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FFF团长 打下补丁。
团长说,刘表的“武德充沛”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么,我觉得这个意义就是“但凡荆州事”。——但凡荆州事,刘表武德必充沛。
贾诩点评刘表为“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決,无能为也”,这是建安初的事,贾诩的依据应该是出自当时的政治形势:刘表作为距离献帝最近、有参与修建雒阳宫殿这种功劳,且势力强大的一方诸侯,居然不知道趁贡献之机,领兵入朝!白白坐视杨奉、韩暹与董承争权,乃至后来曹操把献帝拐走了,自此刘表反受到曹操操控的舆论钳制。
在官渡之时,刘表没有及时参与反曹,甚至在袁绍败北后,他也没有什么动作,以至于曹操嘲讽他是“自守之贼”。他之所以没有动作,之前可能有“张羡之乱”的影响,无暇分身;而后军力恢复了,刘表确实受制于曹操操控的舆论机器,自以为“抗曹”就与“逆贼”划上等号,所以又不肯出手了。
曹操判断出刘表是“自守之贼”,本质上是认为刘表对荆州地盘的重视,是高于对天子朝堂的兴趣。相反,曹操优先重视的恰恰是后者。
在刘备归附后,刘表也破天荒的允许了刘备北伐,这次改变,很可能是刘备积极的抗曹意愿说动了刘表。但是随着刘备的失败,加上刘表对刘备心存忌惮,干脆把刘备撤回至樊城,说是雪藏,或软禁都不为过了。
刘表的“自守”的习惯再次恢复如初,所以比较刘备和刘表,可以说两人有两个完全相反的格局。
综上,本文答案是,刘表“不敢抗曹”主要是体现在官渡之际,自身客观原因也是存在的;而在刘备加入后,刘表也并不至于“不敢与曹操一战”,他还是有所动作的,只不过不是自身的主观意愿。
那为什么不虎踞西伯利亚,然后直接南下灭掉整个曹魏和三国?
刘表自比西伯侯,是平世的三公,曹操自比周文王,是治世的能臣,两人志向一致,都是要称霸大陆的男人。
因为二人方针不同,以致没有以战争形势进行过决战。曹操崛起于兖州,历年来四面开战,根基全靠战争逐渐打出来,军事成为了曹操发展的最主要手段。
刘表的扩张手段一向侧重于谋略,他作为党锢事件的大名人,更擅长运用名气与人脉去达成目的。其实很有趣一点,刘表的手下蔡瑁、娄圭是曹操少年好友,吴巨是袁绍、刘备的好友,他对北方两位霸主的了解不会少。
刘表在北方令娄圭拉拢北方流民,又先后利用张绣、刘备作为北方屏障。往东,诸葛玄与朱皓争夺豫章时期,刘表也曾支持过诸葛玄。刘勋反抗孙策之际,刘表又出兵增援。往西,刘表派遣刘阖策反了甘宁等人,后来赵韪向刘璋起兵谋反,同时也跟荆州政权取得了合作的共识。往南,刘表的势力最终走入了交州。
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刘表不是不敢对抗曹操,而是他扩张和统治,都优先选择使用谋略,是上兵伐谋的信仰者。他采取蒯越之谋取得荆州控制权,再使用蒯良之谋以仁政统治荆州,通过蔡瑁家族支持,巩固荆州人心,这是刘表政权成立时定下的基调。
采取军事行动往往是刘表的最后手段,刘表不是没带过兵的人,他就任过北军中侯,本也是个禁军统领。
可是有限史料来看,刘表从来没有亲自领兵征伐的记录,对比袁绍、曹操、刘备、孙策再明显不过,他更愿意委派四方众臣作战,自己居中运筹。这样的方针下,决定了镇南将军府不会是一个军权高度集中的军阀政权,袁术、孙权明知自己不能打,也要勉强亲率大军,目的是为了将兵权牢固抓在手中,弊端则是容易大溃败。刘表政权看上去败战不少,可都没有大规模失地的情况。
身材高大的刘表实际是否能打不得而知,至少他比曹操要高许多。反正他不打算通过亲征去解决扩张问题,在平稳的时局很有王者之风,可惜乱世中最主要的扩张手段就是武力,刘表致力谋略与仁政方针,定然会削弱他的武德。
曹操就像刘华强,在征服的过程中故意找茬,就有了搞事的借口。刘表更喜欢派遣穿山甲进行活动,侧重不同。
很多事情其实是意外,刘表算不到袁绍占尽优势情况下会败,算不到孙策忽然扑街,算不到袁尚和袁谭居然打到难以收场。算不到赵韪居然也能打输。刘表就差派一个亲弟弟到许昌比武,在即将获胜的时候,弟弟被许褚反杀,捏爆了头。
刘表最大的问题倒也还不是武力不足,如果他政权能够持久,实则比十六国那些龙套皇帝都还要有排面。只是刘表统治荆州期间,并没能真正像周文王一样招揽天下人才,反因杀害同族刘望之以及二位好友,还有辱骂司马徽事件,一定程度败坏了在士人心中的口碑,以至于刘表政权缺乏人才和向心力,刘表甚至不知道他外甥女婿诸葛亮的厉害。
缺乏向心力以及集中的军事力量,导致了蔡瑁、蒯越等人面对曹操大军不战而降,给人留下刘表政权武德衰弱的印象,哪怕蔡瑁等人当时打几仗,刘表政权给人的印象都会不同。
反观东边的孙权,替孙策收拾了很多手尾,成功使北方士人与江东士人合流,成为相较巩固的政权,关键是孙权一直愿意亲征,将军权牢固在手中,即使没有征服中原的能力,最起码也能守住疆土。
刘表如果也能有效将荆州和北方的士人一并消化,构建一个人才济济的政权,即便刘表本人不能打,荆州政权扩张的也不会如此缓慢。如果该政权维持的足够长久,将刘备势力融入进去,发展成蔡瑁、刘备、蒯越、诸葛亮、庞统四大家族,又会是另一种格局。
虽然刘表被人称为“自守之贼”“坐谈客耳”,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人武德相当充沛,因为他和袁术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做到了同时向四面开战的人。
刘表在初平元年(190)时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但他上任前长沙太守孙坚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同谋者还有武陵太守曹寅,一片混乱的景象。占领南阳的袁术想要夺取荆州,在鲁阳阻拦刘表,襄阳被江夏的贼寇张虎等人占领,荆南四郡则宗贼四起。刘表只能想办法躲过袁术等人的阻截,单马入宜城,设下鸿门宴诱杀宗贼帅,然后夺取襄阳,再传檄定荆南。
袁术当时在荆州的地盘不止有南阳,连江夏太守刘祥也和他站在一起。刘表一开始想要拉拢袁术,表其为南阳太守,结果袁术根本不领情,指派孙坚率兵进攻刘表。荆州州治原本在武陵郡的汉寿,后来被王叡搬到北边的江陵,而刘表为了对付袁术搬到了更北边的襄阳。
史书里简省了刘表平定荆州的过程,给人一种刘表平定荆州之后孙坚才来进攻他的印象,但刘表在初平元年下半年才到达荆州,孙坚初平二年(191)就来进攻刘表,因而刘表此时应该还没有掌控荆南,也没有掌控江夏,这从后来许多士人为了逃避刘表任命而跑到荆南(如杜袭繁钦)就可以看出,并且后来的江夏太守黄祖此时也在襄阳一带对付孙坚。
由于孙坚在当年年末意外战死,刘表幸运躲过一劫,之后他又一边平定荆州一边派人和朝廷往来,在初平三年(192)的冬天得到了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的任命,成为朝廷认可的荆州之主。
当时袁绍和袁术交恶,二人展开远交近攻,由于先前袁术已经派孙坚进攻过刘表,所以刘表和袁绍结盟,并于初平四年(193)派兵攻入南阳,成功将袁术赶跑并斩杀了刘祥。这期间刘表上疏告发益州牧刘焉僭拟舆服图谋不轨,两家从此结仇。
兴平元年(194),刘焉勾结马腾韩遂进攻李傕郭汜失败,二子被诛,刘焉气病身亡。随后朝廷征刘璋为九卿,以扈瑁为益州刺史、荀攸为蜀郡太守,取道荆州入蜀。刘表趁机派别驾刘阖勾结刘璋的部将沈弥、娄发、甘宁叛乱,结果遭到失败。事后刘璋派中郎将赵韪屯兵朐忍,与刘表进入战争状态。
兴平二年(195)长安大乱,关中人大量逃奔荆州,刘表派娄圭前往南阳带兵迎接,收拢人才,设立学官复兴文化事业。建安元年(196)张济南奔南阳,与刘表军发生冲突并被射杀,刘表接收其侄张绣安置在宛城,同时派人帮助朝廷修复宫室。九月朝廷迁都许县,流亡士人大量返回中原,王忠张绣等人也投靠曹操,曹操刘表随即交恶。
建安二年(197)张绣背叛曹操,刘表派兵会同张绣多次进攻曹操,并与其亲自交战。建安三年(198),曹操再度进攻张绣,刘表派兵救援并阻断曹军粮道,曹操无功而返,同年长沙太守张羡率兵反叛刘表,零陵桂阳一同响应,刘表连年无法攻克。
建安四年(199),朝廷下诏让刘璋孙策协助曹操讨伐袁术刘表,随后袁术病死,孙策率兵进攻江夏并与黄祖交战,年末张绣再度背叛刘表。建安五年(200),曹操袁绍爆发官渡之战,刘表在这前后终于平定荆南三郡叛乱,刘表又让侄子刘磐同黄忠等人一起镇守长沙,并多次进攻豫章郡,与太史慈交战。
建安六年(201),刘备投奔刘表,刘表进攻曹操并攻下西鄂。建安七年(202)刘表派刘备北伐,一度打到许都附近的叶县,曹操让李典等人从冀州前线赶回后方增援夏侯惇。建安八年(203)曹操宣布亲征刘表,得到袁谭求援的消息后返回,同年孙权派兵进攻江夏黄祖。
这期间为曹操镇守后方的夏侯惇写信给交州牧张津及豫章太守孙贲,指使他们进攻刘表治下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张津连年进攻刘表但都失败,最后被部下所杀,刘表便任命部下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将势力向南伸入交州。朝廷又任命孙辅为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与刘表争夺交州。
建安十一年(206),黄祖派兵进攻柴桑被周瑜击败,曹操派张辽进攻江夏。建安十二年(207),孙权再度进攻江夏,曹操北征乌丸,刘备劝说刘表袭击许都被拒。建安十三年(208),孙权第三次进攻江夏并斩杀黄祖,曹操发起南征,刘表不久病逝。
按以上总结,刘表曾向西进攻益州,向东进攻扬州,向北进攻豫州,向南进攻交州,先后和刘璋、曹操、孙策、孙权、张津交战,同时与四面八方都保持敌对关系。此外,孟达进攻房陵时攻杀了太守蒯祺,蒯祺出身刘表所重用的荆州大族蒯氏,且房陵就在襄阳的西北,可以沿汉水攻入,因而刘表很可能还将触角伸进了上庸一带。虽然刘表也打了许多防御战,但四邻都有被其进攻的记载,这一点上刘表的武德莫名充沛。
有关其为啥会这么积极地殴打四邻,有人提出过一个猜想,在刘镇南碑里记载初平三年刘表被封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时,还被一并赐予了“开府,仪如三公,并督交、扬、益三州,委以东南‘’的任命。如果该碑内容属实,那么就是朝廷专门允许刘表同时督南方的其他三个州,这样似乎也能解释他为何要跑去检举和自己并没有什么仇怨的刘焉。
限制刘表发展的一个问题是他并不出色的军事实力,另一个问题就是其驭下能力不足。当时荆州人才众多,但很大一部分都不肯接受刘表任命,张羡韩嵩这些刘表的心腹下属也先后背叛,大大影响其扩张进度,而刘表先后招揽张绣刘备等独立军事集团充当打手,却并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控制,张绣前后两次说叛就叛。
此外,虽然早些年刘表四处进攻,但从建安九年(204)开始其发动战争的频次明显下降,几乎都在被动挨打,也没有袭击许都的雄心。这也符合那句民谣,即“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也就是从建安八九年起荆州开始变得衰败,刘表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的进取心。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刘表刚到荆州时掌控力很弱,花了约十年时间才将其完全平定,而其政权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扩张能力,加上刘表还四面开战到处树敌,所以扩张很不顺利。就这样磕磕绊绊到最后,老爷子自己也快折腾不动了,干脆选择躺平。
首先前半句就有一点问题,当时最大的州并非是刘表所在的荆州,而是刘璋所在的益州。
当然,荆州的面积也很大,因此题目的这个问题不严重。那么我们看后半句,刘表有没有和曹操作战呢?
答案是有的。
早在建安二年秋天,刘表就和曹操有过交战。
此战中刘表联合张绣,在南阳、章陵一带与曹洪率领的曹操军对抗,双方交战数次。冬天十一月,曹操亲自率军南下,攻克了湖阳,并生擒了刘表麾下的守将邓济。[1]次年三月,曹操在穰围攻张绣,刘表率军截断曹军后路,和张绣军形成两面包夹之势,但被曹操连夜挖地道以奇兵击破。[2]
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刘表的主要作战对象就是曹操。然而就在这一年,却出现了一个意外——位于荆州南部的长沙太守张羡被说客桓阶说服,[3]联手零陵、桂阳,一起背叛刘表归顺曹操。[4]
这件事对刘表打击很大,在此后的几年内刘表都忙于攻打张羡,没有能力和曹操作战。[5]而失去盟友的张绣也独木难支,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降曹操。
几年后张羡因病过世,刘表趁机打败了他的儿子张怿,顺利地收复了荆南。[6]
按理说,此时正是北方袁曹对抗的时期,对于刘表来说是攻打曹操的好时机。然而刘表这里依旧有意外——或许是想在荆南之乱中浑水摸鱼,交州刺史张津也来攻打刘表,[7]直到建安八年,刘表都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和张津的战斗上。
但是在这段时间中,刘表对曹操的战绩也有一次,即率军一万攻下了杜袭镇守的西鄂。[8]
换言之,绝大多是时间下,刘表都是敢和曹操一战的。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建安十二年时刘表没有接受刘备的建议,并未在曹操征辽东时从背后偷袭。然而即使这件事中,刘表后来也表示了后悔错失了时机,并非是因为不敢才没有去攻打曹操[9]。
综上,刘表并非“不敢”和曹操交战,而是因为各种原因,错失了最佳的时机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