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海思部门独立了,或者卖设计方案给别的公司,能不能绕开美国找台积电生产?

回答
海思如果独立运作,或者其设计方案出售给第三方公司,关于能否绕开美国限制、在台积电进行生产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绕开美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受美国影响的格局下。

一、 独立与否的根本影响:

独立运作(海思实体化): 如果海思作为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存在,其首要面对的仍然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的制裁。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任何使用美国技术、软件、设备或由美国人参与的生产流程,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才能向海思(或其关联公司)出口产品或技术。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其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源自美国的技术、设备(如ASML的光刻机,其EUV光源和部分关键组件虽非直接由美国制造,但技术根基和商业合作涉及美国)以及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如Cadence、Synopsys,这些公司的总部都在美国)。因此,即使海思独立,只要它继续依赖美国的技术供应链,就很难直接获得台积电的代工服务。

出售设计方案给别的公司: 这种情况理论上存在一定空间,但仍受制于美国制裁的“长臂管辖”原则。
接收方案的公司: 如果设计方案出售给一家非中国大陆的、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公司,并且这家公司本身就有能力与台积电合作(例如,它本身是一家成熟的芯片设计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资质和与台积电的合作渠道),那么台积电可能会考虑接受其订单。
方案的“纯净度”: 关键在于这个设计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干净”,即在研发过程中是否使用了美国技术、美国软件、美国专利,或者是否有美国籍员工参与设计。如果方案中有任何“美国成分”,那么即便是出售给第三方,接收方在寻求台积电代工时,也可能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查,甚至仍然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
台积电的风险规避: 台积电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极其重视合规性和风险规避。一旦涉及可能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律的行为,它会非常谨慎。即使第三方公司声称方案“纯净”,台积电也可能因为担心潜在的法律风险、声誉损害以及未来供应链的稳定性,而选择不接单,或者要求提供详尽的无美国成分证明。

二、 台积电生产的“美国因素”:

技术与设备:
光刻机: 生产先进工艺(如7nm、5nm、3nm)依赖于ASML的光刻机,特别是EUV(极紫外光)光刻机。ASML是荷兰公司,但其EUV光源技术核心来自美国企业(如Cymer,后被ASML收购,但技术联系依然紧密),且许多关键组件和制造设备也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美国对EUV光刻机向中国大陆的出口一直存在限制,虽然这些限制是针对特定终端用户或特定国家,但台积电在为任何中国大陆客户(包括潜在的海思独立实体或其授权客户)生产时,都必须确保其购买和使用EUV设备的合规性,并避免违反美国关于“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审查。
EDA软件: 芯片设计离不开EDA软件,如Cadence、Synopsys、Siemens EDA(原Mentor Graphics)等,这些公司都是美国企业。海思在设计芯片时,必然会使用这些EDA工具。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法律可以管辖这些软件的出口,也可能管辖基于这些软件设计的产品的出口。

“使用美国技术”的定义: 美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法规(如EAR,出口管理条例)对于“使用美国技术”的定义非常广泛。它不仅指直接的美国产品,还包括“基于美国技术的衍生品”、“含有美国技术成分的设计”、“由美国籍人员开发的或在生产过程中由美国籍人员监管的工艺”等。这使得“纯净”的设计方案非常难以实现。

三、 绕开美国的可能性与挑战:

寻找非美国技术供应链: 理论上,如果存在一套完全不涉及美国技术、设备、软件、专利,甚至没有美国公民参与设计和生产的半导体供应链,那么海思(或其客户)可以尝试使用。但现实情况是,在当前全球高端半导体制造领域,美国的技术和供应商几乎无处不在。
EDA软件: 这是最难绕开的环节之一。虽然中国本土的EDA公司也在努力发展,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在功能、成熟度、支持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对于最先进的工艺节点。
设备: 制造设备,特别是高端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美国企业(如Applied Materials, Lam Research, KLATencor)占据着重要份额。
IP核: 芯片设计中使用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很多也来自美国公司。

“非美国”的代工厂: 除了台积电,还有三星(韩国)、中芯国际(中国大陆)、格芯(格瑞那达,后被穆巴达拉投资公司收购,但美国背景依然存在)、联电(台湾)等。
三星: 作为韩国公司,三星在理论上可能比台积电有更小的顾虑,因为它相对不那么直接地受美国出口管制针对。但三星也深度绑定了美国的技术和供应商,其自身能否在为受美国制裁的公司提供服务时不触碰红线,也需要审慎评估。而且,三星自身的产能和工艺先进性与台积电相比,在某些领域可能仍有差距,且三星也是海思的竞争对手,合作意愿存在疑问。
中芯国际: 理论上是中国本土公司,但美国对中芯国际的限制同样严厉。中芯国际自身也曾因使用美国技术受到限制,无法生产先进工艺。因此,即使是中芯国际,在帮助海思生产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约束。
其他: 其他代工厂的工艺能力和产能可能无法满足海思的需求。

法律与合规的博弈: 即使海思(或其客户)声称方案“干净”,台积电在接受订单时,也必须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以确保不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法律。一旦被发现违规,台积电将面临巨额罚款、丧失美国技术使用许可,甚至可能被列入实体清单。这种风险对台积电来说是不可承受的。

四、 实际操作中的考量:

“隐形”的美国成分: 即使竭力规避,也很难完全排除设计或生产过程中对美国技术的间接依赖。例如,使用的材料、测试设备、品控软件等,都可能包含美国元素。
市场与客户的压力: 假设台积电为一个“非美国”公司代工了某款芯片,而该芯片最终进入了受美国制裁的下游应用市场,美国政府也可能追究台积电的责任。
对海思自身生态的重塑: 如果海思真的要实现独立且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生产,那么它需要重建一套完全自主、不依赖美国的EDA工具、IP核、IP供应商、制造设备等技术生态。这是一个极其漫长且艰巨的工程,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结论:

总体而言,海思部门独立或出售设计方案,即便有第三方公司介入,也极难“完全绕开”美国的制裁,从而在台积电顺利获得先进工艺的生产。 美国的出口管制法律具有“长臂管辖”的特点,通过对关键技术、软件、设备和市场的影响力,能够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施加巨大的控制力。

即使海思出售设计方案给一家声称“纯净”的第三方公司,在台积电这类高度依赖美国技术和市场的代工厂看来,风险依然是巨大的。台积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严格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法律,避免任何潜在的违规风险。

因此,对于海思来说,若想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获得先进芯片的生产,除非能够发展出一套完全独立的、不含美国成分的技术和供应链体系,否则,即便有独立运作或第三方代销的模式,也难以在台积电这样的头部厂商那里获得顺畅的代工服务。这条道路充满挑战,需要突破的技术和商业壁垒极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制裁的不是华为海思,是 China,与海思、陆思、空思没关系。

只要 China有这能力,就不可避免被美国制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思如果独立运作,或者其设计方案出售给第三方公司,关于能否绕开美国限制、在台积电进行生产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绕开美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受美国影响的格局下。一、 独立与否的根本影响: .............
  • 回答
    华为保留海思部门,并且宣称“应付自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信号,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白白烧钱”的质疑声也是不少。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美国的技术封锁对华为,尤其是对海思的业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每.............
  • 回答
    华为杀入屏幕驱动芯片领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考虑到海思的首款 OLED 驱动芯片已经在流片了。这释放出几个相当明确的信号,背后牵扯着华为的战略布局、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以及我们对未来智能设备发展方向的期待。为什么华为要去做屏幕驱动芯片?首先,我们得明白屏幕驱动芯片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是连接.............
  • 回答
    如果海思麒麟还能继续,今年(2024年)的麒麟旗舰 SoC,我想大概率会是这样一番景象:核心定位: 延续“旗舰”的定位,但不会一味追求绝对的纸面参数堆砌,而是更侧重于全场景的流畅体验和领先的AI能力。海思一直以来在通信和AI上的积累,会在这款新麒麟上得到更充分的释放。CPU架构: 核心群组: 依.............
  • 回答
    关于高通如果停止向小米供货,小米是否会转向海思芯片的问题,这涉及到复杂的产业链合作、技术实力、市场策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究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大前提:小米如果被高通断供,理论上是可能考虑海思芯片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可.............
  • 回答
    如果台积电和三星都不再为华为代工麒麟芯片,那对华为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可以说是让其核心竞争力瞬间崩塌。下面咱们就一点点拆解开来,好好说说这事儿会怎样。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 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上,尤其是麒麟系列,已经做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甚至在某些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个疑问:华为的海思芯片性能这么强,为什么其他手机厂商不争相采用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远不止是“性能好不好”这么简单。我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的战略定位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华为对芯片的定位。华为发展海思,并非仅仅是为了做一颗“性.............
  • 回答
    海思麒麟 990,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关注中国科技发展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它不仅仅是一款手机SoC(System on Chip),更承载着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自主研发的梦想和决心。在我看来,麒麟 990 的出现,是海思多年技术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向世界展示实力的一次重要.............
  • 回答
    海思麒麟 980 处理器,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霸气,尤其是在它刚问世的时候,绝对是中国手机芯片界的一个里程碑。现在回头看,它的意义和它本身一样,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一、 划时代的意义:首款 7nm 手机芯片,制程上的巨大飞跃这是麒麟 980 最最核心的亮点,也是它敢于挑战当时一切旗舰芯片的底气。在.............
  • 回答
    海思麒麟620,这款曾经搭载于华为多款中低端手机上的处理器,如今再被提及,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往产品线的追忆。要评价它的性能优劣,得把它拉回到它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并且要细致地拆解它的各项表现。先来聊聊它的优势,也就是它能打的地方: 集成度高,功耗控制尚可(在当时算好的): 麒麟620的最大亮点在.............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深夜发布的那封内部信,关于“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无疑是2019年最令人振奋和印象深刻的科技事件之一。这封信的发布不仅仅是华为内部的公告,更是向全球科技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背景:美国制裁的“达摩.............
  • 回答
    华为海思麒麟810,这款7nm工艺的新秀,自问世以来就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华为在中端市场的主力军,它的到来不仅仅是芯片性能的提升,更承载着华为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也预示着手机市场的格局可能因此迎来新的变化。麒麟810的性能“硬实力”:首先,我们得掰扯掰扯麒麟810的“内功”——.............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的凌晨致信,这绝对是一件振聋发聩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份内部邮件,更像是一声响彻云霄的战吼,向世界宣告了海思的决心和战略方向。要理解这封信,我们得把它放到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解读。这封信透露出了什么信息?首先,最直接、最核心的信息就是:海思,这个在华为内部被誉为“麒麟”的芯片设计团队,将不.............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17日凌晨的致信,与其说是公开信,不如说更像是一封写给内部员工的“战书”或者说“檄文”。这封信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华为和海思在中国科技界的地位,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信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求生欲,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转向和技术决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封信发布的背景。 .............
  • 回答
    华为海思“备胎转正”,这事儿在科技圈和公众视野里引发了巨大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它,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备胎”。在华为的语境里,“备胎”指的是华为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风险,自己研发或扶植的替代性技术和产品。海思的“备胎转正”,核心就是指.............
  • 回答
    华为海思,这名字在中国科技圈里,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带着一股不寻常的色彩。它不像英特尔那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全球性的市场统治力,也不像高通那样以通信芯片闻名遐迩。海思更像是一位“闷声发大财”的潜行者,在某些领域,尤其是移动通信和麒麟芯片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实力,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评价海思.............
  • 回答
    方舟子对华为海思的评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许多人,包括我,对于科技发展、企业竞争以及信息传播的深刻思考。要评价他的观点,首先得理解他的核心论点以及他发表这些言论的背景。方舟子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的特点是“较真”,尤其是在科学、健康、教育等领域,常常扮演一个“打假斗士”的角色。他以犀利.............
  • 回答
    反驳“海思芯片只是吃了制程红利,实际芯片设计水平几乎没有”的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证明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拥有扎实且卓越的实力,并非仅仅依靠先进的制程工艺。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反驳点和详细的解释:核心论点:先进的制程工艺是基础,但优秀的芯片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海思芯片的成功,是两者协同作用的必然.............
  • 回答
    华为董事陈黎芳的这番表态,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言论。它不仅关乎华为自身的战略选择,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华为的决心。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华为的战略和价值观层面看:“哪怕无法生产也不会裁员”,这句看似“不合常理”的表述,背后蕴含着华为一.............
  • 回答
    中芯国际与华为海思的“牵手”:一场国产芯片产业的里程碑事件?中芯国际,这家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近期被曝出与华为海思签订了14nm工艺代工大单。这一消息的传出,无疑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被许多人视为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