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董明珠称「格力开发电饭煲用了 5 吨米」?这是夸大其词,还是真实的研发投入?

回答
董明珠的那句“格力开发电饭煲用了 5 吨米”,确实是足够抓人眼球的。对于这背后究竟是夸大其词的宣传口号,还是真实的研发投入,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董明珠是个营销高手。 她的话题性和话题制造能力在商界数一数二。 solcher 话一出口,立刻就能吸引大众的目光,让格力电饭煲成为焦点,这就是成功的“声量”打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在万千产品中脱颖而出,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那么,5吨米,这数字到底有多“夸张”?

我们来算一下:

一吨等于1000公斤,5吨就是5000公斤。
一个普通家庭一次煮饭大概用500克到1000克米。
就算每天煮两次饭,每次用1000克,一天就是2公斤。
5000公斤米,理论上足够一个人吃将近7年(5000公斤 / 2公斤/天 / 365天/年 ≈ 6.85年)。

从这个角度看,5吨米,如果仅仅是为了“煮几次饭”,那确实是天文数字。但这毕竟是“研发”,不是“日常煮饭”。

所以,我们得从“研发”这个角度来理解“5吨米”。

格力作为一家以空调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跨界去做电饭煲,肯定不是简单的“堆砌零件”。要做出一个有市场竞争力、有格力品牌特色的电饭煲,它需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这“5吨米”很可能代表的是:

1. 海量的试验次数: 一个电饭煲从设计到最终成品,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煮、测试。
不同品牌、不同产地、不同新旧程度的米: 要想做到“煮什么米都好吃”,就得测试各种各样的米,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加热曲线和控温策略。这可能需要采购不同种类的精米、糙米、糯米,甚至是一些地方特色的大米。
不同水量、不同米水比例的组合: 每一个微小的参数调整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口感。研发人员需要反复试验,找到最佳的米水比例和烹饪时间。
不同火力、不同加热方式的模拟: 格力可能在研究其特有的加热技术,例如IH电磁加热、立体加热等,这些都需要反复试验以优化效果。
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煮饭效果: 例如,在低温环境下煮饭、在米量较少时煮饭、或者在需要快速煮饭时,性能是否稳定?

2. 精密仪器的损耗和消耗: 除了原材料米,研发过程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各种专业的烹饪设备、测量仪器、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的运行和损耗也属于研发成本。虽然“5吨米”是具体到米的消耗,但它折射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测试体系。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每一次试验都需要记录大量的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压力变化、煮熟时间、水分含量等等。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找出最优化的方案,这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大量的试验数据才能支撑起科学的结论。

4. 对极致口感的追求: 格力不可能只满足于“把米煮熟”,它要做的是“把米煮好”,甚至做出“更健康的米饭”。这背后可能涉及对米饭营养成分的保留、对米饭口感的精细化调整,比如米饭的Q弹度、颗粒感、香甜度等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精益求精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这是夸大其词还是真实的研发投入?

我觉得更偏向于 “真实研发投入的形象化表达”。

营销层面的放大: 董明珠一定知道“5吨米”这个数字听起来很震撼,能够迅速抓住大众的注意力,并且传递出格力做产品“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品牌叙事。
背后真实的努力: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在进入一个新领域时,尤其是在意品牌声誉时,必然会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研发。所谓的“5吨米”,很可能就是他们为了达到某个技术指标、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所进行海量试验数据的一个具体量化体现。它不是指真的就凭空买来5吨米堆在那儿,而是通过无数次试验消耗掉的米的总量。

可以类比一下:

想象一下汽车厂商研发一款新发动机,他们会说测试了多少万小时、跑了多少公里。这5吨米,对于电饭煲来说,就好比是那个“多少公里”的指标,是一种量化研发“投入度”和“严谨度”的说法。

总结一下:

董明珠的“5吨米”论,无疑带有强烈的 营销色彩,是为了塑造格力在电饭煲领域的 匠心精神和技术实力。但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格力团队在研发过程中,为了追求极致的煮饭效果,进行了 大量、反复、精细化试验 的一种 形象化、夸张化但又非完全虚构的表述。它传递的信息是:格力做电饭煲是认真的,不是玩票性质的,为了做好这件事,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吹牛”,但也要理解这背后浓厚的商业宣传策略。 毕竟,在消费者心中,“花了大力气才能做好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获得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夸张了,五吨米顶个球用……

她只敢说五吨应该是怕有人拿浪费粮食来抬杠,她就可以就坡下驴实验品都送食堂去了没浪费……

user avatar

自从格力董明珠把各式空调厂家,都往虚假宣传、虚假标定上烤,就知道格力也把自己放在了火上。

如果董明珠是个聪明人,自然会谨小慎微。宁可不说,也别说错。

否则被一个“格力造假”的帽子扣过来,恐怕能挽救董明珠的就不多了。

所以,在没有实锤造假的前提下,我认为格力很有可能用了5吨多大米来试验新的电饭煲。

董明珠为了朗朗上口,说成了5吨。

但是,这是不是就是宣传新的电饭煲的最佳角度呢?

至少这让格力+电饭煲变成了热词。

如果有更好的,格力应该请去做市场宣传总监。

user avatar

电饭煲需要测试是真事儿

我就是小白鼠

他们就从知乎上找我的

我收到这台机器的时候真的惊讶了

居然还有这么重的电饭煲

一只手提不起来,需要两只手使劲抱才能拿动

不同种类的大米是不同的煮法和水量

为了试验这个电饭煲,我还买了好几种大米

确实是好吃

在和厂家研发部门的沟通中,人家还给我说了他们是怎么尝试其他竞品的

上班就是吃米

五顿多吗?

后来告诉我他们找了很多人帮他们试验自己的新产品,而且还都给他们说了回馈

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帮他们吃了两个月

五种米,最少的一种一公斤,加一起少说十公斤

和我类似的试吃者几百家

再加上他们在公司吃的

恐怕这个和格力比起来只是小鱼小虾的公司也用了五吨米

我不知道格力的电饭煲做的咋样

我只是支持国产品牌认真研发

凭什么中国人吃米还去买日本的电饭煲?

中国人不会煮米饭吗?

反正这次试吃,我是很喜欢这个国产的新产品

饭否电饭煲

user avatar

根本就不是钱的事儿。

比如以前诺基亚的翻盖手机,他们宣传他们的翻盖连接轴做了100万次测试,请问诺基亚是觉得折翻机运行100万次的那几块钱电费很贵吗?

5吨米是不值几个钱,显然格力想表达的是他们用这5吨米做了上万次测试,来调整电饭煲的火力、时长等等参数,以求做出更好的米饭口感。

小学水平的阅读理解,还那么多人做错,一个劲儿讨论5吨米值多少钱,真是服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