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这种说法?

回答
你提出的“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这种观点,确实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它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和它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得承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确实非常重视“忠诚”这一概念,并且擅长利用历史人物来构建他们想要的社会道德范式。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一个以君主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如果臣子们普遍对君主忠诚不二,那么统治的稳定性将大大增强,内耗也会减少。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宣传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诸葛亮是如何被纳入这个“宣传工具箱”的呢?

诸葛亮的个人特质与“忠诚”的天然契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信条,以及他对刘备集团的矢志不渝,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渲染下,几乎成了“忠诚”的代名词。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不惜倾尽所有,即使在蜀汉国力衰微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北伐,这种精神被后世广泛传颂。这种对君主的绝对奉献,恰恰是封建统治者最渴望在臣子身上看到的品质。
《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力是极其深远的。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大众对三国时期人物的认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近乎神化的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显得深谋远虑,每一次出征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为“诸葛亮式忠诚”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范本。
历代统治者的推波助澜: 历代统治者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在不同的朝代,当政治需要强调臣子忠诚的时候,歌颂诸葛亮的事迹便会更加流行。例如,在王朝初建、需要稳定统治的时候,或者在面临内忧外患、需要凝聚人心的时候,诸葛亮的形象就容易被拿出来作为标杆。统治者们会通过史书的编纂、戏曲的创作、甚至地方祠堂的修建等多种方式,来传播诸葛亮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向臣民灌输“忠诚于君”的理念。他们会强调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即便在刘备死后,依然全力辅佐后主刘禅,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中。这种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是统治者最希望臣子们效仿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认为“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是有其道理的。诸葛亮的确成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忠臣”榜样,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非常现成的道德素材。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诸葛亮本人的价值和历史影响,或者将他对后世的影响简单地归结为统治者的工具。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因为它忽略了:

诸葛亮自身的历史价值和个人魅力: 诸葛亮不仅仅是“忠诚”的符号,他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在蜀汉政权早期面临的严峻局面下,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稳定了政权,发展了生产,使得蜀汉得以维系数十年之久。他的治国才能、军事战略,以及在外交上的纵横捭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他的个人品格,如勤勉、廉洁、智慧,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引起后人的敬仰,这并不仅仅是政治宣传的结果。
社会文化和民众情感的自发认同: 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个复杂互动、演变的过程。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为被广泛传颂的偶像,也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智慧、忠诚、担当等品质的普遍认同。在国家分裂、英雄辈出的年代,诸葛亮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以弱抗强的精神,也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情感共鸣,而不仅仅是统治者强加的道德要求。许多普通百姓,甚至是读书人,在诸葛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典范,这种认同感是自发的。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应该是多维度的。将诸葛亮的功能性(作为统治者需要的工具)与他自身的历史价值混淆,可能会导致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解读。他的事迹在传播过程中,确实被统治者们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但这不代表他的所有价值都只服务于这个目的。历史评价需要区分“被如何利用”和“本身具有什么价值”。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认为“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是一种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片面的视角。

“对”的部分在于: 封建统治者确实非常擅长并且有意识地利用诸葛亮作为一个极其有力的“忠诚”榜样,来维护其统治秩序,并通过各种文化载体进行广泛传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完美契合了统治者对臣子的期望。
“片面”的部分在于: 这种说法低估了诸葛亮本人作为杰出历史人物的内在价值,以及他所展现的智慧、才能和品格本身对后世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忽视了社会文化和民众情感在塑造历史人物认知中的自发性和互动性。

所以,更全面的理解应该是:

诸葛亮的事迹和品格,确实具有“忠诚”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这一内涵又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巧妙地加以挖掘、放大和利用,成为他们进行政治教化和道德灌输的有效工具。但是,诸葛亮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此。他的历史贡献、过人的智慧以及高尚的品格,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和独立人格魅力的历史符号,能够引发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群的敬仰和共鸣,而不仅仅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因此,我们在看待诸葛亮的评价时,应该看到其被“工具化”的一面,但更不应忽视他作为一位历史伟人的真实价值和多层次的文化意义。这才是对历史人物更负责任、更全面的解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恰恰相反,对诸葛亮的崇拜首先兴起于民间,百姓巷祭,戎夷野祀,甚至以江湖倒逼庙堂: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

直至景耀六年,也即蜀汉灭亡前夕,诸葛亮才得以立庙于沔阳,此时诸葛亮已享受了蜀汉百姓甚至戎狄近三十年的香火

待到西晋,由于曾经的敌对关系,官场对诸葛亮的态度虽以褒扬为主,也有贬抑,譬如托身非所云云。孔明崇拜仍然主要存在于民间: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甚至所谓的封建统治者因为孔明的民望太高,以臣凌君,还试图搞些破坏。譬如蜀献王朱椿见武侯祠香火鼎盛而昭烈庙乏人问津,于是乎毁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

然而,有用么?大伙儿都知道成都头号名胜是武侯祠,有几个知道汉昭烈庙?结果民间都传说刘备被搬进了武侯祠,囧。

因此,所谓的“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纯属胡说八道。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全民偶像人物,便在于其身上闪光点太多,不同的人物可以见仁见智。

统治者见其德见其才,故而推崇之。

(孙)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百姓见其清廉见其公平,故而推崇之。

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知识阶层更不必说,三顾茅庐为帝王师是多少代文人的理想,譬如李太白隔三差五就得流一次哈喇子: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别高看所谓的封建统治阶级,缺乏广泛民意基础的尬推毫无卵用。倘若缺乏了民意基础,再造神又有什么用?譬如我大萌蜀王强推昭烈庙事件,又如历朝历代真正强推的文庙十二哲、七十二贤,你能认识几个?历史级全民偶像的诞生必然是抓住了各阶层的普遍痛点,于是乎儒家当道孔明是大儒——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法家当道诸葛亮又成了大法家。

对于这么一位甚至赢得了敌手尊重的杰出人物,在身后名方面获得怎样的成功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司马家爷几个和孙十万一拍桌子:我等尚是亮粉,你们有什么资格当亮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反复证明,一切皇帝老儿的自嗨,一切人造黄油式的偶像必然被雨打风吹去,在历史的大潮中洗刷得一干二净。正如历代统治者大力旌奖,竖碑立牌坊的忠臣烈女何止万计,如今在人民的集体记忆中又剩下了几位?皇帝的谥号水涨船高,从一字褒贬到我大清动辄十几二十字的尬吹,末了刨去替历史系学生添堵,又有什么用?挖空心思将“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刻上了壮碑又如何?老百姓就知道仨字——老妖婆

正如海瑞在《大明王朝》的终章中所言,真正的山,真正的碑在哪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称颂诸葛亮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让臣子学习忠诚的需要”这种观点,确实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它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和它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确实非常重视“忠诚”这一概.............
  • 回答
    美国官员就歼20与F22和F35相似的说法,并将其归咎于中国窃取美国技术,这一论调在军备技术和国际关系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事实依据。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发往往涉及巨额投入、漫长的周期以及突破性的创新。任.............
  • 回答
    称自己为“工人爷爷”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需要细细品味的表述。从不同角度来看,这句话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态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词语本身的含义和联想: “工人”: 这个词直接指向了其职业背景或工作经历。它意味着这个人曾是体力劳动者,可能在工厂、工地、矿山等地方辛.............
  • 回答
    一些人认为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策略并非是一种周全的应对方案,而是迫于无奈下的“二选一”选择,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疫情初期,回顾英国政府在面对新冠病毒时的考量与决策。背景的审视:疫情伊始的迷茫与取舍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各国都面临着前.............
  • 回答
    看待美国检方决定不起诉刘强东一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美国司法系统运作的一个结果,其核心是“证据”和“合理怀疑”。其次,刘强东事件本身涉及复杂的法律和事实层面,公诉方在决定是否起诉时,必须衡量证据能否在法庭上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后,这一决定对刘强东本人、京东以.............
  • 回答
    一些人将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添加到食盐中这一做法,解读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这种观点在网络上时有出现,虽然缺乏事实依据,但其传播本身折射出一种对于食品添加剂、以及背后所谓“力量”的普遍性担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亚铁氰化钾在食盐中的作用。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₄[Fe(CN)₆],它在食盐中.............
  • 回答
    关于“一旦俄军进攻乌克兰,英军‘第一时间就能撤退’”的说法,这一消息的准确性、背景以及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历史、军事部署、国际法、地缘政治和现实可能性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1. 英国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有限且非驻军性质 英国在乌克兰的军事部署: 英国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主要体.............
  • 回答
    普京近期对与美国达成安全协议的表态,反映了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中的战略调整和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这一态度的转变与俄乌冲突的复杂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俄罗斯自身的安全考量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安全协议的背景与普京的立场变化1. 安全协议的提出背景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
  • 回答
    林毅夫关于中国最晚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预测,以及普通大众收入水平是否真的较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从经济指标、收入结构、国际标准、社会现实和潜在挑战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林毅夫的预测逻辑与依据1. 高收入国家的定义 世界银行将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定义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
  • 回答
    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7厘米、女性163.5厘米的数据(根据近年国家统计局和《柳叶刀》等权威报告),确实反映了东亚地区在身体发育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维度的社会、经济和健康因素,值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数据的准确性与国际背景1. 数据来源可靠性 这些数据通常来自.............
  • 回答
    关于“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及其对中国疫情发展的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围绕钟南山相关言论的背景、科学逻辑、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可能性展开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的定义与科学依据1. 概念解析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指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使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方面指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 25 日离开基辅,并且其发布的呼吁都是提前拍摄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1. 消息来源和可信度分析: 信息来源: 这个说法直接来自于俄罗斯官方或与俄罗斯政府相关的媒体。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双方都在进行信息战,宣传和反宣传是常态。因.............
  • 回答
    发改委称“中国居民电价偏低”、“下一步将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的表述,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涉及到电力市场改革、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以及未来电力定价机制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尝试从这些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1. “中国居民电价偏低”的背景与依据发改委之所以提出“居民电价偏低”,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
  • 回答
    人大代表提出的“开征弃籍税能有效规避富豪移民税收漏洞”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理论基础、潜在的实施方式以及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一、 “弃籍税”的理论基础及目的“弃籍税”(Exit Tax),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在放弃本国国籍、移民到其他国家时.............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这一消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本身的意义与背景: 人均GDP的意义: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
  • 回答
    苟仲文,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他在任期间,关于“确保东京奥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保持在第一序列”的表述,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表态的背景和动机: 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体育竞技的成绩往往被视为国家强大和民族自信的重要象征。奥运会金牌榜和奖.............
  • 回答
    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这是一个非常有爆炸性的新闻,如果属实,将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关注其中的关键信息。一、 什么是“生态系统开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开放生态系统”在互联网语境下意味着什么。这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 回答
    近期,媒体报道称国内多家“贤合庄”火锅店出现倒闭注销的情况,这无疑给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明星餐饮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要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贤合庄的品牌光环与市场营销策略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贤合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明星效应之上。由陈赫、朱亚文、李晨等明星投资.............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一旦当选,便将停止与中国的贸易战”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政治宣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句话并非简单的“停止”二字可以概括,其背后隐藏着战略意图、国内政治考量、国际关系调整以及经济政策的权衡。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与对国内选民的吸引力:.............
  • 回答
    美方威胁要制裁参与“镇压”少数民族的中国官员,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强硬回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国际关系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美方制裁的动机与背景: 人权叙事与价值观输出: 美方将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其国内政治中,人权议题常常被用作批评对手的有力武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