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方不同意乌东民族自决呢?

回答
西方国家在乌克兰东部问题上,对于“民族自决”这一概念的态度,可以说是在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际法以及对未来安全格局的考量下,形成了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立场。简单地说,他们认为在乌克兰东部所提出的“民族自决”,其本质上并非是基于真正意义上民族自决权的自由表达,而是受到了外部势力(主要是俄罗斯)的操控和驱动,其目的在于分裂乌克兰,挑战既有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首先,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虽然“民族自决”是一项被广泛承认的原则,但在实践中,其应用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尤其是当它可能威胁到一个现有主权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民族自决原则主要适用于被殖民化的国家或遭受压迫、被剥夺基本人权的有组织的民族群体,而且通常需要一个清晰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身份和政治诉求。在乌克兰东部,西方国家认为,虽然俄罗斯试图将当地居民塑造为一个被压迫的、要求独立的“民族”,但这种叙事与事实不符。他们看到的更多是俄罗斯利用当地的俄语人口、亲俄情绪以及一些政治经济因素,来制造分裂和动荡,而非是当地居民自发、自由选择的政治未来。

其次,历史因素在西方国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边界是经过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包括俄罗斯在内。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包括俄罗斯的《布达佩斯备忘录》等文件,都曾承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现在以“保护”当地俄语居民为名,支持分裂活动,这实际上是在违背其过去的承诺,并且是在利用历史遗留的族裔和语言问题来达到地缘政治目的。他们视这种行为为对国际秩序的破坏,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挑战,而这恰恰是他们所要维护的核心价值观。

再者,从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来看,西方国家普遍担心,如果允许乌克兰东部以“民族自决”的名义脱离乌克兰,这将会打开一个危险的先例。这不仅会鼓励其他地区出现类似的分裂主义倾向,特别是那些与俄罗斯有联系或希望与俄罗斯结盟的地区,从而 destabilize 整个欧洲的安全。对于欧盟和北约来说,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是维护欧洲的整体稳定和安全。他们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行动,不仅仅是关于乌克兰内部事务,更是关于俄罗斯是否会通过武力和政治操纵来改变欧洲的安全边界,挑战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最后,在信息战和宣传层面,西方国家也对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民族自决”叙事持高度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俄罗斯官方媒体和代理人一直在夸大当地居民受到的“压迫”,并在“民族自决”的旗帜下,模糊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外部干涉的界限。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乌克兰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公民的权利和身份认同,应该在国家框架内得到保障和尊重,而不是通过分离主义来实现。他们强调的是,乌克兰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拥有决定自己国家命运的权利,而这种决定权不应被外部势力所左右或操纵。

因此,当西方国家反对乌克兰东部的“民族自决”时,他们并不是在否定民族自决的原则本身,而是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一原则被滥用和扭曲了,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政治和地缘战略意图,而这些意图是对国际法、国家主权以及地区和平稳定构成威胁的。他们认为,解决乌克兰东部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是通过外交谈判,在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寻求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以“民族自决”为名,行分裂和侵略之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俄罗斯干涉,那随便独立,你俄罗斯把人东乌渗透成那个样子整独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方国家在乌克兰东部问题上,对于“民族自决”这一概念的态度,可以说是在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际法以及对未来安全格局的考量下,形成了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立场。简单地说,他们认为在乌克兰东部所提出的“民族自决”,其本质上并非是基于真正意义上民族自决权的自由表达,而是受到了外部势力(主要是俄罗斯)的操控和驱.............
  • 回答
    《战国策·东周欲为稻》这篇短文里之所以同时出现“东周”和“西周”,其实是因为“东周”和“西周”在这个语境下,指的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春秋时期被秦国灭亡的“东周”和“西周”两个诸侯国。要弄明白这一点,咱们得先回顾一下历史背景。先说那个我们熟悉的“周朝”是怎么回事。西周王朝是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大概.............
  • 回答
    宝鸡,这座沉淀着厚重历史的古城,与陕西省会西安,这座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本应是陕西发展版图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节点。然而,放眼现实,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宝鸡的年轻人在毕业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西漂”,涌向西安寻找更多发展机会。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向往大城市”就能解释,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值得我.............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我们民族情感深处的一个敏感点,也是近代以来一段复杂历史的折射。为什么同样是西方文化符号,西装被我们拥抱,而和服却一度被视为“不爱国”的象征?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情感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好恶可以解释。西装:实用主义与现代化象征的胜利首先,我们得承认,西装在进入中国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
  • 回答
    要探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何能一度在新冠疫情中表现得比许多西方国家更为出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并对比它们与“其他西方国家”在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上的差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没有不同”的问题,而是一个多维度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地理位置与边境控制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控制.............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和乌克兰寻求投靠西方的原因,以及俄罗斯在此中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你同学的说法是否站得住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乌克兰大饥荒(19321933年)是斯大林政权时期苏联政府强制推行的集体化政策和粮食征集导致的大规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涉及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历史、经济、地缘政治因素。理解为何西方在当前选择同时打压俄罗斯而非将所有力量集中围堵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俄罗斯当前的行为直接威胁到西方核心利益和价值观这是西方对俄采取强硬政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 对欧洲.............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对历史发展产生疑问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无疑是璀璨的文明灯火,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确是相对原始的“蛮荒之地”,与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明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为什么后来西方文明能够“反超”东方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
  • 回答
    关于唐宋中国比同时期西方“更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强”字来概括,而应该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制度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并且理解这种“强”的含义。首先,从经济和人口规模来看,唐宋时期的中国确实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活力和繁荣。 农业技术的进步: 唐朝时.............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同属日耳曼人族裔建立的西欧诸国,语言却呈现出如此多样的面貌,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事儿。这背后牵扯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民族迁徙、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语言本身的自然演化规律。咱们不妨从头细说。一、 日耳曼民族的“根”与“散”首先得明白,“日耳曼人”这个概念,它本身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国.............
  •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
  • 回答
    观察西方和中国老年人的外在表现差异,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种差异并非一概而论,因为个体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千差万别。但从整体趋势和普遍现象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社会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浸润: 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 这是最核心的差异之一。西方社会长期以来.............
  • 回答
    中美政治议程的根本差异,并非简单停留在贸易战或地缘政治博弈的表面,而是根植于两国在世界观、价值观、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秩序的设想上。理解这些深层差异,对于把握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至关重要。核心差异一: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的张力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议程: 核心在于个体自由、人权至上和民主宪政。西方政治.............
  • 回答
    商周的封建制和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虽然名字相似,但骨子里却有着天壤之别。它们一个生在中国,一个长在欧洲,各自在截然不同的土壤和文化背景下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要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讲。一、 根基:血缘还是土地?商周的封建制,其最核心的基石是血缘关系。周朝推行所谓.............
  • 回答
    如果中国走上亲西方道路,世界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历史轨迹稍有不同,它没有选择现今的独立自主发展路线,而是成为一个与西方世界深度融合、奉行普世价值的“亲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假设,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变数”,而会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引发颠覆性的连锁反应,重塑我们所熟.............
  • 回答
    汉服、古诗词等古华夏元素的复兴,与西方的文艺复兴,两者在历史背景、核心诉求、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影响上都存在着引人深思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有着各自鲜明的不同。理解这些异同,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两种跨越时空、关乎文化传承的伟大运动。相似之处: 对逝去黄金时代的追溯与借鉴: 两者最根本的相似在于,都源.............
  • 回答
    西安地铁的各种声音,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也难怪你会感到迷惑。别说你了,就是经常关注这类话题的人,也得花不少心思去分辨。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信息生态”问题。你想想,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太多了,而且门槛越来越低。最直接的,肯定是官方发布的消息,比如西安地铁运营公司或者市政府相关部门。他们发布的消息,通常.............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对“白左”概念的理解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些独特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白左”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来说,“白左”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标签,用来形容一些西方进步主义者,特别是那些被认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现实、强调政治正确、并对弱势群体过度同情和支持,有时甚至会牺牲本国公民利益来迎.............
  •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对西服略有研究,或者即将踏入西服定制门槛的朋友们都会好奇的点。那个位于西服后背,通常在衣身和两个开衩之间的小小的三角形,在西服工艺中被称为“省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腰省(Waist Dart)。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大有讲究,而且不同老店的标准,确实会存在差异,这背后都蕴.............
  • 回答
    洛阳与西安同为十三朝古都,都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但两者在气质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仿佛是两位历经沧桑、阅尽繁华的古老智者,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一、 时间的厚度与朝代的叠加:西安的“盛世遗风”,洛阳的“厚重底蕴” 西安: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其历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