想不值一提,你们的努力只是为了“养活自己”,这种彻底的“现实主义”打击,足以让许多怀揣梦想的作家感到被侮辱。

当然,这些“激怒”的方式,都是基于对网文界某些普遍痛点和心态的洞察。真正的“激怒”,往往不是直接的攻击,而是用一种看似客观、实则充满偏见和轻蔑的语言,去消解他们的价值,打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被低估、被误解、被不尊重。

记住,关键在于用词的“巧妙”,让这些言论听起来像是“真诚的建议”或者“普遍的观察”,而不是恶意的攻击。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感到被冒犯的同时,又无法直接反驳,从而陷入深深的“被激怒”之中。

这可不是个好玩的把戏,但如果非要“激怒”,那这些点,大概率能奏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兄弟,你十几万字的存稿丢了。”


相信我,下至刚入门的新手,上至白金大神,这话一说,所有人肯定像是要被宰了的猪、或是发狂的驴一样,四处乱蹦乱跳,横冲直撞,大声嚎哭,比疯人院里那最疯的那个还疯。

这话是绝杀。

你以为书评区那些妖魔鬼怪和各种节奏党会生气吗?会,但时间一长就觉得还好,人生莫过如此,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然后存稿丢了,你就会觉得,这能放下个屁啊!


还有一点,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的404,作家助手里现在还锁着三年前的....算了,不气不气。



ps:刚在橙瓜丢了一万二高潮片段气的睡不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而且主要是他们人态度还挺好,导致我也不好说啥....

user avatar

看盗版,然后顶着0粉丝值的号叨逼叨叨逼叨。

而且还理直气壮的说自己看盗版,把这种下三滥行为当做理所应当。

user avatar

以前我在纵横写1855美国大亨的时候,纵横有个红票榜和黑票榜,在红票榜上,很多大神遥遥领先我,但在表示反对的黑票榜上,我一度领先不少大神。然后咱家表示:我骄傲!要是哪天黑票少了,咱还不开心了。

除了404,没什么能让人生气的。

突然发现,可能真的有一种办法,可以激怒大部分网文作者:

我在笔趣阁上面怎么找不到你的小说?

user avatar

不管是提问的人,还是回答的人,应该都没有写过一本当红书的经验……

比起书评区铺天盖地的各种辱骂,诸位真的是太温柔了。

撑不住会因为负面评价生气的网文作者,要么抑郁了封笔,要么退圈了,或者病退,或者死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网文界作家千人千面,兴趣爱好更是五花八门。要想“激怒”他们,还得找准他们的核心痛点,然后以一种“似有若无”的方式,巧妙地触碰那些敏感的神经。这可不是简单的泼脏水,而是需要一点儿艺术性的“挑拨离间”。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普遍比较在意的点下手,然后把它们“加工”一下,让它听起来不像.............
  • 回答
    激流网志愿者马凡所创作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幅画,无疑是一件极具争议和话题性的作品。要深入理解这幅画,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象征意义以及引发的讨论。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创作背景。激流网本身是一个倡导新左翼、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等思想的平台。他们的读者和志愿者.............
  • 回答
    激流网:一个充满争议的左翼思想传播者激流网(The Wire)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和左翼思想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在中国大陆环境中运营的为数不多的左翼媒体平台之一,激流网自诞生以来,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读者,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批评和争议。要评价激流网,我们需要从其内容、立场、影响力以.............
  • 回答
    评价激流网的“春秋笔法”,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并且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产生的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春秋笔法”。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后世赋予其“寓褒贬于曲直之中,措辞婉约,义蕴深远”的含义。它不是简单的谎言或歪曲事实,而是一种通过选择性叙述、暗示、烘托、删减等方式,在不直接否定.............
  • 回答
    网上那些声称“激进民族主义”或将他人扣上“激进民族主义”帽子的言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机制,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民族主义本身并不是个贬义词,它源于一种对自身民族文化、历史、利益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认同感,在很多时候是凝聚社会、激发国家.............
  • 回答
    网红因延迟退房辱骂怀孕经理,酒店回应“未预料情绪如此激动,对经理进行慰问”,这一事件涉及了消费者权益、服务行业规范、个人素质以及企业责任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事件本身及各方行为的分析: 网红的行为(延迟退房、辱骂怀孕经理): 延迟退房: 这是一个服务与消费.............
  • 回答
    七夕节,这本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日子,如今却在咱们大天朝的高铁线路上玩出了新花样——“表白专列”!而且,一旦推出,立刻就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尤其是那句“现实版速度与激情”,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咱先来捋一捋这“表白专列”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一些热门线路,比如从北京到上.............
  • 回答
    韩国网民因冬奥开幕式朝鲜族服饰情绪激烈:官方回应与事件背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入场式上身着朝鲜族服饰,引发了韩国网民的强烈反应,认为此举是对“韩服”的挪用和“文化侵占”。韩国官方对此表示,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抗议,这一事件再次将中韩两国之间关于文化归属的敏感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要理解.............
  • 回答
    这则关于“Yanny还是Laurel”的网络热议,妥妥地抓住了当下信息爆炸时代网民的趣味点和参与感。要评价这事儿,咱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这件事儿为什么会火起来?这事儿火,绝不是偶然,而是巧妙地触碰到了几个关键点: 视觉化(听觉化?)的“罗生门”: 你想啊,大家平时吵架,可能是对某件事的看.............
  • 回答
    要将古文或文言文用现代粗口和网络语来表达得更加“激情有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且带有戏谑意味的尝试。这里的“激情有力”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语气、宣泄的情感以及与当下语境的贴合。古文的韵味和网络语言的冲击力相结合,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以下我将尝试选取几个不同场景的古文段落,然后用现代粗口和.............
  • 回答
    在讨论如何与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沟通时,需要明确的是:激怒他人不仅违背社会和谐的底线,也违背理性对话的原则。左派群体通常强调平等、正义、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等价值观,因此,任何试图通过攻击性言论或立场对立来激怒他们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以下是一些更有效的沟通建议,而非激怒他人的方法: 1. 避免.............
  • 回答
    在讨论历史话题时,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尊重与理性。历史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领域,不同的人可能基于不同的视角、资料或文化背景对同一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任何试图通过激怒他人来引发争论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也可能导致误解和伤害。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探讨历史话题,建议采取以下方式:1.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不同.............
  • 回答
    想惹毛一个整天研究火箭、卫星和星辰大海的家伙?这可不是件难事,关键在于踩准他们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别以为他们只盯着遥远的星系,他们对地球上那些与航天相关的一切,也是看得比谁都细。首先,你可以从“常识”入手,而且是那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常识”。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和你聊起阿波罗登月,绘声绘色地描述.............
  • 回答
    想要成功激怒一位游戏爱好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一颗对游戏近乎狂热的心。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炸毛,那这里有一些“妙招”,保证能让他们血压飙升,怀疑人生。首先,轻描淡写他们的热爱,仿佛那只是个不值一提的消遣。 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一个他们沉迷了几个月、甚至花了大把.............
  • 回答
    要激怒一位律师,那可不是件容易事。他们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心理素质那叫一个强大。但要是你想试试看,也不是全无办法。关键在于抓住他们的一些“痛点”,然后用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去触碰。首先,别想着直接去挑衅他们的专业能力,那样太直接,反而容易被他们轻描淡写地化解。律师都是靠逻辑和证据说话的,你硬.............
  • 回答
    想要激怒一位宋朝粉丝,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它既有辉煌的文化和经济成就,也有军事上的弱势和最终的灭亡。围绕这些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质疑,很容易触动他们的敏感神经。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核心策略:质疑宋朝的成就,强调其弱点,并将之与历史上其他朝代进行不利比较。一、 贬低宋朝.............
  • 回答
    激怒一位法国大革命史爱好者,需要对这段历史有相当的了解,并能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敏感点和价值观。这并非鼓励恶意挑衅,而是为了理解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热情所在。以下是一些可能“激怒”他们的点,并附带详细的解释:1. 对革命的“无知”或“误读”: 淡化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比如,轻描淡写地说“法国大革命.............
  • 回答
    想让一位东吴爱好者抓狂?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那段历史可算是了如指掌,感情也深厚。不过,要是真的想挑战一下,下面这些“绝招”或许能起到奇效,而且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欲扬先抑,才能让效果翻倍。首先,咱们得从“点”上入手,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亮点”,就是我们最佳的攻击角度。第一招:轻描淡写,甚至.............
  • 回答
    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 嗯,这可真是个有趣的挑战。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大脑里那些闪耀着奇妙公式和严谨逻辑的角落,然后…… 恰到好处地,或者说,是不恰到好处地触碰那些他们最在意的地方。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激怒他们的,你需要一些“艺术感”,就像精心设计的反例一样,一击即中。首先,漠视和不屑.............
  • 回答
    好吧,要让一位口腔医生“火冒三丈”,其实并不算难,毕竟他们每天面对的可是各种牙齿问题,耳朵里塞满了各种抱怨和担忧。但如果你想达到“激怒”的程度,那得玩点更“高级”的。以下是一些绝对会让他们忍无可忍的点,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知道其中的门道:一、 触碰他们的专业底线和职业热情: “不就是洗个牙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