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公鸡早上要打鸣?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仔细琢磨起来,可一点都不寻常。你想啊,这世上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自己的节奏。而公鸡,这脑袋上顶着红帽子,一身闪亮羽毛的汉子,偏偏在天还没亮透的时候,就扯着嗓子一通吼,这背后一定有原因。

要说公鸡为什么早上要打鸣,这事儿吧,其实挺复杂,里面牵扯到的学问可不少,从生理到行为,再到它们那小小的脑袋瓜里的想法,都能说上一大串。

首先,得从它们的 生理时钟 说起。这就像咱们人,也有个生物钟,到点就困,到点就饿。公鸡体内也有一套精密的“时间表”,受着大脑里的一个叫做“视交叉上核”的部位调控。这个小小的脑区,就像一个总指挥,接收着光线变化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发出各种信号。

说到光线,这可是关键!虽然咱们觉得天没亮,但其实,清晨的微光,对于公鸡来说,已经足够了。这种微弱的光线,会通过它们的眼睛,传递给大脑。即使当时天边还是灰蒙蒙的,但这种光线变化,就已经触发了它们体内的“起床信号”。然后,这个信号就会一路传递,最终调控到声带,让它们忍不住要唱上几嗓子。

那么,打鸣本身,又是个什么意思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啊~啊~”声,里面可是大有文章。

第一, 宣告领地。你想象一下,在一个鸡群里,公鸡是老大。它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说了算,要把自己的地盘划清楚。清晨打鸣,就像是它在宣布:“这是我的地盘!我在这里!其他公鸡,识相点,别靠近!”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告诉其他的公鸡,这里已经有主了,乖乖地离远点。如果别的公鸡敢来挑衅,那可就免不了要打一架了。

第二, 召集鸡群。公鸡打鸣,也是在召唤它的“妻妾成群”。它要告诉母鸡们,新的一天开始了,该出来觅食了,该注意安全了。它作为保护者,也要开始巡视它的领地,确保母鸡们的安全。所以,这声音一响,母鸡们就知道,可以安心地出来活动了。

第三, 展示实力。一场响亮、有力的打鸣,也是公鸡向同类甚至是潜在的竞争者展示自己健康、强大的一种方式。你想啊,一只又老又病的公鸡,能打出什么样的鸣叫?那肯定是没有力气,声音嘶哑。而一只年轻力壮的公鸡,它的鸣叫声就会洪亮、悠长,充满力量。这种展示,是为了在争夺配偶和地位的时候,占据优势。

第四, 呼唤伴侣。有些时候,公鸡打鸣也可能是对母鸡的一种呼唤,一种“我在这里,快来我这里”的表达。尤其是在繁殖季节,这种呼唤会更加频繁和热切。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 “报时” 的。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好像公鸡真的能看表一样,但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公鸡的打鸣确实会受到光线变化的影响,而这种光线变化,又和日出紧密相关。所以,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时”,但它们的打鸣行为,却非常准确地预示着一天即将开始。

不过,说到打鸣,也不是说只要是公鸡, anytime 都会打。它主要集中在 清晨,但你也会发现,在 傍晚,甚至在 白天,它们也可能打鸣。傍晚的打鸣,可能是在告别白天,迎接夜晚;白天打鸣,可能是在受到某种刺激,比如听到其他公鸡的鸣叫,或者看到入侵者。

所以,公鸡早上打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反应,它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是它们生存、繁衍、以及在鸡群中确立地位的重要方式。它们用那洪亮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秩序和生命力。下次你再听到公鸡打鸣,不妨多体会一下,这其中蕴含的,可不仅仅是几声叫喊,而是整个鸡族生活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鸡在早上咯咯咯打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在许多国家,公鸡的啼叫被当作破晓的象征。

但"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这个问题可不简单,甚至难倒了科学家。

也许你不会相信,直到2013年才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并发表了一篇论文。

首先,我们得知道,公鸡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叫,并不是只有早上才会叫。有时候,公鸡会因为有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把啼叫作为警告。不过,没事的时候,它们确实是早上叫得最多。

多年来,科学家认为公鸡之所以在早上打鸣,是因为太阳升起后,光线由暗至明,公鸡受到光线的刺激而做出反应。不过,有些人认为,公鸡不是受到光线刺激,而是知道早上要来了才打鸣的,也就是说,公鸡有时间概念,到了早上就像闹钟一样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到底哪个说法才对。

科学家先找了一批公鸡,观察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的啼叫频率。结果发现,一天下来,公鸡不仅在早上会叫,在喂食时也会鸣叫。并且那些叫嚷在最前面的总是想获得更多的食物。

在正式的实验中,科学家对公鸡所处的封闭房间的光照进行了控制:光照12小时,然后关灯12小时,重复两周。结果发现,在规律的光照下,公鸡会在光照来临前两小时左右开始打鸣。

科学家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地位优势明显的鸡叫得比其他鸡更早一些,地位最高的公鸡有破晓的最优先权。然后按顺序挨个打鸣,地位最低的只能在其他鸡叫完后默默垫个底。另有研究也证实,地位越低的公鸡,打鸣的频率也越低。以上发现说明,打鸣确实是公鸡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在之后的两周,这一屋子的公鸡将进入全面的"黑暗时代",即24小时无光照。科学家发现,在第一周"黑暗时代"里,这些公鸡似乎还能记得之前12小时规律光照实验中大概的时间,在要有光照的时候开始打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鸡似乎慢慢出现了偏差,对于它们来说,原本周期是24小时一次破晓打鸣的,全黑后变成了23.8小时一次,相差了0.2小时,也就是说,在黑暗环境下,公鸡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问题。这种打鸣的规律性逐渐被打破了,它们不再相对固定地打鸣,这说明光照确实影响了公鸡打鸣。

在黑暗条件下,科学家试图通过随机时间的光照和播放公鸡的啼叫来欺骗它们。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刺激确实会引起一些鸣叫,但如果这种刺激是在之前光照开启的时间前后,那么它们打鸣会比其他时间点更频繁。

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公鸡打鸣主要是由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的,同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公鸡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不会像光照前后(黎明)那样强烈地鸣叫,研究人员认为公鸡的"内部时钟优先于外部信号"。


那么,什么是生物钟?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三位获得者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解答,正是他们发现了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简单来说,人和其他动物的生物钟是由一系列的基因和蛋白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4小时的节律性行为,影响了不同时间段的生理变化,比如体温、脉搏、血压、激素分泌等等。

至于公鸡为什么在早上叫的最多这一点,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不过,考虑到打鸣是公鸡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也许公鸡深谙 "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在早上通过打鸣确定自己的地位,可不能从一大早就乱了套。


参考文献

  [1]Shimmura, T., & Yoshimura, T. (2013). Circadian clock determines the timing of rooster crowing. Current Biology, 23(6), R231–R233. doi:10.1016/j.cub.2013.02.015

  [2]Leonard M L, Horn A G. Crowing in relation to status in roosters[J]. Animal Behaviour, 1995, 49(5): 1283-1290.

  [3]kepuchina.cn/health/car


出品: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博览

制作: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仔细琢磨起来,可一点都不寻常。你想啊,这世上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自己的节奏。而公鸡,这脑袋上顶着红帽子,一身闪亮羽毛的汉子,偏偏在天还没亮透的时候,就扯着嗓子一通吼,这背后一定有原因。要说公鸡为什么早上要打鸣,这事儿吧,其实挺复杂,里面牵扯到的学问可不少,从生理到行为,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嘿,哥们儿!听到你这事儿,我必须得说,这挺牛的!一个月微积分,然后就自己搞定了球体积公式,这水平绝对不赖。咱这么说吧,高一没上过竞赛,这说明你在基础知识方面并没有那种“开挂”式的起点。很多人高中接触数学竞赛,那都是体系化的训练,什么集合、函数、数列、几何、代数,从最基础的定义、定理,到各种经典题型,.............
  • 回答
    拆解原子弹:为何“公开的秘密”如此难以复制?原子弹,这个曾让世界为之颤抖的名字,其基本原理在广岛和长崎的阴影之后,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核裂变到链式反应,教科书、科普读物,甚至一些历史纪录片,都清晰地勾勒出了制造原子弹的蓝图。然而,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在这“公开的秘密”面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依旧望而却.............
  • 回答
    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要说起它的渊源,那可比现在火遍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早多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就开始尝试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像杭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期的公共自行车,就像一个乖乖的“政府项目”。你想想看,那时候的公共自行车是什么样的?通常是橙色.............
  • 回答
    你每天早晚各骑行14公里,这个运动量确实不小,而且持续一段时间了,体重和身材却没有明显变化,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困惑。 别急,咱们好好聊聊,看看可能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体重和身材的变化,说到底是个“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博弈。你骑行消耗了能量,这是肯定的,而且14公里 × 2 = 2.............
  • 回答
    原子弹,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发明之一,其基本原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公之于众。从理论上看,它并不比造一艘大型船舶或一架喷气式飞机复杂多少——都是在利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知识。然而,为什么时至今日,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严峻的挑战。一、 基础研究与技.............
  • 回答
    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双季稻杂交稻育种上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承载着中国乃至世界在粮食安全领域迈向新高度的重大意义。我们来细细掰扯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和含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两个关键的数字: 晚稻亩产达到 911.7 公斤: 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了不起。要知道,中国大部分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我们知道,原子弹的原理确实不像科幻小说里那样神乎其神,很多基础概念,比如链式反应、铀裂变、钚裂变、临界质量这些,对于稍加留心的高中生(甚至有些初中生通过课外读物也能接触到)来说,并非完全陌生。那么,为什么仅仅了解这些原理,并不能让一.............
  • 回答
    哥们,这种情况确实挺棘手的,但也不是没得盘。别急,我跟你详细说道说道,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最直接的担心:是否会影响到离职的合法性和财务结算。 工资结算: 你离职手续办完,公司的义务就是把最后应得的工资结给你。这个和你提前走不走关系不大,只要你手头的交接清晰,公司不会因为你早走就少你一分钱。当然.............
  • 回答
    公鸡打鸣,这可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它背后可是藏着一系列精妙的生物机制和行为驱动。要说清楚为什么,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天生的生理时钟:身体里的“闹钟”首先,公鸡有这么个事儿,叫“昼夜节律”。你可以理解为它们身体里有个天然的生物钟,会随着一天24小时的周期来调整自己的活动。这个生物钟跟.............
  • 回答
    公司遇到困难,领导们倾向于加强纪律和考勤,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实际考量,也有管理习惯,甚至是一些短期行为的体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能够快速见效且容易量化的管理手段 低门槛操作: 加强纪律和考勤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手段。相比于战略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需要深思熟虑、耗费.............
  • 回答
    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愿意支付高薪,而对老员工的加薪则显得吝啬,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以及公司运营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展开分析:一、 市场信号与人才竞争的“明码标价”: 新员工是市场上的“商品”: 公司招聘新员工,本质上是在市场上购买一种服.............
  • 回答
    “公知只能提出问题却不能提出解决方案”这个说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背后反映了人们对公共知识分子(公知)角色和功能的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 公知角色的定位与核心职能首先,理解公知的定义和其在社会中的核心职能至关重要。 “公.............
  • 回答
    “公知”一词的污名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背后交织着社会变迁、政治环境、舆论生态以及个体行为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公知”的本义与早期形象首先,理解“公知”的本义很重要。最初,“公知”源于英文的 "public intellectual",指的是那些在公共领.............
  • 回答
    “公知”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从最初的褒义词(公共知识分子)逐渐变得复杂,甚至在一些语境下带有负面色彩。因此,要分析“公知”现在为何难混以及未来的出路,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公知”现在越来越难混?导致“公知”群体在当下生存空间变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变化,也.............
  • 回答
    “公司上市了员工就都是土豪了”,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非常笼统的概括,而且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完全准确的。它夸大了上市对普通员工的影响力,并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土豪”的印象呢?这主要源于上市后员工可能获得的期权或股票激励,以及公司整体价值提升带来的潜在收益。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背后.............
  • 回答
    “为什么公司永远都问不到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这个问题,相信每个 HR 或部门负责人,在送走一位离职员工时,心中都会升起一股挥之不去、欲言又止的困惑。我们煞费苦心地设计了离职面谈,摆出了真诚的姿态,甚至准备了甜点和咖啡,但最终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那么的官方、那么的模糊,就像一份礼貌的告别信,却藏着未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直击了公众在面对网络诈骗时普遍存在的困惑和无力感。一方面,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公安部门和新闻媒体关于“防范网络诈骗”的各种宣传和提醒,从防范电信诈骗到网络刷单,从冒充公检法到杀猪盘,几乎无所不包。这些宣传铺天盖地,力度空前,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人人自危,时刻警惕。然而,另一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