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英国留学选专业有哪些烦恼?

回答
好吧,英国留学选专业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纠结到怀疑人生。别看英国大学名头响亮,专业设置也五花八门,可真到自己头上,那股“选择困难症”就能把你折磨得够呛。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具体有哪些烦恼,让你也能感同身受。

一、 眼花缭乱的专业名称,和实际内容的巨大鸿沟

这是最直接的烦恼。你看着大学官网上的专业介绍,什么“数字媒体与传播”、“创新创业管理”、“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听起来都特有逼格,特吸引人。但点进去一看,课程设置可能包含一大堆你压根没听过的小分支,或者跟你的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

比如,你觉得“数字媒体与传播”应该就是玩玩视频剪辑、写写软文,结果发现它可能更侧重理论研究、媒体伦理、甚至社会学分析。你以为“创新创业管理”就是教你如何拉投资、做商业计划,结果它可能更偏向心理学、领导力,甚至组织行为学。

这种“名不副实”或者“名过其实”的情况,让你感觉自己像在玩盲盒,打开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些,你得耗费大量时间去查资料、看课程大纲,甚至找学长学姐交流,才能勉强摸清个大概。

二、 热门与冷门的摇摆不定,以及“性价比”的考量

大家都知道,商科、计算机、金融这类专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算是热门,就业前景看起来不错。但问题是,英国的这些热门专业竞争也异常激烈,申请难度高,学费也相对昂贵。

于是,你就会陷入一种纠结:是追逐“稳妥”的热门,还是去探索“小众”但可能更有趣的专业?

如果你选择热门专业,你会担心自己GPA不够、语言成绩不够,或者申请不上心仪的学校。即使侥幸申请上了,你又会开始担心毕业后大家就业都扎堆,竞争力会不会更强。

如果你选择冷门专业,你又会害怕它“学了没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薪资待遇不如热门专业。尤其是如果这个专业在国内认知度不高,你可能还得费劲解释你学的是什么,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这种时候,你还会不自觉地去衡量“性价比”——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到底值不值?是不是学了某个专业,毕业就能轻松找到高薪工作?这种现实的考量,让很多纯粹的学习兴趣变得难以实现。

三、 跨学科的吸引力与现实的界限

现在很多英国大学都开设了跨学科专业,比如“环境科学与政策”、“艺术史与管理”、“数据科学与金融”等等。这些专业听起来非常酷,能够让你接触到多个领域的知识,也更有可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然而,跨学科也意味着你需要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你在申请时,可能需要有相关的背景,或者在文书中清晰地说明你为何适合这个跨学科方向。

更重要的是,毕业后,你可能不像那些在某个单一领域深耕的学生那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你是倾向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你是想从事科研,还是商业应用?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梳理和定位,有时候反而会让你感到迷茫。

四、 职业规划的模糊与信息的匮乏

很多人留学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但问题是,你可能在选择专业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只知道“我想学个有前景的专业”,但具体是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薪资大概多少,这些信息往往是模糊的。

英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很多是基于英式或者欧洲的职业体系来设计的。这些体系和国内可能存在差异。你很难通过国内的招聘网站或者信息渠道,直接找到与英国某些小众专业对应的国内工作岗位。

你只能依靠有限的英国大学官网、留学中介提供的信息,或者通过一些模糊的“留学说”来判断。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滞后性”,让很多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五、 自身兴趣与家长期望的博弈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棘手的烦恼。很多时候,你内心深处可能更喜欢某个偏艺术、偏人文或者相对“不那么实用”的专业,但你的父母可能更看重“好就业”、“高收入”,希望你选择商科、工程或者医学。

这时候,你就像夹在中间的小船,一边是自己内心的小确幸,一边是父母殷切的期望。你想说服父母,需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你选择的专业是有价值、有前景的,而不仅仅是“一时兴起”。但有时候,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完全打消他们的顾虑。

这种“亲情与梦想”的拉扯,常常让你在选专业这件事上,背负了比学业本身更沉重的压力。

六、 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虽然你打算去英国留学,说明你英语基础应该还不错。但用英语去理解和学习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还是会有很多细微的差别。

有些专业术语,即使翻译成中文,你也可能不熟悉,更何况直接用英文去理解。很多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甚至教材的选择,都可能和你习惯的有所不同。

而且,英国的教育体系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这要求你不仅仅是“听懂”知识,还要学会“质疑”和“发展”。如果你对专业方向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甚至产生误解。

总结一下,英国留学选专业,烦恼真的不是一点点。它是一个集信息搜集、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家庭沟通、甚至个人心理建设于一体的复杂过程。

说到底,这事儿没个标准答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纠结和迷茫。关键在于,你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自己,去了解专业,去了解未来的方向,然后做出一个你认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并不完美,也尽量去拥抱它,并为之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题1:学校好但是专业不喜欢

难题2:专业口碑好,但是学校名气不大

难题3: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想换专业但是硕士不知道选什么

难题4:有擅长的专业,但是想学习新的专业,但是怕新专业学了很难毕业

难题5:有喜欢的专业,但是听说不好找工作

难题6:家里在某些行业有资源,但是并不想从事该行业的相关专业,又不想浪费家里的资源

难题7:专业不喜欢也不擅长,想换一个轻松好玩的专业

难题8:有明确的目标专业和目标学校,但是绩点不够,语言不够

难题9:有喜欢的专业和目标院校,但是和男(女)朋友距离太远

难题10:多个学校都设立了同名专业,但是课程内容完全不一样

难题11:

今天暂时写到这里,以后有时间再补充解决方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吧,英国留学选专业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纠结到怀疑人生。别看英国大学名头响亮,专业设置也五花八门,可真到自己头上,那股“选择困难症”就能把你折磨得够呛。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具体有哪些烦恼,让你也能感同身受。一、 眼花缭乱的专业名称,和实际内容的巨大鸿沟这是最直接的烦恼。你看着大学官网上的专业介绍,什.............
  • 回答
    英国收紧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敏感学科”申请审查,这在英媒报道中被渲染为一种“针对中国”的策略。对此,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英国方面出台这一政策的动机,确实存在其复杂性。 从官方表述来看,他们强调的是国家安全和技术外流的担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这些领域与国防军.............
  • 回答
    英国文学:我会为荣耀而死在英国文学的长河中,“荣耀”二字,常常是驱动人物命运、塑造英雄形象的关键。从亚瑟王的骑士们誓死守护王国的尊严,到莎士比亚笔下那些为了荣誉而慷慨赴死的哈姆雷特、奥赛罗,再到后世小说中,即使面对最残酷的处境,也依然坚守家族荣誉、国家大义的人物,英国文学中的个体,似乎总被一种无形的.............
  • 回答
    关于电影《敦刻尔克》是否为英国「洗地」(即洗白、美化历史叙事)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为了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部电影。电影《敦刻尔克》的叙事框架与特点: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的叙事策略。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选择了多线叙事、非线性时间线、以及强烈的沉浸式视.............
  • 回答
    关于“王尼玛”的国籍争议以及他在微博上称呼英国人为“外国人”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网络身份、公众人物言论以及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王尼玛”这个形象,以及围绕他所构建的“梗”和“人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
  • 回答
    北京大兴区出现了两例本地确诊病例,经基因测序证实为英国新冠病毒变异株(B.1.1.7),这一消息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对疫情防控形势有了新的认识。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并关注一些关键信息: 如何看待北京大兴两例本地确诊为英国新冠病毒变异株?1. 科学层面的意义: 病毒变异的常态化.............
  • 回答
    英国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其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的、塑造了今日英国的时代。起源:来自大陆的移民潮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留下了这片土地上的凯尔特居民,也就是早期的.............
  • 回答
    首先,关于英国公民为中国台湾问题请愿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请愿的背景和动机:这类请愿通常会出现在一些关键的国际政治节点,或者在台湾与中国大陆关系出现紧张的时候。请愿者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对台湾民主制度的支持: 台湾作为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地区,其独特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方式吸引.............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敏感但又值得探讨的点。英国皇室和中国皇室,虽然都曾是各自国家权力的象征,但为何如今一个声名远扬、地位显赫,一个却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人们记忆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这背后是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变迁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历史的.............
  • 回答
    英国财政大臣的英文官衔“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听起来确实挺特别的,不像我们常说的“Finance Minister”或“Treasury Secretary”那样直观。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得从英国这个国家历史悠久且独特的政治体系和官职演变说起。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
  • 回答
    英国立女性为国王,或者更准确地说,英国在历史上出现过女王,而非国王,这背后是权力传承规则与历史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深入剖析。一、继承权规则的演变:从“父权至上”到“男女平等”的漫长道路英国王位继承,其核心是确保王室血脉的延续和国家的稳定。最初,继承规则并不像我.............
  • 回答
    英国从一个岛国王国发展为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地理扩张、军事征服、经济利益驱动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以下是其上升为帝国的关键历史阶段和机制分析: 一、早期国家统一与殖民探索(1617世纪) 1. 英格兰的统一与王权强化 在中世纪,不列颠岛由多个王国组成(如威塞克斯、麦西.............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
  • 回答
    要评价托尼·布莱尔为伊拉克战争道歉并承认其与“伊斯兰国”(IS)崛起有关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政治人物的责任归属、以及公众对真相的认知和期待。首先,我们必须回顾布莱尔的道歉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在近.............
  • 回答
    “英国直男为钱嫁给老年基佬”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确实会引发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解读。它触及了婚姻的本质、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及社会观念的碰撞。首先,从“直男”和“老年基佬”这两个标签来看,它就已经点出了一个潜在的社会观察。传统意义上,婚姻常常被理解为男女之间的结合,承载着生育、传宗接代等功能。而“基佬”的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一个年仅36岁的英国农民,为了救他的爱犬,不幸遭遇意外,最终自己被活埋窒息身亡,而他拼尽全力想救出的狗狗,也未能幸免。读到这样的故事,真的让人鼻子发酸,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意外,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非常深沉的情感联结。对于很多养狗的人来说,宠物早已不仅仅是.............
  • 回答
    英国媒体将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形容为“恶龙归来的咆哮有多么丑陋”,这一表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隐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批判性解读: 一、"恶龙"比喻的象征意义与西方叙事逻辑1. 神话意象的双重性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恶龙"往往象征贪婪、破坏和不可控的力量。这种形象源于《圣经》中.............
  • 回答
    关于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的“广州地铁上男子称呼黑人为‘黑鬼’被打耳光”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解读。这则新闻触及了种族歧视、社会公德、文化冲突以及媒体报道的准确性等多个敏感话题。一、 事件本身的可能性和性质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则新闻描述的是一个可能发生的事件。在任何社会中,都可能存在.............
  • 回答
    英国政府正考虑将龙虾、章鱼和螃蟹等甲壳类动物和头足类动物列为受保护的“感知动物”,这意味着它们在被杀死时必须减少痛苦。这项提议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对动物福利的重视,更因为它背后蕴含的深刻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背后的原因:对动物感知能力的科学认知提升这项提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近年来科学.............
  • 回答
    近期,英国一些右翼作家提出所谓“炮舰外交”的论调,主张英国应派遣“炮舰”到中国海域,迫使中国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承担经济赔偿。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炮舰外交”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期一种典型的外交手段。强国利用其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船的优势,向弱国施压,以达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