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跟鞋没像缠足一样消亡?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高跟鞋和缠足都曾是女性身体塑造的极端方式,但一个依旧风靡全球,另一个却被视为陋习而消失了。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高跟鞋和缠足虽然都围绕着女性的身体和审美展开,但它们的历史语境、文化驱动力和社会功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缠足,一个关于“美”的扭曲与奴役

缠足这门“技艺”,它的核心在于对女性脚部进行物理上的强制变形。从孩童时期就开始,用布条将脚趾向脚底弯折,再用更紧的布条缠绕,直到脚骨断裂,形成所谓“三寸金莲”。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残忍的,并且具有不可逆性。

文化符号的根深蒂固: 缠足在中国的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赋予了极其复杂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美的标准,更是女性贞洁、顺从、温良贤淑的体现。裹足的女性行走不便,更需要男性或他人的搀扶,这恰恰迎合了男权社会中对女性依附性的推崇。同时,缠足也成为区分贵族与平民的一种方式,因为裹足的女性无法进行体力劳动。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使得缠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女性不可或缺的标志。
社会等级与阶层区分: 缠足成为了区分社会阶层的微妙标尺。一个缠足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拥有精致“莲花”的女性,往往意味着她的家庭有能力供养她不用劳动,也暗示着她的婚姻对象可能更具社会地位。因此,它也带有一种“攀附”的社会功能。
生理上的限制与社会隔绝: 缠足带来的生理残疾是显而易见的。女性的行动能力被严重限制,这使得她们更依赖于家庭,也更容易被社会隔离,专注于家庭内部事务。这种物理上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她们的“内在美”和“德行”,因为她们无法像男性那样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高跟鞋,一个关于“修饰”与“风格”的演变

相比之下,高跟鞋的起点和发展轨迹就截然不同了。

最初的实用功能与权力象征: 高跟鞋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为了女性审美。历史学家们认为,高跟鞋的起源可能与古代骑兵的马镫有关,用来固定脚部,方便骑乘。后来,在欧洲的宫廷中,高跟鞋被男性贵族所青睐,因为它能增加身高,显得更加挺拔,具有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意义。当时的男性也穿高跟鞋,而女性穿高跟鞋则是因为模仿男性,或者是作为一种华丽的服饰配件。
女性审美与身体姿态的重塑: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跟鞋逐渐成为女性的专属。它通过改变身体的重心,拉长腿部线条,使女性的步伐更加摇曳,臀部和胸部更显突出,从而迎合了一种特定的女性身体姿态和审美。这种变化是渐进的,而且是从外部进行修饰,而非像缠足那样从根本上改造骨骼。
社交与时尚的驱动: 高跟鞋的流行与时尚产业和社交需求紧密相连。它成为了一种表达女性魅力、自信和个性的重要方式。在各种社交场合,高跟鞋能够提升女性的气场,也成为了一种约定的俗成。时尚杂志、电影明星的推广,以及设计师的不断创新,都让高跟鞋不断地更新换代,保持着其吸引力。
可逆性与选择性: 这是高跟鞋与缠足最根本的区别之一。穿高跟鞋虽然可能带来不适,甚至长期的健康问题,但它本质上是可逆的。女性可以根据场合、心情或身体状况来选择是否穿着高跟鞋,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脱下。这种“选择性”让它即便被批评,也难以像缠足那样被彻底否定和禁止。
相对较低的身体伤害: 虽然长期穿高跟鞋对脚部、膝盖和腰部都有一定的伤害,但与缠足带来的骨骼断裂、畸形和永久性损伤相比,高跟鞋的伤害程度是相对轻微且非永久性的。

总结来说,高跟鞋没有像缠足一样消亡,原因在于:

1. 本质上的差异: 缠足是强制性的身体改造,而高跟鞋是一种服饰配件,是一种身体姿态的修饰。
2. 文化驱动力的不同: 缠足被赋予了根深蒂固的文化象征意义(贞洁、顺从),而高跟鞋更多是围绕审美、时尚和社交展开。
3. 社会功能的变化: 缠足在男权社会中承担了阶层区分和女性依附的功能,而高跟鞋则成为女性表达自信、魅力和个性的工具。
4. 可逆性与选择性: 高跟鞋可以随时穿脱,是女性的选择,而缠足一旦完成便是永久的伤害。
5. 伤害程度的悬殊: 高跟鞋的伤害程度远低于缠足对身体造成的摧残。

虽然在当下的女权主义语境下,高跟鞋也受到一些批评,认为它仍然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的异化和束缚,但与缠足这个彻底否定女性生理和尊严的陋习相比,高跟鞋的争议点和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高跟鞋更像是在“美”的框架下的一种时尚选择和个人表达,而缠足则是对“美”的极端扭曲和对人性的残酷压迫。正是这些深层次的区别,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文前补充:首先谢谢理解和支持的读者。

友人告诉我在知乎日报评论里被一小撮人喷出了翔,有些读者“为我感到羞愧和气愤”,有些人说我强调汉族妇女缠足是“文人意淫”,更多的人说“不知道在说啥”,“说重点”,我回复部分人性别歧视的观点“荒谬”还被举报了,说我不友善,呵呵,呵呵。

重点就是:想穿就穿不穿就算啊!审美不就是一个个人选择和社会妥协的过程么。说白了哦,牛逼就不穿,还可能引领起新的时尚潮流;担不起丢失社会认同的风险就穿。别老拿个无形的“社会强迫”大帽子来压人嘛,你看木子美老师什么时候在意过“社会压迫”的。可是话说这么粗暴简单明白了就显得没有逼格没有文人的姿态了大家一定会说我两年的博士课程白读了对不对?如果嫌长,看到这里你就可以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想姿态长得快,少上知乎多看书。这里的知识大多数是碎片化的!我啰啰嗦嗦一大堆连个注释引文都没有你能指望你从我这里得到的知识有多精确?所以我承认,对于拇外翻的成因我并不是特别清楚,你有不同观点请在评论里罗列数据出处。

别基本概念没搞清楚就上来开始喷我,拿“文化相对主义” “虚无主义”“太主观” “片面” “不清楚”各种帽子扣我头上。这叫无用评论,一律忽略之。

如有基本概念问题搞不清楚先去谷歌,了解了Judith Butler, Thomas Kuhn, 福柯对权力与知识的探讨,女权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再来喷我。此篇是为了与学界人士探讨身体、性别气质与审美而不是搞简单的人文普及的。

~~~~~~~~~~~~~~~~~~~~~~~~~~~~~正文分割线~~~~~~~~~~~~~~~~~~~~~

离开历史情境谈审美和性别气质都是耍赖皮。

第一,题主犯了一个错误:辜鸿铭很难被定义为“传统男人”。他生在南洋,然后被英国人收为养子,二十四五岁之前他接受的是正统的欧洲教育。你们试想下自身,读完硕士然后去欧美留学,你会认为自己是“传统欧美人”么?辜鸿铭被诟病中国文化知识不够丰富并不鲜见。当然辜疯子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一些轶事:支持缠足,支持纳妾,在民国时候留辫子。你们想象一下在当今北京某四合院里,你碰到一个老外,满屋子都是兵马俑长城砖,琴棋书画都略知一二,一口的京片子,你们会觉得他特别可爱是不是?但是他是当时的时代特征么?不是,他是一个少数的个例,所以才会出名,所以大家才会记住他。

那么为什么辜鸿铭会这样呢?人文上经常描述这个现象的词是“nostalgia”——怀旧之情。因为辜鸿铭他不是传统中国人,又特别想成为传统中国人,所以会对时人诟病的中国人的“劣质”特别钟情。辜鸿铭的时代是中国西学东渐,迅速与欧美接轨进入现代化的时代,欧美那堆理论体系他熟的很啊,他所陌生好奇的是一个更隐秘的传统中国,因为“传统中国”对他来说是很exotic (异域风情)的。所以请不要把辜鸿铭当做传统中国男人的代表。自明清以来有一些知识分子拒绝为女儿缠足。他们也是中国传统男人的代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反缠足也主要是由男性知识分子在强国强族的背景下大力推动的,他们也是传统中国男人!请谨慎使用传统这个词。什么是传统男人?在我看来就是明清广大农村埋头耕地做小买卖的老实巴交的男人们。清兵入关下了剃发令他们就乖乖剃头;他爹说小脚老婆好他就娶小脚老婆;民国又为了剃头的事情惴惴不安。他们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和生殖,这是明清绝大部分的传统男人。

题主的第二个错误,以小脚为美不是“中国男人”的审美,是明清大部分汉族男人的审美。少数民族不缠足。事实上,缠足的风气在清朝急剧转变,因为清太祖对汉人男女的身体都做出了规定,男的剃发留辫子,女的不准裹脚。男的整日在外奔波,不剃头留辫子是要抓取砍头的;而女人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缠脚谁管得着,所以清朝有“男降女不降”的说法——女人的脚成为汉族身份认同坚守的最私密的战场。

第三个错误,如果要作类比,请把高跟鞋和小脚女人穿过的鞋子作比较。或者把小脚女人的脚与穿高跟鞋太久发生严重变形的脚作比较。下文有组图做对比。

要谈审美就要谈性欲和性吸引力。这个中外古今都有,脚是性器官的延伸,中国古代文人有一整套把玩小脚的文化,现代欧美恋足俱乐部满地都是。(笔者曾在纽约好奇进入一家俱乐部,一进门一群人想舔我的脚啊,当时有一点吓尿了。)有人认为缠足的起源是当时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裹脚的女人行走姿态袅袅娜娜,更锻炼了阴部的肌肉,所以行房的时候宛如处子——这是李渔说的。这种想法跟现在普罗大众通过行走姿势、守宫砂什么不靠谱的外貌判断处子有啥区别?

以前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个观点是缠足是富有汉人家庭女子的专利:因为她们不用下地干活,不用插秧拉耕牛。久而久之,小脚就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在缠足发展成熟以后,很显然的,脚的大小必然会跟一个女人在婚恋市场上的价值相关。小脚可以往上嫁,而大脚嫁不出去。这是缠足与否,足缠得精巧与否就成为判定女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同理,高跟鞋最流行的形象还是从模特贵妇时尚达人开始,人家有豪车接送有经纪人跑前跑后拎包。她们不用在棉纺厂穿梭在几十台机器中间工作,也不用去挥着镰刀割稻子。但是这些没有机会穿高跟鞋的大多是什么人,是体力劳动者。所以脚的形态又与女人的社会地位、体力劳动的多少相关。

上面有答案提到,缠足是病态的审美。请各位回答的时候把自己放到几百年前的历史情境中。是谁规定了“病态”“非常态”“正常”“美丽”这些概念?一部分社会权威而已。为什么现在国人这么痛恨缠足。第一,确实很麻烦啊。脚常年化脓,臭,疼,不能下地劳动。私奔的时候跑不动,太平天国杀来了男人撒丫子就跑,女人跑不掉又怕被强奸怎么办?上吊投井吞大烟膏。所以清末很多男人也不开心啊,你知道他们要娶一个小脚老婆要加班多久么!兵荒马乱的老婆跑不动经常跳井没了怎么办!

第二,清末的妇女运动和民族主义感情影响。清末民初我们都知道,东亚病夫。一群知识分子嚷嚷着要强国,男人送去读书,去军校训练新兵,女人作为母亲和生育机器,也要强壮——母亲强壮了孩子才能强壮。现在你们不强壮就是因为你们的妈妈小脚不能蹦蹦跳跳,身体羸弱。(可能强壮的只有紧实的阴部肌肉吧,呵呵。)你看国外的女人不缠脚,只有我们缠脚,所以这一定是我们积弱积贫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反缠足运动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更是风起云涌。对了,清末新政的时候慈禧阿姨也曾经大力提倡放足哦。

第三,摄影术、X光和外国人的影响。清末一群传教士和记者跑到中国来要观察和拯救我们这些异教徒,”你看那些女人的脚!“ 然后,”哇,好奇特,来来,拍照拍照。“然后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奇异的民族要缠脚。然后他们有了X光,又进一步对异教徒女人的脚开始深度剖析。要知道影像视觉的影响力永远对大众更强烈。清末民初缠足运动里的宣传政策也是这样的,放两张对比图:正常的与不正常的。然后久而久之,大家脑子里的影像就是不缠足是正常的。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缠足是具有其原罪的,它和一个民族被挨打被羞辱的过去相关。同时,凝视(gaze)缠足也是当时西方帝国主义者(我知道这个词有点过分,但是还没想到更好的表达)建立自己的道德、科学、审美和文化上的优越感的方法。

这一段大概解释了为什么缠足被废除,有不足的部分请大神指正。

有一本书,哥伦比亚大学Dorothy Ko写的缠足,详细解释了中国缠足的文化史,有兴趣的自己可以找来看看。书中还有大量金莲小鞋的图片,精美绝伦。对于缠足,我想很多人仅仅看到小鞋和鞋子上的精美刺绣第一反应并不是丑,而是精美。只有当对缠足的认知从物延伸到肉体的真实展现时,比如X光,比如裸脚的照片,我们才会惊呼”病态“”丑陋“。为什么呢?

下图为金莲鞋履的照片。我想很多人的反应是“工艺品”,而不是丑陋。你看到的是精美的刺绣。

下面是高跟鞋。我随便搜了一双香奈儿的,并没有觉得多美啊。。不知道是不是淘宝货。

下面是小脚和小脚的X片。

下面是穿高跟鞋的脚以及穿高跟太久导致变形的脚。(我搜第一张照片的关键词是“美足 高跟鞋”,真是太猥琐了!我家的喵喵十分诧异地注视着我!)


诸位看官,请注意,这些图片带给你的观感是绝对不一样的!

高跟鞋的历史。前面已经谈得很详细,高跟鞋是法国男人最开始穿的,后来又延伸到女人。我还想进一步指出一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性别气质和美的认定永远不是固定的,永远是动态的,流动性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消费主义的推动,杂志媒体社会名人不断告诉你,这些是美的,这些是你值得拥有的,是你要进入上流社会所必备的装备。所以我们觉得红底高跟鞋好美好美啊,觉得尖头鞋好霸气啊——跟意识形态洗脑狂轰烂炸的运作机制相似。

最后,我想谈谈身体自主权。穿啥归根到底是个身体自主权的问题。都知道烤肉路边摊不好,可是有的人就是迷恋那个吹着汽车尾气喝啤酒吃肉的感觉。打耳洞可能感染啊,纹身也可能。早些年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天天犯愁跑步长肌肉,现在各个健身博客都在教女生做力量训练。在国内目前纹身青年还不能考公务员进政府机关,在欧美谁管你啊。五六十年前美国卫生权威说女人不能跑马拉松,因为会子宫下垂;现在跑马拉松的美妞儿们到处都是。对美,甚至对健康,都不要太早下定义。人类对身体的控制和改变自古以来都有,仅仅用健康的标准很难改变。上面有答案说,你们女人啊,要独立思考,要舒服,要健康。我要舒服要健康夏天裸奔档里吹着风也很爽啊,观众肯定会说我影响市容。人要舒服每天吃炸鸡喝啤酒看电视最后变成一个胖子也很好,可是为什么大家要去健身房举铁跑步吃蛋白粉,肌肉酸痛痛苦不堪,因为大家都要变“好看”。

没缠过的脚叫“天足。” 天者,自然也。天足意味着不符合审美的大脚婆娘。很多汉人认为,天足姑娘是没有家教、野蛮人的表现。“只有骑马的野蛮人满人才有大脚!我们受过教化的汉族姑娘是纤纤玉足、弱柳扶风的!”到了反缠足运动的时候,缠过又放开的脚叫“文明脚。”同样是未加工或者试图恢复到未加工状态的脚,为何会有从野蛮到文明的截然不同的名称?

人的审美,永远和控制、节制甚至是痛苦关联。没有规训过的身体,不是一个文明的身体,也不是美的身体。所以高跟鞋不会消亡。即使高跟鞋消亡了,吃饱了撑得慌的人类一定会发明出新的方法来规训、控制、改变自己的身体,成为新的“美”。比如美国人特别喜欢剃毛。所以上文一群人嚷嚷高跟鞋早晚会消亡,可能吧,不要急着理想化盲目下结论。一定会有一种新的身体规训代替它,可能是剃毛,可能是打洞,可能是对肌肉线条追求的极致,可能是束腰,也可能是坚决不剃毛,但是现代跟古代的不同我想是审美趋势的更加多元化和宽容。

我交往过一个男生,跟我一般高,特别反感我穿高跟鞋,说比他高让他心理不舒服——老娘多高管他毛事?喜欢矮的去找娇小的啊,一米七又不是我的错。然后我穿高跟鞋赴约几次后果断甩了他。这里高跟鞋可以算作我试图在权力关系中压制他的工具吧。有的答案说大家都喜欢高的,在某些自信不足的矮个男生看来也不尽然,显然我的身高挑战了他的男性气质。后来一个男朋友比我矮,他丝毫不介意,还开玩笑说我跟他出去date其他人一定会以为他要么特别有钱要么有神器。人家这么有自信那我还纠结啥,所以也没有特别必要穿高跟鞋什么的。

我不大明白排名第一的答案为什么说支持女权,而不支持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说到底还是人权,个人对自己的自主自决权。当时美国上层白人试图拯救华人移民时候强迫她们放足,也引起了移民社群的反感。现在反对非洲割礼也是主流社会所坚持的,如果一个生长在非洲的十五岁的女孩对你说,我想要割礼,只有这样我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请问各位看官如何判断。反正我没有办法,我也很困惑,人权运动和个人自主权永远存在这种矛盾。

至于最后补充的问题,dress code和个人意志之间怎么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在美国有时候参加酒会中性打扮穿男式牛津鞋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人要穿牛仔裤和人字拖绝对会有问题。你可以说是强迫,也可以说是礼貌,虽然个人身体自主权很重要,但是人总是要妥协。受欢迎的时尚先锋和被冷落的怪人装束之间的区别十分微妙,请自行体会。

为了防止个别人断章取义,我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谈论审美请放到历史情境中。现在的审美标准与其他历史时段的审美标准不同。重要的问题再说一遍:美、文明、健康、科学这些概念,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这些概念都是社会建构的!后面是有一个权力机制在运作的!(我是一个福柯主义者。)

第二,健康不是判断美丑与否的唯一标准。肉体上的美很大地在于对肉体的控制和规训。同时,经济因素、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感、文化、少数精英、消费主义也推动了某种审美的流行。

第三,脚和女权的关系是,我支持女性对身体的自主权。但是,这个命题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反缠足的时候考虑到缠足女性个人意愿了么?Dorothy Ko的书里面大量记载反缠足运动中缠足妇女自发抵抗、活动遇到种种阻碍的档案。因为审美、健康的标准是人规定的。那么谁拥有规定这些标准的权力?所以说到底,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可以决定美和文明,并强迫其他群体接受美和文明的标准。

PS:拇指外翻与长期穿着高跟鞋的关系。链接如下。不是专业期刊文章,我懒得找了。是台湾某医院的介绍。

手部回春-脂肪注射方式 義大醫院院長 陳宏基醫師

你们没有VPN看不到不要怪我。

还有我最爱的小报八卦。

杨紫琼脚拇指严重外翻 女星爱美代价惨痛(全文)
user avatar

--------------------------------------我是一条有追求的分隔线----------------------------------------------------------------

穿高跟和缠足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严重程度不同,要轻一些。
言辞可能比较激烈,这是个人说话习惯,其实不针对任何人,不喜欢的直接关了就是了。

1、高跟鞋和缠足本来就是差不多的一码事,就像喝茶和喝咖啡,总有些人才(脑残)自以为是地觉得逼格提升了,还瞧不起另外一群人了,其实没差。

2、高跟鞋伤身体吗?伤脚吗?当然,还很伤,伤害地方也很多,伤足、伤腿、伤腰椎、伤颈椎,说高跟鞋不伤害身体,自己百度看看就知道了。

3、高跟鞋穿上会让女性显得好看?审美是千差万别的,反正我不觉得女生穿高跟有多好看,我更喜欢女生穿球鞋、平底鞋。退一万步,即使真的大多数人觉得好看,那这和绝食减肥有什么区别,为了好看而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残害自己的健康,这是一种病态的观念啊。不过很多女生确实是要美,不要命,我做过一小段时间的整容医院的文案,还是见过几个实例的。

4、有人说,高跟鞋不是强迫的,而缠足是。说这话的人懂历史么,听说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吗?你以为是楚王让他们绝食的吗?她们都是自己绝食减肥饿死的,这是以瘦为美的一个极端例子。缠足一开始也不是强制的好吗,只是这种畸形的审美风行以后,不缠足的女生根本就没人娶,很多父母才被迫给她们的孩子缠足的,然后慢慢地就成了传统。很多母亲给孩子缠足的时候,自己也是一边痛哭的,知道不知道。一旦一种文化成为了社会风行的文化习俗,它就不一样了,你以为你有选择,其实你根本就没有!理论上女性可以选择、甚至主导生育的时间和方式,但是她们真的有得选吗,我所知道的基本上都没得选,工作压力这么大、男方有时候还好说,但是两边的父母压力却往往非同小可,说实在的根本就没得选。

5、高跟鞋是女权的象征?有些人啊,就爱秀下限。其实什么是女权都没搞懂。女权追求的不应该是政治上、经济上、乃至家庭中的平等、独立、自主么,这种为了迎合男性审美不惜牺牲健康和舒适的行为你告诉我是女权?受到我导师的影响(他是个完全的女权支持者和推动者),我也特别支持女权,不是女权主义哦,我经常鼓励前女朋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太在意男性的眼光、学会欣赏自己、要敢于和不合理的男权旧制度抗争。她也不太喜欢穿高跟鞋,因为她脚不好,我让她别穿,她说不行,不是每个男的都在这方面像我一样宽容。在我看来,说高跟鞋是女权的一个象征,就跟说吃精子能美容一样,都是某些坏男人骗傻女人的把戏。

6、那怎么看待高跟鞋呢?想穿就穿,不想穿就不穿,不要以别人、特别是男人的审美和判断来左右自己的想法。女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自我欣赏、学会自我愉悦。高跟鞋虽然对脚不好,但是只要不是长期穿,也不至于导致永久性的严重损害。每个人都会有点不健康或者不良的爱好,有人爱吸烟、有人爱喝酒、有人爱玩游戏、有人爱攀爬,有度就好,太健康太规范的生活有时候太枯燥太无聊了,有点小不良爱好其实也没什么。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盲目美化它,有人说抽烟会显得帅、有人说喝酒显得有男人味、有人说乱搞婚外情显得有魅力、有人说大街上裸)(奔显得有存在感,然后就是有人说高跟鞋代表女权,我只能说你们傻得很可爱、笨得很有个性!!!

7、有人肯定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会想要是高跟鞋真的这么差,肯定就被废除了,既然没有被废除,那肯定就是我在瞎掰。要是真这么想的话,我就只能呵呵了,要知道现在还有很多落后和不科学、甚至反人类的东西都没废除呢,很多东西需要时间和教育一步一步地推进的。而且现代社会除了一些很恶劣的东西,比如赌博、贩毒等,对于大多数东西都不会太倾向用行政力量去干涉、去废除的。抽烟有害健康,还影响周围环境呢,我们国家还不是没有禁烟么;酗酒会导致家庭暴力或者一些其它问题,我们现在也没批文指示不能酗酒吧;像吃野生动物很可能会感染各种疫病,国家还不是只保护了一些濒危物种而已,对食用大多数野生动物还不是默许了?

8、如果说文化的东西不好说,审美也是因人而异,那么科学、或者准确点医学,应该是比较客观中肯的吧。那些觉得高跟鞋完全对脚没有伤害的,你找个医生咨询一下吧。可以的话,你们找个足科医生聊聊天,你们会发现,这答主虽然偏激,但诚不我欺啊。


2017年8月更新一个飞碟说关于高跟鞋的伤害的视频:高跟鞋,痛并美丽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高跟鞋和缠足都曾是女性身体塑造的极端方式,但一个依旧风靡全球,另一个却被视为陋习而消失了。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高跟鞋和缠足虽然都围绕着女性的身体和审美展开,但它们的历史语境、文化驱动力和社会功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缠足,一个关于“美”的扭曲.............
  • 回答
    原神在外网人气极高,但却鲜少被直接冠以“国产游戏之光”的称号,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原因,既有文化和语境的差异,也有游戏本身特性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 文化与语境的差异:对“国产之光”的认知不同 国内语境的“国产之光”: 在中国,这句话往往承载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心中的疑惑。确实,单看数据,《英雄联盟》里的大嘴(克莫兹)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后期,能打出爆炸性的魔法伤害,那感觉就像是一个行走的“炼金炸弹”。但为什么,这么一个“高伤害”的英雄,在大多数对局中却鲜有出场机会,甚至有些玩家连他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呢?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犀牛、河马、大象这仨巨无霸,光看那体型,肉量肯定不小,想想就觉得挺诱人。但现实情况却是,咱们餐桌上根本见不着它们,市场上也从来没见过卖它们的肉的。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而且各个方面都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句“太能打了”就能解释完的。首先,这仨动物的“身份”就决定了它们根本不是家禽家畜.............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高薪996白领与低薪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人之间的待遇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与教育背景挂钩,甚至是否暗示着某种“非人”对待。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这种说法过于极端和.............
  • 回答
    这问题啊,放在任何人身上,尤其是自己辛勤耕耘却依然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看到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心里多少都会有点不是滋味。学历没自己高,按理说知识就是力量,学识渊博的人应该更容易成功,怎么人家轻轻松松就能拥有巨额财富?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可不是一句“人家爸有钱”就能概括的。首先,最.............
  • 回答
    设计院这地方,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工作强度大,这大家都知道,项目赶起来,通宵达旦是常事儿;加班费?那是啥?能顶饱吗?待遇嘛,尤其在一些非一线城市,或者刚入行的时候,确实不算特别有吸引力。按理说,这么“苦差事”,应该有不少人想打退堂鼓,跳槽去更轻松、待遇更好的地方吧?但事实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人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中国足球迷心中的一个结。一方面,我们确实看到职业足球运动员,尤其是男足明星,收入相当可观,甚至可以用“高”来形容。另一方面, pourtant,我们身边却很少听到有家长积极鼓励孩子去走职业足球的道路,更别说让孩子进入专业的青训体系了。这中间的“反差”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咱们.............
  • 回答
    这则新闻挺有意思的,济南那个小伙子,36岁,为了避免相亲“撞车”,给谈不成的124位姑娘建文件夹,这脑回路确实清奇。说起来,这事儿既让人觉得他挺“较真”的,也暴露了不少大龄青年在婚恋市场上面临的尴尬。至于为什么大龄高知青年“脱单”难,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原因能说清楚的,那是一整个社会现象。咱们先说说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聪明人内心深处的困惑。我见过不少智商确实很高的人,他们往往有种“大彻大悟”后的平静,觉得智商这东西,虽然是敲门砖,但远远不是全部。为什么高智商的人反而觉得智商没多大用?这其实是一个“所见不同”的视角问题。 他们已经“过了那个阶段”: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聪明而.............
  • 回答
    《英雄联盟手游》自宣布以来,确实是赚足了眼球,一时间风光无限。毕竟,谁不认识那个在PC端搅动风云、吸引了数亿玩家的“端游亲儿子”——英雄联盟呢?上市前的无限风光:IP的巨大号召力与玩家的殷切期盼在手游上线之前,社区里关于《英雄联盟手游》的讨论热度简直可以说是爆棚。这股热潮主要源于几个关键点: I.............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殷梨亭的个人际遇和周芷若当时的状态来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倚天屠龙记》里,殷梨亭绝对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汉,武功路数也相当扎实。他师承张三丰,得传了武当派的绝学,尤其是那套太极剑法,更是练得炉火纯青。张三丰是什么人物?那是武学宗师,他创的太极剑,讲究“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
  • 回答
    陈凯歌导演在执导《霸王别姬》之后,确实再未拍出同等高度受到赞誉和肯定的作品,这是一个许多影评人、观众和陈凯歌本人都曾反思过的问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唱”:《霸王别姬》的特殊性 时代背景的契合与文化共鸣: 《霸王别姬》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社会.............
  • 回答
    “高冷”这个词,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种自带疏离感、不易接近的人。他们可能话不多,表情也挺淡,总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说实话,这样的特质,在一段亲密关系的萌芽阶段,确实有点“劝退”效果。但说到底,没人追的高冷,背后原因可不止这么简单,背后藏着不少大家看不到的心思和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之所以大家普遍谈论“996”,而很少提及学生“596”,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得明白“996”指的是什么。它是工作模式的一种,具体来说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种模式最早出现是互联网行业,后.............
  • 回答
    警校,一个听起来就自带光环的词汇。很多人觉得,能进警校,毕业就意味着一份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以及相对优厚的社会保障,这简直就是“铁饭碗”的升级版。从这个角度看,警校的“性价比”确实很高,怎么说也比那些出来还得辛苦找工作、或者前途未卜的专业要稳妥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报考警校的人,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核心,并且带有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哲学思考。设想一下,一个管理者,他的目标可能是最大化生产或者说榨取“剩余价值”。他发现,通过让员工无偿加班,可以增加工作时长,从而理论上增加产出,而无需支付额外的工资成本。这在他看来,是一种“高明的”成本控制手段,是一种“聪.............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确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机闪存读写速度号称已经超越了很多电脑的SATA接口,但实际用起来,感觉打开应用、传输文件还是没那么丝滑,甚至不如一些搭载SATA SSD的电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不仅仅是存储芯片本身的理论速度,还有整个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的工作方式、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