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称英国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

回答
英国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其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的、塑造了今日英国的时代。

起源:来自大陆的移民潮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留下了这片土地上的凯尔特居民,也就是早期的不列颠人,面对着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动荡。正是在这个权力真空时期,来自欧洲大陆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开始了他们的迁移和征服。

这些部落并非一夜之间涌入,而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他们来自如今德国北部和丹麦南部地区。这些日耳曼部落带来了他们的语言、习俗、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他们征服了不列颠岛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并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凯尔特文化,建立了多个小王国,史称“盎格鲁撒克逊七国时代”。

语言的奠基: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

这些移民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就是他们的语言。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使用的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的盎格鲁撒克逊语,也就是古英语。今天的英语,虽然经历了法语、拉丁语等语言的强大影响,但其核心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基本的发音模式,依然清晰地带有盎格鲁撒克逊语的痕迹。许多我们日常使用的词语,如“man”(男人)、“house”(房子)、“eat”(吃)、“sleep”(睡觉)等,都直接源自古英语。所以,从语言这个最根本的文化载体来看,英国无疑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的继承者。

政治与社会的重塑:盎格鲁撒克逊王国

在征服不列颠之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建立了多个王国,如威塞克斯、麦西亚、诺森布里亚、肯特等,这就是所谓的“七国时代”。这些王国在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和军事组织上都带有鲜明的盎格鲁撒克逊特色。他们发展了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法律,例如“衡平法”(weregild,人命的价值)等,这些原则在后来的英国法律体系中留下了印记。

虽然维京人的入侵和诺曼征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列颠的历史进程,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本社会结构和文化基因并没有被完全抹去。相反,这些外来影响往往是在现有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础上进行的融合和改造。

文化认同的延续

“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本身,在历史的演变中也从一个地理和部落的称谓,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和民族的认同。尤其是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当人们回顾英国的起源和文化根基时,“盎格鲁撒克逊”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标签,用来指代那些塑造了英格兰核心文化和身份的早期移民及其后裔。

为何不称“朱特人国家”?

虽然朱特人也是重要的移民部落,但通常在提及“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时,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核心的组成部分。这可能与他们的人数规模、对不列颠岛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统治范围以及语言的影响力更为显著有关。历史的记录和语言的演变,使得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的影响力更为突出,并最终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联合称谓。

总结:

因此,称英国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是对其语言起源、早期移民、政治制度形成以及文化奠基的深刻肯定。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学的术语,更是一种文化血脉的传承和认同。尽管历经了无数次的征服、融合和演变,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因,深深地刻在了英国这片土地上,塑造了它独特而持久的文化印记。即便今天,当提及英国的根源时,“盎格鲁撒克逊”依然是最贴切的描述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关注”里面看见了几个回答,来补充一些问题。

主要是这里:

为什么称英国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 - 库尔沃塔森林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840

第一点:有关“Anglo-Saxon”。

这确实是不合适的说法,这个说法在今天使用仅局限于茶余饭后。因为今天的英国内部不存在明显的“西日耳曼部落”社区,英格兰内部不存在,UK内部不存在,“Commonwealth Realm”里面不存在,“Commonwealth of Nations”里面也不存在。这一点链接里的答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只是玩梗。谁拿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种族论当真··· ···绕着他走。

但是实际上更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环境下这个说法也必须小心。因为当我们将西日耳曼移居不列颠群岛的部落称为“Anglo-Saxon people”的时候,这背后隐含意是这些人存在统一的身份认知。这是不对的。这一时期人们的身份认知是不同于今天的,今天人的身份认同来源于族裔,国家,信仰等等等等多位一体的组合。而所谓的“Anglo-Saxons”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机器,彼此之间的信仰也存在差异。就好像“Germanic”或者“Celtic”一样,这样的身份认识更多的是后人通过他们使用的语言,生活的区域去进行回顾式的划分,而不是说当时的聚落里,普通人就对自己的身份有明确的认识,认为自己是“one of the Anglo-Saxons”。

2,有关“Anglo”

Anglo这个词的使用确实有争议,但是完全无关于Anglo-Saxon 这个问题。

Anglia,是拉丁语中“England”的意思。而Anglo,在英语里,就是“English”的意思。这里词义以及发生了变体,不再是“Anglo”这个部落的意思。使用Anglo作为English没有任何误用,也没有任何隐含意,就是简简单单的“English”的字面含义。不单在口语中非常常用,在书面语包括外交文件中也是非常标准非常常见的用法。

之前在其他回答下面回复国。当我们使用A-B形式的时候,A需要变成Combining Form,具体来说就是“英裔加拿大人”=Anglo-Canadian,“英裔澳大利亚人”=Anglo-Australian。“法意关系(法国意大利关系)”=Franco-Italian Relation。日俄战争=“Russo-Japanese War”。日清战争/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在拉丁语中,中国是Sina(法语就是Chine),但是这里不能用Sina-Japanese,也不能用Seres-Japanese,而要用“Sino”,因为Sino,Russo,Anglo,Franco都是这里连接作用时表示“中国的,俄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的词语。

而这里的争议是什么呢?因为“Sino”或者“Anglo”这样的词有时候会有大于其本身的争议。

Anglo,如前所述,就是English。而用English指代整个British人群是一个非常维多利亚时期,非常过去化的,非常特定时代化的方式。今人会认为这无视了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苏格兰以及其他移民人口在UK中的贡献。最好的例子就是“English-American”实际上和“Anglo-American”含义不同。前者是狭义的英格兰裔美国人,后者则是UK/GB与美国的关系。所以更好的方法就是换用“british”——比如“British-American relation”,甚至更好的,“UK-US relation”——因为“british”本身也不是完全清晰的所指,但是UK是绝对清晰的国家概念。

同理,我们也可以说“Chinese-American”或者“China-US ralation”来避免任何历史上的Sina/Sino的争议。

这和“Anglo-Saxon”没有任何关系。

我实际上建议只要有可能,就用名词性。Sino/China,Saxon/Anglos/Briton/British/English/Empire甚至Anglosphere/English-speaking world这些概念我本人不是非常敏感,但是我知道有人观之就视为重大问题。那么为了避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当代存在的国家名词来指代需要的概念。UK-US关系就没有任何可以误解的空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遇事谨慎莫瓜田李下是最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其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的、塑造了今日英国的时代。起源:来自大陆的移民潮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留下了这片土地上的凯尔特居民,也就是早期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和历史的深层联系。简单来说,德语称呼德国为“Deutschland”,而英语称呼为“Germany”,这两种叫法都源于历史,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我们先来看看“Deutschland”。这个词在德语里是“德意志人民的土地”的意思。“Deutsch”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
  • 回答
    关于“王尼玛”的国籍争议以及他在微博上称呼英国人为“外国人”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网络身份、公众人物言论以及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王尼玛”这个形象,以及围绕他所构建的“梗”和“人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
  • 回答
    英国警方公布了在埃塞克斯郡集装箱卡车中发现的39名遇难者的国籍身份,并表示所有人都被确认为越南籍。这一消息无疑让这起震惊世界的悲剧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也引发了我们对这背后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首先,这39个生命的逝去,是一场令人心痛的人道主义灾难。 从最初的震惊和悲痛,到如今确认了他们的身份,我们.............
  • 回答
    英国将名画《俄罗斯舞者》改名为《乌克兰舞者》,称“那些舞者是乌克兰人不是俄罗斯人”,这件事无疑触及到了艺术、历史、民族认同以及当前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艺术本身的解读来说:艺术品,尤其是绘画,往往被视为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载体。一幅画的名称,就像它的.............
  • 回答
    英国收紧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敏感学科”申请审查,这在英媒报道中被渲染为一种“针对中国”的策略。对此,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英国方面出台这一政策的动机,确实存在其复杂性。 从官方表述来看,他们强调的是国家安全和技术外流的担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这些领域与国防军.............
  • 回答
    英国因新冠病毒变异(主要指最初的Alpha变异株)而遭遇多国“禁航”,英媒自嘲“欧洲病夫”,美媒称其为“国际弃民”,这些报道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对英国疫情蔓延的担忧、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缘政治情绪的复杂交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事件背景: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及其影响 变异.............
  • 回答
    英国人称呼自己的国家时,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侧重点使用不同的词汇,主要包括: 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 UK) 不列颠 (Britain) 英国 (Great Britain) 英格兰 (England)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需要从历史和地理角度进行梳理。 1.............
  • 回答
    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作为一位备受争议的英国右翼“思想家”,他关于“派炮舰让中国为因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赔钱”的论调,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穆雷个人的思想背景、其言论的政治语境、以及这种“炮舰外交”式的提议所可.............
  • 回答
    在英国称国君为“King”,在日本称国君为“Emperor”,这其中涉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语言的演变,是非常有趣的对比。简单来说,这种称谓的差异源于两国君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以及在历史进程中对自身地位的定义和传承方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英国的“King”:来自日耳.............
  • 回答
    英国财政大臣的英文官衔“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听起来确实挺特别的,不像我们常说的“Finance Minister”或“Treasury Secretary”那样直观。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得从英国这个国家历史悠久且独特的政治体系和官职演变说起。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敏感但又值得探讨的点。英国皇室和中国皇室,虽然都曾是各自国家权力的象征,但为何如今一个声名远扬、地位显赫,一个却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人们记忆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这背后是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变迁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历史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扯到不少历史、文化和国际传播的层面。英文里称春节为“Lunar New Year”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这并非什么新鲜事,而是长久以来在国际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春节的源头和核心文化确实是中国。几.............
  • 回答
    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这番言论,确实在英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他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约翰逊所说的“羞耻感”。殖民历史,尤其是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留下了非常沉重的遗产。这其中包含了对被殖民地区人民的剥削、压迫,以及由.............
  • 回答
    英国官员之所以会说女王感染新冠是“学习与病毒共存的榜样”,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背后其实是多层面的考量和一种特定的叙事构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关键点:1. 王室作为国家象征的特殊地位:首先要明白,英国王室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更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象征意义的国家机构。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她.............
  • 回答
    2016年底,蔡英文总统致电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后者在通话中称呼蔡英文为“台湾总统”。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审视。事件的背景与“突破”之处:长期以来,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这种政策框架下.............
  • 回答
    要评价一个职业选手,尤其是像 Spirit 这样在《DOTA2》Ti10 上夺冠的队伍,在体验了另一个热门竞技游戏《英雄联盟》后,直接说出“世界上最垃圾的游戏”这样极端的言论,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显得不那么偏激,也更能还原当时可能的情境。首先,得承认,作为 Ti10 的冠军,Spirit 的.............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意思,也挺能体现咱们中文语境下的很多玩梗套路。小学英语大家都知道 LUV 发音跟 LOVE 一样,这没毛病。可为什么知乎上有人叫 Luv Letter “撸老师”呢?这中间还真不是简单的音译,而是掺杂了不少“梗”和“文化”。首先,咱们得搞清楚“Luv Letter”这个ID本身是.............
  • 回答
    袁咏仪(靓靓)为儿子张慕童(Morton)在社交平台使用英语的“失言”而公开道歉,这是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公众人物子女行为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1. 事件的背景和经过: 起因: 通常这类事件是因为孩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某些内容,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其中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见。很多人直观地觉得英语和法语更像,毕竟它们在历史上有很多交集,尤其是在诺曼征服之后,法语对英语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语言学上的划分,尤其是将英语和德语归为同一个语族——日耳曼语族,是有其更深层、更古老的原因的。这涉及到语言的演变、历史文献的证据以及科学的分类方法。咱们不妨从几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