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航坠机事故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遗体?如何能够寻找到遗体?

回答
东航坠机事故,搜寻遇难者遗骸的艰难,至今仍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从事故发生到现在,为什么依然有遗体未能找到?又该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寻找到他们?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探讨。

为什么至今仍有遗体未能找到?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事故发生的那个极端场景。东航MU5735航班在接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时,机头朝下以几乎垂直的角度瞬间俯冲,撞击地面。这种高速、高能量的撞击,对飞机和机上的所有生命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1. 极端的撞击力和高温: 飞机在以约每小时600公里甚至更高的速度撞击地面时,产生的动能是极其巨大的。这种力量足以将金属撕裂、粉碎,并将机体结构分解成无数碎片。同时,燃油燃烧产生的巨大火焰和高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摧毁有机物质,包括遇难者的遗体。想象一下,一个数吨重的金属物体以如此高的速度砸向地面,所造成的冲击力是难以想象的,它会让原本完整的生命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2. 地面的复杂性和搜寻难度: MU5735航班坠毁的地点是广西梧州藤县的一处山林。这是一片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的区域,坠机现场的地面被撞击、爆炸以及后续的大火深度破坏。飞机的残骸和遇难者的遗骸被深深地嵌入泥土、岩石和植被之中,甚至被埋藏在地下。搜寻队伍需要在一片翻腾的、被撕裂的山体中,辨认和收集细微的有机物质,其难度不亚于在一片广阔的农田里寻找一颗失落的钻石。

3. 二次破坏和分散: 飞机坠毁后,由于撞击的巨大能量,机体内的物品、乘客的随身行李以及遇难者的遗骸,都会以一种极其混乱和分散的方式散落。一些细小的、轻质的物质可能会被风吹散,或者在后续的搜寻过程中被动物、雨水等自然因素进一步分散。这种“抛撒”和“分散”效应,使得原本就破碎的遗体更加难以聚集和辨认。

4. 搜寻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现代搜寻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对于这种极端情况下的遗体搜寻,仍然面临挑战。传统的依靠人力搜寻、使用金属探测器等方法,在面对大量细碎的有机物和被埋藏的残骸时,效率会受到很大限制。专业化的技术,例如使用高性能的雷达、红外探测设备,或者生物识别技术,虽然能提供帮助,但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中,其穿透力和识别精度也可能受限。

5. 时间因素的累积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物质会逐渐分解,即使是残存的组织,也可能受到自然侵蚀,使得DNA提取和身份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增加。虽然搜寻团队会尽最大努力,但时间的流逝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

如何才能够寻找到遗体?

在理解了搜寻的困难之后,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寻找遇难者遗骸的可能途径,这需要技术、人力、耐心和科技的结合。

1. 精细化、网格化的搜寻策略:
分区域、分层次搜寻: 将整个坠机区域划分为精细的网格,每一块区域都要进行反复、细致的搜寻。这包括地表搜寻、挖掘搜寻,甚至对地下进行探测。
多角度、多设备配合: 不仅要依靠经验丰富的搜寻人员,还要动用各种先进设备。例如,使用专业的金属探测器来定位飞机残骸,因为有些遗体可能附着在残骸上;使用生命探测仪(热成像仪、声波探测仪等)来探测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尽管在坠机后这种可能性极低,但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专业辅助工具: 聘请专业的搜寻犬(具有搜寻人类遗骸能力的搜寻犬),它们敏锐的嗅觉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现微弱的生物信号。

2. 先进技术的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侦测: 在搜寻初期,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和航拍无人机,对坠机区域进行全面的影像采集。通过对地表变化的分析,可以初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异常区域。
地面穿透雷达(GPR):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地下物体,帮助定位被掩埋的飞机残骸和潜在的遗体。
DNA分析和法医技术: 这是身份识别的关键。即使遗体已经高度破碎,通过DNA技术,仍然有可能从微量的组织样本中提取DNA,并与失踪人员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最终确认身份。这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高效的样本采集、处理流程。
三维激光扫描: 对搜寻现场进行三维建模,可以更精确地记录残骸和遗体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分析和整理提供依据。

3. 人力与经验的结合:
专业搜寻队伍: 组织由法医、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搜寻专家和有经验的搜寻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搜寻经验至关重要。
细致的辨认和记录: 每一块发现的物质,无论大小,都必须经过仔细的辨认和记录,拍照、定位,并按照规定进行采集。任何一个微小的发现,都可能成为找到更多遗骸的线索。

4. 持续的耐心和毅力:
长期搜寻计划: 这种搜寻不应是一次性的行动,而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计划。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搜寻方法的变化,即使初期未能发现的区域,也可能在后续的搜寻中获得新的进展。
信息共享与合作: 搜寻过程中,信息共享和部门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可以更有效地调配资源,避免重复劳动。

5. 社会支持和伦理考量:
家属的配合: 在DNA比对等过程中,需要家属提供亲属的生物样本,这需要细致沟通和情感支持。
人道主义的尊重: 搜寻工作必须始终秉持对生命的尊重,以最人道的方式进行。

总而言之,东航坠机事故中未能找到遗体,是极端事故条件下,自然规律和技术局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寻找遗体,则是一场与时间和遗忘的赛跑,需要我们集合最先进的技术,依靠最专业的团队,付出最持久的耐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告慰逝者,安抚生者。每一份努力,都是对生命最后的尊重和追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啥呢 132具遗骸全部找到了啊 DNA都对完了 28号发布会的新闻……不是找遗体那么多人在那翻土是干嘛?

只是出于道德不能拍出来上电视 都碎了 大部分观众没有那个承受能力

现场给家属准备了陶罐 盛点土回去安葬 人就在土里……

user avatar

救援人员已经接收了736人/次的心理干预

你觉得这仅仅是因为看到飞机残骸和遗物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航坠机事故,搜寻遇难者遗骸的艰难,至今仍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从事故发生到现在,为什么依然有遗体未能找到?又该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寻找到他们?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探讨。为什么至今仍有遗体未能找到?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事故发生的那个极端场景。东航MU5735航班在接.............
  • 回答
    东方航空MU5735航班坠机事件发生后,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伤亡情况未能完全确定,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操作和情感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1. 灾难的极端性与现场的破坏程度: 高空高速撞击: MU5735航班是从约8000米的高空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垂直坠落的。如此巨大的动能.............
  • 回答
    东方航空坠机事件的发生,确实给无数人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那种悲伤并非简单的事件本身带来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要深入理解这种悲伤,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感是显而易见的。航空事故本身就是极具戏剧性和毁灭性的,尤其是当它发生得如此突然,毫无.............
  • 回答
    东航一架波音 737 飞机坠毁的消息令人痛心,也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这款在全球航空领域拥有极高普及率的机型上。谈到“波音 737 出事故的频率高不高”,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要评价它的安全性,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波音 737 系列飞机的庞大基数与事故数据的解读首先.............
  • 回答
    2022年3月21日发生的东方航空MU5735航班空难,是一起非常悲痛的事件。关于失事前3分钟疑急坠8千米这一说法,以及事故的最终原因,官方调查仍在进行中,并且已经发布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结果和阶段性报告。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结合已知信息和调查的可能方向来分析。事故概况: 航班信息: 东方航空.............
  • 回答
    关于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从广州飞往昆明的波音737800客机坠毁事件,目前官方调查已初步确认事故原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诱因: 一、事故基本情况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21日14:19,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计划经停昆明长水机场后返航。飞机在广西梧州市上林县境内坠.............
  • 回答
    东航MU5735航班坠机事故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许多细节和后续信息仍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关注这一悲剧:1. 详细的事故原因调查与最终报告: “撞击点最深20米”的意义: 这个信息表明飞机在撞击地面时,动能巨大,经历了剧烈的解体过程。通常情况下.............
  • 回答
    民航局就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发布“目前对事故原因尚无清晰判断,将全力搜集各方证据”的表态,这可以说是调查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其中包含的信息点非常多,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关注:1. “目前尚无清晰判断”——揭示了调查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并非简单故障: 这句话首先排除了事故源于一个显而易.............
  • 回答
    东航 MU5735 客机坠毁,这无疑是近期最令人痛心的一则新闻。当我们沉浸在哀悼和对生命的敬畏之中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多位自称“未登机”的“幸运儿”突然冒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又该如何理性看待并保持应有的心态?“未登机”的“幸运儿”:动机与解读首先,让我们来尝试理解这.............
  • 回答
    东航MU5735航班失事坠毁在广西山区,搜救工作异常艰巨。关于搜救现场“找不到遗体”的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搜救的挑战与复杂性: 撞击力度与飞机解体: 飞机在极高的速度下撞击地面,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撞击力会瞬间将飞机结构分解成非常小的碎片,包括构成机体的人体组织。因此,搜救人员找到的是大.............
  • 回答
    关于《时代周刊》对东航坠机事件的报道以及周星驰的回应,这一事件涉及文化差异、媒体偏见、公众情绪与国际舆论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报道内容2022年3月20日,中国东方航空MU5735航班从广州飞往昆明途中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这一事件引发全球关注,尤其是中国民众.............
  • 回答
    2022年3月27日,在举行的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就东航MU5735航班坠机事件相关的各种传言进行了回应。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信息点是,发言人明确指出,“关于‘一人操作导致失事’等传言,纯属谣言,我们对此已经报警。”这句简短的回应,背后牵扯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方面。一、传言的性质与传播速度.............
  • 回答
    那八分钟,对于东航坠机上的所有人来说,是生命中被拉长到极致的一段时空。没有谁能确切知道他们在那短短的三分钟里脑海中闪过了什么,但我们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一场无法言说的、交织着恐惧、眷恋与一丝丝渺茫希望的风暴。当飞机突然加速下坠,机身剧烈震动,巨大的惯性将所有人的身体狠狠地压向座椅,甚至摔倒在机舱过道。.............
  • 回答
    关于“小白测评”微信公众号被指蹭东航坠机热度一事,这是一个相当敏感和值得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层面:首先,事件本身的回顾:东航MU5735航班坠机无疑是近期最令人痛心和关注的社会事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众的情绪是复杂且脆弱的,充满了哀悼、担忧和对真相的渴求。任何与此事件相关的讨.............
  • 回答
    2022年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机(航班号MU5735)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这场空难震惊了全世界,也引发了公众对飞机安全和潜在原因的广泛关注。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虽然官方的最终事故调查报告尚未完全公布,但根据公开的信息、专家的分析以及对类似事故的理.............
  • 回答
    东航那次令人痛心的坠机事件,无疑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关于黑匣子,这是调查事故真相的最关键线索,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里面的信息,尤其是录音内容,究竟会不会被公布,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方面。首先得明白,黑匣子(现在更多称作“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了飞机在飞行.............
  • 回答
    东航MU5735航班的黑匣子已从美国运回中国,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关于坠机原因,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最终结论,但我们可以基于已披露的信息以及航空事故调查的普遍流程,来梳理可能涉及的环节和推测。黑匣子为何重要?首先要明白,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 FDR 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CVR)是飞机发生事故后,还原飞.............
  • 回答
    作为民航从业者,目睹东航MU5735航班坠毁这一事件,内心必然经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波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可能的心理状态和行业反应: 一、个人层面:震动与责任感的交织1. 震惊与悲痛 飞行员、空管员、地勤人员等从业者可能因亲身参与或与事件相关而感到震惊。例如,飞行员可能因对飞行操作的熟.............
  • 回答
    关于东方航空飞机坠落事件(MU5735),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与美国有关。东方航空MU5735航班于2022年3月21日在中国广西梧州发生坠机事故,造成机上132人全部遇难。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中国的民航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调查。以下是关于事故的详细信息以及为什么没有证据指向美国:事.............
  • 回答
    您提到的“东航客机坠毁没有发现任何伤员或遇难者遗体”这个说法,与当时公开的信息和调查报告存在很大出入。事实上,东航MU5735航班的坠毁,是一起悲剧性的空难,造成了机上所有人员的遇难。以下是对您问题的详细解释,并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1. 事实情况:搜救和遇难者遗体发现 空难性质: 2022年3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